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肿瘤放射治疗学详解

壹****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32.66KB
约14页
文档ID:385764041
肿瘤放射治疗学详解_第1页
1/14

肿瘤放射治疗学—- Ajfe*第二篇第一章 放射物理基础第一节 放射物理的基本知识一 物质结构 :1 原子结构 X 原子种类 Z 原子序数 A 质量数 2,核能级3 电磁辐射 E=hv 波长与频率成反比4 质能关系式 E=mc2二 放射性核衰变1 放射性核素衰变方式A 衰变 放射出 A 粒子B衰变 放射出电子,正电子或俘获电子,Y跃迁和内转换衰变后的激发态经过放射Y射线放出能量2 放射性核衰变规律N=N0 *e-Y tY 是衰变常数半衰期:T =0.693/Y三 剂量学忠的基本辐射量一 照射量及其单位照射量是扶着在质量为 Dm 的空气中释放的全部电子完全被空气阻止后再空气中形成同一 种符号的离子总电荷的绝对值X=DQ/DM二 吸收剂量及其单位吸收剂量D是店里辐射在质量为DM的介质中沉积的平均能量DeD=De/Dm三 比释动能及其单位比释动能K,是不带电离子在单位质量DM的介质中释放的全部带电粒子初始动能之和K=DE/DM四 电子平衡 动态平衡第二节 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一 电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直接电离辐射 弹性碰撞 非弹性碰撞二 射线与物质的作用IX=I0 e-ux1 光电效应 能量全部转移2 康普勒效应 能量部分转移3 电子对效应 光子分解形成一对正负电子第三节 射线源的种类及其照射方式二 常规远距离照射1 固定源皮距技术SSD固定源皮距放射治疗是醉基本的照射技术,根据医生在皮肤表面勾画出照射野的形状, 直接对准进行照射的方式。

2 等中心技术SAD 等中心放射治疗也是广泛应用的找设计书,通过患者身体上或辅助固定器材上确定的 标记点,借助治疗室内的激光灯系统,建立与治疗机坐标系的统一,应用多个照射野,多个 角度进行照射的方式第二章 放射治疗设备一 X 射线管球及 X 射线的产生二 X 射线线谱 滤过板 滤过低能部分射线,使其射线质变硬,对高能光子分布的影响不 大第三章 X 射线剂量学第一节 X 射线剂量学有关的名词1 射线源 放射源前表面的中心或产生射线的靶面中心,对电子线是指出射窗或其散射所在 的位置2 射线中心轴 表示射线束的中心对称轴线3 照射野 剂量学意义的照射野 指照射方位内,百分之五十等剂量线的延长线交于模体表 面的区域 几何学意义的照射野是指距离源特定距离处,射线束在垂直于射线轴平面上的 投影4 参考点 固定为模体表面下射线中心轴上的一点,模体表面到参考点的深度为参考深度5 校准点 提莫内射线中心轴上置顶的剂量测量点,模体表面到校准点的深度为校准深度6 机器等中心点 几家的旋转中心,准直器的旋转中心及治疗床的旋转中心为在空间的交点7 源皮距 SSD 射线源沿射线中心轴到体摸表面的距离8 源瘤距 STD 射线源沿照射中心轴到肿瘤中心的距离9 源轴距 SAD 射线源到机器等中心点的距离。

第二节 X 射线的深度剂量分布一 百分深度剂量百分深度剂量定义为体摸内射线中心轴上莫以深度D处的吸收剂量Dd为参考深度d0处吸 收剂量DO之比的百分数,是描述沿射线中心轴不同深度处先对剂量分布的物理量 PDD=Dd/D0 的百分比影响因素1 射线能量 剂量建成效应 在一定深度方位内,跟深度成正比达到最大值后,按照指数 规律衰减2 照射野大小形状 正比,到一定范围后,逐渐达到饱和第五章 近距离治疗剂量学第二节 近距离治疗的剂量体系一 传统腔内放射治疗剂量学体系1 斯德哥尔摩系统 较高强度源分次照射2 巴黎系统 低强度源连续长时间照射3 曼彻斯特系统 中等强度的放射源 第六章 放射治疗计划设计 第三节 靶区体积定义与计划描述1 体积定义肿瘤区 GTV临床靶区 CTV 包括了 GT 和显微镜下可见的亚临床恶性病变的组织体积,是必须去除的病 变内靶区 ITV 患者本体器官活动范围 计划靶区 PTV 摆位、误差、等 危及器官 OR 被影响到的器官 计划危险器官 PRV第四节 计划设计与评估1 照射野 单野照射 两野交叉照射 多野交角照射2 计划设计的步奏与过程 模拟定位:1 确定患者治疗体位2 辨认和确定治疗靶区和危及器官3 确定和验证治疗计划的射野集合参数4 产生每个照射野的模拟定位片用来和治疗射野验证片相比较5 获取治疗计划所需要的患者数据。

