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德开战两年前关于势力范围问题的三次谈判=“news_bd”> 在苏德开战之前的两年中,两国曾就势力(利益)范围问题进行过三次谈判:第一次是1939年夏秋与互不侵犯条约谈判结合在一起的关于划分势力范围问题的谈判,第二次是1939年9月关于调整势力范围问题的谈判,第三次是1940年11月关于扩展势力范围问题的谈判本文拟根据有关档案资料对这三次谈判的缘由,尤其是谈判的过程做一初步的揭示,因为迄今为比笔者尚未见到有类似的专文(即使对其中人们较为熟悉的第一次谈判来说也是如此)问世,而这几次谈判无论在苏德关系史还是在现代国际关系史上,又都可称得上是大事 一、关于互不侵犯条约和划分势力范围问题的谈判 1939年3月斯大林在苏共十八大上阐述苏联的对外政策时,一方而表示今后还要执行维护和平和加强同所有国家的外交联系的政策,另一方而指出,因某些国家企图煽起苏联的狂热去反对德国,毒化空气和没有根据地挑起同德国的冲突, 二、关于调整势力范围问题的谈判 1939年9月1日,德国从西部对波兰发动了进攻9月17日,苏联从东部出兵波兰至9月下旬,两国军队各自占领了按秘密议定书规定属于自己在波兰的势力范围。
因秘密议定书在关于波兰的条款中有这样的规定:苏德双方的利益是否需要保持独立的波兰国家以及这个国家的边界如何划分的问题,只有在进一步的政治发展过程中才能最终确定无论如何,两国政府将以双方友好协商的方式解决这个问题,所以9月20日莫洛托夫向德国驻苏联大使舒伦堡声明:苏联政府认为,彻底决定波兰领土结构的时机业已成熟苏方原打算让波兰的残余部分①存在下去,现在则决定按苏德在波兰的势力范围分界线来瓜分波兰,希望德方派代表来莫斯科就此问题进行谈判②当天,舒伦堡将苏方的这一意见电告了德国外交部 9月23日,里宾特洛甫复电舒伦堡:苏联的想法大体上与德国政府的观点相符合,他可以作为代表前往莫斯科谈判③9月25日,舒伦堡又电告德国外交部,今天晚上斯大林向他声明,苏方建议双方在瓜分波兰时对领土做如下调整:将原本在苏联势力范围内的、在民族志上属于波兰领土的整个卢布林省和到布格河的华沙省部分划归德国作为补偿,德国将原属自己势力范围内的立陶宛划归苏联④斯大林就此向舒伦堡以及几天后向里宾特洛甫解释的理由是,若按原势力范围分界线来瓜分波兰,那么苏德因制度的差别,必会在属于自己管辖的波兰族人居住的地区做出不同的决定,德国可能会建立保护制度及其类似的东西,苏联可能会建立波兰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
必然的后果会是波兰人按照传统力争重新合并和恢复独立波兰国家的意图,企图在德苏之间散播敌对情绪形形色色的影响将交织在一起,这些影响很可能只有助于危及德苏的友好合作而如果将民族志上属于波兰的领土留在一家手中,即留在德国手中,便可避免这种后果⑤ 这种解释虽听起来仿佛不无道理,但却并不是苏方提出上述领土调整要求的真正原因,真正原因是想使苏联对波兰领土的分割区域与其出兵波兰时所宣称将要实施保护的区域相吻合,以便能自圆其说和应付世界舆论 1939年9月1日德军入侵波兰后,英法随即对德宣战德国因担心苏联与英法携手而不履行与自己达成的秘密协议,一再催促苏联从东部进攻波兰,苏联则因没有能讲得出口的出兵波兰的理由来应付世界舆论而迟迟未予行动9月10日,莫洛托夫直言不讳地对舒伦堡讲道:苏联政府力求利用德国军队进一步推进的结果,以示波兰瓦解,已不复存在因此,苏联应援助受到德国威胁的(波兰境内的)乌克兰人和白俄罗斯人这一理由能使群众对苏联的行动予以肯定,而不将它视为侵略者}}' 9月17日,即在苏军出兵波兰的当天,莫洛托夫在其发表的广播讲话中这样昭告世界:苏军之所以越过苏波边界,是为了保卫在1920年的苏波战争中被波兰强行占领的乌克兰西部和白俄罗斯西部居民的生命财产免受德国军队的侵犯⑦。
倘若按苏德8月23日秘密议定书的分界线来瓜分波兰,那么并入苏联版图的就不仅是其宣称要保护的西乌克兰与西白俄罗斯,而是也包括一大片波兰族人的传统居住地了,对此苏联显然难以做出解释而如果按照苏方提出的领土调整方案,并入苏联版图的就只是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这不仅可以与莫洛托夫就苏联出兵波兰发表的讲话相协调,而且苏联还可以对外宣称,自己并没有抢占别国的领土,只不过是把波兰占领的俄国土地收复过来而已此外,通过交换而将立陶宛划归苏联,也有利于苏联西北边界的安全 尽管如此,此时刚与英法交战不久因而不愿这个时候德苏关系出现波折的德国仍接受了苏方向其陈述的领土调整理由,同意进行调整但德国认为苏方所提的调整方案并非是一个等价交换的方案,故而要求里宾特洛甫与苏方进行讨价还价 9月27日,里宾特洛甫又一次来到了莫斯科,当天晚上22时他与斯大林和莫洛托夫开始了谈判在谈到领土问题时,他请求苏方对其提出的交换方案做出让步,在满足我们某些愿望上协助我们 ①所谓波兰的残余部分,是指在苏联将自己势力范围内的西鸟克兰和西白俄罗斯并入苏联版图、德国将自己势力范围内的口耳曼人居住区纳入德国版图后,剩下的原波兰版图上的波兰族人居住区。
