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重庆领略科技 出名作家巴金曾在《谈我的短篇小说》一文中表达对川剧的赞美和偏爱他把折子戏比作很好的短篇小说,并盛赞川剧的折子戏,譬如《周仁上路》,就比自己写的那些短篇好得太多了 尽管受到名家赞誉,川剧也制止不了如今略显难堪的境地,一方面,重庆市川剧院受邀到海外演出,大获告成,另一方面,本埠的川剧剧场里老年观众多,几乎看不到年轻人的身影,貌似川剧已经被多数人遗忘了 其实,传统戏剧受到的冲击也在某种程度上折射展现代人精神生活中的暴躁,川剧并非不精彩,也绝不过时,而是需要人们暂别高速运转的生活,静下心来赏识它的美罢了 重庆川剧博物馆:追忆川剧的似水年华 要熟悉川剧的美,不妨先从重庆川剧博物馆开头 这座博物馆位于渝北区的重庆市川剧艺术中心内穿过人和立交桥,就望见一座气势宏大的中式古典建筑,这是川剧艺术中心的剧场剧场旁边便是川剧博物馆了 博物馆目前处在试运行阶段,暂时只接待团体访客不过,在征得馆方同意之后,笔者有幸进入博物馆内赏识丰富且贵重的展品据热心的工作人员介绍,博物馆共有两层,分为四个片面,分别是《艺苑奇葩》、《巴蜀沃土》、《川剧英华》、《巴渝风韵》。
入口大厅里有一个金碧辉煌的明清古戏台,以此作为展览的开头,分外高明,足见馆方的精心这个戏台可不是仿古新造之物,而是异地复建的古戏台,全体部件均为原件,其上方的金漆木刻装饰尤其贵重工作人员报告笔者,由于年头长久,木雕装饰上的金漆早已掉落,为了让参观者看到古戏台的原貌,博物馆在修复时不惜投入重金,重新描上了金漆 古戏台的左侧展区介绍川剧的根本常识,表示与川剧台前幕后相关的一些器物,如川剧的角色种类、脸谱、乐器等等 在这一展区,参观者最先看到的是川剧角色表示展区内以川剧名家的剧照为例,图文并茂地介绍川剧的各种角色工作人员报告笔者,川剧角色的划分很细致,除了有生、旦、净、末、丑五个大类,每一个大类还可细分譬如旦角被细分为九种,包括青衣旦、闺门旦、花旦、摇旦、武旦、老旦、仙狐旦、泼辣旦、奴旦每一种旦角都有其角色定位,并且各自具有特定的扮相和表演方式譬如,“摇旦”,这个角色类别可能好多观众都不熟知,其实在川剧舞台上,摇旦主要扮演诙谐、辛辣的中老年妇女,且多数不是良家妇女摇旦的表演特色一如它的名字:演员出场时,走路步伐大,手前后甩,又单手叉腰,目光上下晃动、左顾右盼 在角色展板的旁边是脸谱展区。
面对一墙各式各样的立体脸谱,工作人员报告笔者,这些脸谱中对比更加的是“霸儿脸”霸儿脸”又叫“霸儿花脸”,演员以鼻为界,只画上半张脸,下半片面不绘任何油彩,也不带口条(注:口条,即胡须,又称“髯口”)这样的脸谱表现剧中人物年轻时风华正茂的状态有意思的是,这样的脸谱表示在以前是不成能的,由于古时候,川剧脸谱是没有纸质记载的川剧班子里没有画脸谱的师傅,脸谱均是演员自己画,演完了就擦掉,而脸谱传承完全靠师徒间的口传心授 古戏台的右侧展厅表示了川剧戏服中的精品,并且大片面为名家穿戴过的其中有一件重达十多公斤的黑蟒,或许全世界也只此一件它以黑色丝绸为底,结合蜀绣和苏绣工艺,用纯金线在袍子上绣成五爪金龙等繁杂图案,看起来厚重高贵,气场十足除了戏服,川剧戏鞋也很有看点据说,做成一双川剧戏鞋需要近百道工序,极其费时吃力展品中有一双小小的红鞋吸引了笔者的目光工作人员介绍说,这双鞋名为跷鞋,是模仿古代女子的三寸金莲鞋而制的;旦角演员穿上后,能使双脚看起来像缠足女子的小脚 博物馆二楼主要是介绍川剧的历史以及川剧在重庆的进展川剧流派按照所在河流流域划分为“川西派”、“资阳河派”、“川北河派”和“下川东派”,也被称作“四条河道”。
