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摘要 蔬菜是重要的经济作物,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对长沙市蔬菜 产业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对该市蔬菜产业的发展进行了思考和设想,并提 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以期构建蔬菜产销新格局,促进蔬菜产业大发展关键词 蔬菜产业;发展现状;设想;发展对策;湖南长沙为贯彻落实国务院、省、市有关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的精神,全面 提高长沙市蔬菜生产水平和保障供给能力,促进长沙市现代蔬菜产业发展,对长 沙市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调查、论证,现综述如下1 长沙市蔬菜产业发展现状1.1 基本情况1.1.1 生产总量稳步发展o 2011年,全市蔬菜播种面积13.21万hm2,总 产量455.7万t,实现生产总产值54.68亿元1.1.2 三环格局初步形成全市已初步形成了以内五区和长沙县黄兴、跳 马等地为主的一环都市农业圈;以长沙县春华路口、金井及望城靖港、格塘为主 的二环优势农业圈;以浏阳、宁乡等远郊乡镇为主的三环生态农业圈1.1.3 品种结构日益优化已初步形成了叶菜、茄果、豆、瓜等儿大类蔬 菜品种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同时还积极培育发展食用菌和稀特蔬菜,蔬菜品种 向多样化、精品化、特色化方向发展。
1.1.4 质量水平逐步提高全市标准化专业蔬菜基地面积逾8 333.33 hm2o通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的蔬菜产品分别达144、18、 46个市农产品质量监测中心和各区、县(市)检测中心都已配套建成并投入 运行,蔬菜产品国检、省检农残合格率达98%以上1.1.5 蔬菜市场供应充足全市以批发市场为龙头的流通网络体系已逐步 形成2011年马王堆、红星两大蔬菜批发市场成交量达328.1万t,成交额达64.5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8%、16.6%,蔬菜日均成交量达6 000t以上1.1.6 自给率稳步提茴长沙市所产蔬菜主要品种有60余个,除销往外 地和加工外,约有300万t供应当地市场(其中,一部分销往两大批发市场,还 有相当大的数量直接进入了农贸市场、自营菜店、超市和团体伙食单位等),全 市当地蔬菜供应量旺季约占市场供应总量的60%〜70%,淡季占30%〜40%,全 年平均为55%左右1.2 发展前景1.2.1 人口持续增加,消费刚性需求大目前,全市常住人口达704万人, 商品菜供应人口约550万人,预计到202年,商品菜供应人口将突破100万 人,年需求量将达350万t左右。
随着人口的持续增长和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商品蔬菜的刚性需求量将持续增长,这无疑会成为推进现代种植业、加快发展“菜 篮子工程建设的内在动力1.2.2 地域和气候特点明显,秋冬蔬菜潜力巨大长沙市作为湖南省的省 会,经济发达,人口众多同时,气候特征明显,属亚热带季风性温润气候,四 季分明,全年无霜期长达270 d左右,露地栽培蔬菜可安全越冬借助有利的资 源和区位优势,该市可重点发展秋冬蔬菜生产,在优化品质、提高单产、提升档 次、增强效益等内涵上做文章1.2.3 需求层次化,有利于形成多元的市场格局需求的层次性决定了供 给的层次性,也将带来市场的细分居民对蔬菜产品的高品质化、包装化、品牌 化、生态化等方面的要求呈上升态势,这将促进市场多元格局的形成,也预示着 农贸市场等传统的蔬菜交易方式将逐渐萎缩,直营店、超市等更注重产品质量, 消费环境的终端市场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1.2.4 高新技术广泛应用,现代农业发展增速与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 发展相比,当前农业现代化明显滞后要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加快推进科技创新 和推广应用是必然趋势科学技术在蔬菜产业发展111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优化蔬菜 品种结构、实现节本增效、提高产品质量、增加蔬菜附加值等方面。
