考点一、概念(1)定义:①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②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这样的③整式方程就是一元二次方程 (2)一般表达式:⑶难点:如何理解 “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①该项系数不为“0〞;②未知数指数为“2〞;③假设存在*项指数为待定系数,或系数也有待定,则需建立方程或不等式加以讨论典型例题:例1、以下方程中是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是〔 〕 A B C D 变式:当k时,关于*的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例2、方程是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则m的值为针对练习:*1、方程的一次项系数是,常数项是2、假设方程是关于*的一元一次方程,⑴求m的值;⑵写出关于*的一元一次方程3、假设方程是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则m的取值围是4、假设方程n*m+*n-2*2=0是一元二次方程,则以下不可能的是〔 〕A.m=n=2 B.m=2,n=1 C.n=2,m=1 D.m=n=1考点二、方程的解⑴概念:使方程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就是方程的解⑵应用:利用根的概念求代数式的值; 典型例题:例1、的值为2,则的值为例2、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的一个根为0,则a的值为。
说明:任何时候,都不能忽略对一元二次方程二次项系数的限制.例3、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的系数满足,则此方程必有一根为说明:此题的关键点在于对 “代数式形式〞的观察,再利用特殊根“-1〞巧解代数式的值例4、是方程的两个根,是方程的两个根,则m的值为针对练习:*1、方程的一根是2,则k为,另一根是2、关于*的方程的一个解与方程的解一样⑴求k的值; ⑵方程的另一个解3、m是方程的一个根,则代数式4、是的根,则5、方程的一个根为〔 〕 A B 1 C D ***6、假设考点三、解法⑴方法:①直接开方法;②因式分解法;③配方法;④公式法⑵关键点:降次类型一、直接开方法:※※对于,等形式均适用直接开方法典型例题:例1、解方程:=0; 例2、解关于*的方程:例3、假设,则*的值为针对练习:以下方程无解的是〔 〕A. B. C. D.类型二、因式分解法:※方程特点:左边可以分解为两个一次因式的积,右边为“0〞,※方程形式:如, ,典型例题:例1、的根为〔 〕 A B C D 例2、假设,则4*+y的值为。
变式1:变式2:假设,,则*+y的值为例3、方程的解为〔 〕A. B. C. D.例4、解方程:例5、,则的值为变式:,且,则的值为针对练习:*1、以下说法中:①方程的二根为,,则②.③④⑤方程可变形为正确的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2、以与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是〔〕A. B.C. D.**3、⑴写出一个一元二次方程,要求二次项系数不为1,且两根互为倒数:⑵写出一个一元二次方程,要求二次项系数不为1,且两根互为相反数:**4、假设实数*、y满足,则*+y的值为〔 〕A、-1或-2 B、-1或2 C、1或-2 D、1或25、方程:的解是类型三、配方法※在解方程中,多不用配方法;但常利用配方思想求解代数式的值或极值之类的问题典型例题:例1、试用配方法说明的值恒大于0例2、*、y为实数,求代数式的最小值例3、为实数,求的值例4、分解因式:针对练习:**1、试用配方法说明的值恒小于02、,则.***3、假设,则t的最大值为,最小值为1、关于*的方程的两根同为负数,则〔 〕A.且 B.且C.且 D.且2、如果方程有两个同号的实数根,则的取值围是 〔 〕A、 <1 B、 0<≤1 C、 0≤<1 D、 >0类型四、公式法⑴条件:⑵公式:,典型例题:例1、选择适当方法解以下方程:⑴⑵⑶⑷⑸说明:解一元二次方程时,首选方法是因式分解法和直接开方法、其次选用求根公式法;一般不选择配方法。
例2、在实数围分解因式:〔1〕; 〔2〕. ⑶说明:①对于二次三项式的因式分解,如果在有理数围不能分解,一般情况要用求根公式,这种方法首先令=0,求出两根,再写成=.②分解结果是否把二次项系数乘进括号,取决于能否把括号的分母化去.类型五、 “降次思想〞的应用⑴求代数式的值; ⑵解二元二次方程组典型例题:例1、,求代数式的值例2、如果,则代数式的值例3、是一元二次方程的一根,求的值说明:在运用降次思想求代数式的值的时候,要注意两方面的问题:①能对式进行灵活的变形;②能利用条件或变形条件,逐步把所求代数式的高次幂化为低次幂,最后求解例4、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解方程组说明:解二元二次方程组的具体思维方法有两种:①先消元,再降次;②先降次,再消元但都表达了一种共同的数学思想——化归思想,即把新问题转化归结为我们已知的问题.考点四、根的判别式根的判别式的作用:①定根的个数;②求待定系数的值;③应用于其它典型例题:例1、假设关于的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k的取值围是例2、关于*的方程有实数根,则m的取值围是( )A. B. C. D.例3、关于*的方程(1)求证:无论k取何值时,方程总有实数根;(2)假设等腰ABC的一边长为1,另两边长恰好是方程的两个根,求ABC的周长。
例4、二次三项式是一个完全平方式,试求的值.说明:假设二次三项式为一个完全平方式,则其相应方程的判别式即:假设,则二次三项式为完全平方式;反之,假设为完全平方式,则.例5、为何值时,方程组有两个不同的实数解?有两个一样的实数解?针对练习:*1、当k时,关于*的二次三项式是完全平方式2、当取何值时,多项式是一个完全平方式?这个完全平方式是什么?*3、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m的值是.**4、为何值时,方程组〔1〕有两组相等的实数解,并求此解;〔2〕有两组不相等的实数解;〔3〕没有实数解.***5、当取何值时,方程的根与均为有理数?考点五、方程类问题中的“分类讨论〞典型例题:例1、关于*的方程⑴有两个实数根,则m为,⑵只有一个根,则m为 例2、不解方程,判断关于*的方程根的情况例3、如果关于*的方程及方程均有实数根,问这两方程是否有一样的根?假设有,请求出这一样的根及k的值;假设没有,请说明理由考点六、根与系数的关系⑴前提:对于而言,当满足①、②时,才能用韦达定理⑵主要容:⑶应用:整体代入求值典型例题:例1、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恰是方程的两根,则这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是〔 〕 A. B.3 C.6 D.说明:要能较好地理解、运用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必须熟练掌握、、、之间的运算关系.例2、解方程组:说明:一些含有、、的二元二次方程组,除可以且代入法来解外,往往还可以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将解二元二次方程组化为解一元二次方程的问题.有时,后者显得更为简便.例3、关于*的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1〕求k的取值围;〔2〕是否存在实数k,使方程的两实数根互为相反数?假设存在,求出k的值;假设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例4、小明和小红一起做作业,在解一道一元二次方程〔二次项系数为1〕时,小明因看错常数项,而得到解为8和2,小红因看错了一次项系数,而得到解为-9和-1你知道原来的方程是什么吗?其正确解应该是多少?例5、,,,求变式:假设,,则的值为例6、是方程的两个根,则.针对练习:1、解方程组2.,,求的值3、是方程的两实数根,求的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