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工匠精神之勤奋010203业精于勤荒于嬉将勤补拙总输勤积跬步以至千里第四章 工匠精神之勤奋韩愈是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他在劝学解中说:“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意思是说,学业由于勤奋而精通,却荒废在嬉笑声中;事情由于反复思考而成功,却能毁灭于随随便便01业精于勤荒于嬉古往今来,多少成就事业的人来源于业精于勤荒于嬉战国时期的苏秦开始虽有雄心壮志,但由于学识浅薄,去了许多地方都得不到重用后来他下决心发奋读书,有时读书读到深夜,实在疲倦、快到打盹的时候,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刺得鲜血直流他用“锥刺股”的特殊方法驱逐睡意,振作精神,坚持学习,后来终于成了著名的政治家凿壁偷光、囊萤映雪这样一个个通过勤奋好学最终取得功名的例子告诉我们,学问和品行的精疏成败关键在于“勤”和“思”,要想有一番大作为,在事业上的取得精进和成功,就必须下苦功夫学习钻研,成为佼佼者,这样才能在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攀上人生的巅峰第一节 业精于勤荒于嬉第一节 业精于勤荒于嬉梅兰芳先生是中国京剧史上成就最为辉煌的表演艺术大师,被公认为“京剧四大名旦”之首他艺术成就的取得,固然与他的艺术天才,与他的家传、师教等分不开,同时也与他本人学艺的虚心求教、刻苦钻研、精益求精、勤奋学习有着密切的关系。
第一节 业精于勤荒于嬉梅兰芳小时候拜师学艺,师傅说他眼睛没神,不是唱戏的料子原来他小时候眼睛有轻度的近视,不仅迎风流泪,而且眼珠转动不灵活但梅兰芳学艺的决心没有动摇,他养了几对鸽子,每天一清早,他就给它们喂食,然后放飞梅兰芳站在鸽棚旁,眼睛随着鸽子的飞动而转动,循苍穹而视,尽力追踪越飞越远的鸽群,直至鸽子的踪影在遥远的天际消失10年之间,他从未间断,持之以恒,终于恢复了视力,练出了眼神后来,他在舞台上一双大眼睛灵动明亮,神采飞扬梅兰芳的眼神最能传达人物内心的细腻感情,人们都说梅兰芳的眼睛会说话了梅兰芳以塑造各种妇女的舞台形象名闻遐迩,他为此可谓呕心沥血最初,他对表现女人的吃惊老觉得不够理想,尽管他多次揣摩、反复试验,总不能将女人猛然吃惊的神态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来一天,他回到家中,看到妻子正在聚精会神地整理衣服,忽然想到,如果冷不防地发出一声巨响,她必然会大吃一惊,一个女人吃惊的神态不就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了吗于是,他随手抄起身旁的一只兰花瓷盆,狠狠地往地上一摔咣当”一声巨响,妻子被吓得惊叫了一声:“哎呀!”将手中的衣服掷了老远,半晌才说出话来第一节 业精于勤荒于嬉第一节 业精于勤荒于嬉在这一瞬间,梅兰芳准确地捕捉住了妻子的神情、动作。
他据此反复琢磨、练习,将女人受惊后那种惊叫的神情、动作,恰当而又巧妙地融进他有关的表演中,将人物刻画得更加活灵活现学艺需要指导,需要帮助,因而需要老师许多人以为只有那些对自己艺术循循善诱、赞扬宣传的人才是自己的老师梅兰芳不是这样,他有一句名言:“说吾孬者,乃吾师也!”表现了他在学艺过程中的态度与宽阔胸襟这句名言是怎么来的呢?第一节 业精于勤荒于嬉有一次,梅兰芳在某大戏院演出他的拿手好戏杀惜,“好!好!”场内喝彩之声不断可是,梅兰芳却在满场赞许声中注意到一个衣着朴素、年近六旬的老先生连连摇头梅兰芳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戏完以后,他来不及卸装,就用包车将老人请到家中,恭恭敬敬地说:“说吾孬者,乃吾师也!先生说我不好,必有高见,定请赐教,学生决心亡羊补牢这位老先生见梅兰芳如此诚恳谦虚,十分感动,便严肃地对梅兰芳说:“梅先生饰演的剧中人阎惜姣上楼与下楼的台步,按梨园规定,应是上七下八,可你为何却演成八上八下?请问这是哪家传授的?”梅兰芳听了恍然大悟,深感自己的疏忽,连声称谢不止以后,梅兰芳每到该地演出,定请这位老先生到戏院前排就座,看戏指教,对他的批评指正总是虚心接受、细心揣摩,对自己的演技精益求精,追求完美无疵。
