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A版三年级上册课外阅读练习及答案第一单元:小喜鹊的两个家在北京的一个四合院里,有一颗大树,树上住着喜鹊一家 有一天,狂风刮断了树枝,鸟巢从树上掉下来,三只柔弱的小喜鹊坠落到地上,其中两只当场就死了,只有一只幸存这时,外出寻食的大喜鹊正好回来,围着小喜鹊拍打着翅膀,叫个不停郭奶奶发现后,把那只存活的带回了家,大喜鹊这才飞走郭奶奶和女儿对小喜鹊关怀备至他们为小喜鹊买来了漂亮的鸟笼,每天用小米、鸡蛋喂它那只大喜鹊经常停在郭奶奶家门前的大树上,唧唧喳喳地叫 小喜鹊一天天地长大了当小喜鹊可以展翅高飞的时候,她们把它放飞了后来,大喜鹊在原来的那棵大树上又造了一个新家被放飞的小喜鹊找到了大喜鹊,树梢上不断传来它们欢快的叫声白天,小喜鹊只要一看到郭家母女,就会立即飞到她们面前,欢快地跳跃不止,像一个撒娇的孩子郭奶奶的女儿上班,有时候小喜鹊会跟随着她;郭奶奶的女儿下班回到家,有时小喜鹊会在门口叫喳喳地迎接她更有意思的是,一到晚上,小喜鹊就会回郭奶奶家过夜 小喜鹊就这样有了两个家1. 联系句子,理解“关怀备至”的意思,写下来2.小喜鹊的两个家分别在哪里?3.用横线画出来可以概括地3自然段主要内容的一句话。
4.读第5自然段,体会小喜鹊对郭奶奶母女有着怎样的感情?这是为什么?1.特别的关心 2.一个在大树上,一个在过奶奶的家里3. 郭奶奶和女儿对小喜鹊关怀备至 4.依恋 因为郭奶奶母女对小喜鹊关怀备至,小喜鹊在郭奶奶家已经适应了,习惯了第二单元:草原上的花草原上的花不比草少多少 有些季节,有些地方,花比草还多 草原上的花从来不用“朵”或“片”做量词,它们没有量词,因为它们多得就像夜空里的繁星,无法用量词来限定 草原上的花从来没有名字,就像海洋里的水滴,谁会在乎它们分别叫什么名字呢? 草原上的花不论形状,因为它们实在有太多的形状,许多形状怪到让人几乎要怀疑它们是别的什么生灵,借了花的名字来投生 草原上的花有太多颜色,比画家、比人类、甚至比神仙所能想象到的色彩还要多得多 草原上的花不香,因为对它们来说,这是可以忽略不计的,香味对它们来说是俗气的、附加上去的,它们有自己的体香与心香它们就要花着自己的花,叶着自己的叶,美着自己的美 草原上没有“野花”这个词一个个蒙古包就卧在草原上,就坐在花园中,牧民就是“花园主”,或者说不是大自然种了花草,而是花草栽种了蒙古包牧人就是花翁、花姑、花仙、花神。
草原上的花也有咄咄逼人的气势,野性十足的生命力,总觉得即使是最残酷的杀手也奈何它们不得进入冬季,也冬眠,只是先把花衣裳脱下来睡一会儿,花魂是醒的来年一开春,披上衣裳开着的还是它因为它们是大自然自己的花,是大自然亲自生下来的它们与土地是息息相通的,连花茎下的泥土,连花瓣上的微尘,也是花的一部分 草原上的花究竟有多美,人类只能词穷草原上的花,即使把它们直接移植到天堂上去,也———毫无愧色 1. 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4分)愧色:咄咄逼人:2. 谈谈对“它们就要花着自己的花,叶着自己的叶,美着自己的美 ”的理解2分)3. 草原上的花非常的多,作者是从几个方面来说的?(4分)4. 从“进入冬季,也冬眠,只是先把花衣裳脱下来睡一会儿,花魂是醒的中你体会到了什么?(2分)5. 通过读文,你对草原上的花有怎样的认识?(3分)1.惭愧的脸色;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的样子2.是说他们自得其乐,顺其自然3.从数量多、颜色多、形状多、起不出名字等方面来说的4.可以看出草原上的花充满了生机5.草原上的花不仅美丽、自然,而且数量多,充满了生机和活力第三单元:童年的馒头 如今的幸福时光使我欣慰,不过有时心底也会泛起一缕儿时的酸楚。
