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科与普罗普 飞雄 利科与普罗普圈 摘 要 :利科从 自己 “ 叙述智力” 与 “ 情节化”理论的角度认为,普 罗 普 的 “ 故事形态学”是逻辑合理化的产 物,它用对象化 的方式所 区分 出的功 能及假定的 “ 功能系列” ,根本就不是叙述实践本身 ( 即 “ 讲述故事” ) 为 了 深入理解他们各 自论述的合理性,笔者展开 了进一步 的辨析 关键词 :利科 、普罗普、故事形态学 、逻辑化 、叙述智力 在西方现代叙述学发展史上 ,普罗普的 “ 故事形态学” 占据了极为重要 的地位他在理论方法、模式、甚至术语等方面,都直接影响或启发了后来 的叙述学诸家 但是 ,他的形式论立场所暴露 出的理论局限也是毋庸讳言的 在西方众多反思普罗普 “ 故事形态学”局限的论述 中,保 罗 · 利科 的 “ 现象 解释学”反思尤为值得重视 论文首先较为详细地梳理 了这种反思 ,然后从力求更深入理解他们各 自 论述合理性的角度 ,展开了笔者进一步的辨析 一、利科对普罗普 “ 故事形态学”的释读 针对普罗普的 “ 民间神奇故事形态学”研究,利科提出了两个问题:第 一 ,在形态学内部,有机观与分类观的对抗,是否能够证实无法化约为形式 主义的塑形原则 ?第二 ,阻止他完全取消故事顺 时性 的理 由,是否就是阻止 口符号与传媒 有机观被分类观吸收 ,从而阻止他的形态学满足更激进的逻辑化需求的理由? 第一个问题的提出源于这个事实 :正是在形态学的基础上,即 “ 按照组 成成分和各个成分之间、各个成分与整体 的关系对故事进行描述” 的基础 上,普罗普提出了迥然有别于前辈故事学学者对于故事 的研究方法 ,即 “ 故 事形态学” 。
这个形态学一方 面公 开标榜林奈 ( L i n n a e u s )的分类结构观④ , 另一方面又分散、隐蔽地标榜歌德的有机结构观⑧ 第二个问题则 由于 “ 普 罗普提出的故事线性组织观 ,使他企图把叙述结构完全非 时序化 的尝试半途 而废” ④带着这两个问题 ,利科展开了对普罗普四个基本论点的考察 根本而言 ,普罗普的故事形态学以功能优先于人物为基本特征这一点 , 在他正式 阐述 自己的研究方法伊始 ( 第二章 《 方法与材料 》 )就体现出来 在 对故事中不变因素与可变因素的对比研究中 ,他发现,“ 变换的是角色的名称 ( 以及他们 的物 品) ,不变 的是他们 的行 动或 功能” 由此 ,他 得 出了如下 结论 : 故事常常将相同的行动分派给不 同的人物,这就使我们有可能根据 角色 的功能来研究故事 ⑤ 也就是说 ,“ 角色的功能是故事的基本成分” 所谓功能 ,“ 指的是从其对 于行动过程意义的角度定义的角色行为” ⑥利科认为 ,这个定义初步暴露了 普罗普有机观与分类观的竞争因为,这里的功能并非只具分类学含义 对 ①普 罗普 :《 故事形态学》 ,贾放译 ,中华书局 ,2 0 0 6年 ,第 1 9页。
②“ 如此说来 ,我们看到的是 :故 事分类 的情形 并不如人意 而分类又是 研究的最重 要的初 阶 之一我们不妨想一想 ,林耐最初的科学分类对植 物学具有何等重要的意义 我们的学科还处于前林 耐时期 ”( 见普 罗普 《 故事形态学 》 ,第 l O页) ③普 罗普 引用歌德的话作为题词有五处正如 《 故事形态学 ·中译本代序 》作 者谢 · 尤 · 涅赫 留朵夫所 言,它们 “ 绝对不是点缀 ,而是表达该 书的基本 思想” 普 罗普则在 回应列维 一斯 特劳斯 的 对其 “ 形式 主义”指责 的文章 中 ( 《 神奇故事的结构研究与历 史研究 》 ) ,作 了更详细的说明 :“ 这些题 词应该能够表达出该书本身未能说出的东西” ,但英译者 “ 将它们当作多余的点缀而野蛮地删去了” ; “ 彤态学这个术语本身不是借 白 基本目的在于分类的植物学教程,也非借自语法学著作,它借 