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序 言言莘庄镇小学教育改革和发展三年规划,在学校行政、工会、各年级组、学科教研组与教师们的共同努力下,广泛听取与征求学生代表、家长委员会、社区有关职能部门的意见,今天诞生了学校发展规划是学校根据国家和区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战略规划,根据自身发展的背景和条件,对学校未来一个时期要达到的目标和发展途径所作的整体思考和安排;学校发展规划是学校发展与管理的起始环节;学校发展规划是全校在三年内的发展理念与目标的选择与定位,以及对发展内容、步骤及其保障监控措施的总体筹划,是民主集中的成果,是一种管理模式,也是持续的行为过程她是学校坚持依法治校,规范办学,加强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基础;是在科学预测未来发展趋势的基础上,通过建立校本管理机制,探索符合校情的有效发展道路;是有利于学校内部凝聚人心,激励干部、师生办学的积极性;是学校与外部机构(教育行政部门、社区等)形成办学合力,为教育行政部门指导与服务学校提供重要途径;是有助于校长任期目标责任考核制度,落实校长任期内引领学校改革与发展的责任;是有利于改革学校评价制度,促进学校、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督导部门和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化评价体系的构建莘庄镇小学教育改革和发展三年规划在莘庄镇小学第*届第*次代表会上通过(注:等区督导室领导、专家审定后再在学校教代会通过。
) ,她为莘庄镇小学新三年的腾飞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提出了清晰的目标,指明了前进的方向,相信在上海市特级校长顾庆余的带领下,明天的莘庄镇小学会更加灿烂!第一部分:学校基础第一部分:学校基础一、历史回顾:一、历史回顾:闵行区莘庄镇小学是一所创建于 1905 年的百年老校在闵行区教育局、莘庄镇人民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学校抓住“区域性整体推进素质教育” 、 “上海市二期课改”的历史机遇,把当今世界先进的教育理论与莘庄镇小学百年的历史文化积淀融会贯通,制定了“新时期优质教育的新型学校”发展规划;在大力推进硬件建设的同时,努力实现学校的教育内涵整体发展;在继承学校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学校文化的创新,挖掘百年老校的文化资源,调动全校教职工的积极性,实施自主发展的战略学校在上海市特级校长顾庆余的带领下,围绕“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办学思想,提出了“端品立行、迪新养正”的校训, “师德优秀、业务强手”的师训,努力创建“勤奋、守纪、创新、向上”的学风和“科学、严谨、宽容、博爱”的教风,努力营造并形成“传承创新”的良好校风学校从两个校区的实际出发,优化组织领导结构,狠抓管理团队凝聚力建设。
加强课程领导力和执行力,百年老校“和谐务实,传承创新” ,持续保持着良好发展的态势自 2003 年以来,学校一直保持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市和谐校园) ,荣获“全国课外阅读先进学校” 、 “上海市课外阅读先进学校” 、 “上海市艺术教育先进学校” 、 “上海市行为规范示范学校” 、 “和谐中国首届全国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十佳示范学校” 、 “上海市红旗大队” 、 “上海市贯彻体育常规条例先进学校” 、 “上海市拥军优属模范单位”等十几项市级及以上荣誉历年来学校办学水平评估均为区最高 A 级一等二、现状分析:二、现状分析:(一)(一) 、办学规模、办学规模作为区内知名的一所百年老校,莘庄镇小学培养出了千千万万的栋梁之才改革开放以来,闵行区政府所在地莘庄地区经济迅猛发展,为了满足莘庄地区人民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更好发挥莘庄镇小学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作用,于 2004 年 8 月又建成了莘庄镇小学南校区,学校由北区和南区两个校区组成北区占地面积 17.5 亩,建筑面积 4750㎡,20 个教学班;南区占地面积 45.6 亩,建筑面积 9200㎡,25 个教学班;全校教职工 150 多人,学生 2000 余人。
目前学校教师学历、职称情况分析:目前学校教师学历、职称情况分析:硕士生本科生大专及以下人数占比人数占比人数占比学历8 人6.3%91 人71.1%29 人22.7%高级教师一级教师二级教师人数占比人数占比人数占比教师人数128人职称43.1%7357%51 人39.8%(二)(二) 、办学优势、办学优势1 1、管理创新、管理创新————条块分合,网格化管理,年级组集体办公的转型条块分合,网格化管理,年级组集体办公的转型传承学校历史文化、完善现代学校制度、构建现代学校文化、健全学校管理体系的研究实践中,逐步凸现学校管理有特色、教师专业有特点、学生发展有特长的管理新思路,形成了学校科学、流畅、高效的一校两区“网格化条块分合管理”的新模式,保证了莘庄镇小学“并驾齐驱、适度竞争、资源共享、各显特色”的发展态势,学校在不断探索、总结中,以“一校两区” “网格化条块分合管理”的大框架下,实行以年级组为单位的全年级各部门学科教师组合集体办公的转型,有利于年级组中每一位教师的价值体现,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进一步提高了办学效益,进一步推进了学校教育内涵的整体发展2 2、教学改革、教学改革————秉承理念,改变秉承理念,改变““教教””与与““学学””方式,凸显学校教学优势。
