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办好科技点播台、服务“三农”创特色

飞***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51KB
约16页
文档ID:40631082
办好科技点播台、服务“三农”创特色_第1页
1/16

1办好科技点播台、服务办好科技点播台、服务““三农三农””创特色创特色科技点播台是由河南农业大学一批优秀知名专家教授和一批实践经验丰富、理论功底比较扎实并能尽职敬业的新老专家教授,及一批又一批青年志愿者骨干所组成现主要谈五个问题:一、科技点播台概况;二、科技点播台通向小康的信息高速;三、科技点播台的社会效益;四、办好科技点播台的体会;五、服务“三农”是农大的夙愿一、科技点播台概况一、科技点播台概况农大青年志愿者协会在校党委校行政的领导下,在校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简称关工委)的亲切关怀和校团委的精心得力指导下,在河南人民广播电台的大力支持下,从 1994 年 3 月起,在河南广播电台农村天地栏目开辟农大科技点播台节目时光如梭,农大科技点播台已走过 17 年艰难而光辉的历程点播台不分节假日,坚持每周播出一期,全年 52 期至今共播出 830 多期节目,每期节目平均 3000 字左右,共撰写并播出 250 万字左右的现代农业技术适用文章其中《专家访谈》栏目由于其权威性、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持续性,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早已成为河南人民广播电台的品牌节目点播台编辑部先后收到来自全国十几个省市农民听众的来信12600 多次、来电达 11000 多次,并全部给予认真回复,还热情接待河南各地农民来访 200 余人次。

由于河南农大科技点播台志愿者和河南人民广播电台出色的工作,使相当一部分农民听众在点播台的帮助下,走上了致富道路2因其服务“三农”效果显著,引起社会多家媒体的关注,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河南日报、河南农村报、河南科技报、河南教育时报、大河报、郑州晚报等十几家媒体分别给予报道,并称赞为“农民致富的向导” 我们的工作:(1)维护我们的网站在网站上上传一些农业科普文章;(2)接听农民朋友的来电为农民朋友解答生产当中的难题;(3)制作专家访谈节目收集农民朋友提出比较多的问题,向老师咨询,并及时给与回复;(4)参加社会实践深入基层,学习锻炼并为农村送去科普知识,举办农业技术讲座二、科技点播台通向小康的信息高速科技点播台通向小康的信息高速“通过现代传媒,以一部(0371—63554865) 、一条服务热线和一个网站为媒介,以学校为中心,在全省农村架起了传播农业技术和致富信息的服务网络 ”——河南农业大学青年志愿者科技点播台成为河南省青年志愿者活动乃至大学生“三个代表”实践活动的特色品牌,受到省委有关领导的肯定科技点播台是俺农民的贴心节目,让俺见识广大了,脑子灵活了,办法多了,路子宽了,奔小康有信心了。

”——河南省禹州市农民李振江如是说我们要借助现代化的传播手段,利用学校的科技资源优势,为父老乡亲们打造通向小康社会的信息高速 ”——科技点播台青年3志愿者们的一片赤子情怀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科技点播台服务“三农”的方式在不断创新从创建之初的单一广播,发展到今天的一台(科技点播台) 、一线(科技服务热线) 、一网(科技点播台网站http:// 、一栏(与《农家参谋》杂志联办互动专栏) 、多点(在全省各地农民中建立科技推广点) ,其服务方式与时俱进,越来越快捷,服务深度与范围也随之深广深入农村,和老师教授一起到田间地头为农民指导生产十几年的暑假寒假,科技点播台总会组织一批批志愿者到走进农村,进行锻炼学习同时为广大农民提供农业技术服务,免费发放农业科普资料,有时还请我校生产实践较强的老师到当地作专题报告,现场为农民解答疑惑,宣讲科学生产的方法三、科技点播台的社会效益科技点播台的社会效益我校离退休老专家、老教授年事已高,上山下乡科教兴农有一定的困难,科技点播台为他们搭起舞台,找为“三农”服务的切入点,使他们的余热得到进一步发挥植物病理学老教授王守正语重心长地说:“农民穷,穷在缺乏科学知识;我们急,急在科技知识传播不出去,农村存在着‘棚架’问题。

