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育里程碑的评估和训练,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 武燕,定义:,孩子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阶段性的标志包括:,一、运动能力的发育 二、认知能力的发育 三、语言的发育 四、心理活动的发展 五、社会行为的发展 六、婴儿的情绪发展 七、婴儿气质的发展,,,,,,,一、运动能力的发展,(1)粗大动作发展的顺序和规律: 从整体动作到分化动作 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 从大肌肉动作到小肌肉动作 从中央部位动作到边缘部位动作 从无意动作到有意动作,,,(2)精细动作发展的顺序和规律: 1、手抓、放控制 2、抓握方式控制 3、协调控制 4、功能性动作控制,,1、手抓、放控制,手因抓握反射而握拳(1月) 手拿到嘴里吸(2月) 手掌大致都张开,抓握反射消失、两手在中线碰在一起(3月) 看手、伸手触摸及抓东西并取物入口(4月) 两手可各自抓物(5月) 会敲打玩具(6月) 将玩具由一手移至另一手(7月) 拍手(910月),2、抓握方式控制,用无名指、小指和手掌抓住东西(4月) 用拇指以外的四指和手掌抓住东西(5月) 用拇指、食指、中指和手掌抓住东西(6月) 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抓住东西(8月) 用食指的侧面和拇指抓住东西(9月) 用食指去碰东西(10月) 用食指和拇指的末端拿起东西(1112月),3、协调控制,把东西放在容器里面(12月) 堆两块积木的塔(14月) 将圆形放入形状板中(15月) 同时在中线使用两手,一手拿东西,一手操作(17月) 堆三块积木的塔(18月) 将圆形和方形放入三洞形状板中(20月) 将圆形、方形及三角形放入三洞形状板中(22月) 堆六块积木的塔(24月),4、功能性动作控制,适当的握住蜡笔(12月) 握住蜡笔在纸上乱画(14月) 自己拿杯子喝水(16月) 模仿画直线(18月) 模仿画圆形线条(20月) 模仿画横线(22月) 用拇指和其它手指握住蜡笔并转动手腕画(2岁) 模仿画圆形(3岁),,三、语言能力的发展:,第一阶段:无意识的交流阶段(出生-4个月) 第二阶段:有意识的交流阶段(4-9个月) 第三阶段:单词阶段(9-18个月) 第四阶段:词组阶段(18-24个月) 第五阶段:早期造句阶段(24-36个月) 第六阶段:句子掌握阶段(3-5岁) 第七阶段:完整的语法阶段(5岁-成人),,儿童构音发展 构音评估1.mpg,1.所有韵母(元音)在三岁以前已完全发展出来 2.声母(辅音):三岁可正确发音62;四岁76;五至六岁81 3./b//p//m//d//t//n//l//g//k//h/------ 在三岁前已习得 4./q/、/z/在四岁左右发展出来 5./c/在四岁半左右 6./s//x//zh//ch//sh//r/约七岁,影响儿童语言发展的因素,(1)成熟的指标 (身体及认知) (2)动作神经系统 (3)听觉系统 (4)大脑优势及左右偏用 (5)智力 (6)性别 (7)环境 (8)双种语言 (9)社经水平 (10)语言刺激,刺激孩子语言发展的原则,1、增加生活经验 6、提供适当玩具 2、提供认知环境 7、增加亲子互动 3、利用身体器官 8、选择适宜图书 4、制造说话机会 9、做做口腔运动 5、刺激视听感官 10、说话步调一致,语言训练技巧 語言遊戲.mpg,一.平行谈话 二.自诉 三.兴趣取向 四.详细诉说 五.重造句子 六.扩展句子,糖,宝宝要糖。
