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单多判简重点1.财务管理的概念:财务管理主要是研究企业货币资源的获得和管理,具体来说就是企业对资金的筹集、 使用和分配等企业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综合性管理活动包含四个基本内容,企业筹资管理、企业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利润及其分配的管理2.判断财务关系:企业财务关系是指企业组织财务活动过程中与各方面发生的经济关系,企业的财务关系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企业同其所有者的财务关系:企业同其所有者之间的财务关系,体现着所有权的性质,反映着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关系主要是指企业的所有者向企业投入资金,企业想起所有者支付投资报酬所形成的经济关系企业所有者要按照投资合同、协议、 章程的约定向企业投入资金, 形成企业的权益资本企业利用所有者投入的资金进行经营,实现利润后,应按出资比例或合同、章程的规定,像其所有者分配利润2)企业同其债权人之间的财务关系:企业同其债权人之间的财务关系体现的是债务与债券的关系 主要指企业向债权人借入资金,并按借款合同的规定按时支付利息和归还本金所形成的经济关系企业除了利用自有资金进行经营活动外,一般还要借入一定数量的资金,以便降低企业资金成本,扩大企业经营规模。
企业的债权人主要有债券持有人、贷款机构、商业信用提供者以及其他出资金给企业的单位或个人企业利用债权人的资金后,要按约定的利息率, 及时向债权人支付利息,债务到期时, 要合理调动资金, 按时向债权人归还本金3)企业同受资者之间的财务关系:企业同受资者之间的财务关系体现所有权性质的投资与受资关系 主要指企业将其限制资金以购买股票或直接投资的形式向其他企业投资所形成的经济关系 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化和横向经济联合的展开,这种关系会越来越广泛企业向其他单位投资,应按约定履行出资义务,参与被投单位的利润分配4)企业同其债务人的财务关系:企业同其债务人的财务关系体现的是债券与债务关系主要指企业将其资金以购买债券、提供借款或商业信用等形式出借给其他单位所形成的经济关系企业将资金借出后,有权要求其债务人按约定的条件支付利息和归还本金5)企业内部各单位的财务关系:企业内部各单位的财务关系体现了企业内部各单位之间的利益关系 只要是指企业内部各单位之间在生产经营各环节中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所形成的经济关系企业在实行内部经济核算制的条件下,企业供、产、销各部门以及各生产单位之间, 相互提供产品和劳务要进行计价结算,这种在企业内部形成资金结算关系,体现了企业内部各单位之间的利益关系。
6)企业与职工之间的财务关系:企业与职工之间的财务关系体现了职工和企业在劳务成果上的分配关系 主要是指企业向职工支付劳动报酬过程中所形成的经济关系职工是企业的劳动者, 他们以自身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作为参加企业分配的依据,企业要用自身的产品销售收入,向职工支付工资、津贴、奖金,并规定提取公益金等7)企业与税务机关之间的财务关系:企业与税务机关之间的财务关系是指企业按照国家财政法规和税法规定申报纳税所形成的财务关系,体现了国家以社会管理者的身份参与企业资金分配的关系3.普通年金与特殊年金的计算转换4.商业信用条件的表示符号(例子;分别计算“信用良好”与“信用不佳”的两类客户上述平均指标得出下表)信用风险指标信用标准信用良好信用不佳流动比率2.8:1 1.7:1 速动比率1.2:1 0.7:1 现金比率0.5:1 0.3:1 产权比率1.8:1 2.8:1 已获利息倍数3.6:1 1.7:1 有形净值负债率2.2:1 3.2:1 应收账款周转率(次)11 6 存货周转率(次)6 3 总资产报酬率(%)16 8 赊购付款履约情况及时拖欠5.静态投资回收期的计算:静态投资回收期是指以投资项目经营净现值流量抵偿原始总投资所需要的全部时间。