科技点播台正好起着这样一个桥梁作用,使农业科技有效地传播到广大农民那儿 ”我校老教师学术造诣高,教学科研经验丰富,发挥这些优势,给科技点播台增添活力喻璋教授已经 86 岁,她撰写了 50 多万字的《菌物学基础》和《小麦病虫害防治学》 ,影响省内外,使成百上千个农民不断来信、4来电,请其解答农作物病害防治方面的疑难问题,深受群众欢迎通过创办科技点播台,让广大青年学生了解了省情、国情,加深了与农民之间的感情,深刻领会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性,坚定了走社会主义道路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信念;使农民增强了科技兴农的意识,拓宽了视野,更新了种植、养殖观念,改变了传统的经营模式科技点播台 17 年来,先后培养了 400 多名青年志愿者能独立工作的精干高效的队伍志愿者本身的政治和业务素质比较好,他们能自愿的报名参加点播台竞选,并努力做出成绩其内因这群大学生德才兼备,其外因是党、团组织、关工委有爱才之心,党、团组织、关工委能把人才当做最重要、最稀缺、最宝贵的资源对待,去爱护培养这些志愿者们17 年来,精心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精干的编辑,历届台长张治山(牧医) 、张文波(农学) 、李志杰(园艺) 、马成(牧医) 、魏海涛(生命) 、王松(牧医) 、潘晓健(牧医) 、应卫华(食品) 、宋东东(生物工程) 、董晓雅(生命) 、武宁宁(牧医) 、李珂(农学) 、何俊丹(牧医) 、李蓓蓓(外国语) 、刘发展、郜书范、李正翔、李晓宁、王磊、陈永平等,都是从编辑部中精心挑选的。

编辑部负责人即点播台台长,点播台实行台长负责制,下设办公室、记者团、外宣部、信网部,分工明确,忙而不乱点播台收到农民来信后,对农民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然后根据问题要求邀请相应专家答疑,通过剪辑进行播出点播台的各项工作建立在持续发展的根基上,并长久地保持在良性循环的轨道上5点播台的工作人员,是从全校青年志愿者中选拔出来的点播台是换届选举,编辑部面向全校贴出公告,自愿报名,校团委编辑部初选(面试、笔试) ,从身心健康、德才兼备、性格良好等条件中选出若干名在选拔过程中,尤其强调了“德”这个素质要求, “无德无才是庸人,有德无才是好人,有才无德是小人,德才兼备是贤人 ”特别是台长要做到以德服人,就会真正赢得编辑工作人员的衷心拥护青年学生努力工作的同时,巩固了专业思想,学农、爱农、献身农业的思想,端正了学习态度,明确了人生目标曾经主持过该台的张治山同学,1997 年毕业时被 12 个养殖和饲料大公司争着聘用,最后被省畜牧局录用由于他专业知识扎实,创新能力较强,得到了单位的重用,2000 年 9 月担任了该局家禽育种中心经营厂长,他所经营的产品远销国内 23 个省、市、自治区,所在的企业成为我国第一家蛋鸡出口企业。

两年多来,累计销售种羊 1200 多只,对外胚胎移植 1300 多只,销售种鸡 150 多万套,实现销售收入 3200 多万元,而且还向东南亚出口种鸡 11 万套,创汇 15 万美元这位小有名气的企业家在谈到他的成功之路时,深有感触地说:“科技点播台的锻炼使我顺利闯过了商海的险滩激流 ”四、办好科技点播台的体会办好科技点播台的体会回顾科技点播台创办 17 年的实践,我们深深体会到:(一)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是科技点播台工作越办越好的6关键河南农大党委行政十分关心科技点播台工作,把科技点播台看做是对学生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其开展工作提供必要的经费、办公条件,安排了固定录音室、安装了今年又增拨 1 万多元,更新了设备,提高了录音质量我们的老校长蒋建平,在职时关心科技点播台工作,退休后任校科技点播台知名专家顾问团首席顾问仍然为其操劳,王守政教授、崔金梅教授、张绍文教授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省广播电台领导同志不断为科技点播台提出改进意见,经常到我校指导工作,还定期把我校参与科技点播台的同学请到电台开座谈会,征求意见特别是省教育厅蒋笃运厅长得知我校开展这一活动后,肯定我校老同志为“三农”服务所做出的贡献,积极给我们拨活动经费,希望把科技点播台办得更好。

