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燃性粉尘场所防雷安全技术指南深圳市气象服务中心(深圳市防雷中心)二0—六年七月1范围适用于全市可燃性粉尘场所的防雷安全自查和排查2依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GB/T21431-2015;《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2014;《可燃性粉尘环境用电气设备(第1部分):用外壳和限制表面温度保护的电气设备》(GB12476.1-2000)第1节:电气设备的技术要求;《可燃性粉尘环境用电气设备(第2部分):选型和安装》(GB 12476.2-2010);《粉尘防爆安全规程》(GB 15577-2007);《危险场所电气防爆安全规范》(AQ 3009-2007);《严防企业粉尘爆炸五条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68号);《工贸行业可燃性粉尘作业场所工艺设施防爆技术指南(试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3术语释义3.1 粉尘 dust在大气中依其自身重量可沉淀下来,但也可持续悬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的固体微小颗粒,包括纤维和飞絮及现行国家标准《袋式除尘器技术要求》GB/T 6719中定义的粉尘和细颗粒。
3.2 可燃性粉尘 combustible dust在空气中能燃烧或无焰燃烧并在大气压和正常温度下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粉尘、纤维或飞絮3.3 可燃性飞絮 conductive flyings标称尺寸大于500M,可悬浮在空气中,也可依靠自身重量沉淀下来的包括纤维在内的固体颗粒3.4 导电性粉尘 conductive dust电阻率等于或小于1X 103Q・m的粉尘3.5 非导电性粉尘 non-conductive dust电阻率大于1X103Q・m的粉尘3.6 爆炸性粉尘环境 explosive dust atmosphere在大气环境条件下,可燃性粉尘与空气形成的混合物被点燃后,能够保持燃烧自行传播的环境3.7爆炸性粉尘环境危险区域分区dangerous zones of explosive dust atmosphere3.7.1 20 区 zone 20空气中可燃性粉尘云连续或长期存在或短时频繁出现形成爆炸性环境的区域;3.7.2 21 区 zone 21正常运行时,空气中可能偶尔产生的可燃性粉尘云形成爆炸性环境的区域;3.7.3 22 区 zone 22正常运行时,空气中的可燃性粉尘云不可能发生,如果发生,仅是短时间存在形成爆炸性环境的区域。
注:爆炸性粉尘环境危险区域分区示例见附录B4 场所划分4.1在可能发生对地闪击的地区,遇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划为第一类防雷建筑物:4.1.1具有20区爆炸危险场所的建筑物4.1.2具有21区爆炸危险场所的建筑物,因电火花而引起爆炸,会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4.2在可能发生对地闪击的地区,遇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划为第二类防雷建筑物:4.2.1具有21区爆炸危险场所的建筑物,且电火花不易引起爆炸或不致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4.2.2具有22区爆炸危险场所的建筑物4.2.3预计雷击次数大于0.05次/a的火灾危险场所4.3在可能发生对地闪击的地区,遇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划为第三类防雷建筑物:4.3.1预计雷击次数大于或等于0.01次/a,且小于或等于0.05次/a的火灾危险场所5 技术要点5.1自查要点核查粉尘的种类、防雷安全措施落实情况,填报有关信息(详见表一)5.2防直击雷的排查要点5.2.1接闪器的类型、安装布置情况、保护范围、材料规格、连接方式、腐蚀情况、独立接闪器的安全距离5.2.2引下线的数量、间距、敷设方式、材料规格、连接方式、腐蚀情况独立引下线的安全距离5.2.3接地装置的类型,接地电阻值,人工接地装置的结构、材料规格、埋设深度,独立接地装置的安全距离。
5.2.4比照以下情况检查放散管、排风管等处于保护范围内1)当有管帽时,应按下表规定确定:装置内的压力与周围空气压力的压力差(kpa)排放物对比于空气管帽以上的垂直距离(m)距管口处的水平距离(m)<5重于空气125~25重于空气2.55W25轻于空气2.55>25重或轻于空气552)当无管帽时,应为管口上方半径5m的半球体5.2.5排放粉尘的放散管、排风管等,当其排放物达不到爆炸浓度、长期点火燃烧、一排放就点火燃烧,以及发生事故时排放物才打到爆炸浓度的 通风管、安全阀,接闪器的保护范围应保护到管帽,无管帽时应保护到管口5.2.6天面铺设的电源(信号)线应套金属管(槽)屏蔽,金属管(槽)应全程电气连通,宜每隔15m做重复接地,并至少双端接地;5.2.7确保收集可燃性粉尘的管道、烟囱、放散管等不作为接闪器和引下线及接地装置5.2.8引下线安装与易燃材料的墙壁或墙体保温层间距应大于0.1m宜利用建筑物柱子钢筋作为引下线,当采用明敷的专设引下线时,引下线不 应暴露在爆炸性粉尘环境中5.3防闪电感应的排查要点5.3.1建筑物内、外的大型金属物(含设备、管道、构架、电缆金属外皮、钢屋架、钢窗散管、风管等)与接地装置的连接。
