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秋天清华大学 /郭俊虎一叶知秋 , 偶然看见飘落门前的一枚黄叶 , 躬身拾起 , 我想此时此刻,故乡的秋可否也写在了黄叶之上,大雁声中? 在外求学十年了 , 俗话说 : 距离产生美 我想这句话是真的 ,下午和同乡鹏飞兄闲聊之际 , 话题情不自禁得转到了故乡 , 很自然地又谈到了时下的节令 —— 秋 , 两人都沉浸在对故乡秋的回忆里 , 细细品读那秋姿态和况味 , 一幅幅童年秋趣图在脑海中相继舒展开来,撩拨着两个行将奔三的人儿竟忘却了时光的流逝 , 当响起时分,才发现已经是日薄西山了 古人云 : 榈庭多落叶 , 慨然知已秋 自古以来 , 黄叶飘飞就是秋来临的一个信号 , 李颀 说 “ 金井梧桐秋叶黄 , 珠帘不卷夜来霜 ” , 太白说 “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 故乡虽然没有橘柚 ,也很少有珠帘 , 但是梧桐落叶 、 夜里凌霜却是常见的 , 当梧桐树叶泛黄 , 悄悄滑落枝头的时候 , 漫天旋转的枯黄划出季节更替的轨迹 , 秋林便愈发显出她的秀颀与挺拔 , 那是一份不需要任何东西来装饰的洒脱和孤傲,怪不得有人说 “ 万美之中秋为最 ” 了 春秋两季是故乡最忙碌的季节 , 其中又以秋为甚 , 当秋风吹过 , 大地上开始荡漾着秋的气息 , 黄橙橙的梨 、 红彤彤的苹果压弯了枝头,谷子、糜子、高粱覆满了山坡,深藏在地下的花生 、红薯、土豆也 “ 瓜 ” 熟蒂落,且听,在漫山遍野的庄稼地里 , 在枯黄的秋草之中 , 秋虫又开始凑响了秋天的大型交响乐 , 此起彼伏 , 煞是热闹 。
且看 , 各种鸟类也在地里欢快地飞来飞去 , 叽叽喳喳啄食着粮食 , 尽情地享受着大自然赋予的饕餮盛宴 此时倘若站在山顶上向远处眺望 , 阡陌纵横的玉米地里 , 宛然是一个黄金色的世界秋高气爽,几个鹰隼在空中盘旋着,白云悠悠 , 从一座山头飘向了另一座山头当然 , 对于农民来说 , 这个季节最大的事 , 或者说一年最重要的事就是秋收了 天刚蒙蒙亮 , 乡民们便乘着东方的一息微光 ,来到地里收割庄稼 , 玉米是故乡的大作物 , 随着沙沙声响 , 一个个玉米棒被拨了开来 , 堆成了一座座小山 , 此时 , 乡民们心头荡漾着是丰收的喜悦和生活的赞歌 为了提高效率 , 人们常常会换工 , 同时也增加了劳动的乐趣 , 在高大的秸秆里 , 人们往往看不清彼此的身影 , 但是却听见彼此的声音 , 因此 , 庄稼地里也成了各种话题的聚集地 , 东家姑娘出嫁 , 西家小伙子娶亲 , 老王生病了 , 小李子晋升 …… 乡民们围绕家家户户的柴米油盐 , 演绎出了无数不同版本的故事在旧时,特别是集体化的那些年月里 , 秋收还是一个男女青年交情的好时机 , 男娃家打量着闺女 , 闺女家物色着小伙 , 而这一任务大多是由双方的母亲完成了 , 谁家的姑娘勤快,谁家的小伙子能干,在这个时节得到了最好的检验。