包括建设期投资回收期 (PP ) 和不包括建设期的投资回收期(PP`)显然, 在建设期为S时, 则 PP`+S=PP 1)投资回收期的计算之简便算法:投资均集中发生在建设期内,项目投产后开头的若干年内每年的净现金流量必须相等,且这些年内的营业现金流量值和应大于或等于原始总投资,则可以按以下简化公式直接求出不包括建设期的投资回收期PP` PP`= 原始投资额 /投产后前若干年每年相等的净现金流量(2)累积流量法:通过列表计算“累计净现金流量”第一,存在零时刻第二,不存在零时刻则 PP= (m-1)+第( m-1)年累计现金流量的绝对值/第 m 年净现金流量; (m 表示累计净现金流量为正的第一年)(3)投资回收期的运用原则是:静态回收期最短的方案是最佳方案回收期越短,风险越小4)投资回收期的特点:没有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没有考虑回收期满以后的现金流量状况因而回收期指标只能用来衡量流动性而非盈利性5)回收期法优先考虑急功近利的项目,可能会导致放弃长期成功的方案6.资产管理能力指标计算: (1)总资产周转次数和总资产周转天数:能够反映企业管理全部资产的总体水平总资产周转次数=营业收入 /总资产平均余额 (一般取年初资产总额与年末资产总额之和的一半)它表明平均每1 元资产本年度周转了多少次,形成了多少元的营业收入。
指标越大说明企业对全部资产的利用程度越高,资产总体变现速度越快,企业总体资产管理能力越强总资产周转天数=360/ 总资产周转次数它表明全部资产每周转一次需要多少天该指标着重反映了总资产的变现速度,进而反映了企业的资产管理能力天数越短,速度越快, 管理能力越强2)流动资产周转次数和流动资产周转天数:关系到企业的偿债能力反映企业管理流动资产的水平流动资产周转次数=营业收入 /流动资产平均余额流动资产周转次数表明平均每1 元流动资产本年度周转了多少次,形成了多少元的营业收入指标越大说明企业对流动资产的利用程度越高,流动资产变现速度越快,企业流动资产管理能力越强流动资产周转天数=360/流动资产周转次数它表明流动资产每周转一次需要多少天该指标着重反映了流动资产的变现速度,进而反映了企业的流动资产管理能力天数越短, 速度越快,管理能力越强3)应收账款周转次数和应收账款周转天数:能够反映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水平应收账款周转次数=赊销收入净额/应收账款平均余额 它表明平均每1 元应收账款本年度周转了多少次, 形成了多少元的赊销收入指标越大说明企业对应收账款所占用资金的利用程度越高,应收账款回收速度越快,企业应收账款管理能力越强。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0/应收账款周转次数它表明应收账款每周转一次需要多少天该指标着重反映了应收账款的回收速度,进而反映了企业的应收账款管理能力天数越短, 速度越快,管理能力越强4)存货周转次数和存货周转天数:能够反映企业对存货的管理水平存货周转次数 =营业成本 /存货平均余额 (年初存货余额与年末存货余额之和的一半)它表明平均每 1 元存货本年度周转了多少次,形成了多少元的营业成本指标越大说明企业对存货所占用资金的利用程度越高,存货变现速度越快,企业存货管理能力越强存货周转天数=360/ 存货周转次数它表明存货每周转一次需要多少天该指标着重反映了存货的变现速度,进而反映了企业的存货管理能力天数越短,速度越快,管理能力越强7.股利政策判断(1)分配原则:依法分配原则(法律因素)、妥善处理积累与分配关系原则(股东因素)、同股同权,同股同利原则(公司因素)、无利不分原则(其他因素)2)股利分配理论:股利无关论(股利的顾客效应理论)、股利相关论(股利偏好论、所得税差异论、代理成本理论)(3)股利分配应考虑的因素:法律因素(资本保全、资本积累、净利润、限制超额累计利润) 、股东因素 (稳定的收入与避税、股权释放)、公司因素 (盈利的稳定性、资产的流动性、筹资能力、投资机会、资本成本、偿债需要)、其他因素(债务合同的约束、通货膨胀、信息传达)(4)现金股利分配政策:剩余股利政策(公司的盈余首先被用来满足投资方的资金需求,剩余部分在作为股利进行分配)、固定股利政策(无论盈余状况如何,公司每年向股东支付的股利都保持在一个固定的水平上,并在较长时间内保持不变。
