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五章建设条件分析

ss****gk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72KB
约5页
文档ID:287044258
第五章建设条件分析_第1页
1/5

第五章建设条件分析5.1地理位置疏港人道延长线工程位于东莞市西部,主要经过洪梅镇和道港镇终点到达厚 街镇西边港口人道洪梅镇建镇于1981年,位于东莞l'|j西北部,毗邻珠江口,地处粤港经济走廊 腹地全镇总面积33.5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9.46平方公里,镇内河涌交错, 由四条东江支流分割为形似“川”字三大绿洲,具有典型的岭南水乡特色风貌 洪梅四季常青,民风淳朴,气候宜人镇上盛产水稻、香蕉、甘蔗和优质鱼虾蟹, 索有“鱼米之乡”的美誉道浴镇位于东莞市的西部,距离莞城9公里往广州36公里,往深圳93公 里东江南支流贯穿镇区,水路交通非常便利2008年,全镇总面积54平方公里, 下辖13个村,1个社区,户籍人口 5.55万人,外来暂住人口 8.54万人全镇生产 总值(GDP) 44.1亿元处于东江南支流下游水网地带,水道纵横、河涌成网, 年平均气温23°C,全年无霜期360天,年平均雨量1819毫米,年平均日照1834 小时,是物产富饶的鱼米之乡、美食之乡、文化之乡、中国曲艺之乡的道浴现正 在打造极具水乡特色的经济重镇八本项冃位于东莞市西部,,西接起于丽莎到的疏港大道B段终点于望沙公路路 口,经洪梅镇、道浴镇到达厚街镇港口大道。

项忖地理位置图见图5・1.5.2地形、地貌项Fl位于东莞市西部,路线经东莞市的洪梅镇和道浴镇,所在区域属于珠江 三角洲下游冲积平原,地形平坦,河网、沟渠、池塘密布,偶有残丘,台地点缀 5.3区域地质概况1、地质构造线路位于南岭纬向构造带南缘,新华夏系隆起带的次一级断陷沉降区过度到 东南沿海断褶带西南端区内构造活动频繁,加里东运动、卬支运动、燕山运动、 喜马拉雅运动均有不同程度的显示,伴随着这些构造运动,形成了以北东向北西 构造为主,兼有近东西向及近南北向的构造,兵法与有基底褶皱及大陆边缘活动 带褶皱的构造布局但是由于第四系的覆盖,使得对着颇为复朵的基底构造行迹 的认识较为困难东莞断陷盆地形成于中新生代,基底由加里东期的片麻状细粒花岗岩及震旦系地层组成, 覆盖上第三系地层,地表被第四系地层掩盖盆地受北东及北西向断裂联合控制, 沉积厚度人于300m展布与线路以北,对本工程影响不大区内出館最老的地层为震旦系地层,加里东运动时期形成基地褶皱,而三叠 纪至侏罗纪地层受燕山运动的影响,形成大陆边缘活动带褶皱由于横跨两个不 同的次级构造单元,构造环境各异;各结构环境的地层因经历不同性质的构造活 动,受力方式和强度不同,因而产生的褶皱形态、类型各异。

断裂区域性断裂构造主要呈北东走向,东南面有河源断裂带线路位于狮子洋断 陷盆地中主要断裂分述如下:东莞断裂:该断裂时东江三幷洲新生代断陷盆地的南缘边界断裂,隶属于河 源断裂带,它北至石龙,沿东江进入东莞市区,沿东江方向经厚街、沙出进入狮 了洋在遥感图像上其线性影像较清晰,断裂两盘组成不同的地貌单元,期间形 成一条深■浅色带分界线;近场内该断裂长度超过50 km,但人部分地段为第四系所 覆盖,仅存少量露头2、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按岩土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和地貌的不同特点,线路区以 第四系孔隙潜水、基岩裂隙水为主地下水水位埋藏变化不大,稳定水位埋深一 般为0.30〜1.00m地卜•水位的变化与地卜•水的赋存、补给及排泄关系密切,地 下水与河水有直接水力联系,地下水位受河水及潮汐涨落的直接影响,并且每年 5〜10刀为雨季,大气降雨充沛,地下水的水位会上升,而在冬季因降水减少,地 下水位随之下降,年变化幅度为0.50〜2.00mo第四系海陆交互相的砂及冲积圆砾 层为主要含水层,根据区域水文资料,本线路的砂及圆砾层覆盖厚度较大,补给 充沛,地下水较丰富,渗透系数50〜100m/do基岩风化裂隙水,基岩裂隙水主耍赋存于灰质泥岩风化裂隙及节理裂隙中, 水量较贫乏,基岩裂隙除局部较发育外,一般不甚发育,其富水程度低,渗透性 属微弱,地下水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雨及地表水渗透。

