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医基础理论病因病机

博****1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612KB
约57页
文档ID:585135974
中医基础理论病因病机_第1页
1/57

病因、病机 怀柔区中医医院内二科 董致郅中医基础理论讲座1 病因、病机的概念w病因:病因:破坏人体自身及其与外界破坏人体自身及其与外界环境之境之间 的的相相对平衡状平衡状态而引而引发疾病的原因疾病的原因w病机:病机:各种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所引起的各种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所引起的疾病疾病发生、生、发展与展与变化的机理化的机理2 病因Pathogenic Factors 病因病机3 中、西医对病因的认识外感因素外感因素:六淫(:六淫(风、寒、暑、、寒、暑、湿、燥、火);湿、燥、火);疠气等气等内内伤因素因素:内:内伤七情(七情(喜、怒、喜、怒、忧、思、悲、恐、惊、思、悲、恐、惊););饮食食失宜;失宜;劳逸失度等逸失度等其他因素其他因素:痰:痰饮;瘀血等;瘀血等外界因素外界因素:生物性因素;物理:生物性因素;物理性因素;化学性因素;性因素;化学性因素;营养性养性因素等因素等内在因素内在因素:神:神经内分泌因素;内分泌因素;免疫因素;免疫因素;遗传因素;先天性因素;先天性因素;年因素;年龄因素;性因素;性别因素;因素;种族因素等种族因素等自然自然环境及社会心理因素境及社会心理因素:自:自然然环境因素;社会心理因素;境因素;社会心理因素;医源性疾病等医源性疾病等4  病因一、一、外感外感致病因素致病因素二、二、内伤内伤致病因素致病因素三、三、其他其他致病因素致病因素5 一、外感致病因素一、外感致病因素6 (一) 六淫n六淫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外感病邪的病邪的统称。

称7 (一) 六淫 致病特点致病特点外感性季节性地区性相兼性8 1 1、、风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p 风为阳邪阳邪  其性开泄 易其性开泄 易袭阳位阳位p 风性善行而数性善行而数变p 风为百病之百病之长9      2 2、、寒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n 寒寒为阴邪阴邪 易易伤阳气阳气n 寒性凝滞寒性凝滞n 寒性收引寒性收引10    3 3、、暑暑邪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u 暑暑为阳邪 其性炎阳邪 其性炎热u 暑性升散 易耗气暑性升散 易耗气伤津津u 暑多挟湿暑多挟湿11    4 4、、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p 湿湿为阴邪 易阻遏气机 阴邪 易阻遏气机 损伤阳气阳气p 湿性重湿性重浊p 湿性粘滞湿性粘滞p 湿性湿性趋下 易下 易袭阴位阴位12    5、燥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u 燥性干燥性干涩 易 易伤津液津液u 燥性属阳燥性属阳 燥易燥易伤肺 肺 13    6、火(热)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l 火为阳邪 其性炎上火为阳邪 其性炎上l 火易扰心神火易扰心神l 火易耗气伤津火易耗气伤津l 火易生风动血火易生风动血l 火易致肿疡火易致肿疡14 (二)(二) 疠气疠气1、概述概述 强烈传染性 传播途径2、致病特点致病特点w传染性强 易于流行传染性强 易于流行w发病急骤 病情危重发病急骤 病情危重w一气一病 症状相似一气一病 症状相似15 (二)(二) 疠气疠气3、影响发生与流行的因素影响发生与流行的因素 人体正气强弱有关人体正气强弱有关w气候因素w环境和饮食因素w预防措施因素w社会因素16 二、内二、内伤致病因素致病因素七情饮食劳逸17    (一)(一) 七情 1 1、概述、概述 七情:是指七情:是指正常的正常的喜、怒、喜、怒、忧、思、悲、恐、、思、悲、恐、惊七种情志惊七种情志变化。

化 内内伤七情七情:是指:是指异常的异常的喜、怒、喜、怒、忧、思、悲、、思、悲、恐、惊七种恐、惊七种内内伤病邪的病邪的统称18 2、七情与脏腑气血的关系七情与脏腑气血的关系p 心-在志心-在志为喜喜p 肝-在志肝-在志为怒怒p 脾-在志脾-在志为思思p 肺-在志肺-在志为忧p 肾-在志-在志为恐恐19   3、七情的致病特点3、七情的致病特点(1)直接伤及内脏直接伤及内脏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20   3、七情的致病特点3、七情的致病特点(2)影响脏腑气机影响脏腑气机l怒则气上 喜则气缓 悲则气消 l恐则气下 惊则气乱 思则气结(3)影响病情变化影响病情变化21 (二)饮食失宜11 饮食饮食不节不节22 饮食饮食不洁不洁33 饮食饮食偏嗜偏嗜 (1)五味(2)寒热过饥过饱食无定时22 (三)劳逸失度1、过劳过劳w劳力过度w劳神过度w房劳过度2、过逸过逸23 三、其他致病因素三、其他致病因素24 可致病的病理可致病的病理产物物(一)痰饮(二)瘀血25 病因病机 病机 Pathogenesis26 正正 邪邪 相相 争争人体阴阳失去相对平衡人体阴阳失去相对平衡脏腑、经络、气血功能失常脏腑、经络、气血功能失常产生各种病理变化产生各种病理变化不同的病证有不同的病机不同的病证有不同的病机27 基本病机一、邪正盛衰邪正盛衰二、阴阳失阴阳失调三、气血失常气血失常重点重点28 正气、邪气w正气与邪气的概念:正气与邪气的概念: 正气:正气:人体的机能活动(脏腑、经络、气血等功能)及其产生的抗病、康复能力。

