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七上第三单元知识点 语文人教版七上第三单元知识点 课文春知识点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宇注音 朗润yùn水涨zhǎng嫩nèn 宛wǎn转应和hè撑chēng伞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yùnniàng)酝酿鸟(cháo)巢 披(suō)蓑戴(lì)笠抖(sǒu)擞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鸟儿)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卖弄:炫耀 (2)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烘托:衬托 点拨: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意思 4.用恰当的动词填空 (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2)"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3)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 (4)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2.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贬的 三、段背记知识清单 默写《春》最后三段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春》是一篇诗意盎然的抒情散文(体裁) 2.《春》的作者是朱自清,字佩弦,散文家、诗人、学者(称谓),的散文有《背影》《荷塘月色》等 山中访友知识点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栀zhī子湛zhàn蓝犬吠fèi 津jīn津乐道禅chán心 2.解释下列词语 (1)唱和:指歌唱时此唱彼和,互相呼应 (2)玄奥:玄秘深奥 (3)德高望重:道德高,名望重 (4)津津乐道:很感兴趣地谈论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你好,瀑布大哥!雄浑的男高音,纯粹的歌唱家,不拉赞助,不收门票,天生的金嗓子,从古唱到今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山中访友》的作者是李汉荣 秋天知识点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伐木声丁丁zhēng鳊biān鱼乌桕jiù 寥liáo阔枯涸hé清洌liè梦寐mèi 2.解释下列词语 (1)栖息:停留,休息(多指鸟类) (2)寥阔:高远空旷 (3)枯涸:干涸,没有水了 (4)梦寐:睡梦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
2.草野在蟋蟀声中更寥阔了/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洌了 三、段背记知识清单 默写《秋天》"渔夫晨归图"一节 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芦篷上满载着白霜,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秋天》一诗的作者是何其芳,他是现代散文家、诗人、文艺评论家(称谓) 古代诗歌五首知识点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碣jié石澹dàn竦sǒng 峙zhì堤dī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次北固山下次:停泊 (2)客路青山外客路:旅途 (3)最爱湖东行不足不足:不够 (4)路转溪头忽见见:通"现",出现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3.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4.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5.《观沧海》中体现作者博大胸怀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6.《次北固山下》中蕴含深刻哲理的诗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 7.《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中表达作者丰收带来的喜悦之情的诗句是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8.《天净沙·秋思》中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代词知识点 代词能代替实词和短语表示指称时,有定指和不定指的区别不定指往往是指不确定的人、物或某 种性状、数量、程度、动作等他不常指某一定的人物,也就不可能有一定意义,介乎虚实之间 1、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的名称我、你、您、他、她、它、我们、你们、他们、她们、它们、咱们、自己、别人、大家、大伙(自己能和其他代词连用,起强调作用例如:我自己、你们自己、大家自己) 2、疑问代词:用来提出问题:谁、什么、哪(问人或事物)哪儿、那里(问处所)、几、多 (问、数量)、 多、多么(问程度) 怎么、怎样、怎么样(问性质状态)、什么、怎样、什么样(问方式行动) 3、指示代词:用来区别人或事物:这、那 (指人或事物)、这儿 、这里、那儿、那里(指处所)、这会儿、那会儿(指时间)、这么、这样、这么样、那么、那样、那么样(指性质、状态、方式、行动、程度)、这些、那些、这么些、那么些(指数量)、每、各(指所有的或全体中任何一个)、某、另、别(确有所指,未说明哪一个)。
代词一般不受别的词类的修饰代词同它所代替的或指示的实词或短语的用法相当,它所代替的词能充当什么句子成分,它也能充当什么句子成分 语文人教版七上第三单元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