二)老少结合,充分发挥两个群体作用,使夕阳、朝阳共灿烂,是科技点播台越办越好的基础我校现离退休人员 659 人,占全校教职工人数的 1/3,其中老专家、老教授 297 人,占离退休人数 45%政治立场坚定,教学经验丰富,科研成果丰硕,这些是青年人所缺少的我校青年志愿者协会,17 年来 17 次换届,先后有 400 多名青年志愿者被选拔到点播台工作,形成了一支精干高效的青年志愿者队伍这只队伍有接受新事物快,朝气蓬勃、奋发向上、进取心强的特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科教兴农的接力棒在科技点播台志愿者们手中一届传递一届这群血气方刚的大学生放弃了休息时间,放弃了节假日,顾不7上吃饭就靠大饼、方便面充饥,没有要求过丝毫报酬2003 届台长,该校生物技术与食品科学学院学生应卫华利用学习之余带领点播台志愿者忘我工作,甚至连自己患上癌症也未能及时察觉2005 年 12届台长董晓雅被评为“河南省十佳青年” 2006 年科技点播台志愿者被评为全国百个志愿者先进集体三)充分发挥农业高效师资和科技密集的优势,坚持为“三农”服务的办学方向,是科技点播台生命力所在许多老同志认为农大的优势在科技,为“三农”服务是农大的责任,只有为“三农”服务,农大才有地位;只有为河南农业做出贡献,农大才能有发展。

关工委的老同志许多都是当年服务“三农”的积极分子,退下来后仍然乐意为“三农”服务做贡献科技点播台之所以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正是因为能够及时的把农民最关心的问题通过科技点播台传送到农民手里,正如广大农民群众所说的那样:“科技点播台像雪中送炭那样,使我们脑子灵了,思路宽了,办法多了,致富信心强了 ”(四)聘请各学科有声望的离退休老专家、老教授作为技术顾问,是办好科技点播台的重要保证顾问团老师的主要任务是,经常为科技点播台提出意见和建议,回答农民来信、来访提出的各种技术问题和推荐各方面的年轻专家教授参与科技点播台活动概括来说,科技点播台使新老专家的作用得以发挥,学生得到锻炼,农民得到实惠时任省委副书记王全书在省委常委会上指出:河南农业大学8“通过现代传媒,以一部电台、一条服务热线和一个科技网站为媒介,以学校为中心,在全省各地架起传播农业技术和致富信息的服务网络” (见省委办公厅《每日汇报》第 171 期) 这是对我们的鼓励和鞭策,我们要认真总结 17 年来的经验,找出差距,采取措施,拓宽视野,再接再励,不断提高科技点播台的信息含量和高科技含量,进一步把科技点播台办好,为“三农”服务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农大科技点播台成立 17 年来,在各界关注与帮助下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其中学校党政领导重视是关键,各有关单位齐抓共管是前提,科技点播台志愿者们辛勤努力是保证五、服务五、服务““三农三农””是他终身的夙愿是他终身的夙愿郭应信,男,党员,高级农艺师,关工委副秘书长、关工委委员1934 年 10 月出生于一个贫民家庭,由于世代饱尝无文化之苦,因此,他自幼立志要为“穷人翻文化身”贡献毕生的精力苦难童年催他上进,1953 年秋他这个不起眼的农民后代居然考取邓县第一中学,在学校期间荣获“三好”学生,1956 年秋被保送高中学习,1959 年高中毕业,按他的第一志愿录取,来到到河南农学院他是农村长大的,心里眷恋着黄土地,总想着为农业、农村、农民争口气,为中国这个古老文明的农业大国,实现农业现代化争口气1964 年,他以优异的成绩结束大学五年的学业,当时院党委动员到边疆,他第一志愿报名到新疆工作,1965 年西藏自治区成立,9全国支援西藏建设他又支援西藏,在勘测设计队工作,在西藏生活在林冠密集松柏参天的原始森林里,风餐露宿为西藏易贡波密地区建设绘出蓝图,在新疆戈壁滩上为兵团农业丰产科学研究工作做出突出贡献。

在边疆 17 年把青春年华献给中国西部建设事业,积劳成疾,1981 年回农大工作,历任党总支副书记,副处。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