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底和高教学设计(多篇)推荐第1篇:认识底和高教学设计 认识底和高教学设计 刘政 教学目标: 1、通过画一画、说一说,能够辩认梯形、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底 和相对的应的高 2、会画三梯形、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高 3、能在方格纸上画出梯形、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指定底的高 教学重点:会辨认梯形、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底和相应的高 教学难点:会画梯形、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高 一、情境引入 1、创设淘气、笑笑出去游玩,你们帮他们设计去坐车的最近路线吗?(复习点到直线的距离的画法) 2、淘气在回家途中,看到了桥洞引发了他的思考——形状、限高4.5米 二、探索新知 一)探索梯形的底和高 师:这个桥洞是什么形状?(说明梯形的特点以及数学上的专有名称:上底、下底),限高4.5米,“高”是指哪一条线段的长度? 1)学生独立思考,并试着画一画 2)小组合作,交流讨论 3)小组汇报,学生展示 通过展示学生不同的画法,让学生体会到梯形的高不只有一条(有无数条)再根据学生所画出来的高,引导学生归纳出梯形的高:从梯形的上底的任意一点,作下底的垂线,这条垂直线段就叫梯形的高。
最后,说说在画高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垂直角标、垂直线段不出头) 4)巩固练习 二)探索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1)复习平行四边形的特点:两组对边平行且相等 教师设疑:你能找出平行四边形的高吗? 2)学生独立思考,并试着画一画 3)小组合作,交流讨论 4)小组汇报,学生展示 通过展示学生不同的画法,让学生体会到平行四边形的高不只有一条(有无数条)再根据学生所画出来的高,引导学生归纳出平行四边形的高和底: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向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线,这条垂直线段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平行四边形的底最后,说说在画高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垂直角标、垂直线段不出头) 三)探索三角形的底和高 1)复习三角形是由哪些部分构成的:三个顶点、三条边 教师设疑:你能找出三角形的高吗? 2)学生独立思考,并试着画一画 3)小组合作,交流讨论 4)小组汇报,学生展示 通过展示学生不同的画法,让学生体会到三角形的高不只有一条(有3条)再根据学生所画出来的高,引导学生归纳出三角形的高和底:从三角形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线,这条垂直线段就是三角形这条边上的高。
这条对边就是它的底最后,说说在画高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垂直角标、垂直线段不出头) 5)巩固练习 引导在底边不够长的时候,可以先做其延长线,再作高 5)巩固练习 引导在底边不够长的时候,可以先做其延长线,再作高 三、巩固练习 四、课堂小结 推荐第2篇:认识底和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第四章 多边形的面积 2.认识底和高 教学目标: 1、结合限高的情境体会高的意义,并通过动手操作,认识梯形、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的底和高 2、能判断、画出、测量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高 3、在方格纸上根据图形的底和高的数据画出符合条件的图形 重点难点: 重点:找出图形的底和高 难点:根据图形的底和高的数据画出符合条件的图形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一些标志(课件出示),你们知道这些标志的含义吗?对,这就是“限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底和高板书课题:认识底和高) 1. 课件出示教材51页情境图,理解“限高”的含义 这个桥洞是什么形状的?图中“限高 4.5 m”是什么意思?你知道为什么要限高吗? 引导学生明确:这个桥洞是梯形的。
限高4.5 m”的意思是通过的车辆的高度应低于4.5 m生活中的“限高”起到提示、警示交通安全、避免桥洞受损等作用 2.课件出示问题一 (1)认识梯形的高 请大家看图,你认为桥洞的高(即梯形的高)指的是哪一条线段的长度? 引导学生明确:梯形的高指的是一条垂直线段的长度 (2)画出梯形的高 师:请大家在教材中的梯形上再画一条高,画完之后与同伴交流一下,看看你画的高是否正确 (学生动手操作,小组成员互相交流、指正) 画图形的高,实际上是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画高时要用虚线 3.解决问题二 (1)呈现标有梯形底和高的图形,引导学生观察,明确梯形各部分的名称 师:梯形中平行的两条边是梯形的底,其中较短的底是梯形的上底,较长的底是梯形的下底,高指的是上底和下底间的垂直线段 (3)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呈现标有平行四边形底和高的图形: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分别是哪条线段? 学生发言后师指出:平行四边形两条平行边之间的垂线段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这两条平行线就是高对应的底 (4)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 师指出: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对边或对边延长线的垂线段是这个三角形的高,这条边是三角形的底,三角形有三组对应的底和高。
4.解决问题三 (1)出示教材第51页下面的三种图形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这三种图形的高,你能不能在给定的边上画出这三种图形的高呢? (2)出示教材第52页练一练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师点评 (3)出示教材第52页练一练第2题 学生在教材上作答,师逐一点评 (4)出示教材第52页练一练第3题 指定学生回答,师点评 (5)出示教材第52页练一练第4题 师指导,学生自主作图 板书设计 认识底和高 《认识底和高》教学设计 店 张 办 中 心 小 学 淡金娟 推荐第3篇:认识底和高教学反思 《认识底和高》教学反思 岳庄完小 原仓库 《认识底和高》是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第四单元第二课的内容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会画垂线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探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的基础 本节课的目标共三个: 1.结合“限高”的情境体会限高的意义,并通过动手操作,认识梯形、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的底与高 2.会用三角尺画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高。
