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入产出表的产生和发展投入产出表的产生投入产出表于 20 世纪 30 年代产生于美国,它是由美国经济学家、哈佛大学教授瓦西里,列昂惕夫首先提出并加以研究的他从 1931 年开始研究投入产出分析,编制投入产出表,其目的是用以研究美国的经济结构1936 年 8 月在《经济学和统计学评论》上发表了《美国经济制度中投入产出数量关系》一文这篇文章是世界上有关投入产出分析的第一篇论文,它标志着投入产出分析的诞生以后通过若干年的研究,他提出了投入产出表的编制方法,奠定了投入产出分析的基本原理,开创了投入产出分析的新纪元由于列昂惕夫在投入产出分析方面的卓越贡献,他于 1973 年获得第五届诺贝尔经济学奖金从投入产出表产生到现在,虽然经过仅半个世纪的时间,但是在投入产出表的原理编制技术和投入产出分析的方法与应用上都有了相当大的发展在列昂惕夫刚刚提出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后,并没有得到各国政府和经济学界的重视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各国政府需要对经济进行控制和干预,迫切需要一种比较科学、比较精确的经济计量方法,投入产出技术才引起人们的关注,由此得到普 i 及和推广,并被应用到经济活动中去应用最早的是美国劳工部 g 劳动统计局在列昂惕夫的指导下,于 1942- 1944 年编制了美国 1939 年投入产出表,利用这张表来研究美国的经济结构,预测战后美国的钢铁工业的生产和美国的就业情况,制定战时军备生 f 产计划,研究裁军对美国经济的影响,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由此,得到了美国政府和经济学界的重视,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由于投入产出表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自 50 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纷纷研究投入产出分析、编制和应用投入产出表到 1990 年,除个别国家外,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编制了投入产出表投入产出原理也得到了发展,由静态模型向优化模型发展,并应用到各个方面来研究宏观经济问题随着投入产出分析的发展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完善,投入产出表已成为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联合国统计司于 1968 年将投入产出表纳入到 SNA 核算体系中,于 1971 年又将其纳入到 MPS 核算体系中由此,投入产出表成为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重要支柱我国对于投入产出的分析是从 60 年代开始的,当时仅限于 l 理论研究文化大革命中受到了严厉的批 判1978 年改革开放以后,这项研究工作得到了重视1980 年在山西省开始试点编制《1979 年山西省投入产出表》,以后陆续深入到 1987 年 31 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出了《关于进行全国投入产业调查的通知》,在全国进行 1987 年投入产出调查,编制《中国 1987 年投入产出 l 表》,并决定每 5 年进行一次这张表于 1988 年底编制成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这是我国编制的第一张投入产出表,它标志着我国投入产出分析步入世界先进行列投入产出分析在我国得到了广泛应用,投入产出表成为宏观经济调控、决策和管理的重要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