方式,凸显学校教学优势作为闵行区“电子书包”项目第一批实验学校之一,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 年) 》和《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 》为指导,我校的“电子书包”试验项目,与基于 MOODEL 的数字化教与学方式变革项目打通链接,已成为强项,凸显学校教学优势学校秉承一个理念: 为每一个孩子提供个性化和无处不在的教育;搭建二个平台: 魔灯平台和电子书包终端平台;突出三种学习:基于资源的学习、基于课标的学习、个性化的学习;形成四种模式:,小组合作,兴趣拓展,网众互动;开展五种设计:基于课标的设计,诊断性设计,设计,中观教学设计,低碳和绿色评价的设计;迎接六项挑战:挑战信息化能力,挑战家长社会对教育信息化认识,挑战旧的课程教学体系,挑战学校校本课程建设,挑战学校信息技术支撑对学科教育理论的变革与创新从而做到:教材多媒化,资源全球化,教学个性化,活动合作化,管理自动化,环境虚拟化,系统开放化3 3、课程建设、课程建设————精心研发,特色鲜明,校本课程体系日趋成熟精心研发,特色鲜明,校本课程体系日趋成熟学校注重加强课程领导力和执行力,激发课程文化建设新动力,为国家课程校本化和开发校本课程,强化教师课程意识注入新的活力,在校本课程建设中,做到“特色引领、多元发展、精致高效” ,开设 100 多门适应学生需求、丰富学生经历、培养学生兴趣的拓展型课程,拓宽学生学习的时空,组建孩子成长和发展的空间立交桥。
精心研发课外阅读拓展课、管弦乐拓展课、乒乓球拓展课和校园果树拓展课四门精品课程,塑造全校学生特质,形成学校课外阅读、管弦乐、乒乓球、校园果树四大鲜明的办学特色课外阅读给学生营造了一个快乐的浓浓的读书氛围;百人管弦乐是镇小一道靓丽的艺术风景线,更是艺术特长生的快乐成长的摇篮;体教结合,连续多年学校被评为区乒乓球传统项目优秀学校;开设《校园果树》课程,学生在大自然的熏陶感染下提升了科学素养、人文素养和文化品位,促进了学生生命整体性的发展,把学生热爱校园果树的知识迁移到认识整个大自然之中4 4、科研兴校、科研兴校————基地辐射,项目引领,助推学校可持续发展基地辐射,项目引领,助推学校可持续发展教育科研能力是一所学校保持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学校注重营造教育科研文化的氛围,增强教师的科研意识,许多教师在课题研究、论文获奖以及文章发表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绩,有利于助推着教育教学工作效能的提高重视青年科研骨干教师队伍的建设,结合校长的市级项目《基于校本课程建设的教学质量评价机制研究》 (今年结题) 、国家级项目《在学校课程建设与课堂教学中开展节能减排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实践研究》 (今年立项) ,进行青年科研骨干教师的校本化培训,形成了一支积极向上的青年科研骨干教师队伍,为学校教育科研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以校本课程研发为载体,以科研课题研究为抓手,建立国家、市、区、校四级科研课题研究网络,进一步提升学校教师教育科研的整体水平,迅速推进学校教育科研的蓬勃发展。
区英语教研训基地、区英语骨干教师培养基地、区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的建立,不仅提升了莘庄镇小学英语教师的研究能力和教学水平,推进基地学校教研组建设的进程,促进基地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还增强了莘庄镇小学在区域层面的辐射力和引领力三)(三) 、问题剖析、问题剖析1 1、受地理位置所限,北校狭小的格局难有向外扩展的空间受地理位置所限,北校狭小的格局难有向外扩展的空间北校的地理位置处于居民区的中央,日益增多的生源使班级人数高达 50 人以上,给班级的管理带来了诸多问题,也从一定程度影响了学生的发展由于建造年代已久,设施老化、陈旧,特别是专用教室的硬件设施依据上海市制定的小学专用教室标准难以达标,如缺少室内体育馆等等由于学校周围都是居民区,使学校没有了进一步改造、扩建的条件2 2、师资建设缺少梯队培养,教师职称结构比不尽合理师资建设缺少梯队培养,教师职称结构比不尽合理学校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已经注意到加强教师梯队的培养由于在重视培养青年教师的同时,忽略了中年教师的深造学习、辐射引领作用,造成目前高级教师与一级教师职称比例的严重失衡,高级教师少,空出的位置没人去坐;一级教师拥挤得坐不下使一批优秀的青年教师无法获得“一级教师”职称,影响了青年教师进一步发展的积极性,影响了市、区级层面“名师”的涌现。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教师梯队的培养,改变教师不合理的职称结构,已是学校工作的当务之急,刻不容缓因此,我们应进一步加强与完善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管理运行机制,形成和谐发展的氛围,加强教师专业发展建设的实践与研究,培养一批在全区有一定影响的“名师” , 评选“学科品牌教师” ,发挥学科带头人的作用,壮大区、校级骨干教师队伍,促进教师队伍专业化均衡提升,形成一支年龄、学历层次结构合理,以“名师”为龙头,学术、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希望之星为中坚力量,教师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为根基的“金字塔”式的人才梯队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