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县级教师进修学校转型的实践与思考

第***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8.79KB
约7页
文档ID:33901527
县级教师进修学校转型的实践与思考_第1页
1/7

县级教师进修学校转型的实践与思考县级教师进修学校,作为广大中小学教师终身学习和提高专业水平的重要阵地,改革开放以来,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完成中小学教师学历补偿教育作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但随着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学历达标任务的基本完成,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转入以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为目标的继续教育新阶段,特别是在新一轮五年 360 学时为一周期的新课程背景下的继续教育这一转型过程中,众多县级进修学校的作用被淡化,业务被分化,功能被弱化,地位被边缘化不少进修学校或被撤销,或被兼并,或名存实亡,或半死不活我校在遭遇了 2008 年的重大变故后,学校也被逼到了生死关头如何使学校走出困境、浴火重生?如何让教师教育适应新时期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如何使教师培训为广大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这一切成了摆在我校新一届领导班子面前严肃而紧迫的问题在深入研读了相关的政策精神之后,我校新一届领导班子对学校的生存与发展作了“破局性”的思考:无法靠输血维持发展,就必须主动求变,靠自身造血走出困局,赢得机会我们的思路是:从观念转身中开始;从职能转型中突破;从实效提高中深化;从文化积淀中蝶变一、从观念转身中开始“ 凡是教师需要的,我们尽量满足;凡是我们所做的,尽量让教师满意。

”这是我校的服务信条目前,全省县级教师进修学校总体看来比较薄弱,功能单一,不能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与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我们认为,教师进修学校之所以不能适应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继续教育,其主要原因是全心全意为教师服务的观念没有牢固地树立起来为此,我校提出“把小实体做成大服务”的教师培训新理念从服务对象上,变“少数”为“多数”:教师教育要面向全县广大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偏远山区、薄弱学校的中小学教师,促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从服务的内容上,变“既定”为“需求”:不是我有什么就讲什么,而是教师需求什么就培训什么从服务的模式上,变“单一”为“多样”:尽量选用最适合教师的培训方式,因为适合的才是合适的,合适的才是科学的从服务方式上,变“请来”为“送去”:送教下乡,送教到人从服务时间上,变“阶段”为“全程”:做到训前有调研,训时面对面,训后有跟踪观念支配行动,思路决定出路长期以来,我校牢记“教师至上,发展至上,服务至上”的办学宗旨,想教师所想,急教师所急,做教师所需,不断更新教师培训观念,使我校获得了较为长足的发展二、从职能转型中突破1. 拓展培训载体传统的教师培训只重视校本部建设,把进修学校作为教师培训的唯一载体。

现代教师培训要求培训载体多样化、立体化我们在这方面也进行了一些尝试一是加强基地中小学校建设我校在全县选择各个层面的中小学校 10 所,作为教师培训的基地学校,我们对基地学校进行物质和智力支持,每年补助基地学校 5 万元,并派培训者到基地学校跟班指导,要求培训煮下基地学校每学期听课评课 50 节以上,做教育教学业务专题讲座 3 次以上;撰写有价值的基地学校调研报告(10000 字)1 篇以上二是创建市、县级校本研训示范学校我们借长沙市创建市级校本研训示范学校的东风,在我县开展县级校本研训示范校的创建活动,目前,我县共创建市级校本研训示范校 21 所,县级校本研训示范校 34 所三是组建了 20 个名师工作室由我校牵头,从 2012 年开始,历经 3 年时间,组建了涵盖各学段各学科的 20 个名师工作室,我校对名师工作室给予每室每年 5 万元的经费支持,并指派培训者担任名师工作室顾问至此,我县教师培训载体多样化、立体化的格局基本形成这些载体在我县教师培训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 开发课程资源我校着力开发适合县情、校情、教情、学情的课程资源,坚持四个结合:通识内容与实际需要相结合,书本理论与一线实践相结合,外地经验与本土探索相结合,教育领域与非教育领域相结合。