5.3.2平行敷设的管道、构架和电缆金属外皮等长金属物,其净距小于100 mm时,应采用金属线跨接,跨接点的间距不应大于30 m交叉净距小 于100 mm时,其交叉处也应跨接5.3.3所有金属管道连接处(含螺母多于5个的法兰),应进行电气跨接(跨接材料应至少6mm2铜线,或更高规格材料),跨接处的过渡电阻应小 于0.03 Q时5.3.4当屋内设有等电位连接的接地干线时,其与防闪电感应接地装置的连接不应少于2处5.3.5第一类防雷建筑物应符合下列要求:Q金属屋面周边每隔18 m〜24 m应采用引下线接地一次Q现场浇灌的或用预制构件组成的钢筋混凝土屋面,其钢筋网的交叉点应绑扎或焊接,并应每隔18 m〜24 m采用引下线接地一次Q防雷电感应的接地装置应与电气和电子系统的接地装置共用,其工频接地电阻不宜大于10Q防闪电感应的接地装置与独立接闪杆、架空接闪 线或架空接闪网的接地装置之间的间隔距离,不得小于独立接闪杆、架空接闪线或网支柱处接地装置的冲击接地电阻的0.4倍,且不得小于3m5.3.6配电方式采用TN-S型5.3.7设备的保护接地应符合下列规定:1) 按照现行国家标准《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GB/T50065的有关规定,下列不需要接地的部分,在爆炸环境内仍应进行接地:a、在 不良导电地面处,交流额定电压为1000v以下和直流额定电压为1500V及以下的设备正常不带电的金属外壳;b、在干燥环境,交流额定电压为127V及 以下,直流电压为110V及以下的设备正常不带电的金属外壳;c、安装在已接地的金属结构上的设备。
2) 在爆炸危险环境内,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应可靠接地爆炸性环境20区、21区内的所有设备以及爆炸性环境22区内除照明灯具以外的 其他设备应采用专用的接地线该接地线若与相线敷设在同一保护管内,应具有与相线相等的绝缘爆炸性环境22区内的照明灯具,可利用有可靠电气 连接的金属管线系统作为接地线,但不得利用输送可燃物质的管道5.3.8设备的接地装置与防止直接雷击的接闪杆的接地装置分开5.3.9户外引入的金属管道,应在建筑物入户处与总等电位连接排进行连接,金属管道进入爆炸性粉尘环境应与局部等电位连接排连接5.4防闪电电涌侵入的排查要点5.4.1爆炸危险区和火灾危险场所内的电源、信号线路应采取屏蔽措施,金属屏蔽体应全长保持电气连通,并至少双端作接地处理5.4.2爆炸危险区域内或为爆炸危险区域内供电的配电箱应安装适配的电涌保护器(SPD),SPD应与上级配电箱内的SPD达到能量配合,SPD的参数 应满足安装处的预期电涌电流及被保护设备的耐压等级要求,SPD应具有与爆炸危险环境匹配的防爆等级要求6其它要求6.1防雷装置实行定期检测制度,可燃性粉尘场所的防雷装置应当每半年检测一次6.2建立防雷安全制度,明确技术责任人,定期填写可燃性粉尘场所防雷安全情况登记表(详见表一)及可燃性粉尘场所场防雷安全排查表(见表),报送至气象主管部门。
并通过“深圳天气”APP或公众号等获取雷电预警信息6.3完善爆炸性粉尘场所应急预案,发生雷电灾害后及时上报至气象主管部门6.4遇雷暴天气,宜停止爆炸性粉尘区域作业可燃性粉尘场所防雷安全情况登记表(注:口内依据实际情况填“"”基 本 信 息*单位名称*行政区域区(新区)街道 社区*邮政编码*工商注册号*组织机构代码*注册地址*办公地址*生产经营地址*法定代表人**成立日期*注册资本(万元)*经营范围*企业规模口大型 口中型口小型 口微型*生产经营场所面积(m2)*类型口生产 □经营 □使用 口储存 □其他*粉尘品名自 查 信 息*是否属于可燃性粉尘口是□否*爆炸性粉尘环境分区□ 20区□ 21区□ 22区 口无*场所、环境占建筑物比例%*防雷装置检测情况口已检测最近检测时间:— 口未检测*应急预案口有*防雷安全技术责任人口有填表人:复核人:口无 口无*防直击雷措施口有,未发现明显隐患 口有,但存在明显隐患 口无*防闪电感应措施口有,未发现明显隐患 口有,但存在明显隐患 口无*防闪电电涌侵入措施口有,未发现明显隐患 口有,但存在明显隐患 口无*结论表二 可燃性粉尘场所场防雷安全排查表(注:口内依据实际情况填“"”,或者不填。
序号项目内容自查情况备注(判识标准)防直击雷措施1接闪器安装情况口已安装口未安装接闪器类型口接闪杆口接闪带口接闪网□其他 布置情况口牢固、无损毁 口不牢固、有损毁保护范围口有效口无效材料规格口符合口不符合腐蚀情况□未腐蚀口轻微腐蚀口腐蚀严重独立接闪器的安全距离口符合口不符合2引下线安装情况口已安装口未安装间距或数量口符合口不符合一类不大于12m;二类不大于18m;三类不大于25m敷设方式□明敷口暗敷材料规格口符合口不符合腐蚀情况□未腐蚀口轻微腐蚀口腐蚀严重独立引下线的安全距离口符合口不符合3接地装置类型口自然接装置口人工接地装置口未安装接地电阻值□ W4Q□ W10Q□其他 Q人工接地装置的结构、材 料规格、埋设深度口符合口不符合独立接地装置的安全距离口符合口不符合防闪电感应措施4第一类防雷建筑物特殊要求金属屋面、钢筋混凝土屋 面接地口符合口不符合金属屋面周边每隔18 m〜24 m应 采用引下线接地一次现场浇筑的或用预制构件组成的钢 筋混凝土屋面,其钢筋网的交叉点应绑 扎或焊接,并应每隔18 m〜24 m采用 引下线接地一次间隔距离口符合口不符合防闪电感应的接地装置与独立接 闪杆、架空接闪线或架空接闪网的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