糖要吗? 要糖 阿姨剥糖糖剥好了 宝宝吃糖 糖好吃吗? 糖还要吃吗? 还要吃糖听力轰炸,说要什么? 不说不给说了给你吃 怎么这么不听话 快说“吃糖”五、社会行为及人格培养,1、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2、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1、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岁小儿独立生活能力参照表 进餐睡眠起床盥洗 一学拿匙往口初步有配合脱一岁半知道穿懂得要洗手 至内送食物,衣动作衣时伸胳膊,会自己做擦 一一岁半会双穿裤时伸腿,鼻子的动作 岁手捧杯子喝穿袜时蹬脚 自己用匙学习自己脱鞋学扣扣子,学学会洗手, 两吃饭,饭后袜,解上衣扣穿满裆裤用毛巾擦手 自己用餐巾在成人帮助下,能用手帕 岁擦嘴脱去外衣 能独立吃饭能自己脱鞋袜在成人帮助下会用肥皂洗 三 ,知道饱及一部分衣裤,逐渐能独立手 注意不撒饭知道脱衣顺穿衣裤和鞋袜 粒序,衣服放在,缚鞋带分 岁固定的地方清左右脚知 道穿衣顺序 ,培养生活自理能力的方法,生活自理能力训练( 1个月) 把大小便 出生半个月起,开始定时定点培养大小便的习惯 生活自理能力训练(3个月) 生活规律 注意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晚上逐渐停止喂奶,早饭后定时大便,使生活有规律。
生活自理能力训练( 4个月) 用勺舔食 用勺喂米糊或鸡蛋黄,能张大口舔食 睡眠习惯 培养良好睡眠习惯,白天觉醒时间延长,晚上能睡大觉生活自理能力训练(5个月) 游戏 玩照镜子的游戏,和妈妈同时照镜子,看镜子里母子的五官和表情逗引宝宝发出笑声 表情反应 继续训练小孩分辨面部表情,让他和你一起做惊讶、害怕、生气和高兴等游戏 举高 孩子最喜欢让爸爸“举高”,然后再“放低” 生活自理能力训练( 6个月) 自喂食品 继续练习让孩子自己拿着东西吃,如饼干、虾酥条等生活自理能力训练(7个月) 喝水 训练小儿从盛了水的杯中喝水 交往 继续让小儿多与同伴交往,帮助他克服怯生、焦虑的情绪,引导他正确地表达情 感与同伴 玩,是宝宝学习语言、交际、能力、培养良好素质的重要途径 良好习惯 训练小儿养成安静入睡、高兴洗脸的习惯,养成定时、定地点大小便的好习惯, 学会蹲便盆 ,大便前出声或做出使劲的表示2、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培养社会交往能力的原则: (1)利用生活中的自然环境,帮助幼儿建立宽松和谐的同伴关系 (2)开展各种活动增加交往机会 (3)教给幼儿必要的社会交往知识技能 (4)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幼儿交往的兴趣,增加交往行为方式。
(5)积极争取家长配合,保持家园教育的一致性,,培养社会交往能力的方法:,04个月社交及生活能力的训练 1、 培养清洁卫生的习惯:小儿每次哺喂完,都帮他擦擦嘴早晨起床后为他洗脸、洗手,入睡前再给他洗脸、洗手、洗脚、洗臀部,在固定时间洗澡等等,均可培养小儿爱清洁的良好习惯 2、 逗引时会微笑,见人能自动微笑、发声或挥手蹬脚,表现出快乐的神情;喜欢大人和他在一起玩耍;见生人盯看、躲避、哭等 3、 辨别哭声的意义,58个月婴儿社交和生活能力的训练,1、睡眠:可将小儿白天的睡眠时间逐渐减少1次,即白天睡眠34次,每次1.52小时夜间如小儿不醒,尽量不要惊动他要注意孩子睡觉的姿势,经常让小儿更换头位,以防小儿把头睡偏 2、饮食:有规律地进食每日喂养次数可减为6次,白天哺喂45次,间隔34小时夜间视小儿需要情况进行哺喂,一般1次即可 3、认识自我:将小儿抱坐在镜子前,对镜中的小儿说话,引小儿注视镜中的自己和家长及相应的动作,可促进小儿自我意识的形成 4、捉迷藏,,情绪的概念,1、 情绪是人的心理活动的重要表现,它产 生于人的内心需要是否得到满足 2、 个体对外部和内部事物的主观体验,它伴 随一系列复杂的行为变化。