只有当公司认为未来盈余会显著持续增长或者出现持续的通货膨胀,公司才会提高股利的发放水平)、稳定增长或持续增长股利政策(无论公司盈余状况如何,每年都要发放股利,且公里发放的金额逐年增长)、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 (股利支付率是每股股利站每股盈余的比率公司确定一个股利支付率,长期按这一比率向股东支付股利)、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在一般情况下向股东支付较低数额的固定股利,在盈余充裕的年份,根据实际情况, 再在固定股利的基础上向股东发放较高水平的额外股利,但额外的股利不是固定的显然较其他政策,此政策既是股东获得实际的利益,又使企业财务具有较大的灵活性,不会增加财务的支付压力)8.过量持有现金的后果:企业持有的货币数量越多,发生不能支付的风险就越小,但持有量过多,势必形成较大的机会成本,导致企业资产获利能力的下降,其机会损失也就越大9.长期偿债能力的指标(1)资产负债率:资产负债率是企业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的比率,也成为负债比率或举债经营比率计算公式为: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 /资产总额从形式上看, 该指标反映了在某一特定时点上企业的全部资产中有多少资产是通过负债的方式取得的从本质上看,该指标反映了在某一时点上企业有多少资产可用于清偿全部债务。
一般来说指标越低,总体偿债能力越强从债权人的角度看,资产负债率低, 万一经营失败,企业的全部资产足以清偿全部债务,债务资金的安全性高不会给债权人造成损失从股东方面看, 希望资产负债率越高越好若经营成功,净利润全部归股东所有,巨大的财务杠杆收益 万一经营失败, 股东蒙受的最大损失不过是投资而已,是否会给债权人造成损失,与股东无关10.投资方案可行的条件:(1)净现值法:净现值是指投资项目投入使用后的净现金流量,按资金成本或投资人要求达到的报酬率折算的现值,减去原始投资现值以后的余额净现值的决策原则:如果投资方案的净现值大于或等于0,方案可行;若净现值小于0,则不可行;净现值最大的投资方案,其投资效益最高2)获利指数: 获利指数又称现值指数或利润指数,是投资项目投资使用后的净现金流量,按资本成本或投资人要求达到的报酬率折算现值与原始投资现值之比获利指数决策原则:如果获利指数大于或等于一,可以考虑接受该方案,如果获利指数小于一,则应舍弃该方案3)内部收益率:又称内含报酬率,是指投资项目未来经营期净现金流量的现值与原始投资现值相等时的折现率,即使投资项目的净现值为零的折现率它反映了投资项目的真实报酬,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使用该指标对投资项目进行评价。
年金现值系数 =原始投资 /每年经营现金净流量查看年金现值系数表找出一致的系数,所对应的折现率即为内部收益率这是特殊情况下的算法11.信用期限与销售收入与个成本间的关系:信用期限是指企业允许客户从购货到付款的时间期限企业在指定信用政策的时候,适当延长信用期限,对于扩大产品销售,增加收益来说具有积极的意义但信用期限延长的同时也会导致占用在应收账款上的资金相应增加,从而引起应收账款机会成本的增加还有可能导致使坏账损失和手掌费用等成本增加因此,制定应收账款的信用期限,其基本原理是将延长信用期限所增加的边际收入与边际成本相比较,只有当增加的边际收入达与增加的边际成本,即可为企业带来新的收益时,延长信用期限才是可行的, 否则不应改变信用期限企业在进行信用期限的权衡时,通常需要对于信用期限相关的收益与成本进行计量相关收益 =年赊销额 * 边际贡献率(或1-变动成本率)应收账款机会成本=维持赊销业务所需要的资金*资金成本率应收账款平均余额=(年赊销额 /360)* 平均收账天数维持赊销业务所需要的资金=应收账款平均余额*变动成本率坏账损失成本 =年赊销额 * 预计坏账损失率至于收账费用等成本,则可使其是否随着信用期长短的变动而变动酌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