邪气:邪气:泛指各种致病因素29 一、一、邪正盛衰邪正盛衰30 (一)正邪相争与发病p 正气不足正气不足————内在根据内在根据p 邪气侵袭邪气侵袭————重要条件重要条件p 正邪胜负正邪胜负————发病与否发病与否31 (二)正邪相争—实证1、病理状态:病理状态:邪气亢盛邪气亢盛2 2、病机特点:致病邪气和机体抗病能力都较强盛,、病机特点:致病邪气和机体抗病能力都较强盛,正邪相搏,斗争激烈正邪相搏,斗争激烈3 3、临床常见于外感病的初、中期,或由于痰、食、、临床常见于外感病的初、中期,或由于痰、食、水、血等滞留于体内而引起的病证水、血等滞留于体内而引起的病证32 (二)正邪相争—虚证1、病理状态:正气不足病理状态:正气不足2 2、病机特点:机体的精、气、血、津液亏少和脏腑、病机特点:机体的精、气、血、津液亏少和脏腑经络的生理功能减退,抗病能力低下,出现虚弱、经络的生理功能减退,抗病能力低下,出现虚弱、衰退和不足之证衰退和不足之证3 3、临床常见于外感病的后期,或内伤杂病的后期,、临床常见于外感病的后期,或内伤杂病的后期,或体质素虚,多种慢性病证的患者或体质素虚,多种慢性病证的患者。

33 (三)正邪相争与虚实变化2虚虚实变化化w虚虚实错杂 虚中夹实 实中夹虚 (脾阳-水肿)(实热-阴伤)w虚虚实转化化 由实转虚 由虚转实 (肝热-脾虚)(气虚-血瘀)w虚虚实真假真假 真实假虚 真虚假实 (气虚-气滞)(腑实-气虚)34 (四)正邪相争与疾病转归11 正正胜邪退邪退则病病势向愈向愈22 邪邪胜正衰正衰则病病势恶化化35 (五)正邪相争与疾病转归正邪相持正邪相持正虚邪恋正虚邪恋邪去正未复邪去正未复急性转为慢性慢性病持久不愈36 基本病机一、正邪相争正邪相争二、阴阳失阴阳失调三、气机失常气机失常37 二、阴阳失二、阴阳失调阴阳失调阴阳失调发病发病阴阳盛衰阴阳盛衰寒热变化寒热变化疾病转归疾病转归38 (一)(一)阴阳失调与发病w阴阳相对的、动态的、平衡与协调阴平阳秘 39 (二)(二)阴阳偏胜—阳盛1 1、、病理状病理状态:阳气偏盛,机能亢:阳气偏盛,机能亢奋,代,代谢活活动亢亢进,机体反,机体反应性增性增强,阳,阳热过剩2、病机特点:阳盛而阴未虚或虚病机特点:阳盛而阴未虚或虚亏不明不明显3 3、、临床表床表现:壮:壮热、汗出、面赤、舌、汗出、面赤、舌红、脉数、脉数((实热证);口渴、尿赤、便干(阳盛);口渴、尿赤、便干(阳盛则热))40 (二)(二)阴阳偏胜—阴盛1 1、、病理状病理状态:阴气偏盛,机能障碍或减退,:阴气偏盛,机能障碍或减退,产热不足,以及病理性代不足,以及病理性代谢产物物积聚。