1.2.5 国际贸易优势显现,蔬菜出口需求持续上升据FAO统计,进入 21世纪,世界蔬菜消费量年均增长5%以上而由于劳动力成本的原因,发达国 家蔬菜生产不断萎缩,长沙市蔬菜生产的气候资源和低成本的优势将日益凸显, 蔬菜出口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1.2.6 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蔬菜产业潜力凸显随着产业链条的拉长,新 技术、新设施、新设备等的推广应用,蔬菜产业整体效益将进一步提高,农民的 收入随之增加,蔬菜将成为新一轮农业结构调整中的主导产品蔬菜产业的发展, 还将带动食品工业、仓储业、运输业、农资产业和各类中介组织的发展,成为农 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空间1.3 薄弱环节1.3.1 产业化程度偏低蔬菜产业组织化、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低,生产 经营主体多而分散,专业合作组织不稳定,蔬菜加工企业少、规模小、档次低、 市场拓展能力弱,产业链延伸困难,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不强1.3.2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大部分生产基地水、电、沟、渠、路等基础设 施建设不到位,生产条件落后;大中棚设施面积不足,抗灾能力弱;采后处理、 DO头预冷、冷藏保鲜、冷链运输等设施设备落后,难以适应蔬菜新鲜易腐的特点1.3.3 价格波动难以调控。
一•是受人工、运输、生产资料等成本增加等因 素影响,蔬菜价格整体呈上涨趋势二是受天气因素的影响,年际间蔬菜价格波 动加大三是受信息沟通不畅的影响,不同区域同一种蔬菜的价格出现“贵贱两 重天的情况四是受市场环境、消费习惯等多种因素影响,不同品种间价格差 距较大五是当出现极端天气导致运输困难时,易引发市场价格的大幅波动[1]1.3.4 科技创新与转化能力不强菜农科技素质普遍不高,基层蔬菜技术 推广服务人员短缺、手段落后、经费不足,技术进村入户难蔬菜新品种研发、 成果转化及推广能力不强,良种良法不配套,农机农艺难结合,病虫害防控手段 陈旧1.3.5 没有形成长效的投入机制现有一定产业规模的基地主要以民营 企业、大户和农民投入为主体,但大部分主体资金不足或难以长期有效地进行投 资,加上政府财政补助少、金融机构贷款困难,没有形成长效地投入机制,而蔬 菜生产基地建设投入大,见效慢,客观上造成了产业建设的局限性、短期性和趋 利性2 发展设想2.1 总体思路总的工作思路是“把握一条主线,狠抓两大环节,做好三篇文章”,即把握好 发展长沙市现代蔬菜产业这条主线,狠抓生产环节和流通环节,做好高科技、高 品质、高效益这三篇文章,将蔬菜产业打造成长沙市农业的第一支柱产业,将长 沙市蔬菜生产基地建设成为全国现代蔬菜产业示范区,将蔬菜流通市场建设成为 中南地区的区域中心和全国一流的农产品交易中心。
2.2 发展方向2.2.1 生产环境生态化搞好生产基地选址和环境评估,大力推广无公害、 绿色和有机栽培技术,实现蔬菜生产和生态环境的有机统一,促进农业的可持续 发展2.2.2 生产规模集约化加快土地流转,大力发展蔬菜专业合作组织,提 高生产的集约化和组织化程度2.2.3 生产设施高端化大力发展大棚栽培,推进喷灌、微滴灌技术的应 用,建设高科技示范园区,建立大型育苗中心2.2.4 生产过程高效化提高机械化生产水平和科技含量,通过生产的高 效化实现产值的最大化2.2.5 蔬菜品种特色化大力发展名、特、优、新品种,积极推广保健型 品种和观赏食用型品种,以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2.2.6 产品质量可溯化建立生产过程、农业投入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 入的全程质量监控体系,确保质量安全2.3 发展目标总体目标:到2020年,产业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基本形成供给保障有力、 技术装备先进、组织方式优化、产业体系完善、综合效益明显的新格局,全面实 现农业现代化2.3.1 扩大产业规模通过稳面积、增单产、调结构、降损耗,实现品种 多样、数量充足、供应均衡到2020年,蔬菜种植面积达6.67万hm2,播种总 面积达23.33万hm2,总产量达800万t以上,总产值突破200亿元。