经过勤学苦练,梅兰芳终于成为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他的演唱雍容华贵、典雅清丽,世称“梅派”第一节 业精于勤荒于嬉 正是因为梅兰芳的勤学苦练,才使他有了后来的成就,成为独成一派的京剧大师无疑,梅兰芳是京剧这一行中的优秀工匠,我们应学习他勤奋好学的精神,学习他不断精进的品质,并将之用于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这样我们的生活和事业都会有所成就,成为后继的工匠第一节 业精于勤荒于嬉人生在世,有着太多的梦想,要想实现这些梦想,需要付出很多精力和时间,更需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才能最终取得竞争的胜利与其将易逝的流年耗尽在无用的事物中,倒不如将其倾注进勤奋的钻研中,以使自己走得更远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说:“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成功是每一个人坚定不移的追求,但要成功并不是那么容易的,成功是汗水和血水的结晶,是苦尽后的甘甜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付出比他人更多的努力,这也是工匠精神所倡导的勤奋精神第一节 业精于勤荒于嬉02将勤补拙总输勤第二节 将勤补拙总输勤伟大的成功与辛勤的付出总是成正比的,有一分付出就会有一分收获,后天的勤奋可以弥补先天的不足勤能补拙”的意思是勤奋能弥补先天的笨拙而最终获得成功。
古今中外,有很多“以勤补拙”的例子,如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我国汉代的匡衡、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我国清代的曾国藩等爱迪生在上小学时就被老师称为“智能低下的人”,只上了三个月的学就被迫离开了学校但他并没有因此而丧失信心,反而以顽强的意志勤奋学习他花费比别人多几倍的时间来学习和工作,用汗水终于浇开了成功之花,成为了举世闻名的大发明家,为人类奉献了1000多项重大发明,对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第二节 将勤补拙总输勤我国汉代的匡衡幼时家境贫寒,他非常爱好读书,可没有钱买烛夜读,而他家的邻居虽然每晚都灯光明亮,却有高墙相隔于是,匡衡凿壁穿孔,借光读书后来,匡衡终于成为一位有大学问的人这就是“凿壁借光”的故事匡衡的客观条件如此之差,可是他后来却成长为一位学识渊博的人,靠的是什么?答案是主观努力再如,众所周知的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在全身瘫痪的困境中仍然写出了不朽的著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观努力的重要性又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第二节 将勤补拙总输勤第二节 将勤补拙总输勤我国清代学者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但他的小时候天赋不高有一天他在家读书,对一篇文章不知道重复读多少遍了,还没有背下来。
这时他家来了一个贼,潜伏在他的屋檐下,希望等他睡觉之后捞点好处可是贼等啊等,就是不见他睡觉,还是翻来覆去地读那篇文章 天道酬勤,意思是说,上天偏爱于勤奋的人,付出的努力一定会有所回报,也说明了机遇和灵感往往只光顾有准备的大脑,只垂青于孜孜以求的勤勉者有耕耘就会有收获,只要不懈努力,最大限度地完善充实自己,千方百计地提高自己的竞争实力,就会有一个美好、光明的明天不要因为自己笨拙而灰心丧气,只要勤奋,就能弥补天资的不足如果一个人知道自己笨拙,却又不努力,就是自己放弃了自己俗话说:“在山脚下徘徊的人,永远到不了山顶而一个人若是知道了自己的笨拙,却能够夜以继日地勤奋努力,不受外界影响,永不放弃,那他终将获得成功对于工作,勤奋能让一个平凡的员工有机会成为一位优秀的工匠,勤奋能让一个不起眼的岗位展现不一样的精彩更重要的是,一个岗位、一个企业拥有了一批勤奋的员工后,就能获得发展的动力、创新的源泉第二节 将勤补拙总输勤第二节 将勤补拙总输勤在工作中,我们每个人都应拥有平凡的心,将自己当作一只“笨鸟”,严于律己,勤奋努力,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将事情做好、做精、做细致做事情、做工作,要像一名优秀的工匠那样一丝不苟、认认真真、勤勤恳恳,将工作做到完美极致,这样定能成为行业中的精英,成为一名优秀的工匠。