那时候,家里穷得丁当响我在五里外的村小上学,六岁的妹妹在家烧锅做饭,背着那个比她还高半截的竹篓打猪草,娘起早摸黑挣工分,日子过得非常清贫 有一年“六一”,学校说庆祝儿童节,每人发三个馒头我兴冲冲地对娘和妹妹说:“明天发馒头,妹妹一个,娘一个,我一个妹妹笑了,娘也笑了 第二天,我的手里多了一片荷叶,荷叶里是三个热腾腾的大馒头回家的路上,口水一咽再咽,肚子也发出咕咕的叫声吃一个吧,我对自己说于是先吃了自己那个三两口下去,嘴里还没有品出味儿,馒头已不见了又走了一段,口水和肚子故伎重演,而且比刚才更厉害干脆,把娘那个也吃了,给妹妹留一个就是……等我回到家时,呆呆地看着手中空空的荷叶,里边连馒头屑也没有一星了我不知道自己怎样进了门,怎样躲开妹妹的目光娘笑笑,没吭声 呆立间,同院的二丫娘过来串门,老远就嚷嚷:“平娃娘,平娃娘!你家平娃带馒头回来了吗?你看我家二丫,发三个馒头,一个都舍不得吃,饿着肚皮给我带回家来了!” 娘从灶间抬起头,“可不,我家平娃也把馒头带回来了!你看嘛——”娘说着打开锅盖,锅里奇迹般地蒸着五个大馒头!“你看,老师说我家平娃学习好,还多奖励了两个呢!” 二丫娘看看我,我慌乱地点点头…… 那天晌午,娘把馒头拾给我和妹妹,淡淡地说:“吃吧,平娃,不就是几个馒头嘛!”妹妹大口大口咬着馒头,我却哇地一声哭了。
后来,我发现,就是在那一天,我的童年结束了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3分)贫困( ) 辛酸( ) 披星戴月( )2.联系上下文填空4分)文中第2自然段写“妹妹笑了”,原因是___ __ “娘也笑了”,是因为_____ ___3.第3自然段中的“故伎重演”具体指:_____ __ 2分) 4.“后来,我发现,就是在那一天,我的童年结束了为什么说“我”的童年结束了?(4分)1.清贫 酸楚 起早贪黑 2.有馒头吃了 儿子懂事了 3.流口水和肚子咕咕叫 4. 自从那天“我”懂事了,知道体谅别人,也就是说“我”长大了第四单元:心灵的翅膀妈妈带着七岁的女儿来到山顶一块大石头旁,真诚地说“孩子,在这里刻下你的名字吧一年后,如果你在学校里取得了好成绩,百鸟之王会在这里给你留下一支美丽的羽毛以后每年如此,等你收信了十二支羽毛后,你会长出翅膀,自由飞翔 “真的吗?妈妈,我一定努力学习!”女儿在大石头上刻下了自己的名字,目光中融汇了(希望 愿望) 第二年,女儿在学校里取得了好成绩,妈妈带她来到山顶那块大石头旁,果然看见了一支美丽的羽毛。
从此,女儿学习更加努力了 第三年,第四年……山顶的大石头旁每年都有一支美丽的羽毛 十二年过去了,女儿收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这天,她和妈妈去山顶找到了第十二支羽毛 女儿说:“妈妈,现在我会长出翅膀吗?我要去感谢百鸟之王 “不,孩子,”妈妈微笑着说:“十二年前,当你在这块石头上刻下名字后,你就长了出心灵的翅膀现在,你可以自由飞翔,去追求理想了至于这十二支羽毛,不是百鸟之王留下的,是妈妈(事先 原来)放在这儿的1.在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打上“√”2分)2.女儿每年都收到一根羽毛,并不是 ,其实是 ,所以女儿应该感谢的是 6分)3.十二年后,女儿听了妈妈的话,她是怎么想的?请你帮她写下来2分)1.希望 事先 2.百鸟之王放的 妈妈是事先放好的 妈妈 3.示例:因为妈妈的鼓励,我才有了追求理想的信心,我要谢谢妈妈第五单元:让石头漂起来25岁的舞蹈家黄豆豆,身兼数职:舞星、教师、艺术总监他每天早上7点起床跑步练功......风雨无阻.他个矮、下肢短,先天条件严重不足,但他却成为世界"舞"林高手。
