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明朝大事记

鲁**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3.45KB
约11页
文档ID:537641638
明朝大事记_第1页
1/11

大 明 朝 曆 年 大 事 記1368 年(洪武元年):正月初四,太祖朱元璋在南京登基,建國大明,年 號洪武八月初二,明軍攻克大都,元亡1369 年(洪武二年):二月,詔修《元史》1370 年(洪武三年):1、正月至十一月,第一次北伐蒙古四月,元順帝 妥歡帖睦爾崩於應昌,元臣上上廟號惠宗太祖以其“知順天命,退避而去”,特 諡曰“順帝”2、八月,始開科取士1371 年(洪武四年):六月,滅重慶明夏政權1372 年(洪武五年):正月至十一月,第二次北伐蒙古1373 年(洪武六年):1、二月,詔置烏斯藏衛指揮使司、朵甘衛指揮使司 及二宣慰使司、四招討司等次年七月升為烏斯藏行都指揮使司和朵甘行都指揮 使司2、閏十一月命刑部尚書劉惟謙詳定《大明律》,洪武七年二月編成1375 年(洪武八年):1、是年,在今西藏阿裏地區設置俄力思軍民元帥府 2、十月,改在外各處所設都衛為都指揮使司(簡稱都司)1376 年(洪武九年):1、六月,設立承宣佈政使司詔改各行中書省為承 宣佈政使司罷行省平章政事,左、右丞等官,改參知政事為布政使2、明初 四大案之空印案發生1380 年(洪武十三年):1、二月至三月,第三次北伐蒙古。

2、明初四大 案之胡惟庸案發生胡惟庸被殺,朱元璋廢除丞相之職,取消中書省1381 年(洪武十四年):1、正月至八月,第四次北伐蒙古2、複置各道 按察使司3、行裏甲制4、傅友德、沐英征雲南,平,沐氏自此世守雲南1382 年(洪武十五年):1、四月,置錦衣衛2、十月,置都察院,設監 察都禦史、監察禦史1385 年(洪武十八年):明初四大案之郭桓案發生1387 年(洪武二十年):1、正月至閏六月,第五次北伐蒙古北元太尉納 哈出兵敗勢窮而降2、九月至二十一年四月,第六次北伐蒙古藍玉取得“捕魚 兒海戰役”大捷;北元後主脫古思帖木兒逃跑途中被也速迭兒所殺,自是北元再 無年號1390 年(洪武二十三年):1、正月至三月:第七次北伐蒙古2、五月, 朱元璋清除胡惟庸逆黨,頒《昭示奸黨錄》列二十人,李善長、唐勝宗等皆在 列,全家被誅1392 年(洪武二十五年):四月,太子朱標逝世,九月,立朱允炆為皇太 孫1393 年(洪武二十六年):明初四大案之藍玉案發生1395 年(洪武二十八年):九月,《皇明祖訓》頒行1396 年(洪武二十九年):三月,第八次北伐蒙古1397 年(洪武三十年):南北榜案發生此事件開明朝分南北取士之先例, 至洪熙以後遂成定制。

1398 年(洪武三十一年):閏五月初十,太祖崩,年七十一十六日,皇 太孫朱允炆繼位1399 年(建文元年):1、七月,靖難之役爆發2、北元額勒伯克汗為部 下所殺,坤帖木兒被立為王1402 年(建文四年):1、六月十三日,燕軍佔領南京,建文帝朱允炆下落 不明;十七日,燕王朱棣即皇帝位;二十日,詔葬“朱允炆”2、誅方孝孺十族 3、創立內閣4、十月九日,詔令重修《太祖實錄》5、鬼力赤殺坤帖木兒, 去大元國號1403 年(永樂元年):1、詔以北平為北京,改北平府為順天府2、建立 建州衛1404 年(永樂二年):二月,設立奴兒幹衛七年閏四月,升為奴兒幹都 司1405年(永樂三年):六月十五日,鄭和與王景弘奉命第一次出使西洋1407年(永樂五年):1、二月,烏斯藏哈立麻入朝封大寶法王,這是明 廷所封的第一位法王2、五月,開建北京新都宮殿3、六月,設立交趾承宣 佈政使司4、十一月,《永樂大典》修成5、十二月,鄭和第二次下西洋1409年(永樂七年):1、再征安南簡定2、八月,丘富征本雅失裏全軍 覆沒3、九月,鄭和第三次出使西洋1410年(永樂八年):成祖朱棣第一次北伐蒙古(韃靼)1411年(永樂九年):1、張輔沐晟會兵討交趾。