除有选择地使用省教育厅规定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教材外,我校还特别注重县本教材的开发与利用每次培训做到三个注重:培训前注重调研,通过问卷调查、实地了解等方式真正弄清一线教师到底需求什么,而后确定培训的目标与重点;培训时注重对话,要求教师每节课都要留出一定时间,与学员现场交流,及时解答他们的疑难与困惑;培训后注重反馈,发放教学评价表、设立学员热线、召开分析总结会等,从不同渠道听取学员意见,反应好的就坚持,不好的就改进,有力地促进了教学相长在培训重点的把握上,牢牢抓住三个关键:校长思想治校理念的转变与提升;班主任文化治班能力的发掘与培养;教师专业治教意识的养成和强化课程资源开发也紧紧围绕这三个关键来进行,目前,我校已初步形成了三个层面的培训课程体系,即“校长思想治校培训课程体系、班主任文化治班培训课程体系、教师专业治教培训课程体系” 3. 创新培训模式教师培训的模式过于陈旧、单一,也是教师培训工作中的痼疾,我们从如下方面创新培训模式:(1)开班典礼,摒弃 “宣布办班宗旨—学员表态发言—最后领导讲话”的传统做法,而代之以“四个一”:进行一个自我介绍,传播一条教改信息,推荐一部教育名著,提出一个教育教学与管理中的困惑问题。

2)探索与推广“三四五”培训模式: 即“三突出” ,突出学员的主体性,突出内容的针对性,突出方式的灵活性;“四模块” ,即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提升,教师基本功的修炼,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学生管理疑难问题的诊治;“五平台” ,即专家引领,自修反思,问题会诊,交流分享,行动跟进即使对一个专题,也从不拘泥于“成法” 例如,师德教育,我校采用“四步曲”:学习讨论—对照查摆—反馈整改—总结提升,并与师德演讲、师德标兵评选等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克服了理论课的枯燥与乏味新课程培训,我校同样不是一味地灌输新理念,而是通过六个环节“话题导引—自主反思— 交流评议 —梳理提升—课堂实践— 改进创新”扎实推进,让教师在可操作性的培训中走进新课程、理解新课程、把握新课程、践行新课程这里重点介绍我校主题式推进的做法我校在组织培训时,将培训整合为三个主题,用主题的方式推进培训工作,即“校长思想治校、班主任文化治班、教师专业治教” ,这种“主题式推进” 的方式,既使培训的主题明确,又使受训者能够系统地把握课程资源,大大提高了培训的针对性1 )校长思想治校我们在组织校长进行培训时,由专家团队对课程资源进行研究,将其整合为“思想治校” ,分为如下三个序列:校长的课程领导力、校长的文化领导力、校长的行为领导力。

校长的课程领导力重在引领校长推进课程改革,文化领导力重在指导校长建设校园文化,行为领导力则要求校长办有个性化教育,办特色学校这三个序列总起来就是要求校长要用一定的“思想”来治理学校具体的培训程序是:校长研修→员团队、面授专家团队面授→异地高端集中研修→校长论坛展示培训成果校长思想治校培训实施以来,很好的提高了我县中小学校长的领导力,特别是在课程领导力方面变化更加明显在 2012 年的课程领导力专题培训后,我县掀起了一个构建高效课堂的课程改革热潮,现在我县成立了“课改联合体” ,已有 220 多所中小学校加入课改联合体,县教育局每年下拨 140 万元专项经费,支持课改联合体开展课程改革的研究和推广工作,目前,我县高效课堂建设已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在省内有了较大的影响县教师进修学校也连续三年被评为“***县课程改革推进特殊贡献奖”单位2 )班主任文化治班班主任培训则以“文化治班”为主题,员和专家团队,对班圭任培训的各类资源从“文化治班”的角度进行整合,使我县的班主任远程主题更加鲜明,更具***特色我们知道,班主任管理一个班级,为了实现其管理目标,必定会将自己的教育思想传递给学生,传递的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是用“管理”的方式传递,也就是直接告诉学生该怎么做,不能怎么做;第二种是“文化”的方式传递,就是以“文化”为“舟车” ,引领学生到达顿悟的彼岸。