他说,他早就知道有个成功公式:让自己快速奔跑 25岁,多少人的人生才刚刚起步,而黄豆豆可以说已功成名就,令人羡慕但他仍然与自己赛跑,永远停不下来他一旦做了某事,就要倾力把它做到最好,这是他的个性如果有一天"停"了下来,他就会发胖,所以他必须一直保持一种飞翔的感觉他不能失败,失败就意味着离开舞台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曾经在一次中层管理会议上提出这么一个问题:石头怎样才能在水上漂起来?人们的回答真是五花八门,有人说:“把石头掏空张瑞敏只是摇了摇头;也有人说:“把它放在木板上张瑞敏说:“没有木板甚至还有人说:“石头是假的张瑞敏微微一笑,强调说:“石头是真的终于有人站起来回答道:“速度!”张瑞敏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正确!《孙子兵法》上说:‘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速度决定了石头能否漂起来这让我想到了跳远、跳高、飞机、火箭……也想到了"无法停下来"的黄豆豆,以他的身体条件,是成不了舞者的,但他最后却成了石头飘了起来!石头总是要往下落的,但速度改变了一切打水漂的经验告诉我们,石头在水面跳跃,是因为我们给了石头一个方向,同时赋予了他足够的速度1.联系上下文解释“功臣名就”的意思2分) 2.“舞”林高手中的‘舞’加引号表示?(3分)3.黄豆豆有什么样的性格?这种性格给你什么样的启发? (4分)4.联系短文,写写你是如何理解标题《让石头漂起来》的真正内涵的?(4分)1.功成名就:原意是功绩有了,声名也有了。
2 此处引用了武林高手,将“武换为‘舞’,表示特殊含义3他的性格是勤奋努力,且持之以恒,能够认识自已的不足,并且通过努力来弥补缺陷,最终取得成功 启发;只有坚持奋斗,刻苦努力,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4教育我们在生活中要像打水漂的石头一样,有明确的人生奋斗目标,并且坚持不懈的努力去实现它第六单元:延安的孩子们1946年,延安八路军子弟小学的图书极度匮乏图书馆是一孔挺大的窑洞,里面的书架上只摆着可怜巴巴的几十本课外读物后来,虽然一些机关单位为孩子们捐赠了一百多本书,但还是满足不了酷爱读书的孩子们的渴求 子弟小学的学生都有着“丰富的”的革命经历过去,他们看到同年龄的娃娃背着书包进学校,只能眼巴巴地羡慕这些孩子来到延安,进了学校,感到无比幸福他们看见书,就像一群饥饿的孩子闻到香喷喷的饭菜,馋极了,恨不得一口吞进肚中 校长对我们说:一定要千方百计,自己动手,开辟书源,尽量满足孩子们渴求读书的欲望 于是,老师和同学们在劳动课上,把看过的《解放日报》《新华日报》《群众报》收集起来,挑选适合同学读的好文章剪下来,分为科学知识、政治常识、儿童故事、小说、诗歌、剧本等几类,贴在装订的本子上,再由美术老师和美术组的同学画上封面,做成一本本“书”。
虽然自己做的书有些粗糙,但同学们对这些书格外珍爱,他们争先恐后借阅,津津有味地读着 延安八路军子弟小学的孩子们勤奋学习,如饥似渴地读书,师生自己动手做“书”,……这些消息传到周恩来同志的耳朵里他从重庆回延安的时候,特地买了二百多本少儿读物和四十多幅彩色自然挂图,送给了延安子弟学校图书馆1.延安的孩子们的图书馆是 2分)2. 延安的孩子们的图书馆里面的书架上,刚开始只摆着可怜巴巴的多少本课外读物?(2分)3.周恩来同志从重庆回延安的时候,特地买了什么?(2分)A二百多本少儿读物;B四十多幅彩色自然挂图;C二百多本少儿读物和四十多幅彩色自然挂图4.为了解决突出不足当然问题,延安子弟学校的师生们想了什么办法?(4分)1. 一孔挺大的窑洞 2.几十本课外读物 3.C 4.把报纸上合适的文章做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