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二二•-答 -准 号证考准得分评卷人一、填空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不------:--内-------线-------封二二.-二密 名姓 1区市{省之间具有 的得分评卷人二、选择题(共20小题,每题1分,共20分)A.简述语意技术广州大学《心理学》模拟考试试题考试须知:1、 考试时间:150分钟,本卷满分为100分2、 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3、 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1、认识过程是指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地反映客观事物的特征联系与关系的心理活动,主要包括感觉、知觉、 和 想象2、 年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___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从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科学3、 性格的形成和发展是 因素和 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4、 表情动作是情绪的外部表现形式,主要有 、 和言语表情5、 人类获取外界信息的最重要的两种感觉是 和 6、 人的能力形成和发展,主要是 因素和 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7、 思维是客观事物或现象在人脑中 和 的反映8、 根据思维探索答案的方向不同,把它分为 和 。
9、 凯尔曼认为,态度形成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 和内化10、注意分配的条件是,同时进行的两种活动中有一种是 的,而且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1、心理员把来访者的主要言谈、思想加以综合整理,再反馈给来访者的技术是( )B.澄清C. 提问D. 具体化2、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解答问题有启示作用的相类似的事物或现象是( )A. 原型B. 定势C. 迁移D. 变式3、 创造性思维中能对问题提出超乎寻常的新颖独特的见解的思维特征是( )A. 流畅性B. 变通性C. 新颖性D. 独特性4、 与社会性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的心理活动是()A. 情绪B. 情感C. 心境D. 应激5、 有预定目的但无需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A. 随意注意B. 不随意注意C. 有意后注意D. 有意注意6、 在测验时,如果一个10岁的儿童通过10岁组的全部项目,还通过11岁组的两个项目和12岁组的一个项目,他的智龄是( )A. 10岁6个月B. 10岁8个月C. 10岁10个月D. 11 岁7、 问题解决效率受问题的难易和问题解决者情绪状态的影响当在解决难度大的问题时其动机水平应处于( )水平A. 强B. 弱C. 中等D. 偏低8、 开卷考试的记忆活动是( )A.识记b保持C. 回忆D. 再认9、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正在进行的教学活动进行不断的自我认识和反思能力是( )A. 教学设计能力B. 教学组织能力C. 教学决策能力D. 教学监控能力10、 性格属于下列哪种心理现象?( )A. 认识过程B. 情感过程C. 意志过程D. 个性心理特征11、 在人脑中重现过去所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叫( )A. 想象B. 表象C. 印象D. 迹象12、 在实际需要时,能够迅速灵活地提取信息以解决当前实际问题的记忆品质是()A. 记忆准备性B. 记忆正确性C. 记忆持久性D. 记忆敏捷性13、 ( )被誉为心理学之父或心理学第一人。
A. 冯特B. 洛克C. 笛卡儿D. 缪勒14、 各种社会关系得以实现和发展的基础是()A. 人际沟通B. 人际交往C. 亲和行为D. 人际关系15、 用标准化量表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研究的方法是( )A. 实验法B. 观察法C. 调查法—D. 测验法16、 “活泼好动”是下列哪种表现?( )A. 能力B. 兴趣C. 气质得分评卷人五、简答题(共6小题,每题4分,共24分)B.注意分配C.注意转移D.性格4、感觉:正在上课,一位迟到的学生突然推门而入,这时引起大家注意的是( )5、表象:A.不随意注意6、错觉:B.随意注意7、创造性思维:C.有意后注意8、意识:D.有意注意得分评卷人在刺激物作用下,人脑独立形成具有社会意义的形象的过程是()四、判断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A.有意想象1、()复述是短时记忆保持的重要机制B.随意想象2、()无意识水平,指个体对其内在身心状态或对外环境变化没有觉知的意识状态C.创造想象3、()“笨鸟先飞”、“勤能补拙”,说明优良的个性品质是促进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D.再造想象4、()“谈虎色变”是第一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 )指的是个人按自定标准评价自己的行为之后,在心理上对自己所做的奖励或惩罚。
