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毒人群 HIV、HCV 和梅毒感染调查 了解在金牛区范围内活动的吸毒人群 HIV、HCV、梅毒感染现况,评价艾滋病综合防治措施实施 3 年的效果方法 以哨点监测结合主动监测的方法,对辖区内吸毒人群进行综合监测和问卷调查,对抽样人群采取自愿采血检测 HIV 病毒结果 共采样监测调查 1 200 人,总体 HIV 阳性率 3.50%,梅毒阳性率 0.58%, HCV 阳性率 23.50%其中 2007 年、2008 年、2009 年 HIV 阳性率分别为 4.00%、4.75%和 1.75%;2010 年梅毒阳性率为 1.75%, HCV 阳性率为 70.50%结论 金牛区辖区范围内 HIV 感染控制措施整体效果较好,应在加强监测控制力度的同时做好对易感人群的健康教育,控制 AIDS 的传播,确保医疗输血安全和社会稳定 艾滋病在中国正进入前所未有的空前快速增长期, 正从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逐步扩散和发展[1],已经引起国家卫生部门的高度重视[2]艾滋病患者由于机体免疫异常常并发其它病毒感染,而这些病毒通常与艾滋病病毒(HIV-1)有着相同的传播途径[3]目前全世界约有两亿HCV 感染者,34OO 万 HIV 感染者,HCV 感染者中 HIV 感染率因传播途径、地区和人群的不同而变化较大,从 0%~94%不等[4]。
静脉吸毒人群是我国艾滋病病毒(HIV)传播的主要人群[5,6],注射吸毒是艾滋病传播的主要方式[7]静脉毒瘾(IDHs)者中 HIV 合并 HCV 感染率要远远超过性传播、母婴传播和其他途径传播者的感染率为加强 HIV 病毒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2007-2009 年成都市金牛区开展了中法降低危害项目,建立了吸毒者清洁针具交换健康咨询中心和美沙酮门诊, 依托这 2 个机构, 在吸毒人群中开展降低毒品危害健康教育活动,为了评价这些防治措施的效果,金牛区疾控中心进行了调查与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接受调查人群来自各社区介绍的社区吸毒者(主要) 、戒毒所内吸毒人员、安康医院美沙酮门诊就诊者、社区健康咨询中心来访者,基本覆盖全区 1.2 方法 金牛区疾控中心艾滋病科室成员和高干队对接受调查人员同时进行行为学问卷调查和血清学监测行为学监测:先培训调查员,使用国家统一的国家级 HIV 吸毒者调查问卷,对吸毒者一对一进行询问调查血清学监测:对每位监测对象用真空采血管采静脉血4~5ml,立即送至实验室,采血耗材的准备由疾控中心承担检测项目:HIV 抗体检测 1.3 分析方法 采用 EPI-data 对数据进行录入,使用 SPSS11.0 对数据进行分析、检验。
2 结果 2.1 接受调查人群人口社会特征 2007-2009 年总共调查 1200 人,调查人群平均年龄 44.7岁,主要教育程度以初中为主,婚姻情况以已婚为主,男女比为 3.00:1,本地人口与外来流动人口比为 132:13 年来接受调查人群分年度详细人口社会特征见表 1 表 1 金牛区接受调查人群人口社会特征学 年份 性别 户籍 教育程度 婚姻情况 男 女 本地 外地 小学以下 初中 高中 大专以上 未婚 已婚 同居 离婚丧偶 2007 295 105 398 2 42 221 117 20 125 147 63 65 2008 311 89 394 6 45 224 117 14 117 154 81 48 2009 294 106 399 1 61 217 110 12 96 172 31 101 合计 900 300 1191 9 148 662 344 46 338 473 175 214 2.2 接受调查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了解情况 2007-2009 年总体调查人口 1200 人,对艾滋病相关知识进行问卷调查, 总体全部知晓人数 212 人, 总体全部知晓率为 17.67%。
其中 2007年调查 400 人,未统计问卷调查全部知晓率;2008 年调查 400 人,未统计问卷调查全部知晓率;2009 年调查 400 人,问卷调查全部回答正确人数 212 人,全部知晓率为 53.00%知晓 B 项目 3 年卡方检验值χ 2=16.07,P<0.01(表 2) 注: A 代表 “看上去健康的人可能携带病毒” ; B 代表 “输入病毒感染血液制品感染艾滋病” ;C 代表“与感染者或患者共用针具引起感染” ;D 代表“正确使用安全套降低感染” ;E 代表“保持未感染艾滋病病毒固定性伴侣降低感染” ; F 代表 “艾滋病病毒孕妇传染病毒给下代” ;G 代表“与艾滋病感染者或患者吃饭不感染” ;H 代表“蚊虫叮咬不传播艾滋病” 2.3 接受调查人群高危行为和安全套使用情况 2007-2009 年总体调查人口 1 200 人其中2007 年调查 400 人,承认最近 1 年与同性发生性关系的有 3 人(0.78%) ,有 1.04%吸毒者发生卖淫行为;2008 年调查 400 人,13.21%的吸毒者承认最近 1 年内有临时性伴,1.69%的吸毒者发生同性性关系,1.11%吸毒者发生卖淫行为(表 3) 。
注:A 代表“承认最近 1 月内有性行为” ;B 代表“最近 1 月内发生性行为使用安全套” ;C代表 “最近 1 次与固定性伴侣发生性行为使用安全套” ; D 代表 “发生买淫行为” ; E 代表 “最近 1 次商业性行为使用安全套” ;F 代表“坚持每次性行为使用安全套” ;G 代表“从未使用安全套” 2.4 接受调查人群性病情况和吸毒行为及干预情况 2007-2009 年总体调查人口 1 200 人其中 2007 年调查 400 人,吸毒者平均年龄为 28 岁,84.1%的吸毒者配偶不吸毒;2008 年调查 400 人,72.3%的吸毒者戒过毒;2009 年调查 400 人,1.75%的吸毒者兼食 K 粉,0.25%的吸毒者兼食摇头丸(表 4) 3 讨论 3.1 调查人群 3 年人口社会特征分析 2007-2009 人口社会特征学调查结果表明, 金牛区吸毒人群主要以本地住户为主; 吸毒者中以男性吸毒者居多; 吸毒者婚姻状况主要分布在已婚和同居中;吸毒者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初中学历为主要学历,超过调查人数的一半,高学历吸毒者很少 学历低下导致吸毒人员对毒品认知程度较低, 对艾滋病的了解程度也相应降低。