03积跬步以至千里富兰克林说:“推动你的事业,不要让你的事业来推动你人都有懒惰之心,但是切记不要让懒惰占据思想的主阵地懒惰,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一种堕落,像精神腐蚀剂,慢慢地侵蚀着人的心灵对于懒惰的人来说,要想成就大事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因为懒惰的人总是贪图安逸,遇到一点风险就止步不前懒惰的人通常缺乏吃苦实干的精神,总是存在偷懒和侥幸心理,总是希望“天上掉馅饼”之类事情的发生然而,事实证明,这样的事情根本不会发生,只有勤奋才能成为拯救他的最后希望第三节 积跬步以至千里第三节 积跬步以至千里及至今日,人类在任何领域的成功者,他们获得的荣誉、地位,创作的杰出作品都是长年累月勤奋工作的结果他们之所以比其他人更加优秀、更加出众、更加不同寻常,是因为他们有着一般人所没有的品质勤奋我们要深知“罗马并非一天建成的”的道理,真正完美极致的作品、真正精湛的手艺、真正伟大的成就,需要日积月累,一步一步地完成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句古训深刻表明勤奋积累是通向成功的必经之路周东红是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的捞纸高级技师1986年,他作为学徒工站到了捞纸的水槽边,这一站就是30年2015年,他走进中央电视台大国工匠专题片,成为一名“国宝级”的大国工匠。
著名国画家李可染曾说过:“没有好的宣纸,就做不出传世的好国画一张宣纸从投料到成纸,需要100多道工序决定宣纸成败的工序是捞纸,周东红就是一名捞纸工,国内不少著名的书画家都点名要他做的宣纸所谓捞纸,是两个人抬着纸帘在水槽中左右晃动,一张湿润的宣纸便有了雏形,整个过程不过十几秒但是宣纸的好与坏、厚与薄、纹理和丝络就全在这一“捞”上第三节 积跬步以至千里周东红说,这叫“一帘水靠身,二帘水破心”双手要摆到水面上,不要动,像绳子一样吊着,然后整个手抬起45角,抬到齐肩那么高要从正中间下水,用双手舀水往前走大概15厘米的深度上下一两指的是做成的每刀宣纸的重量不能超过上下一两的误差,也就是说做成的每张宣纸的重量的误差不能超过1克周东红说:“这30年来,我捞的每一刀纸误差都不超过一两,这就是我的手艺周东红和他的搭档每天要重复这样的捞纸动作1000多次第三节 积跬步以至千里周东红现在是当地出了名的捞纸大师,每年经他手捞出的纸就超过30万张,没有一张不合格其实,他在刚进厂时差点放弃了这个行业当时他和另外一个同事起早摸黑干了1个月,竟然没完成任务,于是就打了退堂鼓但是周东红是一个很要“面子”的人他一想,自己好不容易从一个农民变成了国有企业的技工,在亲戚朋友眼里也算是个有出息的人,如果辞掉工作怎么有脸回去见人。
从此,他静下心来拜师学艺,勤学苦练第三节 积跬步以至千里周东红说,那时候每天早起一点,冬天把手伸到冰冷刺骨的水里,即便是长了冻疮也要下水捞纸,勤学苦练,就为了找到那种感觉妻子张晓霞说他:“凌晨两点起床就去捞纸了,捞到下午五六点才下班周东红说,最初从事捞纸行业,是为了生计,但是这么多年下来,他已经慢慢地爱上了这一张张宣纸周东红现在考虑的是怎样能把这门手艺给好好传下去赵志刚是周东红的徒弟,和他同一批拜周东红为师的有10个人,因为工作单调枯燥,还要起早摸黑,现在徒弟已经走了一半周东红说,宣纸是老祖宗留下的东西,已经有1500多年历史了,一张宣纸从投料到成纸需要历经300多天、18个环节、100多道工序但是现在他和他身边做宣纸的人都已经越来越老,愿意学这行的年轻人却越来越少第三节 积跬步以至千里周东红说,如果自己换一种工作,不一定能干到现在这个成绩中国有句古话说行行出状元,我能坚持到现在,我心里不也是一种荣誉感吗?”捞了一辈子纸的老周不久前获得了他人生中的第一个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虽然在造宣纸这个行当周东红已经是响当当的人物,但是无论酷暑严寒,他依然坚持每天都长时间下水捞纸,他说只有这样才能让手的感觉一直在。
第三节 积跬步以至千里周东红说,他不知道什么是工匠精神,但他知道要做好一件事,就必须勤学苦练也正是带着这个念头,30多年来,经周东红捞的近千万张纸没有一张不合格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周东红在传统技艺上的精益求精和极致追求,让他不仅体会着劳动的快乐,也增添了传承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自豪第三节 积跬步以至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