3 计划的评估等剂量曲线和等剂量面剂量分布统计体积-剂量直方图DVH 微分DVH:理想的是一条竖线 积分DVH 吸收射线敌方分布第七章 特殊治疗技术第一节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与调强适形放射治疗 经典适形治疗 3D-CRT 广义调强适形放射治疗 IMRT 3D-CRT1 摆位辅助装置 体位固定器 2 体位固定重复精度验证IMRT1 两维物理补偿器2 MLC 静态调强3 MLC 动态调强4 断层治疗5 束流调制式调强第二节 立体定向放射手术与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技术 立体定向照射手术 SRS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SRT治疗方式:1Y射线放射源聚集照射2常规直线加速器多弧旋转照射3只能机器人加速器 追踪聚集照射:无需定位框架第三篇 肿瘤放射治疗学的生物学基础第一章 电离辐射对生物体的作用第一节 辐射生物效应的时间标尺物理 化学 生物物理 1Gy 10 的五次方电离X 射线的潜力是它的作用不在于所吸收的总能量的大小,而在于单个能量包的大小化学清除反应 自由基反应在射线照射后的1ms内全部完成生物 有丝分裂第二节 电离辐射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直接 高能射线 电离辐射间接 自由基第二章 辐射所致的细胞死亡第三节 细胞放射存活曲线 细胞存活曲线:是描述放射线照射剂量和细胞存活分数之间的关系,用以研究和评估电离辐 射对腐乳动物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对放射生物学研究和临床放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指数存活曲线 对于致密电离辐射,照射后它们的细胞存活曲线用单靶单机数字模型拟合后, 在半对数坐标上是一条直线,呈指数型 非指数存活曲线:对稀疏电离辐射,照射后的细胞存活曲线的起始部在半对数坐标上有一个 有限的初斜率第四节 细胞周期时相与放射敏感性最敏感 G2 M第四章 正常组织及器官的放射反应早反应组织a/B比值较高,损伤后以活跃增殖来维持组织的细胞数量 缩短总治疗时 间,早反应组织损伤加重晚反应组织a/B值较低,更新慢 缩短治疗时间不加重第五章 分次放射治疗的生物学基础4R 细胞放射损伤的修复 周期内细胞的再分布 氧效应及乏氧细胞的再氧合 再群体化 细胞的放射损伤 亚致死损伤 潜在致死损伤 致死损伤亚致死损伤修复影响因素: 放射性的性质 细胞的氧合状态 细胞群的增殖状态第四篇 临床放射治疗学第一篇 总论放射治疗技术1 远距离放射治疗 等中心放射治疗技术 源皮距放射治疗技术 旋转放射治疗技术 三维适形调强放射治疗2 近距离放射治疗 腔内和管内治疗技术 组织间插植技术 敷贴技术放射性粒子植入技术3 放射性核素治疗放射反应和放射损伤脊髓 45 55 睾丸 1 4 卵巢 2 6 晶体 5 12 乳腺 10 15TD5/5表示在标准治疗条件下治疗的肿瘤患者,在 5 年之后因放射线造成严重损伤的患者不超过百 分之五。

