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z 和 Ra 的折算:1、 Ra 和 Rz 的定义:Ra:评定轮廓的算术平均偏差,是指在一个取样长度内纵坐标 Z 绝对值的算术平均值,记为 RaRa 值的大小能客观地反映被测表面微观几何特性,Ra 越小,说明被测表面微小峰谷的幅度越小,表面越光滑;反之,说明被测表面越粗糙其数学定义和图形如下所示:也可理解为图中阴影面积除以评定长度 l 的商微观不平度十点高度 Rz:在取样长度内 5 个最大的轮廓峰高的平均值与 5 个最大的轮廓谷深的平均值之和其数学定义和图形如下所示:2、 Rz 和 Ra 的折算根据 Rz 和 Ra 的定义,两者之间不存在确定的数学换算关系一般其对应的关系表如下:表面光洁度 ▽1 ▽2 ▽3 ▽4 ▽5 ▽6 ▽7 Ra 50 25 12.5 6.3 3.2 1.60 0.80 表面粗糙度 Rz 200 100 50 25 12.5 6.3 6.3 表面光洁度 ▽8 ▽9 ▽10 ▽11 ▽12 ▽13 ▽14 Ra 0.40 0.20 0.100 0.050 0.025 0.012 - 表面粗糙度 Rz 3.2 1.60 0.80 0.40 0.20 0.100 0.050这个折算表是基于 Rz 的旧的定义。
在最新的标准 GB/T 3505 中,旧的 Ry 被取消,新的 Rz即被定义为原有的 Ry也就是说,新的 Rz 的定义为粗糙度轮廓最大峰高和最大谷深的和,其具体图形如下:显然,在新标准的定义中,这种换算需要打点折扣现在也没办法找到准确的新的 Ra和 Rz 的折算表但,新的 Rz 的要求要略高于旧的 Rz 的要求比如都是 Rz25,按旧的标准定义,要求材料表面最大 5 个峰高和最大 5 个谷深之和的平均值要小于 25 微米而按新的标准定义,要求材料表面最大的峰高和最大的谷深之和要小于 25 微米在不考虑出现极端较大的峰高值或谷深值的情况下,两者应该差别不大国内一般都采用 Ra 标注,比较能准确的反映整个表面的粗糙程度Rz 一般反映粗糙度的最大值,一般国外的图纸采用较多我觉得采用这个折算表进行查对应该已经能满足我们现在的需要Ra: 轮廓算术平均偏差 在取样长度内轮廓偏距绝对值的算术平均值Rz:微观不平度十点高度 在取样长度内五个最大的轮廓峰高的平均值与五个最大的轮廓谷深的平均值之和在设计零件时,表面粗糙度数值的选择,是根据零件在机器中的作用决定的总的原则是:在保证满足技术要求的前提下,选用较大的表面粗糙度数值。
具体选择时,可以参考下述原则:2 }' F% u7 q" R(1)工作表面比非工作表面的粗糙度数值小2)摩擦表面比不摩擦表面的粗糙度数值小摩擦表面的摩擦速度愈高,所受的单位压力愈大,则应愈高;滚动磨擦表面比滑动磨擦表面要求粗糙度数值小3)对间隙配合,配合间隙愈小,粗糙度数值应愈小;对过盈配合,为保证连接强度的牢固可靠,载荷愈大,要求粗糙度数值愈小一般情况间隙配合比过盈酝合粗糙度数值要小4)配合表面的粗糙度应与其尺寸精度要求相当配合性质相同时,零件尺寸愈小,则应粗糙度数值愈小;同一精度等级,小尺寸比大尺寸要粗糙度数值小,轴比孔要粗糙度数值小(特别是 IT8~IT5 的精度) 5)受周期性载荷的表面及可能会发生应力集中的内圆角、凹稽处粗糙度数值应较小在高度评定参数中,Ra 的概念颇为直观,Ra 值反应实际轮廓微观几何形状特性的信息量最大,且 Ra 值用触针式电动轮廓仪测量比较容易因此对于光滑表面和半光滑表面,普遍采用 Ra 作为评定参数但受测量仪器的限制,极光滑和极粗糙的表面不能用 Ra 评定评定参数 Rz 的概念较为直观,Rz 值通常用非接触式的光切显微镜测量但 Rz 值只反应取样长度内峰高和谷底的十个点,不能反应峰顶的尖锐和平顿的几何形状特性,因此 Rz值不如 Ra 值反应得微观几何形状特性全面。
评定参数 Ry 的概念简单,Ry 值得测量方便,但 Ry 值不及 Rz、Ra 值反应的微观几何形状特性全面Ry 值与 Ra、Rz 值连用控制微观不平度的谷深用来评定某些不允许出现较大加工痕迹和受交变应力作用的表面表面粗糙度仪参数定义表面粗糙度:是指加工表面上具有较小间距和峰谷所组成的微观几何形状特取样长度:用于判别具有表面粗糙度特征的一段基准线长度评定长度:定轮廓所必须的一段长度,它可以包括一个或几个取样长度轮廓算术平均偏差 Ra 在取样长度内轮廓偏距的算术平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