部的立陶宛领土划给德国①对于双方在谈判中确定的那些小范围的领土归属变更在该议定书中没有写明,但在边界条约所附的地图上做了明确的标识,并在《苏德关于边界划分的秘密协定书》中做了详细的规定 三、关于扩展势力范围问题的谈判 在1939年9月份签署了上述文件后,苏德关系经历了一段不长时间的改善,从1940年春开始,两国关系又逐步恶化1940年4月9日,德国发动了对挪威的战争,苏联担心德国乘势把战火烧到瑞典,从而在波罗的海地区形成对自己的威胁,遂于4月13日向德国声明:苏联政府非常关心维护瑞典的中立,并希望瑞典的中立免遭破坏②德国在得到这一声明后,既没有进犯瑞典,也没有做出不进犯瑞典的承诺,而苏联对此则仍放心不下 6月23日,莫洛托夫突然召见德国驻苏联大使舒伦堡,告诉他苏联欲解决比萨拉比亚问题,因布科维纳是统一的乌克兰所缺少的最后一部分,因此,苏联政府认为这个问题与比萨拉比亚问题同时解决是重要的苏方对布科维纳的要求显然超出了苏德秘密议定书的范围,因而双方为该地的归属问题进行了争论,最后达成了这样的妥协:德国同意把北布科维纳划归苏联,苏联放弃对南布科维纳的要求③6月26日,苏联通知罗马尼亚政府将比萨拉比亚和北布科维纳让与苏联。
6月28日,苏联出兵占领了这两个地区 苏军对这两个地区的占领使德国感到离此不远的罗马尼亚油田受到了威胁,而因英国的封锁,德国已无可能从海路输入石油,所以罗马尼亚油田对其是至关重要的于是,德国于8月30日在维也纳和意大利一起对当时正在发生的匈牙利和罗马尼亚领土之争强行做出了裁决:罗马尼亚将北特兰西瓦尼亚割让给匈牙利,德、意保证罗马尼亚不受外来侵犯 对于德意的这一保证,苏联颇为不满9月1日,莫洛托夫就此向舒伦堡提出了强硬的口头抗议,指责德国违背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中关于彼此协商的规定④而德国在做出这一保证后,紧接着就向罗马尼亚派出了常驻其领土的庞大军事代表团根据9月20日希特勒给该代表团的密令,对 11月14日,莫洛托夫返回莫斯科返回之后不到两周,他向舒伦堡宣布,苏联愿意参加四国条约草案,条件是:"1.德军要立即从芬兰撤退,:2.在今后几个月内,苏联在(黑海)海峡的安全要得到保证,办法是苏联同保加利亚缔结一项互助条约并且苏联可以凭长期的租借权建立一个可以到达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的陆海军基地;3.承认在波斯湾的总方向内,巴统和巴库以南的地区是苏联的领土要求的重心;4.日本放弃其在北萨哈林开采煤和石油的权利。
①对此,德国方而未做答复 不难看出,上述谈判对双方来说都是一次与虎谋皮式的谈判,是两个表而上尚维持着友好关系实则已互视为对手的国家间的谈判德方在谈判中所想达到的目的是,以大的利益范围为钓饵,诱使苏联把目光和行动从所关注的自己的欧洲边境地区转向亚洲和印度洋方向,并使苏联在那里陷入与英国的领土争夺和与日本的领土纠缠,从而使德国不仅保住而且能进一步扩大其在苏联的欧洲边境地区的军事基地,以便于其既定的侵苏计划的实施;苏方在谈判中所想达到的目的则是,在德国同意从芬兰撤军从而使苏德原有的利益范围协定得以烙守的前提下,苏联同意将罗马尼亚追加为德国的利益范围,德国同意将保加利亚追加为苏联的利益范围以此来消除德军在北部方向对自己构成的威胁和增强自己在西部方向抵御德军进犯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再表明对自己所关心的欧洲某些国家和地区问题上的立场,并争取在德意日苏四国的利益范围划分中获得最大的权益这样的谈判自然不会谈出结果,达成协议 尽管如此,这次谈判对双方却并非没有意义对苏联领导人来说,通过这次谈判不仅进一步看清了德国的侵苏意图,而且也看清了德国企图采用转移苏联视线和使苏联在亚洲陷入泥沼的诡计,以便于实现其从西部进攻苏联的意图。
11月14日,也即在莫洛托夫返回莫斯科当天举行的苏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斯大林尖锐地指出:希特勒在谈判时的立场,特别是他顽固地不愿考虑苏联安全的自然利益,他坚决拒绝停比事实上的占领芬兰和罗马尼亚—这一切证明,尽管他迷惑性地声明不侵犯苏联的‘全球利益’,实际上进行着进攻我国的准备② 斯大林的这种认识,自然有助于加强苏联对德的备战工作;对德国领导人来说,苏方在这次谈判中的表现既让他们恼羞成怒,也使他们意识到在苏联身上已再难玩弄什么新的花招,于是他们在先进攻苏联还是先入侵英国的问题上不再犹豫不决希特勒在得知莫洛托夫向舒伦堡提出的苏联参加四国条约草案的条件后,对他的高级将领说,斯大林真是精明狡猾,他要求的东西越来越多了他是一个冷酷无情的讹诈能手德国的胜利已经是俄国所不能容忍的了因此,必须尽快使其屈膝③12月5日,他批准了德国陆军参谋部制订的军事进攻苏联的计划,一周之后一一12月18日,他就该计划的执行下达了命令,并将该计划正式定名为卜‘巴巴罗萨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