2、十月,再修《太祖實 錄》,十六年五月修成1413年(永樂十一年):1、二月,設立貴州布政使司2、冬,鄭和第四 次出使西洋1414年(永樂十二年):成都朱棣第二次北伐蒙古(瓦剌)1417年(永樂十五年):1、五月,鄭和第五次出使西洋2、八月,蘇祿 酋長來朝,成祖封其為王1418年(永樂十六年):交趾黎利起事1420年(永樂十八年):八月,在北京設立東廠1421年(永樂十九年):正月,鄭和第六次出使西洋1422年(永樂二十年):三月,成祖朱棣第三次北伐蒙古.(阿魯臺)1423年(永樂二十一年):七月,成祖朱棣第四次北伐蒙古1424 年(永樂二十二年):1、成祖第五次北伐蒙古(韃靼)2、八月, 成祖崩,朱高熾即位1425 年(洪熙元年):1、四月,詔定北京為行在,準備還都南京2、五 月,詔修《太宗實錄》,於宣德五年正月修成3、五月二十九日,仁宗崩,六 月十二日朱瞻基即位4、閏七月,宣宗敕修《仁宗實錄》,於宣德五年正月修 成1426 年(宣德元年):八月,漢王朱高煦在樂安謀反,宣宗親征,朱高煦 投降1428 年(宣德三年):是年,正式廢除交趾承宣佈政使司1430 年(宣德五年):1、六月,開平衛內遷。

從此,棄地三百里,使邊防 更加空虛2、閏十二月,鄭和等從南京龍灣第七次起航下西洋1431 年(宣德六年):六月,宣宗派徐琦持詔命黎利權署安南國事其時, 黎利實際上已自立為帝1435 年(宣德十年):1、正月三日,宣宗崩,朱祁鎮即位2、七月,敕 修《宣宗實錄》於正統三年四月修成1436 年(正統元年):二月,定經筵進講之制1440 年(正統五年):十一月,《大藏經》刊成1441 年(正統六年):十一月,正式定北京為京師1442 年(正統七年):1、二月,設建州右衛,自此乃有“建州三衛”統治女 真地區2、十月,太皇太后張氏逝世,太監王振自此益肆驕橫,並毀太祖所立 鑄有“內臣不得干預政事”的鐵碑1444 年(正統九年):複開浙江福建銀礦,拉開了以葉宗留、陳鑒胡等為 首的歷時六年的礦工起義1449 年(正統十四年):1、八月,土木堡之變2、九月初六日,郕王朱 祁鈺即皇帝位,以明年為景泰元年,遙尊英宗為太上皇同月,詔誅王振黨羽 3、十月,也先大軍犯京師,北京保衛戰打響於謙組織軍民大敗也先,也先攜 英宗潰逃京師之圍遂解1450 年(景泰元年):1、春,也先犯寧夏、大同,明軍敗之於沙窩,史稱 沙窩之役。

2、八月,也先送英宗還京,景帝置英宗於南宮3、吳敬於本年撰 成《九章演算法比類大全》,珠算已廣泛應用1452 年(景泰三年):五月,廢皇太子朱見深為沂王,立皇子朱見濟為皇 太子1453 年(景泰四年):八月,也先自立為可汗,稱“大元田盛大可汗”,建年 號添元(或作天元)1454 年(景泰五年):也先被其部下阿剌知院所殺1457 年(景泰八年/天順元年):1、正月,奪門之變發生,十七日英宗複位 二十一日,詔改景泰八年為天順元年二月初一,廢景泰帝仍為郕王,遷之西內 二月十九日,葬之西山,諡曰“戾”2、於謙、王文被殺,人稱其冤1461 年(天順五年):1、《大明一統志》編成2、曹吉祥謀反被誅,石 曹之亂乃定1464 年(天順八年):正月十七日,英宗崩於乾清宮,年三十八,遺詔罷 宮妃殉葬制度二十一日,朱見深即皇帝位1467 年(成化三年):八月,《英宗實錄》修成,並附景泰帝事蹟於中1477 年(成化十三年):二月,憲宗詔令禦馬監太監汪直提督錦衣衛校官 百餘人另立西廠五月,汪直遭內閣大臣商洛等彈劾,罷設西廠六月十五日, 詔複設西廠1482 年(成化十八年):三月,憲宗複詔罷西廠,汪直失寵,次年被貶南 京,從此退出歷史舞臺。