TD50/5表示在标准治疗条件下治疗的肿瘤患者,在5 年之后因放射线造成严重损伤的患者不超过百 分之五十第四章 临床放射治疗学鼻咽癌解剖 前壁 顶后壁 左右侧壁 顶壁 底壁淋巴引流1 颈深上淋巴结,二腹肌下淋巴结、颈深中淋巴结和颈深下淋巴结2 颈后三角区斜方肌的脊副链上下淋巴结3 颌下淋巴结,刻下淋巴结和颈前淋巴结 症状:鼻塞 涕血 耳鸣 听力减退 头痛 复视 面麻检查EB病毒血清学检查,间接鼻咽镜或纤维鼻咽镜,CT MRI2002 分期 1,原发病灶 TT1:肿瘤局限于鼻咽腔内T2:肿瘤侵犯软组织T2a:肿瘤扩张到口咽和鼻咽,但无咽旁侵犯T2b咽旁有侵犯T3:骨结构和鼻窦有侵犯T4:肿瘤侵入颅内和脑神经、颞下窝、下咽、眼眶或咀嚼肌间隙受侵2,区域淋巴结 NNO:淋巴结未转移N1:锁骨上窝以上单侧淋巴结直径小于等于6厘米N2:锁骨上窝以上双侧淋巴结直径小于等于6厘米N3:淋巴结大于6厘米和锁骨上我淋巴结转移N3a:淋巴结大于6厘米 N3b:锁骨上窝 淋巴结转移3,远处转移 MM0:远处无转移M1:远处有转移鼻咽癌TNM标准I 期: T1NOMOIIA 期: T2aNOMOIIB 期:T1-2aN1M0 或 T2bN0-1M0III 期: T1-2N2MO, T3NO-2MOIVA 期: T4NO-2MOIVB 期: T1-4N3MOIVC 期: T1-4NO-3M1综合治疗原则1放化疗综合治疗鼻咽癌的治疗应以个体化分层治疗为原则。

I,II期患者以单纯放射治疗 为主,对鼻咽癌病灶肖的早期患者可采用外照射加鼻咽腔后装放射治疗 III,IV 期患者应采 用放,化综合治疗对已有怨气转移的患者应采用以化学治疗为主的姑息放射治疗 放疗适应症:A, 早期鼻咽局限病灶的病例B, 常规外照射放射治疗后鼻咽有局部残留的病例C, 放射治疗后鼻咽局部复发的病例不良反应:1,全身反应:失眠,头晕,乏力,恶心,呕吐,胃纳减退,味觉异常等 2,局部反应:皮肤急性反应 口腔,口咽粘膜急性反应 腮腺急性反应 3,放射性损伤喉癌1,喉的解剖喉位于颈前正中 C4-C6 之间,上与下咽相接,下与气管相连在解剖学上将喉分为声门上 区,声门区和声门下区声门上区:从喉的上界至声带上缘上,包括舌骨上会厌,杓会厌皱襞,喉侧缘,杓状软骨部, 舌骨下会厌和室带声门区:包括声带,前连合,后联合以及前连合0.5-1CM范围内的区域 声门下区:声带下缘至环状软骨下缘之间淋巴引流声门上区癌多转移至颈深上或颈深中淋巴结 声门下区癌多转移至喉前,气管前和气管旁淋巴结喉癌 声门上区癌:早期可没有症状,妨碍进食吞咽困难,呼吸困难 声门区癌:声嘶,进行性加重,吸入性呼吸困难 声门下区癌:早期症状不明显,血痰,呼吸困难。

食管癌解剖 C6 到 T11生理狭窄:食管入口 主动脉弓 食管膈肌入口淋巴引流 集中在食管壁的粘膜下与肌层间的淋巴管网,一部分上行进入食管旁,锁骨上及 颈深淋巴结,主要收集颈段和大部分胸上段的淋巴组织,另一部分则下行进入喷门旁及胃左 动脉旁淋巴结,主要收集胸中段和胸下段食管的淋巴组织检查: X CT 食管脱落细胞检查 纤维食管镜检查 超声 淋巴活检 PET-CT 分期原发肿瘤TTx 原发肿瘤不能确定T0 无原发肿瘤证据Tis 原位癌或高度不典型增生T1 肿瘤只侵及粘膜固有层有粘膜下层T1a 肿瘤侵及粘膜固有层或粘膜肌层T1b 肿瘤侵及粘膜下层T2 肿瘤侵犯固有肌层T3 肿瘤侵犯食管纤维膜T4 肿瘤侵及邻近器官结构T4a 肿瘤侵及胸膜,心包,膈肌,邻近腹膜T4b 中落侵及其他邻近器官如主动脉,椎体,气管区域淋巴结Nx 区域淋巴结无法确定N0 无区域淋巴结转移N1 1-2 个区域淋巴结转移N2 3-6 个区域淋巴结转移N3 大于 6 个区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 MMx 有无远处转移无法确定M0 无远处转移M1 有远处转移食管癌的 TNM0 期 TisN0M0IA 期 T1N0M0IB 期 T2N0M0IIA 期 T3N0M0。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