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1[人教版]

慢***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32MB
约8页
文档ID:209058884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1[人教版]_第1页
1/8

人民币的认识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P46——P49例1——例4二、教学准备课件、现在流通的各面值的人民币若干给学生准备人民币学具、练习纸三、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1、教材分析本节课教材在编排上注意结合学生生活经验,主题图提供了三个生活场景,揭示了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例1展示了全套人民币,使学生对人民币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例2、例3、例4通过换钱活动和数一数活动梳理元和角、角与分的关系,归纳出它们之间的进率,为下节课人民币的计算奠定基础2、学生分析学生在生活中能广泛地接触到人民币,已有初步的识别方法和较丰富的使用经验,但是缺乏对人民币清晰、系统的认识;对人民币的附加价值缺乏了解对主辅币之间的十进关系有感性的认识,但没有上升到理性认识有购买的经验,但是支付方式和购买方案欠灵活学生有较强的兴趣学习这节课的内容,由于学习内容自身的特点学生之间会有更强的合作交流的欲望依据教材及学生的特点制定如下的教学目标:⑴通过学生的认一认、购物等活动掌握人民币的识别方法,明确元、角、分之间的十进关系 ⑵经历购买小物品、帮助阿姨解决实际的问题等过程,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

⑶学生经历小组合作认识几元和几角及同桌合作进行换钱游戏的过程,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合作的能力⑷通过认识人民币向学生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通过为自己买春游必需品的过程,培养学生合理用钱的良好习惯;通过学生看《一分钱》的VCD向学生渗透拾金不昧的思想教育总体的设计意图⑴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让学生能够轻松愉快地进行学习⑵满足学生讨论交流熟悉事物的愿望,创造条件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得到充分的交流⑶发展学生的认知水平,提高学生的能力四、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教学流程设计意图一、引入——听儿童歌曲播放图像资料VCD,听儿童歌曲《一分钱》让学生说说歌曲的内容,渗透拾金不昧的思想教育二、展开——整体认识人民币㈠集体活动,认识1分、2分和5分⒈认识1分的硬币师提问:小朋友们,你们见过1分钱吗?你认为1分钱多不多?教师出示1分硬币,学生认识1分钱师生共同数出10分,告诉学生10分也就是1角板书:1角=10分⒉认识2分和5分的硬币⒊观察硬币的背面,有中国的国徽就说明这些就是中国的钱,中国的钱叫人民币今天这节课小朋友们和老师一起来认识人民币板书:人民币的认识㈡小组活动,全面认识人民币⒈4人小组活动:(教师为每一小组准备小面值若干人民币)师:认一认老师为你们准备的人民币,并想一想你是怎样知道这是多少钱的?⒉指名汇报学生随意介绍他所认识的人民币。

如果学生先介绍旧版的1元的纸币,教师要介入出示新版的1元和硬币1元,让学生区别相同和不同如果学生先介绍的是5角的,也要让学生区分硬币和纸币,新版和旧版还要告诉学生不管是硬币还是纸币,是新版的还是旧版的,它们所代表的价值是一样的只要介绍一种就行,其他的就不用再仔细介绍,让学生认一认就行了准备1张被弄脏的人民币,在让学生认一认的过程中,渗透爱护人民币就是爱祖国的思想)⒊课件展示P47的人民币全图师提问:这幅图上的人民币是按怎样的规律排列的?(几元的放一堆,几角的放一堆,几分的放一堆)告诉学生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㈢购物活动,明确元和角的关系⑴教师出示小物品,告诉学生用1元钱来买第一位学生来买后,教师提出要求:接下去要买的同学,你的付钱方法要和前面的同学不一样学生的付钱方法有:1张1元 2张5角 5张2角 10张1角……师:为什么上面的付钱方法都可以呢?得出:1元=10角⑵想一想:元、角、分哪个最大,哪个最小?㈣游戏活动,换钱(给每一桌准备有以下内容的练习纸)⒈投影活动的内容:换钱游戏一张5元可以换( )张1元一张10元可以换( )张2元一张20元可以换( )张10元一张50元可以换( )张10元一张100元可以换( )张50元⒉教师提出活动要求:同桌小朋友合作,先换钱,再完成填空。

教师举例:比如某某小朋友拿出一张5元,他的同桌得拿几张1元的和某某换,才行?(生齐答:5张)⒊同桌开始活动⒋汇报三、实践活动——运用知识⒈要春游了,你要买哪些东西?(课件出示要买的东西)⑴师:把你要买的东西告诉你的同桌,再把所需的钱拿在手里,让你的同桌检查,你拿的钱是不是刚好可以买你要的东西⑵活动⑶汇报反馈⑷学生在汇报时,教师要进行适时的评价,渗透合理花钱、勤俭节约的思想2、动画演示:老伯伯为阿姨运花,运费为8元阿姨没有零钱给老伯伯一张50元,但老伯伯找不开怎么办? (学生想到到书店、邻居家或银行去换零钱)师:阿姨采纳同学们的建议到银行换零钱课件出示老伯伯身上所带的钱阿姨的50元该怎样换呢?学生独立思考,利用学具摆一摆再同桌进行交流,最后全班交流四、课外延伸,外币欣赏 课件展示美元、欧元、港币和澳门币各一组生动形象的音像资料很容易引起小学生的兴趣,从而整节课有了良好的开端随着时代的发展,1分、2分和5分的硬币逐渐退出流通领域,在教学设计中我进行了详略的处理, 这部分的内容就简单地一笔带过重点学习下面的认识几角和几元及有关其他知识让学生了解人民币有新版和旧版之分,根据质地分可以分为硬币和纸币,还可以根据面值分,分成几元的、几角的、几分的。

