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食品安全信息报送制度(20篇)学校食品安全信息报送制度(精选20篇) 学校食品安全信息报送制度 篇1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做好学校突发公共事件报告工作是加强学校卫生防疫与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的重要环节要充分认识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的重要性,增强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建立学校卫生防疫与食品卫生安全工作责任制对未履行报告人职责,造成疫情扩散和危害进一步加大追究其责任 二、报告的时限和要求 根据教育部的要求,学校的责任报告单位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责任报告人是机构指定信息的信息报送员 当发生学校食物中毒或患病学生异常增加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该及时将情况报告给当地卫生疾控部门;一旦确定认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及时填写相关报告卡 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1)、在同一班级,1天内有3例或者连续3天内有多个学生(5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或者共同用餐、饮水史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2)、发现食物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立即报出相关信息 (3)、个别学校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呼吸急促或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4)、学校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者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报出相关信息 (5)、报告方式 当出现符合本工作规范规定的`报告情况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以最方便的通讯方式(、等)向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同时,向属地教育行政部门报告 食物中毒报告制度 发生食物中毒或疑似食物中毒事故应及时报告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立即报出相关信息提供留样食物,以便检验 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应当于6小时内上报卫生部,并同时报告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卫生行政部门 (1)、初次报告学校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在第一时间(事发后2小时),向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和当地卫生主管部门进行初次报告特别重大或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可直接报告省教育厅值班室和体卫艺处 (2)、进程报告在特别重大或者重大突发公共卫生时间处置中,学校应当每天将事件变化情况报告主管教育部门 (3)结案报告事件处置结束后,应在一周内将事件处理结果逐级报告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直至省教育厅 三、预防为主,平战结合 制定适合本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预案,加强本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队伍建设,必要时组织学校师生按照学校制定的预案进行演练,以保证学校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应急处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学校食品安全信息报送制度 篇2 为认真落实学校食品安全事故防范措施,保障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保持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维护社会稳定,根据《食品卫生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和《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适用范围及要求: 本实施方案适用于学校及幼儿园,由于学生是特殊群体,学校食品卫生安全主要指学校食堂和学生集体用餐(包括外出活动用餐)的卫生管理,其食品卫生安全工作必须坚持“预防为主、加强教育、防治结合、群防群治”的方针,坚持“第一把手负总责,谁主管谁负责,谁主办谁落实”的工作原则 二、成立组织机构: 学校食品卫生安全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组 员: 三、学校食堂与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制 1、学校校长为学校食堂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工作第一责任人,主管后勤的谌兵为直接责任人,食堂负责人吴燕为具体责任人,校领导应把食品卫生安全工作列入学校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召开会议,专题研究食品卫生安全工作,建立健全各级管理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主管后勤的谌兵对卫生行政部门或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的整改意见,必须及时责成相关部门进行全面整改。