聚2、病机特点:阴盛而阳未虚或虚病机特点:阴盛而阳未虚或虚损不明不明显3 3、、临床表床表现::恶寒肢冷、畏寒、喜暖、脘腹寒肢冷、畏寒、喜暖、脘腹冷痛、下利、面黄白、舌淡胖、脉冷痛、下利、面黄白、舌淡胖、脉迟((实寒寒证,阴盛,阴盛则寒)寒)41 (三)(三)阴阳偏衰—阳虚1 1、、病理状病理状态:阳气虚:阳气虚损,机能减退或衰弱,代,机能减退或衰弱,代谢活活动减退,机体反减退,机体反应性低下,阳性低下,阳热不足2、病机特点:阳虚,推病机特点:阳虚,推动温煦不足,阳不制阴,温煦不足,阳不制阴,阴相阴相对偏盛3 3、、临床表床表现:面色晃白,畏寒肢冷、喜静踡卧、:面色晃白,畏寒肢冷、喜静踡卧、小便清小便清长、下利清谷、舌淡脉、下利清谷、舌淡脉迟(虚寒(虚寒证))42 (三)(三)阴阳偏衰—阴虚1 1、、病理状病理状态:精、血、津液等阴液:精、血、津液等阴液亏耗,耗,导致致阴不制阳,阳相阴不制阳,阳相对偏亢2、病机特点:阴虚,阴不制阳,阳相病机特点:阴虚,阴不制阳,阳相对偏盛3 3、、临床表床表现:五心:五心烦热、潮、潮热盗汗、心盗汗、心烦失眠、失眠、舌舌红少苔、脉少苔、脉细数(虚数(虚热证))43 (三)(三)阴阳互损1 1、、病理状病理状态:阴或阳任何一方虚:阴或阳任何一方虚损的前提下,病的前提下,病变发展影响到相展影响到相对一方,形成阴阳两虚。

一方,形成阴阳两虚2、病机特点:阳虚病机特点:阳虚 阴虚(阳阴虚(阳损及阴);及阴); 阴虚阴虚 阳虚(阴阳虚(阴损及阳) “ “无阴无阴则阳无以生,无阳阳无以生,无阳则阴无以化阴无以化””44 (四)(四)阴阳格拒1 1、阴盛格阳、阴盛格阳:阴寒之邪壅盛于内,逼迫阳气浮:阴寒之邪壅盛于内,逼迫阳气浮越于外 临床出床出现假假热之象(真寒假之象(真寒假热)2、阳盛格阴:邪阳盛格阴:邪热内盛,深伏于里,阳气被遏,内盛,深伏于里,阳气被遏,郁郁闭于内,不能外达于内,不能外达 临床出床出现假寒之象(真假寒之象(真热假寒)45 (五)(五)阴阳亡失1 1、亡阳:机体阳气突然性脱失,全身机能、亡阳:机体阳气突然性脱失,全身机能严重重衰竭2、亡阴:机体阴液突然性大量消耗或亡阴:机体阴液突然性大量消耗或丢失,全失,全身机能身机能严重衰竭陰陽離決,精氣乃絕陰陽離決,精氣乃絕”46   (六)(六)阴阳盛衰与疾病转归1、平衡恢复平衡恢复则疾病向愈向愈2、阴阳亡失阴阳亡失则病趋恶化化47 基本病机一、正邪相争正邪相争二、阴阳失阴阳失调三、气机失常气机失常48 三、气机失常气机失常重重点点49 (一)气滞w肺气壅滞肺气壅滞 w肝气郁滞肝气郁滞 w脾胃气滞脾胃气滞气机郁滞而流通不畅的病理状态情志内郁情志内郁痰饮水湿痰饮水湿食积瘀血食积瘀血结石等结石等重重点点50 (二)气逆w肺失肃降肺失肃降w胃失和降胃失和降w肝气上逆肝气上逆气机升降失常,当降不降或不降反升或升之太过气机升降失常,当降不降或不降反升或升之太过情志内伤情志内伤饮食痰浊饮食痰浊外邪侵袭外邪侵袭51 (三)气陷w主要在脾w中气下陷气虚病变基础上,气升不及或升举无力气虚病变基础上,气升不及或升举无力素体虚弱素体虚弱久病耗伤久病耗伤思虑劳倦思虑劳倦52 (四)气闭w壅于心胸 w阳气内郁 w肺气闭郁 w腑气不通气之出入障碍,不能外达,闭郁结聚于内气之出入障碍,不能外达,闭郁结聚于内情志剌激情志剌激气郁之极气郁之极痰浊外邪痰浊外邪53 (五)气脱w脏腑功能衰竭w汗出不止w目闭口开w脉微欲绝气不内守,向外逸脱,致全身性严重气虚不足气不内守,向外逸脱,致全身性严重气虚不足正不敌邪正不敌邪正气骤伤正气骤伤长期耗损长期耗损血出汗脱血出汗脱54 心脏病因病机示意图禀赋薄弱病后失调思虑劳心过度心气不足—心阳虚心血亏耗—心阴虚饮邪阻遏心阳抑郁气滞化火生痰蒙蔽心包血瘀瘀血阻络55 思考题 &何何谓病因、六淫、内病因、六淫、内伤七情?七情?&风邪、湿邪的性邪、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是什么?和致病特点是什么?&七情的七情的致病特点是什么?致病特点是什么?&何何谓病机、正气?病机、正气?&疾病的基本病机是什么?疾病的基本病机是什么?&气机失常包括哪五个部分?气机失常包括哪五个部分?! 56 谢谢!57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