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唯物史观与历史研究

杏**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9KB
约7页
文档ID:287592784
唯物史观与历史研究_第1页
1/7

唯物史观与历史研究 唯物史观与历史研究 关键字:唯物史观,历史研究 唯物史观开辟了历史研究的新纪元 唯物史观,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又称“唯物主义历史观”或“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人类社会的伟大发现 他对唯物史观作出比较完整的表述,最早见于1846年写成的《德意志意 识形态》 马克思发现唯物史观以后,就用唯物史观指导历史研究,并对唯物 史观进行检验《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就是这种实践的辉煌 成果当时,研究1851年12月路易·波拿巴发动政变、废除共和、复辟 帝制的著作,影响较大的有两部:一部是维克多·雨果的《小拿破仑》, 另一部是蒲鲁东的《政变》由于唯心史观的束缚,前者只有对政变主 人公的个人暴力行为作了尖刻的斥责,而将政变本身描绘成了偶然性的 晴天霹雳;后者虽然想把政变描述成以往历史发展的结果,但对政变的 历史说明又成了对政变主人公的历史辩护。

马克思则革故鼎新,用唯物 史观剖析这个通过偶然性表现出的必然性历史事件,论证了“法国阶级 斗争怎样造成了一种局势和条件,使得一个平庸而可笑的人物有可能扮 演了英雄的角色他的结论是,波拿巴得以黄袍加身,是因为法国社 会中人数最多的小农阶级拥戴他由于小农阶级势单力薄,自己不能主 宰自己的命运,于是便将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乞求别人来代表自己 波拿巴正是利用法国小农阶级这种致命弱点,实现“行政权支配社会” 的 马克思通过研究历史检验唯物史观,进而又发展唯物史观1859年,他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进一步对唯物史观作了经典性阐述: “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 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 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 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 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 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 识。

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 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 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 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 发生变革《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2卷,第32~33页)《资本论》是马克思用唯物史观研究历史和丰富唯物史观的又一杰作它从分析“资本主义财富的元素形式”商品入手,通过剖析商品, 进一步发掘劳动二重性、价值、货币、剩余价值、资本、以及资本积累、 分配和流通等内涵,揭示出“被物的关系所掩盖”的社会成员间的生产 关系,以及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态的运动规律和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 资本主义必然为社会主义取代的历史趋势 唯物史观与历史研究 关键字:唯物史观,历史研究 唯物史观开辟了历史研究的新纪元 唯物史观,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又称“唯物主义历史观”或“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人类社会的伟大发现 他对唯物史观作出比较完整的表述,最早见于1846年写成的《德意志意 识形态》。

马克思发现唯物史观以后,就用唯物史观指导历史研究,并对唯物 史观进行检验《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就是这种实践的辉煌 成果当时,研究1851年12月路易·波拿巴发动政变、废除共和、复辟 帝制的著作,影响较大的有两部:一部是维克多·雨果的《小拿破仑》, 另一部是蒲鲁东的《政变》由于唯心史观的束缚,前者只有对政变主 人公的个人暴力行为作了尖刻的斥责,而将政变本身描绘成了偶然性的 晴天霹雳;后者虽然想把政变描述成以往历史发展的结果,但对政变的 历史说明又成了对政变主人公的历史辩护马克思则革故鼎新,用唯物 史观剖析这个通过偶然性表现出的必然性历史事件,论证了“法国阶级 斗争怎样造成了一种局势和条件,使得一个平庸而可笑的人物有可能扮 演了英雄的角色他的结论是,波拿巴得以黄袍加身,是因为法国社 会中人数最多的小农阶级拥戴他由于小农阶级势单力薄,自己不能主 宰自己的命运,于是便将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乞求别人来代表自己 波拿巴正是利用法国小农阶级这种致命弱点,实现“行政权支配社会” 的。

马克思通过研究历史检验唯物史观,进而又发展唯物史观1859年,他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进一步对唯物史观作了经典性阐述: “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 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 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 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 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 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 识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 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 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 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 发生变革《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2卷,第32~33页)《资本论》是马克思用唯物史观研究历史和丰富唯物史观的又一杰作它从分析“资本主义财富的元素形式”商品入手,通过剖析商品, 进一步发掘劳动二重性、价值、货币、剩余价值、资本、以及资本积累、 分配和流通等内涵,揭示出“被物的关系所掩盖”的社会成员间的生产 关系,以及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态的运动规律和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 资本主义必然为社会主义取代的历史趋势。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