3.2 调查人群 3 年艾滋病相关知识了解情况分析 2007-2009 年艾滋病相关知识了解情况调查结果表明吸毒人员对艾滋病相关知识了解程度不高 (所有调查问题均回答正确的人数仅为 212 人,总体知晓率仅为 17.67%) 总体知晓率排名前 3 位的问题是“与感染者或患者共用针具引起感染” 、 “输入病毒感染血液制品感染艾滋病”和“艾滋病病毒孕妇传染病毒给下代” ,总体知晓率分别为 98.83%、98.00%和 95.92%通过干预和健康教育,对于问题“蚊虫叮咬不传播艾滋病”的知晓率成逐年上升的趋势,3 年的知晓率分别为 68.41%、74.06%和 79.00%,第 1 年和第 3 年之间有统计学差异;对于问题“输入病毒感染血液制品感染艾滋病” 、 “艾滋病病毒孕妇传染病毒给下代” 、 “保持未感染艾滋病病毒固定性伴侣降低感染” 、“与艾滋病感染者或患者吃饭不感染” 3 年之间两两比较也有统计学差异 (检验结果见表 2) 其余问题 3 年之间知晓率变化幅度不大, 原因在于吸毒人群本来对其认识就比较清楚, 加之未进行健康强化培训教育,故未有逐年上升趋势 3.3 调查人群 3 年高危行为和安全套使用情况分析 2007-2009 年高危行为和安全套使用情况调查结果表明吸毒人员对艾滋病相关预防知识掌握程度较低。
同性性行为和以卖养吸的情况均有出现 通过相关艾滋病知识强化健康教育, 高危行为和安全套使用情况各项调查指标在 2009 年都较 2007、 2008 年有明显提高 最近 1 次与固定性伴侣发生性行为使用安全套率成逐年上升趋势,3 年使用率分别为 28.97%、31.05%和 42.50%;最近 1 次商业性行为使用安全套率也成逐年上升趋势,3 年使用率分别为 36.36%、50.00%和 59.26%,以上两个行为 3 年之间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而最近 1 月内发生性行为使用安全套率在 2008 年和2009 年也较 2007 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检验结果见表 3) 说明安全套健康宣教对吸毒人群有着重要意义 3.4 调查人群 3 年性病情况、吸毒行为及干预情况分析 通过健康教育,金牛区吸毒人员2009 年接受安全套宣传和 HIV 检测率(94.25%)较 2008 年(85.39%)有提高,但尚无统计学差异(χ 2=0.90,P>0.05) 吸毒人员共用针具吸毒率成逐年下降趋势,3 年共用率分别为 42.42%、28.36%和 21.13%;与之相伴的是接受社区药物治疗和针具交换服务率在逐年提高,3 年接受率分别为 10.99%、29.38%和 97.25%,以上两个行为 3 年之间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
接受同伴教育率也存在上升的趋势,3 年接受率分别为 51.18%、42.18%和75.00%,2009 年较 2008、2007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 4) 说明针具交换、社区药物治疗等健康干预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 3.5 调查人群 3 年病毒检测情况分析 2009 年 HIV 阳性率(1.75%)较 2008 年 HIV 阳性率(4.75%)和 2007 年 HIV 阳性率(4.00%)有所下降,说明健康干预有效果但是 2009年金牛区吸毒人员 HCV 阳性率很高,有 282 人,占当年接受血检人数 70.50%,说明共用针具引起 HCV 感染很严重,应该得到各方关注 3.6 建议 3.6.1 领导高度重视, 加大对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投入 卫生行政部门及其下属卫生事业单位对艾滋病防治工作提出切实有效的实施方案 制定相应艾滋病防治细则, 扩大艾滋病筛查范围和艾滋病健康教育宣传范围,建立起艾滋病关爱之家,请专人指导患者用药,做好心理[8],控制艾滋病的传播 3.6.2 进一步完善艾滋病健康教育方式, 确保艾滋病防治工作质量 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街道办事处为宣传点, 在宣传点张贴艾滋病防治宣传画报, 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活动和发放免费避孕工具[9],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1],为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提供免费治疗药物和用药指导。
3.6.3 进一步扩大艾滋病监测网络, 阻断艾滋病传播流行 争取社会各界对我区开设的清洁针具交换中心的支持,建立高危人群的监测体系[10],扩大美沙酮门诊的工作规模[11],迅速扩大治疗和针具项目的覆盖面, 将这个与社区吸毒人群交流的平台保留下去, 连续不断地观察这部分人群的艾滋病感染状况, 指导下一步工作, 有效阻断艾滋病性病传播与流行[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