2.3.2 优化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品种结构,根据需求适当增加叶类蔬菜 比重,优化布局,逐步形成优势发展区域,并提高淡季蔬菜供应能力2.3.3 提升产品质量到2020年,市场准入和产地准出制度全面实施, 蔬菜商品化率提高到60%以上,绿色、有机蔬菜播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总播种面 积和总产量的60%以上2.3.4 增加农民收入菜农增收幅度高于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平均增 幅,2020年蔬菜产业对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页献额达到1万元以上3 发展对策3.1 加强基地设施建设3.1.1 扩大生产面积在长沙县、望城县、宁乡县、浏阳县新建—•批高标 准高起点的专业基地,扩大生产面积,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生产,提升 产品质量3.1.2 提升基地生产能力重点加强灌排设施、钢架大棚、机耕道路、电 网配套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水肥一体化高效节水灌溉设施的应用3.1.3 加强蔬菜育苗基地建设加大市级种苗中心的建设力度,以其为龙 头,争取到2020年,在长沙县、宁乡县、浏阳县等蔬菜生产重点县各建设2个 以上蔬菜集约化育苗基地推动蔬菜育苗向专业化、商品化、产业化方向发展[2]3.2 加快科技推广应用步伐3.2.1 加大蔬菜新品种选育和引进力度。
全面优化品种结构以市蔬菜科 研所为依托,力争每年选育蔬菜新品种2〜3个,弓I进和推广国内外新优品种10 个以上,到2020年,全市蔬菜新品种覆盖率达90%以上3.2.2 提升高产、高效栽培体系总体水平加快栽培技术创新步伐,积极 推广安全优质、省工节本、增产增效的实用栽培技术3.2.3 推广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大力推广防虫网、粘虫板、杀虫灯、性 诱剂、低毒低残留的生物农药等物理、生物防治技术,力争到2020年,化学农 药使用量减少50%以上3.2.4 实现主要蔬菜生产环节的机械化推进农机农艺结合,研究开发土 地耕整、精量播种、水肥一•体、设施环境调控等设施、设备,促进农机农艺结合 [3]o3.3 完善质量安全体系建设3.3.1 加强监管能力建设,构建质量管理长效机制以标准化专业蔬菜基 地建设为抓手,强化和健全生产管理制度,构建质量控制长效机制3.3.2 进一步建立和健全检验检测体系建立健全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网 络,合理配置检验检测资源,推进资源和信息共享,实现检测结果互认3.3.3 逐步建立全程质量追溯体系按照“生产有记录、信息可查询、流 向可跟踪、责任可追究、产品可召回、质量有保障”的要求,建立并完善产品全 程质量追溯信息处理平台,形成产地有准出制度、销地有准入制度、产品有身份 证明、信息可得、成本可算、风险可控的全程质量追溯体系。
3.4 建立健全网络信息平台3.4.1 开展蔬菜生产信息监测建设“蔬菜市场运行监测调控中心”,实现 对蔬菜市场运行的统一监测,提高集中监测分析能力对全市蔬菜的播种面积、 产量、上市期和产地价格信息进行采集、分析、预测,及时提供准确、全面的信 息3.4.2 建立蔬菜流通信息追溯管理平台与市场监测预警体系建立覆盖蔬 菜流通信息的公共服务平台,健全信息工作机制同时,完善蔬菜信息监测、预 警和发布制度,尽快建立覆盖主产区和主要批发市场的蔬菜产销信息监测预警体 系3.5 建设现代蔬菜流通体系3.5.1 推进蔬菜批发市场建设积极推进市场标准化建设,创新发展蔬菜 拍卖、经纪人代理、网上交易等新型交易方式发展电子商务,加快信息系统建 设3.5.2 建立和完善产销协作机制大力发展“农超对接”,引导鼓励蔬菜批 发市场、蔬菜加工企业、超市直接与生产基地建立长期的产销关系;积极引导主 产区、蔬菜生产基地的农民建立各种产销合作组织、运销合作组织加快便民商业网点建设建设蔬菜直销店、社区便利店和配送中心, 增加零售网点,积极推进便利店发展弓I导和扶持“会员制”、“直配到宅”、“网 络直销”等新型流通模式,满足高端客户和年轻消费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