自歌德 , 歌德在这个题 目下将植 物学 和骨学结合 了起来 在歌德的这一 术语背后 ,在对贯穿整个 自然 的规律 性 的判定 中揭示 rI{ i 『 景 ”( 她普 罗普 《 故事形态学 》 ,第 1 7 7页) ④P a u l R i c o e u r ,Ti me a n d Na r r a t i v e ,Vo 1 .1 1 . Tr a n s . K. Mc l a u g h l i n a n d D . P e l l a u e r ,C h i c a g o : Un i v e r s i t y o f Ch i c a g o Pr e s s ,1 9 8 5,P . 3 3 . ⑤普罗普 :《 故事形态学》 ,贾放译 ,中华 #局 ,2 0 0 6年 ,第 1 7页。
⑥普罗 普:《 故事形态学》 ,贾放译,中乍 书局 ,2 0 0 6年 ,第 l 8页 1 1 2 利科与普罗曾一 ●一一● 于行动过程的意义”这个限制性前提 ,表明它把情节当做一个 目的论整体来 参照这无疑提前预告 了故事 内功能间的关系并非纯然相加但普罗普 随后 的论述却与此预告相反 他遵循 了所有形式主义者共有 的公设 ,即表象无 以 计数 ,基本组成部分数量有 限他把数量极大且可变的人物搁置一边 ,把数 量有限的原则应用到功能上 ,于是就有 了 “ 神奇故事 已知的功能项是有限的” ; 的基本论点 ④ i 功能划分出来 了,另一个 问题就会被提 出:这些功能项是在怎样 的聚合 关系和怎样的排列顺序 中碰在一起的?利科说道 : 这里 ,我们最初的问题就 以一种新的形式再次 出现 对 系列来说 ,其 结 尾的原则是什 么?该原则与情节或者与其他 系列整合 因素有没有关 系? ② 普罗普的第三个论点明确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 功能项的排列顺序永远是 同一的” 因为,“ 远不是所有故事都具 有所有 的功能项 ,但这丝毫也不会改 变排列顺序的规律” 换言之 , “ 缺少几 个功能项不会改 变其余功能项的顺 序” 。
在利科的问题域或问题意识中,这个论点无疑表明了,在普罗普的模式 中,时间顺序 占据着不可化约的地位⑧,也印证了上文所说普 罗普停 留在非 顺时化和再逻辑化半路上的结论然而,利科强调指出,“ 在功能规则性 接续的意义上 ,保 留在这个模式层面上的时间性依然恰恰是顺时的” 之所 以 如此 ,在于普罗普从不思考功能在什么样 的时间中接续 他只对连续中不存 在任意性感兴趣这是他把接续 自明之理直接看成次序 自明之 理的原 因而 相同的接续足 以成为故事同一性的基础 换言之,顺序相同导致故事雷同 第四个论点完 善 了第三 个论 点 :“ 所有 神奇 故事按 其构成 都是 同一类 型 ” ④ 普罗普把高度抽象 出来 的 3 1 个 功能项按顺 时次序排列 ,构成 了一个 “ 原始形式” 其他故事就是这个 “ 原始形式”的变体 而这些具有相 同功能 项的故事就可以被认为是同一类型的” 利科认为 : ①普罗普 :《 故事形态学》 ,贾放译 ,中华书局 ,2 0 0 6年 ,第 1 9页 ②P a u l R i c o e u r ,Ti me a n d Na r r a t i v e ,Vo 1 .1 I,T r a n s . K. M c l a u g h l i n a n d D. P e l l a u e r , Ch i c a g o : Un i v e r s i t y o f Ch i c a g o Pr e s s ,1 9 8 5 ,P . 3 4 . ③利科 指出 ,正是在这个方面 ,普罗普的后继者们分道扬镳。