3.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给定底与高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 重点是:认识并画各种图形的高难点是:画出给定底与高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 本节做的好的 一、联系生活进行教学 本节课开始我结合学生熟悉的“限高”情境,引出梯形的高, 让学生身边的情境出发从感性上先来认识梯形的高,这样就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 二、精心设计环节,小步进行教学 本节课知识点多,零乱在教学中,我把整节内容进行整合,划分出了三个小块进行教学并及时练习,最后进行综合练习,收到了好的效果 三、注重使用教材 对课本上的每一个环节,每一句话的作用,我都及时提醒学生认真的去阅读,去理解并阐述意思,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四、注重学生动手操作的规范性 小学生对三角板、直尺的使用不够灵活,所以在课堂上,我尽量多的去关注孩子的使用情况,以便及时改正,使他们有个好的动手习惯和操作习惯 做的还不够好的: 1.教师扶多放少,其实有了第一步的作梯形的高的基础,后边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高就可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利用知识迁移去获取知识 2.教学内容安排过多,容量大,以致目标没完成。
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引导要及时得法,另外教学时要把学习的时空归还给学生 因此,本节课教师在高的概念的形成后,在画高的过程中,十分强调三角板怎样摆放等细小动作的指导,以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本节课的不足在于练习的设计比较单一,在形式和内容上都不够丰富如果再增加一些不同形式的练习,重视各个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与反馈,那么课堂的效益就会更高些 推荐第4篇:《认识底和高》教学设计 二 认识底和高 教学内容:课本第51—52页全部内容 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通过动手把一个平行四边形剪拼做成一个尽可能大的长方形等操作活动,找到高这条线段,体验高的特征 能力目标:使学生能判断、画出、测量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高 情感目标:感受动手操作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运用转化思想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高; 教学难点:在方格纸上能画出指定边和这条边上高的长度的平行 四边形、三角形、梯形 教 法:观察探究 学 法:自学 教具准备:学生、老师准备三角板、平行四边形图片、剪刀。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二、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新课 一位木工在工作中遇到了这样的一个问题,他想用一块平行四边形的木板做一个尽可能大的长方形桌面,该从哪里锯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动手操作,探究这个问题 三、探索新知 (一)出示自学指导:自学课本第51页全部内容 1、如果只锯一次,要尽可能大该从哪里锯开,又该如何拼成长方形? 2、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什么角?应该怎样剪? (二)自学 (三)检测拿出准备好的平行四边形自己动手做,利用剪拼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 (四)精讲拿出做好的长方形与全班交流做法:只要沿着平行四边形两条平行线间的垂直线段去剪,就可以拼成最大的长方形师点评指导发现这条剪切线是两条边之间的垂直线段,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 四、巩固练习 1、课本第51页“认一认”中的平行四边形 2、课本第52页“试一试”第1题 3、课本第52页“练一练”第2题和第4题中有关平行四边形的内容 五、课堂小结 你今天学到了什么?画平行四边形的高有什么经验?(两条平行线间的垂直线段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与它垂直的边是这条高对应的底。
六、作业 1、课本第52页“练一练”第4题画指定底和高的平行四边形) 2、动手做三个三角形,三个梯形 板书设计: 认识底和高 平行四边形的高:是两条平行线间的垂直线段, 与它垂直的边是这条高对应的底 推荐第5篇:《认识底和高》教学设计 《认识底和高》教学预案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多边形的面积》教材第 51、52页 教学目标: 1、结合“限高”的情境体会高的意义,并通过动手操作,认识梯形,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的底和高 2、会用三角尺画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高 3、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给定底和高长度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 教学重点:会辨认梯形、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高 教学难点:会画梯形、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高 教具学具:课件、三角尺,学习单 教学过程: 一、创境导入,设疑激趣 1、介绍三位老朋友(梯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特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