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预案 中毒现场救援技术 一、现场紧急处理 中毒大事的处理要严格按职责分工进行 大事发生后,首先要依据大事发生的初步状况,对大事可能对健康带来的影响危害进行快速评估,这些评估应当包括现场毒物种类(化学物本身和其新生成物)、各种物质的量以及其可能的毒性作用和可能带来的物理(爆炸、倒塌)损害 同时要把握可以调动的各类救援力气,包括专家、队伍、物资和技术等 依据快速评价得出的初步信息,快速落实详细掌握方案 在政府的统一协调下,快速调集中毒处理相关部门,依据职能,落实详细任务 卫生系统在救援中的任务是现场对人员的紧急抢救,中毒患者的救治及大事卫生学评价 每个参与救援的人员都要严格根据统一的部署,在规定的区域内开展工作 依据危急程度,要围绕事故现场划分危急区域 热区(HOT ZONE,红区)是紧邻事故污染现场的地域,一般用红线将其与其外的区域分隔开来,在此区域救援人员必需装备防护装置以避开被污染或受到物理损害; 温区(WARM ZONE,黄区)围绕热区以外的区域,在此区域的人员要穿戴适当的防护装置避开二次污染的危害,一般以黄色线将其与其外的区域分隔开来,此线也称为洗消线,全部出此区域的人必需在此线上进行洗消处理; 冷区(COLD ZONE, 绿区)洗消线外,患者的抢救治疗、支持指挥机构设在此区。
事故处理中也要掌握进入事故现场的人员,公众、新闻记者、观光者和当地居民可能试图进入现场,对他们本人和其他人带来危急所以,首先要建立的分别线是冷线(绿线),掌握进入人员位于热区的伤亡人员一般要由消防人员抢救出,并通过特定的通道将其转移出热线(红线),交给位于温区的抢救人员,抢救人员要避开被污染;被污染的伤亡人员要在被洗消后转移出温区,最好能够建立洗消区,洗消区分成两种,一种处理伤亡人员,另一种处理穿戴防护服的救援人员 在伤员运转到医疗机构前,要将伤员检伤分类(triaged),以便使伤员得到最有效的救治 一般将伤员分为: ①需紧急处理的危重患者,即消失可能影响生命的损害或指征,如窒息、严峻出血,昏迷,呼吸超过30次/分,血压低于80/50 mmHg等(红色) ②可延期处理,即不严峻的损害或中毒,可随后处理或转运(黄色) ③无需处理,即未中毒、无损害或稍微中毒或损害,不需要处理和转运,有时需要观看(绿色) ④死亡/濒死,即无呼吸,无脉搏(黑色),双侧瞳孔散大 处置原则:以提高抢救胜利率为主,按检伤标志分级处理①红色—马上就地抢救;②黄色—简洁处置后转送中心治疗;③绿色—需入院的转送中心,进行医学观看;其他人员视状况指定时间、地点医学观看;④黑色—待红色标志病人病情得到有效掌握后,马上抢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