1487 年(成化二十三年):正月初十,萬貴妃逝世,八月二十二日憲宗崩 九月初六,朱祐樘即位1488 年(弘治四年):《憲宗實錄》修成1492 年(弘治五年):廣西壯族、貴州苗民起義1497 年(弘治十年):詔修《大明會典》1505 年(弘治十八年):1、五月初七日,帝崩十八日,朱厚燳即位2、 十二月,詔修《孝宗實錄》,正德四年四月修成1506 年(正德元年):重開西廠1508 年(正德三年):八月,設立內行廠1510 年(正德五年):1、劉瑾下獄淩遲處死,並誅其黨2、廢西廠、內 行廠1511 年(正德六年):四川、江西、廣東等地爆發農民起義1516 年(正德十一年):佛郎機(葡萄牙)使臣斐羅特首次來華1519 年(正德十四年):1、六月,寧王朱宸濠在南昌起兵反,建元順德; 七月在鄱陽湖為王守仁所敗,被擒2、武宗借“親征”南下江南,次年閏八月十 二日,始由南京出發返回北京1521 年(正德十六年):1、三月帝崩,四月朱厚熜即位2、大禮儀之爭 初起3、八月,中葡屯門海戰,戰爭以明朝勝利結束4、十一月,詔修《武 宗實錄》1523 年(嘉靖二年):1、三月,中葡(佛朗機)新會西草灣海戰發生,戰 爭以明朝的勝利結束。

2、六月,日本貢使爭貢之役(寧波之亂、宗設之亂)發 生事後,朝廷廢除了浙江浙江市舶提舉司和福建市舶提舉司,僅留廣東市舶提 舉司1524 年(嘉靖三年):1、是年,大禮儀之爭發生歷時三年半之久2、 仿造佛朗機炮1525 年(嘉靖四年):三月十五日,詔修《獻皇帝實錄》於五年六月二 十九日修成1528 年(嘉靖七年):三月初七日,詔令儒臣重訂《大明會典》1536年(嘉靖十五年):1、二月,四川建昌衛發生7.25 級地震2、劉天 和請修雙輪戰車,世宗允准1537 年(嘉靖十六年):安南後黎朝黎莊宗遣使北京陳述莫氏篡位奪權, 請求明朝討伐莫氏先是,嘉靖六年,前黎朝權臣安興王莫登庸脅迫黎恭皇禪讓, 改元明德,仍以升龍為都,建立莫朝嘉靖十一年,黎朝舊臣阮淦在哀牢尋獲黎 昭宗的幼子黎維寧並擁立為帝,是為黎莊宗,在南方與北方的莫朝對抗,是為越 南的南北朝時期,越南大亂1538 年(嘉靖十七年):1、三月,命仇鸞征討安南莫登庸2、九月,改 太宗廟號為“成祖”,尊獻皇帝廟號為“睿宗”1540 年(嘉靖十九年):十一月,莫登庸與大臣數十人自縛跪拜,入鎮南 關向明朝官員納地請降1541 年(嘉靖二十年):1、四月初三,詔降安南國為安南都統使司,授莫 登庸都統使,從二品,世襲。

改十三道為十三宣撫司,各設同知、副使、僉事 名義上安南再入中國版圖2、四月初五,九廟火災1542 年(嘉靖二十一年):十月二十一日,壬寅宮變發生1550 年(嘉靖二十九年):是年,俺答入犯京師,史稱“庚戌之變”1552 年(嘉靖三十一年):1、四月,海盜王直勾結倭寇進犯浙江,劫掠州 縣倭患自此日甚2、八月十二日,仇鸞病死仇鸞死後,嚴嵩即與錦衣衛都 督陸炳盡發仇鸞厚賂俺答之罪二十五日世宗下詔暴仇鸞罪狀,追戮其屍,傳首 九邊,抄家沒產3、是年,俺答犯邊,先後四犯大同,三犯遼陽,一犯寧夏1553 年(嘉靖三十二年):佛郞機(葡萄牙)人始入澳門1555 年(嘉靖三十四年):1、十月,抗倭有功的南京兵部尚書張經、浙江 巡撫李天寵與彈劾嚴嵩的兵部武選員外郎楊繼盛被處斬,天下鹹稱其冤2、陝 西華縣發生8 級大地震1557 年(嘉靖三十六年):十一月,胡宗憲誘擒海盜頭目王直1559 年(嘉靖三十八年):1、遼東大災2、戚繼光組織、訓練新軍抗倭, 人稱“戚家軍”1562 年(嘉靖四十一年):1、倭寇犯福建,陷興化府,劫掠一空2、嚴 嵩被罷,嚴世蕃等人下獄3、八月,詔重錄《永樂大典》1563 年(嘉靖四十二年):四月,戚家軍取得興化大捷,興化收復。

1564 年(嘉靖四十三年):是。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