其他的老师一般都是通过分类的方法使学生了解这部分的知识但是实际上受学生思维水平的影响,一年级的学生的分类是比较乱的,往往会依据多个标准进行一次分类再者如果让学生进行分类必须进行评价、修整,如此这般我认为效率太低利用买小物品的形式,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生动形象的场面很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用不同的方法付钱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并且很好地掌握了元角之间的关系学生的思维有一个逐渐抽象的过程,一年级学生的思维是以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的对于相对抽象的内容要为学生提供形象支持的素材,帮助他们理解和解决问题将枯燥的、抽象的学习内容变为受学生欢迎的换钱游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经历学习的过程,主动构建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小学数学的任务之一在小学的数学中,学生的实践能力主要体现在学生能够根据已有的数学知识、经验解决实际生活中出现的数学问题的能力同时这题要求学生拿出钱来巩固了各面值人民币的特征,让学生会用钱买东西这道练习着眼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践经验,又稍高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开启了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学生能灵活运用等值交换人民币这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使他们知道他国及香港、澳门的钱和我们使用的人民币是不一样的并且在欣赏的过程中,使学生体验到美五、教学片段实录:购买小物品教师实物投影出小物品,那些可爱的东西马上吸引了小朋友们的目光师:谁愿意用1元钱来买老师这里的小东西?(话音刚落,就有很多的小手高高地举起,嘴里还不停地叫:“老师,我、我……”)生1:用一个1元的硬币买下了一个东西师:接下去,你的付钱方法要和第一位小朋友不一样,才能买到小物品有部分学生的手收了回去,凝神沉思;还有部分学生仍然很兴奋,小手举得很高我请了一位举手的小朋友生2:拿来一张1元的纸币下面和他想法一样的学生发出叹息声,意识到自己没机会了师:小朋友们,实际上第二位小朋友的付钱方法和第一位小朋友是一样的,都是用1个1元来付钱我没有将小物品卖给他教室里突然安静下来,各个都在冥思苦想过了1分钟后,终于有一只怯生生的小手“规矩”地举了起来生3:拿来了2张5角师:小朋友们,这样是1元钱吗?小物品卖给他吗?众生答:卖给他,这样也是1元钱受生3的启发,教室里的气氛有活跃了起来,接下去的学生分别用“5张2角”“10张1角”买走了小物品这几种方法出现后,大部分学生已经认为没有其他的情况了。

只有个别学生还很不甘心的盯着我手里的小物品,信心十足地把手举起来生5:用1张5角、2张2角和1张1角买走一个小物品有个学生忍不住叫出来:“这样也可以啊”)教室里又沸腾了……最后,师生共同得出:1元=10角六、教学反思⒈依据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创设有趣的学习活动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是: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弱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原有的经验基础,采用适合他们心理、生理发展需要的活动种类和方式,把枯燥的数学变得有趣、生动、易于理解,以利于他们更好地感受和体验数学课中设计的如买小物品、买春游所需的东西、帮助阿姨解决实际问题等开放性、实践性和趣味性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的时候是那样的投入,仿佛身临其境学生在活动中通过合作和交流、生生互动,轻松而愉快地学会了人民币的有关知识,初步学会了使用人民币,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操作能力及实践能力⒉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体验学习的过程 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标准》所提倡的一个改革目标而“学什么和怎样学是分不开的”学生在接触新的数学知识时,不应当都被告知“……是什么”“……应当怎么做”等等,而应当有机会让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去从事观察、实验、猜测等数学活动。

1元=10角我相信几乎全部的学生都知道,但我并没有将这一知识点以定论的形式呈现而是让学生在购物中体会到,不管你付钱的方法是一个1元的,还是2张5角的或是5张2角的都是1元钱,从而很自然但很深刻地得出1元=10角学生的数学活动无疑是需要时间的,教师要依据教学的主次来分配时间,该花时间的部分就得花时间就像换钱游戏这部分如果只要求答案,花的时间会少得多,只要个别学生口答正确的答案就可以了;但是学生却失去了一次合作交流的机会,大部分的中下学生只有“听”的份了试想这样怎能使全体学生得到发展,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呢?⒊尊重个体的差异,营造个性化的学习处于同一发展阶段的不同学生在认知水平、认知风格和发展趋势上存在着差异这是因为人的智力结构是多元的,有的人善于形象思维,有的人长于计算,有的人擅长逻辑推理,这根本没有优劣只分,只是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和适应性,因而《标准》提出“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依据上面的理念,这节设计的练习满足了不同学生的需要例如为春游购物的练习中,我没有规定买几样东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需要购买最后一题是一道考核综合能力的题目,有一定的难度,我就通过同学之间的讨论和交流的方式展现学生自己的个性。

设计/执教:瑞安市莘塍镇中心小学 李海丽(邮编:325206 :0577-65530464)指导:瑞安市莘塍镇中心小学 叶勤 余海霞。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