重庆的川剧是“下川东”一派,以“高、昆、胡、弹、灯”五腔和鸣为特色 建国后,重庆的川剧有良好的继承和很大的进展与创新重庆市川剧院始建于1951年,1955年重庆告成川剧院并入,后组建为重庆市川剧院,1958年四川省川剧院一团并入1959年,川剧团出访东欧四国,首次出国演出,获得告成近年来,重庆市川剧院又推出了《金子》等新剧目,广受接待在二楼展区,还能看到《金子》的戏服、道具,甚至手稿 金汤街重啤剧场:重庆最著名的川剧老剧场 博物馆终究还是对川剧的静态表示,诸如唱腔、变脸等川剧表演艺术特色,当然要去剧场里赏识了现在重庆主城区内名气最大的川剧剧场,非七星岗的金汤街剧场莫属金汤街剧场也叫重啤剧场,这是由于2022年时,重啤集团曾经斥资买下剧场的冠名权 笔者在七星岗车站下车,穿过古老的通远门,望见写着“金汤坊”的牌坊,便到了金汤街沿街向上走几分钟,就到了金汤街剧场 60年前,金汤街剧场并非川剧剧场,而是重庆市川剧院的演员们排练和住宿的地方,川剧演出都在五一路的重庆剧场据说,重庆市川剧院能够入驻金汤街,还得到了贺龙的扶助当时川剧院选址的时候,贺龙表示,不管多么贵的地方,只要川剧院看得上,他都容许出面解决。
最终,在贺老总的协调下,1953年,重庆市川剧院正式在金汤街落成1991年,重庆剧场搬到了金汤街川剧院的一楼,改名为金汤街排练厅在重庆市川剧艺术中心落成前的20多年中,这里一向都是重庆城内唯一的专业川剧舞台 每逢周六的下午两点,金汤街剧场楼上楼下几乎坐满了戏迷,当然,绝大片面是老年人剧场的票分两种,甲票和乙票笔者一点半到达剧场时,就只有二楼的乙票了据说,周六来这里听戏,位置好的票是很难买的,由于已经被资深票友长期包下来了,剧场里甚至还有他们的专属座位 一下午共上演4出折子戏,每两折戏之间休息10分钟中场休息的时候,一些老戏迷和笔者聊起了川剧黄金年头的演出盛况,无论是剧目、演员阵容都远远超过现在,而一说到川剧的现状,他们却又流露出惋惜的神情,感慨现在的好演员少了,看全本大戏的机遇也很少了 江北长安茶园:看民间川剧团对川剧的坚守和喜欢 假设没有老戏迷的指示,笔者也不会想到在工业区里竟然还有一处川剧剧场老人家说,那边是民营剧团,但唱得不错,大家都叫它“长安茶园”,由于它在江北茶园长安集团的对面剧场名叫群艺川剧院,是江北群艺川剧团的演出场地,团长叫孙娟由于她扮相美观,曾有观众感叹其美若天仙,称之为“神仙姐姐”。
2022年,生在川剧世家的孙娟在渝中区南纪门茶楼办过一个“娟娟川剧团”后来由于茶楼关闭,这个剧团也停办了2022年,孙娟又在江北创办了“群艺川剧团” 剧团在茶园的临街旧楼里,环境并不算好,甚至有点破败,但舞台上的演员们却个个服采鲜明,舞台布置也力求精致,一丝不苟的态度令人感动其实剧场开演以来,经营状况并不算好,但是为了让多年来支持剧团的戏迷们每日有戏听,剧团始终没有放弃重庆的夏天很热,其他的剧团都停掉了演出,但是群艺川剧团照旧保证有演出 为了贴补剧场的亏空、保证演员的工资,团长曾经不得不靠走穴赚钱走穴的时候,主办方总是梦想他们表蜕变脸、吐火等绝技,但是孙娟更容许唱川剧,总是表演绝技,让她觉得像个杂耍演员去年,剧团曾一度濒临倒闭,消息传出,政府和企业很快伸出了援手这块重庆民间川剧的阵地最终得以持续下去 —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