5、()所谓“潜移默化”,就是指影响通过有意识记而接受A.直接强化6、()动机越强,则学习效率越高B.间接强化7、()知觉是人脑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应C奖惩8、()心境是一种持久而微弱的情绪状态,具有弥散性,有时心境的产生是没有原因的D.自我强化9、()想象的基本材料是表象汽车司机在驾驶时,能熟练地做到眼耳手脚并用,这种注意特性是( )10、、()虚幻的想象是不受客观现实制约的17、18、19、20、A.注意分散1、表象和想象有哪些区别与联系?得分评卷人D.注意广度三、名词解释(共8小题,每题2分,共16分)2、意志品质及培养1、 注意的分配:2、 有意后注意:3、 注意的稳定性:3、马斯洛是怎样划分需要层次的?4、创造力及其培养5、人格结构包含哪些成分?各个成分之间具有什么样的关系6、什么是意识?意识有几种水平?得分评卷人六、论述题(共1小题,每题10分,共10分)1、什么是问题解决,举例分析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参考答案一、 填空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1、 记忆思维2、 1879 冯特3、 遗传环境4、 面部表情身段表情5、 视觉听觉6、 遗传环境7、 间接概括8、 集中性思维发散性思维9、 服从、同化10、 熟练内在联系二、 选择题(共20小题,每题1分,共20分)1、 A2、 A3、 C4、 B5、 C6、 A7、 B8、 D9、 D10、 D11、 B12、 D13、 A14、 A15、 D16、 C17、 A18、 C19、 D20、 B三、 名词解释(共8小题,每题2分,共16分)1、 注意的分配:是指注意同时指向于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或活动上的注意特征。
2、 有意后注意:又称随意后注意,是指有一定目的,不需要意志的注意3、 注意的稳定性:也叫注意的持久性,是指注意能较长时间地保持在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上的 注意特征4、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5、 表象:是指人脑对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的反映6、 错觉:是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知觉7、 创造性思维:是指以新颖独特的方法解决问题,并产生首创的具有社会价值的思维成果的思 维活动8、 意识:心理反应具有不同的形式,意识是心理反应的最咼形式,是人类特有的心理现象广 义的意识是作为直接经验的个人的主观印象,表现为知、情、意的统一四、 判断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1、 对2、 对3、 对4、 错5、 错6、 错7、 错8、 错9、 对10、 错五、 简答题(共6小题,每题4分,共24分)1、 表象是指人脑对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的反映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是以表象为内容的特殊形式 的思维活动想象表象与记忆表象的区别联系:区别:(1) 概念上的区别(2) 记忆表象基本上是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形象的重现,而想象表象是新的没有直接感知过 的事物的形象,是经过加工改造过的。
它可以是世界是还不存在或根本不可能存在事物的形象 如《西游记》人物;对月球的形象等3) 想象中出现的形象是新的,不是表象的简单再现,想象的内容往往出现在现实生活之 前,乍看起来似乎是“超现实”的联系:想象表象的基本材料是记忆表象,记忆表象越丰富,则想象表象越丰富想象是有现实基础的,材料来自客观现实如仙人:童颜、白发、鹤骨、松姿形象组合"天生的聋子决不能想象出悠美的音乐,天生的盲人决不能想象出春天的美景2、 特点: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坚韧性如何培养:(一) 明确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制定目标时应注意目标应反映需要,目标应适度,目标应明确(二) 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坚强的意志是从实践中磨砺出来的,离开了实践活动,就谈不上意志锻炼三) 充分发挥集体和榜样的力量在良好的集体环境中,同学互相帮助,尊重集体意见,努力为集体争光,从而可以表现出良 好的意志品质且榜样对学生改变认知、情感、意志、行动等都具有巨大的力量四) 加强意志的自我锻炼在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过程中,尽管社会环境、教育条件、人际关系、交往活动等很重要, 但这些都必须通过自我修养、自我锻炼才能真正起作用五) 根据自己的个性特征来进行意志锻炼人的意志过程同人的个性特征密切相关。
我们应在实践中做到扬长避短,自觉的克服不良的 意志品质的影响3、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1) 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2)社交需要;(4)尊重需要;(5)自我实现需要2) 马斯洛的动机理论基础是需要层次理论① 需要的五种层次:从低级到高级依次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 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② 各层次的关系及作用:a.需要层次越低,力量越强大b.当低级需要未得到满足时,这些 需要便成为支配个体的主导动机一旦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较高一层的需要便会占主导 地位,支配个体的行为4、 (1)创设有利于创造力产生的适宜环境(2) 注重创设性人格的塑造① 激发求知欲和好奇心② 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③ 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力的榜样(3) 开设培养创造力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① 发散思维训练② 头脑风暴训练5、 答:人格结构包括:(1) 矢口 情 意系统2) 心理状态系统3) 人格动力系统4) 心理特征系统5) 自我调控系统关系:以上五种人格系统之间并非完全独立,相互之间会有重合,这种重合使各成分之间具 有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6、 意识是人类所特有的心理现象,是心理反映的咼级形式,指人以感觉、知觉、记忆和思维等 心理活动过程为基础的系统整体对自己身心状态与外界环境变化的觉知和认识,其中语言和思 维是意识活动中的核心因素。
意识可分为自我意识和对周围事物的意识,它的不同水平反映了个体在某一时间内对自 身活动及其状态的觉知程度在意识的调节与支配下,人的意识水平还可以具体划分为以下三 种水平:无意识水平,指个体对其内在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