从“文化”的角度来看待班主任培训的各种资源,确定“文化治班”的班主任培训主题,使参训学员多了一些“顿悟” ,他们不再是对资源中提到的应该怎样做,不能怎样做,停留在简单机械的“管理学”上的理解,而是将这些应该怎么做,不能怎么做内化为班主任的一种“文化” ,从而达到“文化治班”的理想效果如 2014 年我县组织的湖南省中小学班主任远程研修项目,我们对省远程平台提供的“专业理念与师德” 、 “专业能力” 、 “专业知识” 、 “专业实践”等四个维度的课程资源进行认真的研究,用“文化”的眼光整合成四个面授报告:《班主任制度文化——专业能力》 、《班主任心态文化—— 专业理念与师德 》 、 《班主任行为文化—— 专业知识》 、 《班主任物态文化— —专业实践 》 ,面授专家团队下到各班主任中心组进行面授,主讲了以上四个报告,学员们普遍反应收获很大,很开眼界,把网上课程资源给用活了煤碳坝中学的刘令军老师是我县中学名班主任工作室的首席名师,他带领工作室的骨干成员在完成省平台课堂资源的“文化”开发以外,还自主开发《班主任行为文化——心理咨询技法》 、 《班主任行为文化—— 潜能生、问题生转化技巧 》 、 《班主任物态文化--- 教室文化建设方略》三个面授报告,在全县各个远程研修班主任中心组进行面授,得到了全体参训班主任的高度肯定,也丰富了网络平台班主任远程研修的课程资源。

正是由于坚持“文化治班”的主题研修,我县班主任研修工作搞得风生水起,各项研修指标在全省、全市均处于领先水平,特别是参加研修的全体学员积极性空前高涨,我县中小学班主任管理水平也得到了很大提高,确保了班主任研修的信誉度3 )教师专业治教用“专业治教”来统领我县学科教师培训,是我县培训的又一个特色促“教师专业化成长”是教师培训永恒的主题,我们从这一主题出发,用“专业治教”的视线来审视学科教师的培训工作,大大的开阔了培训的视野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个体和教师群体的专业水平提高以及教师专业地位的确立和提升的过程教师的专业发展主要包括 5 个方面的内容: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伦理、专业精神、专业智慧其中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专业精神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专业伦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保障,专业智慧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最高追求和体现我们在分析教师专业化成长理论的同时,确定“专业治教”为主题的学科教师培训,将学科培训的课程资源按照“教师专业发展”的五个内容进行整理,分学科组编写成五个面授报告,到学科远程培训中心(片区)教研组进行面授,促进了广大参培教师专业发展,引导参培教师树立“专业治教”的意识。

4. 打造一流队伍我们始终认为,教师培训工作的成败,取决于有没有一支一流的专业培训者队伍,那种以兼职教师为主的培训是不可能系统地提高教师培训的质量的而要打造一支一流的专业培训者队伍,最核心的是要提升培训者的研究能力我校充分利用课题研究这一手段,建设培训者队伍具体做法是:一是将科研兴校纳入学校发展战略的总体规划,要求每年至少要有一个省部级以上立项的科研课题二是制定科研奖励方案,规定课题获国家、省、市一等奖的分别奖励 6 万元、4 万元、2 万元,获国家、省、市二等奖的分别奖励 5 万元、3万元、1 万元,获国家、省三等奖的分别奖励 3 万元、2 万元三是成立教科室,设立专门的教育科研机构,领导和引领全校教师进行科研工作因此,我校科研工作成果辉煌,近5 年,已有一个课题获国家级一等奖,三个课题获省级一等奖,尤其是现在正在研究,预计今年 5 月结题的《基于高效课堂的教师自我教育策略研究》 ,是我省教科院“十二.五”重点规划课题,该课题的研究工作已取得突破性进展,课题组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 20多篇,出版专著《走向高效课堂》 (山东文艺社出版) ,更是影响深远,被课改专家李炳亭先生称之为“高效课堂的代表作” , 是“高效课堂建设的路线图” , 《湖南曰报》也以《领航高效课堂---***县教师进修学校匠心育园丁》为题,进行了报道。

课题研究,引领我校教师向。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