地卜•水补给与排泄,工程范围中人气降雨及石马河、东江等河涌的地表水是 地下水的主耍补给来源,排泄主要表现为大气蒸发及枯水期时向河流排泄,地下 水位受季节的影响明显第四系砂层孔隙水的补给來源主要靠大气降水和河水, 岩石裂隙水主要靠第四系孔隙水的越流补给和大气降水补给地下水对混凝土无腐蚀性,对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弱〜中等腐蚀性,对裸 露的钢结构具弱〜中等腐蚀性河水对混凝十.无腐蚀性,对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 具弱腐蚀性,对裸露的钢结构具弱腐蚀性3、地层岩性沿线地层包括第四系(Q)覆盖层的填筑土( Q4me)层、海路相沉积层(Q4me). 冲积(Q3al)层和基岩的上第三系(N)地层,基岩岩性主耍为泥岩,其次为淤泥 和淤泥质亚粘土,厚度在2.0m左右5.4气候木项日所在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长夏无冬,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温差 振幅小,季风明显1996〜2000年,年平均气温为23」°C最暖为1998年,年平 均气温为23.6°C;最冷为1996年,年平均气温为22.7°C一年中最冷为1月份, 最热为7月份年极端最高气温37.8°C (出现在1998年8月20 口),年极端最冷 气温31C (出现在1999年12月23日)。

日照时数充足,1996〜2000年平均日 照时数为1873.7小时,占全年可照时数的42%其中,2000年,日照时数最多, 达2059.5小时,占全年可照时数的46%;最少是1997年,仅有1558.1小时,占 全年可照时数的35%一年中2〜3月份口照最少,7月份日照足多雨量集中在 4〜9月份,其中4〜6月份为前汛期,以锋面低槽降水为多7〜9月份为后汛期, 台风降水活跃1996〜2000年年平均雨量为1819.9毫米最多为1997年,年雨 量2074.0毫米;最少为1996年,只有1547.4毫米常受台风、暴雨、春秋干旱、 寒露风及冻害的侵袭5.5地震和地震烈度区域内历史上地震活动以微震为主,一般震级1〜3级.东莞与1372〜1621年 间发生过7次有感地震,深圳从1567〜1770年间发生过6次有感地震,其基木烈 度均在4级以下o 1969年12月深圳发生M=2.5级地震1970〜1975年在深圳、 南头、九龙、沙头角、大鹏湾及东莞长安等地发生过11次地震,震级1〜2.4级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及《中国地震参数区划图》 (GB18306-2001) 区域抗震烈度为6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基木地 震加速度为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值为0.45s。

根据《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桥址建议抗震设放烈度按7度, 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0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值 为 0.45so5.6不良地质及特殊性岩土本路段主要的不良地质为砂土的地震液化,主要的特殊岩土为软土的分布1、 砂土液化判别及评价建议根据已有地质资料,沿线饱和砂土存在液化的可能,桥址地段建议F阶段逐 步查明可液化饱和砂土的分布情况及液化评价2、 特殊性岩土的分布情况及评价建议路线所经地段特殊性岩土主要为填筑土及软土淤泥及淤泥质亚粘土填筑土为人类活动而堆积的土,路线所经地段主耍分为下列儿种类型:1) 压实填土:主要为现有路面及Z下热层其表层0.00〜0.30m为殓面层,其下0.80〜2.00m主要为路面基层及砂砾石垫层等,多已压实2) 素填土:主要分布于厂房、居民区交通便道处级道路两侧一定距离,为木 地段的主要填筑上,由碎石、砂及碎砖于粘性上组成,局部含建筑垃圾较 多,稍经压实,密度不均,随年代长短差别及原处理程度好坏差别极大3) 朵填土:主要分布于花圃,地势低洼处,由建筑垃圾及生活垃圾组成,结 构松散,不能作为路基持力层使用由于填筑土压实度差异较大,利用填筑土直接做天然路基时,宜釆取一 定的建筑和结构措施,以提高和改善填筑土不均匀沉降的适应能力,填筑上 处理后应进行质量检验。

淤泥及淤泥质亚粘土均为软土层,其抗剪强度在水平及垂直方向上均有 一定的差界,结构性按灵敏度分类为中等灵皱性土,具含水量高,空隙比人, 高压缩性,承载力低,变形持续时间长等特点对道路工程稳定和沉降必然 产生不利影响,应进行软基处理,捉高地基强度,满足路堤承载力和正常使 用的要求处理方法要针对软土的情况和特点以及工期造价等要求,采取适宜的工程措施5.7沿线筑路材料1、 石料本项冃所需石料可从附近的市场购买附近各地市场多为集体经营,一般规 模较人,生产能力高,能满足道路建设的需要其岩性以花岗岩、花岗闪长岩、 花岗片麻岩为主,石质坚硬、致密2、 砂料沿线砂料以外购为主,通过东江、珠江等河流运输及陆地运输3、 路基填料本项R路基填筑所需填料数量不大,可在附近小山丘取土4、 工程用水、用电、木项H沿线沟渠、河流较多,水资源充裕,水质优良,取水方便,可就近饮 水上路作为工程用水;生活用水可用口来水,项冃所在地电力发达,当地有关部门对本项冃给予积极配合,能保证丁程用 电5、 钢筋、水泥、木材水泥可来源于东莞地区水泥厂或惠州钢材、钢绞线需求要从市场购进,运 距约为20〜30公里,可用于公路运输或水运结合公路运输方式运抵工地;圆木、 板材可在当地市场购进。

5.8运输条件项目所在区域各种运输通道四通八达,可提供公路、水铁路等多种运输方式, 交通极为方便,运输设备齐全。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