2、后勤部门在主管领导的领导下,全面负责全校食堂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工作学校设立专、兼职食品卫生监督管理人员,具体负责监督检查学校食品卫生安全,以及相关政策、措施及制度的落实,履行监督检查的职能 3、学校保卫部门应对食堂等易发生食品卫生安全事故的场所加强安全保卫工作,严禁非相关岗位人员进入食堂的'食品加工操作间及食品原料存入间等,严防投毒事件的发生,确保学生用餐安全 4、班主任以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教育学生不买街头无照、无证商贩出售的食品,不食用来历不明的可疑食物,增强学生食品卫生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5、学校食堂应取得卫生许可证方可营业:校内饮食从业人员必须经过培训,体检合格后方能持证上岗学校要定期对相关人员进行食品卫生法律知识的培训 6、发生食物中毒或其他食源性疾患事件,主管领导应立即到现场进行指挥,组织抢救,防止事态扩大,并及时向校领导、卫生行政部门、教育行政部门报告,积极配合有关部门进行调查、处理 7、对于饮食工作各级责任人员违反规定,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其各自职责,造成就餐者身体损害甚至生命危险的,按照有关规定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8、对下列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追究其相关责任: ①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追究食堂负责人的责任: A食堂发生严重食物中毒事故造成后果、人员伤亡; B未建立食品卫生负责制或未设立专职或兼职食品卫生管理人员; C未建立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制度或管理制度不落实; D食堂未取得卫生许可证而从事经营活动。
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追究食堂负责人吴燕的责任: A不主动对食堂食品卫生安全进行管理与检查、自查的; B对食堂食品卫生安全检查出的隐患整改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 C不主动配合上级卫生主管部门检查,有失职行为的; D未及时传达上级卫生主管部门的有关政策及工作要求,造成不良影响的; E对员工未进行食品卫生安全知识培训、考核的; F卫生许可证不及时更换的; G员工上岗不持有效健康证的; H未对员工进行食品卫生安全知识培训、测验、考核的; I食堂发生食品卫生安全问题或安全事故不及时上报上级主管领导的 ③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追究食堂管-理-员谌兵的责任: A不按卫生部门要求对供货方进行索证的:或采购无有效许可证的食物: B把积压食品和过期食品、三无食品采购进给食堂的: C把腐烂变质、不合格产品采购进食堂的 ④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追究食堂保管员谌兵的责任: A对食品验收不把关造成不良后果的; B对库存食物不检查造成积压或过期、变质的; C让食堂使用过期、变质的不合格食品的 ⑤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追究食堂管-理-员谌兵的责任: A使用、加工、出售腐烂、变质、过期的食品: B发现食品原料有问题不上报,造成不良后果的; C食堂发生食物中毒事故并造成严重后果的: D未办理健康证上岗的。
E不按照食品卫生法及卫生“五四”要求进行验收、加工的 由于工作不负责任,违反以上职责,造成不良影响的,处以经济罚款,一旦发生食品卫生安全事故,由学校组织相关负责人进行调查并写出事故调查报告,上报教育局,由相关部门追究责任人的责任 学校食品安全信息报送制度 篇3 一、保持环境整洁、有防蝇、防鼠、防尘和洗手设施 二、穿戴整洁的工作衣帽不穿工作衣进出厕所,工作前便后要洗手 三、工作时不吸烟、不戴戒指、不涂指甲油,不留长指甲 四、不销售腐败、变质、霉变、生尘、污秽不洁及其它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 五、小包装食品必须有生产日期、出场日期、保质期、厂名、厂址和QS标准 六、销售直接入口食品必须用食品夹,并坚持每天清洗消毒,销售以腐食品必须放有冷藏设施,不卖散装食品严禁出售自制食品 七、采购食品必须收取检验合格证或化验单,没有合格证的食品不准采购和销售 八、验收食品要做好数量、质量、变质处理记录,化验记录要妥善保存,以备考查 九、食品分类存放、摆放整齐、隔墙离地,店内不得存放药物、毒物和杂物 十、从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学校食品安全信息报送制度 篇4 一、食品采购及保管制度 1、食堂要由专职管理人员负责食堂物资的验收、出入、储存、保管等日常工作,认真做好出入库登记。
严禁采购腐败、变质、过期及标识不全的食品 2、食堂物资实行“先进先出”的原则,并按物资类别决定物资的储存方式及摆放位置 3、食堂管理人员每周对食堂内的物资进行检查,对地面、货架、门窗、墙壁进行全面清洁发现变质、破损、过期等物资要立即进行处理 4、入库干杂调料要分类整理,严禁食品与非食品混放,堆放的食品隔墙(大于30厘米)、离地(大于20厘米),整齐存放,并标明品名及入库的时间检查生产日期和有效期(保质期),按照“先进先出”发放原则予以发放 5、食堂内所有的货架、货墩、货柜都必须贴上标签,在标签上注明品名及规格,并在进出标签备注栏上注明进货批次、数量、日期及发货的数量、日期 6、严格控制食堂内的温度,随时对食堂内的温度进行检查,保证通风良好,防止因温度过高或受潮而引起库存物质过早过期霉变 7、食堂内严禁存放任何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易污染的物品及原材料禁止在食堂内存放私人物品及从事与食堂贮藏无关的活动 8、采购食品时必须向商家索要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检验合格证明等资料备案存档 9、定型包装食品和食品添加剂必须有产品说明书和产品标识,标出品名、厂名、厂址、生产日期、保质期等内容。
10、运输包装、容器应符合卫生要求,运输车辆应专用清洁,不得与有毒物、污物混运,防止交叉污染食品 11、食品添加剂存放在固定场所或橱柜并上锁,包装上应标示“食品添加剂”字样,专人保管添加剂的使用须由专门制作加工人员操作,严禁其他人员擅自取用,对其使用种类及数量须由专人记录在案 12、食品冷藏、冷冻贮藏的温度应分别符合冷藏和冷冻温度范围的要求,冰箱(柜)宜设外显式温度(指示)计,以便于对其内部温度的监测 13、食品冷藏、冷冻应做到原料、半成品、成品严格分开存放,应有明显区分标志 14、食品在冰箱(柜)内贮藏时,应做到植物性食品、动物性食品和水产品分类摆放,使用时应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变质和过期食品应及时清除 15、用于冷藏、冷冻食品的冰箱(柜),应定期除霜、清洁和维修,以确保其温度达到要求并保持卫生 二、食品加工烹调制作管理制度 1、操作人员更衣、洗手后,方可进入操作间进行加工,防止二次污染 2、加工前认真验收加工原料是否符合质量,严禁加工不合格原料 3、待加工原料进行清洗后,分类存放,按存放时间进行先后加工,防止交叉污染 4、加工植物类原料,应根据菜品及烹调的具体来定。
对蔬菜原料进行捡摘剥削等加工处理;对容易去皮氧化的蔬菜要及时浸入水中,沥干水分,存于相应盛器内 5、水产品和肉类产品加工应除尽污秽杂质,按用途进行原料加工,加工后严禁落地存放冷冻食品应解冻后进行粗加工,加工时避免损伤鲜活水产品肉质 6、活禽类加工应放血完全、褪毛干净、取内脏彻底;肉禽类清洗后无血、无毛,鱼类清洗后无鳞、鳃、内脏,保持清洁卫生,不同原材料进行分开加工,防止污染 7、配备有盖的污物桶、臊水桶,每日工作后垃圾日产日清,污物桶、臊水桶存放点随时保持干净整洁,定期进行消毒杀菌 8、烹制前,必须对烹制材料进行检查,严禁烹制变质食品及不符合卫生要求的食品及原材料 9、熟食品应存放在专用的经过消毒的用具、餐具中 10、剩余熟食品放入熟食箱存放,存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