一些人与他更 接近 ,在他们 的模 式中保留了顺时因素 ;另一些人则效仿列维斯特劳斯 ,力求把叙 述的顺 时因素化 约为尽可能不具任 何时间性的潜 隐的组 合系统 ④普罗普 :《 故事形 态学》 ,贾放译 ,中华 书局 ,2 0 0 6年,第 2 O页 1 1 3 口符号与传媒 这最后的论点使普罗普的后继者们把结构与形式对立起 来形式属 于潜 隐在所有变体之中的 “ 原故事”形式,结构则是一个比俄罗斯特有的文化塑 形更不依赖于情节的组合 系统 ① 至此 ,利科总结认为,无论是功能界定和情节展开之间的循环关系,或 者功能列举 中的结尾原则 ,还是唯一的 3 1 个功能链缩减成的既单一又典型的 原始形式的地位,这 四个论点都 以各 自方式得出了这个结论 :从林奈那里接 受来的分类观话语 ,依然保 留了承继于歌德 的有机观同时 ,通过对这四个 论点的分析,更带 目的论 的功能次序观与更具机械性 相互连接的冲突,突显 出来 首先 ,普罗普没有把 “ 初始情境”看成一个功能 : 故事通常从某种初始情境开头列举 家庭成员,或 者干脆就是 以提到名 字或介绍其状况的方法引入未来的主人公 ( 如士兵) 。
尽 管这一情境不是一个 功能,它依然是一个重要 的形态要素 ② 简言之 ,它引出了下文或对下文起到 了铺垫作用所 以它依然是叙事开 场的因素但 由于普罗普的功能 出 自其严格 的线性分节原则 ,故在列举源 自 此原则的功能时 ,它不能被看成功能项③但是 ,在利科看来 ,这个开场实 质上类似于亚里士多德所说的 “ 始” ,它只能根据 目的论的方式 ,在参照被看 成一个整体的情节意义上被界定 其次,利科对普罗普 3 1 个功能项组合情况的考察刚好表明:这些功能项 的排列主要服从于 目的论次序观 头七个功能项 ( 外出、禁止 、破禁 、刺探 、获悉 、设 圈套、协 同)构成 一个功能组 它们为第八功能项即 “ 加害或缺失”作铺垫 ,因此是 “ 故事 的 ①P a u l R i c o e u r ,Ti me a n d Na r r a t i v e ,Vo 1 . 1 I,T r a n s . K. Mc l a u g h l i n a n d D . P e l l a u e r ,C h i c a g o : Un i v e r s i t y o f Chic a g o Pr e s s , 1 9 8 5,P . 3 4 . ③普罗普 :《 故事形态学》 ,贾放译 ,中华书局 ,2 0 0 6年 ,第 2 4页。
③P a u l Ri c o e u r ,T i me a n d Na r r a t i v e ,Vo 1 . 1 I,Tr a n s . K. Mc l a u g h l i n a n d D . P e l l a u e r ,C h i c a g o : Un i v e r s i t y o f C h i c a g o P r e s s , 1 9 8 5 , P . 3 5 .普罗普在对第二功能项 “ 禁令”作补充说明时,说到 “ 故事 接下去会 出现意外降临的灾难 ,与此有关的初 始情境会有对特殊的 、有 时是特 意强调 的幸福 的描述” 这说明 ,“ 初 始情境”的确具有 目的论意义 1 1 4 制科与普罗普一 铺垫部分” 第八功能项本身则 “ 推动故事展开” ,“ 揭开序幕”——它 “ 正好 相当于要求故 事结局 、被亚 里士 多德称 为情 节 纽结 ( d e s i s )的部 分 ” 而 “ 加害或缺失”本身恰好又是 “ 寻觅 ”之始从此 ,“ 寻觅”不再缺席:普罗 普甚至把以前赋予 “ 恶行 ”的安排纽结的能力延伸到第AN十一功能项 ( 加 害或缺失、调停 、最初的反抗 、出发) 。
第十一到第十 四功能项 ( 出发 、赠与 者的第一项功能 、主人公的反应 、宝物的提供与获得 )中,经受考验 ( 第 十 二功能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