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教案——戏剧(一)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70.44KB
约2页
文档ID:46710437
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教案——戏剧(一)_第1页
1/2

第七章 戏剧(一) 一、文明新戏:中国现代话剧的萌芽与诞生 本节追溯中国话剧艺术的源头,作为知识性的了解,应注意如下几点:话剧是舶来品;最早对中国现代话剧艺术进行自觉探讨与试验创造的, 是春柳社; 最初出现的有别于传统戏曲的新的戏剧形式是“文明新戏” ;1910 年底建立的第一个职业性的新剧团体是任天知等人发起的“进化团” ,以配合宣传辛亥革命为职志,演出所谓“天知派新剧” ;1914 年以后,以上海为中心形成了以“职业化”和“商业性”为特色的“文明新戏”演出风气,但不久终因艺术上的粗糙而失去了观众 二、 “五四”新文化运动与“建设西洋式新剧”的战略选择 本节主要介绍“五四”前后如何催生话剧,应理解小标题所标示的“战略选择”的含义,并抓住有关新旧剧论争的几个要点,即: 《新青年》发动“旧剧评议” ,对传统旧戏发动猛烈的攻击,并希望建设“西洋式的新剧” ;以《新青年》的“易卜生专号”为发端,形成译介外国戏剧理论与作品的热潮;以及另一派以《晨报》副刊的《剧刊》为中心,提倡“国剧运动” ,通过整理传统旧剧去建立新剧对“旧剧评议”的偏激和“国剧运动”的保守,应放到历史的与学理的两个层面去评析,不宜简单褒贬。

三、业余的、非营业性的“爱美剧”与“小剧场运动”的倡导 这一节介绍话剧艺术由早期的理论倡导转入建设与实践的阶段,标志是 1921 年民众戏剧社与上海戏剧协社的成立两个团体都倾向于“写实的社会剧”和面向民众的戏剧艺术,并产生了自己的剧作家30 年代初,还出现“爱美剧”和“小剧场运动”的提倡这主要是针对文明新戏职业化与商业化引起的弊端, 而形成的学生业余演剧的高潮 而这些演剧活动在艺术实践上又多采取 “小剧场” 形式, 使话剧走向正规化与专门化 对 “爱美剧” 与 “小剧场运动”应有知识性的了解 四、 “小剧场”培育的田汉、丁西林等话剧文学的开创者及其创作 这一节是本章重点首先应从话剧文学角度了解“社会问题剧”的最初成果其次,掌握田汉早期剧作所具有的唯美主义与社会批判的两类主题,及其“诗人写剧”的浪漫主义特征而重点可放在对丁西林独幕话剧艺术的评析上分析丁西林话剧应注意理解几点:一是发掘生活中的喜剧因素,并转化为剧作中的喜剧趣味二是其独幕剧的戏剧冲突基本模式三是智慧与幽默的戏剧语言可以结合对《一只马蜂》 、 《压迫》或《酒后》等作品的细致评论来理解上述概括 [知识点] 春柳社、文明戏、天知派新剧、旧剧评议、国剧运动、民众戏剧社、上海戏剧协社、爱美剧、小剧场运动、第四堵墙、胡适《终身大事》 、洪深《赵阎王》 、南国社。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