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韵歌 第一课时(教案)一、教材背景本次教学内容主要来自于一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的课本第十八课——《对韵歌》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将通过朗读对韵歌,感受韵的魅力,增强学生对诗歌的兴趣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学习理解《对韵歌》的意义2. 掌握诗歌的基本韵律和技法3. 学习运用简单的韵脚进行对韵创作能力目标1. 提高语文表达能力2. 培养审美能力3. 增强诗歌欣赏能力情感目标1. 增进学生对诗歌的兴趣2. 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感性3. 通过诗歌体验美好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审美三、教学内容和流程1. 导入(10分钟)首先,我们要让学生了解到诗歌这种文学形式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向学生展示《对韵歌》这首诗歌的韵律和韵脚2. 朗读(10分钟)教师先朗读《对韵歌》全文,然后让学生跟读,要求学生注意朗读语调和节奏接着,让几名同学上台表演朗读3. 分组对读(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分别朗读《对韵歌》诗歌的不同部分,然后让每组学生一起进行对读通过对读,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不同韵脚的使用效果和韵律的美感4. 讲解诗歌韵律和韵脚(15分钟)让学生学习诗歌中常见的韵律和韵脚,如平仄、押韵等等。
讲解完毕后,让学生进行练习,让他们自己寻找相同的韵脚并进行创作和朗读5. 小组对韵歌创作(20分钟)将学生再次分成小组,并让他们进行对韵歌的创作,要求学生在创作中运用所学到的韵律和韵脚创作完毕后,让每组学生进行表演四、教学评价评价方法1. 学生对韵歌的理解和表现2. 学生对韵律和韵脚的掌握情况3. 学生对创作过程和表演的情况评价标准1. 理解正确、朗读流畅、语调抑扬顿挫2. 能够正确运用韵律和韵脚进行创作和表达,手工整洁3. 创作内容与主题紧密结合,表演自然得体五、教学反思在这门课的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在学生身上培养语文素养的同时,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体验到,诗歌不仅仅是一种文字的表达方式,更是一种情感和意境的体现通过这样的教学,我们相信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3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