都不和我玩! 为什么哭?社会性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初生 3个月 6个月 12个月 18个月 24个月,,,陌生人焦虑 6个月以前不会出现,3-4个月以前对陌生人的反应一般是微笑;而4-5个月始,婴儿对陌生人的微笑减少 6-9个月之后出现,高峰期是在12个月,1.5-2岁有可能出现第二个高峰期情绪的载体哭,即使是婴儿,也从来 不会无缘无故地哭 哭首先代表人的情绪 哭是婴儿体验苦恼的 唯一诉说 哭由各种各样的原因, 生理、心理的不舒适、 不协调都会使婴儿哭解读哭声,1.最常见---饥饿时的哭 这是婴儿的基本哭声,初生时就开 始它有节奏,频率通常为250450赫 兹啼哭时伴有闭眼、号叫、双脚乱蹬 婴儿出生第一个月时有一半的哭即是由于 饥饿或干渴引起的,这种情况在半年内一 直比较突出,到第6个月时,仍占30%2.发怒的啼哭 初生时也就有如华生研究表明,初生婴儿被限制活动时会激怒而哭婴儿发怒时,哭声往往有点失真,因为婴儿吸气过于用力,迫使大量空气从声带通过,震动声带而引起哭声3.疼痛的哭声 初生时就有第一周内婴儿即常因肠胃不适、打针等疼痛而引起啼哭这种哭的最显著特征是突然高声大哭,事先即没有呜咽,也没有缓慢的哭泣,拉直了嗓门连续大哭数秒,接着是平静地呼气、再吸气、又呼气。
由此引起的一连串的叫声,,4.恐惧或惊吓的啼哭 初生时就开始如对初生婴儿,突然抽动其身下的毯子,或出现高声,婴儿会受惊而大哭其特征是突然发作,强烈而刺耳,伴有间隔时间较短的号叫5.不称心的啼哭 初生时就有这种啼哭是在无声无息中开始的,如同疼痛时的啼哭一样,但没有长时间的屏息,开始时的二三声是缓慢而拖长的,持续不断、悲悲切切6.招引别人的啼哭 从出生后第三周开始出现先是长 时间“吭吭吱吱”,低沉单调,断断续续, 但如果没有人去理他,就会大哭起来,,婴儿气质,定义: 婴儿出生后最早表现出来的一种较为明显而稳定的个性特征 九个维度:,1.活动量:指孩子全天的活动中,其动作节奏快慢及活动频.率的高低 2.规律性:指孩子反复性的生理机能,如睡眠和清醒时间、饥饿和食量是否规律等等 3.注意力分散度:指孩子是否容易转移其注意力 4.坚持度:指孩子正在做或想做某件事时,若遭到困难或挫折时,仍继续维持原活动的倾向 5.趋避性:指孩子对于第一次接触的人、事、物、场所和情况等新刺激时,所表现接受或拒绝的态度6.适应性:不论孩子的趋避性如何,他适应新的人、事物、场所和情况的难易度和时间的长短,即为适应性。
7.反应阈:指引起孩子反应所需要的刺激量 8.反应强度:指孩子对内在和外在刺激所产生反应的激烈程度 9.情绪本质:指孩子在一天清醒的时刻中,表现在外的愉快或不愉快、友善或不友善、高兴或哭泣的比例分型及特点 (一)易养型(easychild) 容易适应新环境 容易接受新事物和接纳陌生人 心境愉快,情绪积极, 与成人交流,活动反应适 度 生活规律 对父母的亲吻、拥抱和抚摸等作出积极反应二)难养型 表现为心境不良, 好哭闹,不容易抚慰 对环境改变适应也困难 生活无规律 对父母的亲热和爱抚要费很长时间才接受,且很少作出积极的反应三)启动缓慢型 常表现为情绪消沉 在新环境中畏缩,适应环境变化要需很长时间 缺乏活力,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弱,即使逗玩,也不立即作出欢乐反应四)中间偏易或偏难型(intermadiate type) 不能归纳入上述三种类型 倾向界于易养型和困难型之间, 故又称混合型,儿童类型,易养型,启动缓 慢型,难养型,活动水平,节律性,分 心,探究与 退缩,适应性,注意广度 和持久性,反应的 强度,反应性的 阈限,心境的 性质,(活动 期与不 活动期 之比),,,(饿、 排泄、 睡眠和 觉醒的 节律),,,(外部 刺激改 变行为 的程度 ),,(对新 的客体 或人的 反应),,,(儿童 适应环 境变化 的容易 性),,(专心于 活动的时 间,分心 对活动的 影响),(反应 的能量, 不管它 的性质 或方向),,(唤起一个 可以分辨的 反应所要求 的刺激强 度),,(友好的、 愉快的高兴 的行为数量 与不高兴不 友好行为相 比),,较适中,很有 节律,多变,积极 探究,很易 适应,高或低,低或 适度的,高或低,积极的,,多变,多变,多变,最初有 退缩,慢慢地 适应,高或低,适度的,高或低,稍许 否定的,,多变,无节律,多变,退缩,慢慢地 适应,高或低,强烈的,高或低,否定的,婴儿20项评估量表,通过正常行为范例为标准进行比较,来对被检查的小儿各种行为作出客观鉴定。
评定三岁以内儿童的发展状况,,五个方面: 粗大运动 精细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