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培养目标: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电子技术、信息处理理论、测控技术、计算机与互联网络、智能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知识; 具有智能科学理论基础、智能信息处理与智能系统分析设计方法,能综合运用智能科学技术知识和技能,理 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能从事各类电子与信息系统、智能信息领域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及各类控制系统、仪 器设备等智能化的设计、开发及应用的复合型高级科技人才 本科毕业后可继续攻读电子信息类、计算机技术类、自动化控制工程类、智能科学等相关学科的硕士学 位;也可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企业事业单位从事电子信息、通信、控制、计算机等智能科学与技术学科 相关领域的研究、教学、开发、管理工作 二、业务培养要求:二、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外语综合应用能力; 2、 掌握脑与认知科学、智能科学、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现代科学方法学的基础理论知识; 3、 掌握人工智能、计算机、信息处理、信息网络、智能控制系统的应用技能; 4、 具有分析、设计、制造、集成、测试智能系统和智能产品的能力; 5、 掌握文献检索和资料查询的方法,了解智能科学技术发展的新动向和新技术; 6、 了解和初步掌握信息产业的方针、政策、法规和发展规划; 7、 具有较强的自学和适应新环境新需求的发展能力。
三、主干学科三、主干学科:智能科学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技术四、主要课程:四、主要课程: 电路、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算法与数据结构、微型计算机原理、操作系统、信号与系统、脑 认知科学、人工智能、计算机网络技术、自动控制原理、智能控制、嵌入式系统、单片机技术、模式识别与 图像处理、智能传感技术、智能机器人学、智能控制技术等五、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五、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电子实训、单片机应用实训、网络编程实训、嵌入式控制实训、智能控制技术实训毕业设计等六、主要专业实验:六、主要专业实验: 电路实验、电子技术实验、微机原理实验、信号与系统实验、智能传感技术实验、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实 验等七、基本修业年限:七、基本修业年限:四年八、授予学位:八、授予学位:工学学士九、相近专业:九、相近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技术 十、各类课程学时、学分分配及毕业要求十、各类课程学时、学分分配及毕业要求 课内教学课程模块学时学分比例集中实践教学毕业要求必修8004027%通识教育课选修12886% 必修8324733%学科基础课选修256128% 必修4782618%专业课选修192128% 合 计2686145100%22周, (其中第四学 期正课课外2周)21学分总 计166学分1.修满各课程模块的相应学分。
2.完成集中实践教学环节的相应 学分 3.完成创新实践3学分 4.完成应用文写作2学分十一、课程设置与指导性教学进程表十一、课程设置与指导性教学进程表2(一)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总表学时分配学时分配学期安排(周学时学期安排(周学时··理论理论/ /实验)实验)课程课程层次层次课程编号课程编号课程名称课程名称学分学分数数 理论理论实验实验考试学期考试学期一一二二三三四四五五六六七七八八0001013A-B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6643242/12/10001021A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 3321612/10001031A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3220001041A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3321622/115060130-3大学英语IA~ID162561-4444408020107计算机导论432322/200030101-4体育IA~ID41282、4222200012501-8形势与政策2课内64课外6480.250.250.250.250.250.250.25通 识 教 育 必 修小计4051228813119929090002高等数学Ⅰ121921、266 29040125A大学物理4.5641614/128020060A-B电路分析A-B5.580162试-3查3/12 28020061AEDA技术及应用216325查1/2 02010505工程数学Ⅰ58035 02010506工程数学Ⅱ46444 28020067C语言程序设计3323222/2 28020066模拟电子技术4.5681234/1 28020077数字电子技术3.5541043/1 28020070面向对象程序设计332323查2/2学 科 基 础 必 修小计4768215011141683KY28020068信号与系统4.5701044/1 28020078自动控制原理(A)46454 28020072微机原理及应用3.5521253/1 28020073智能传感技术2.538105查2/1 28020074计算机网络技术3323252/2 28020080人工智能34853 28020075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3.5541063/1 28020059智能科学技术导论1303查2 28020079脑与认知科学基础1164查1专 业 基 础 必 修小计264047410153通识教育选修课8128√√√√√√学科基础选修课121281283333专业(方向)选修课121524066选修课小计324081683399 集中实践教学环节(21周)21630 总计166200613102425273024129毕 业 实 习 毕 业 设 计注: 1.学生毕业前应至少修满 8 学分的通识教育选修课程。
通识教育选修课核心课程分为自然科学与技术 (A) 、社会科学(B)和人文科学(C)三个板块,获得理、工、医类学位的学生必须至少在 B、C 板块分别 修满 2 学分;获得经、管、法、教育类学位的学生必须至少在 A、C 板块分别修满 2 学分;获得文、史、哲、 艺术类学位的学生必须至少在 A、B 领域分别修满 2 学分其它 4 学分可在通识教育选修课一般课程中任选32. 注明考试学期的课程为考试课,其他为考查课 (二)学科基础选修课程:专业名称专业名称课程编号课程编号课程名称课程名称学分学分理论学时理论学时实验学时实验学时上机学时上机学时开课学期开课学期 (春、秋)(春、秋)28020071数据结构与算法332324 28030038JAVA 语言33232428020083计算机图形学332325 28020082操作系统33232528020087信息与知识获取33232628020069模式识别与图像处理33232628020085智能信息处理技术332327智能科学与计术 专业28020086机器学习332327 总计(选12学分)24 (三)专业(选修)课程: 专业方向名称专业方向名称课程编号课程编号课程名称课程名称学分学分理论学时理论学时实验上机学时实验上机学时开课学期开课学期28020089机器视觉理论338106 28020084现代通信技术33810628020088自动控制原理 B33810628020090电机控制 PLC338106 28020091智能机器人学338107 28020092现代家电与智能家电33810728020093智能控制与应用338107智能控制28020076嵌入式技术及应用338106 总计(选12学分)24十二、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安排表十二、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安排表 学期安排学期安排( (周周) )实践教学实践教学课程编号课程编号学分学分一一二二三三四四五五六六七七八八备注备注数字电子技术实训 MATLAB 讲座28020094 1课外2软件设计实训2802009511 电子 CAD 实训2802003911 单片机技术实训2802009611 嵌入式系统实训2802009711 智能控制技术实训2802009822 毕业设计280200991414实训在最后 1-2周进行。
合计21122214十三、第二课堂十三、第二课堂 1.创新实践学分 学生根据《青岛大学创新实践学分制度》的要求,通过参加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性实验、科学研究、社会 实践等第二课堂活动,获得 3 学分方可毕业学院须在各专业培养方案中设置具体的第二课堂活动项目 2.应用文写作 学生根据《青岛大学大学生应用文写作达标暂行规定》的要求,通过自学、课外等方式提高应用文 写作水平,经考核达到相关要求,获得 2 学分方可毕业 4.普通话 学生根据《青岛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普及普通话和用字规范化工作的实施意见》的要求,通过自学、课 外等形式提高普通话水平,经考核达到相应等级(汉语言文学专业不低于二级甲等,其他专业不低于二4级乙等) ,方可毕业十四、有关说明十四、有关说明 1.心理健康教育、军事理论、职业规划、公益劳动是学生必修的课程和实践环节,不得免修,不计学分2.研究型教学课程有:人工智能; 3.使用网络辅助教学平台的课程有: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 4.第二课堂活动项目有:组织学生参加研究性学习和创新实验项目,组织学生参加专业技能达级考试, 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大赛院长(签字): 执笔人(签字):谭新全二○一三年五月八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