晌午的时候 , 乡民们很少回家 , 往往是 “ 饿了月饼渴了梨 ” ,倘若时间宽裕 , 那就有很多秋味了 , 譬如烧玉米黄豆 , 烤红薯山药等等 , 通常是把未成熟的玉米连同表皮往柴火上一放 , 几分钟过后 , 便在火焰中问到了香甜的气息 , 此时拿一根伙伴挑了出来 ,趁热拨了开来 , 就着一股股热腾腾的香甜气息 , 其味道要远远胜过山珍海味 , 然后 , 在有余火的火堆里用火棍拨开一坑 , 将红薯山药放进去 , 轻轻地埋起来 , 上边拿一束黄豆用微火烤 , 十几分钟过后 , 当柴火变为灰烬 , 脱下外套用力在柴灰上一扇 , 粒粒烤熟的黄豆便泛着香气裸露了出来 , 同时 , 地下的红薯山药也烤熟了,轻轻地将之挖出来,不生不焦,好不惬意! 当吃着这一切 , 乡民们望着山峁另一边的人们也在尽享着午餐,兴致来时便会有人 扯起嗓了唱了起来:对畔畔那个圪梁梁上那是一个谁那就是咱那个要命的二小妹妹你在你的那个圪梁梁上哥哥我在那沟看中了哥哥妹妹你就招一招手这时 , 如果歌者是姑娘心仪的对象 , 她准会红了脸 , 害羞地低下了头,心里却是美滋滋的年轻汉子便继续唱道:白领领的布衫杉穿在妹妹的身哥哥要出门想你见不上个人你在你的那个圪梁梁上哥哥我在那沟看中了哥哥,妹妹你就招一招手唱久了 , 对面的庄稼户便会有人笑着调骂几句 , 但语气里却是带着一种赞赏和哀怜,只有歌声依然在黄土高坡上回荡着:满天天的那个星星一颗颗明有两颗颗最明那就是咱二人你在你的那个圪梁梁上,哥哥我在那沟看中了那个哥哥,妹妹你就招一招手…… ……黄土高原沟沟壑壑 , 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孕育了独特的地方文化,民歌便是其一,大多数的民歌 是一些凄婉哀绝的调子 ,这些古老的歌谣唱出了黄土高原上的悲欢离合 , 诉说着世世代代老百姓们的酸甜苦辣。
晌午过后 , 人们便加紧了劳作 , 当人们把玉米杆割倒在地时 ,便显露出了一天的劳动成果 , 乘着落日的余晖 , 毛驴车 、 三轮车在乡间小路上奔跑 , 吆喝声 , 机动声此起彼伏 , 把收割的庄稼一车车运回了家 , 满载着一年的丰收 对于小作物 , 譬如豆类薯类 ,谷子糜子 , 人们则通常推个小平车拿着镰刀 ,头 , 手掐 ( 一种割穗农具 ) 带着小孩 , 前呼后唱的来到田间地头 , 其场面要比收割玉米小得多在老家读书时 , 学校通常会将暑期分为两部分 , 因此孩子们也便有了二十多天的秋假 , 在这期间 , 他们大多数也会加入到了秋收大军中去 , 和大人们一起体验劳动的苦与乐 , 而更多的时候他们会在劳动的间隙 , 去寻找秋天带给属于自己的乐趣 : 摘酸枣 ,打榛子 , 采楸楸 , 逮蚂蚱 , 捉秋蛉 , 捕双刺蜂 …… 大自然的无数秋趣,被一群孩子们挖掘地淋漓尽致 经过半个多月的忙忙碌碌 , 庄稼终于被收割回了家 , 乡民们便开始做后续工作,给玉米上架,水果入窖,打谷子,剥小豆 ,给牲畜储备秋草 …… 忙得仍然不亦乐乎 这时 , 老年人在秋日的暖 阳 里 默 默 地 感 受 大 自 然 的 恩 泽 , 花 猫 跳 上 了 玉 米 架 进 入 了 梦乡 , 花媳妇 ( 七星瓢虫 ) 在白色窗纸上爬来爬去 , 窗棂上挂着的红辣椒在微风中轻晃 , 昭示着日子的红红火火 。
在四季的轮回之中,袅袅炊烟里又散出了新一年的五谷的清香 解 落 三 秋 叶 , 能 开 二 月 花 晚 秋 时 节 , 片 片 飘 飞 的 落 叶 滑落枝头 , 宛如一只只彩蝶在空中飞舞 , 俗话说 , 一场秋雨一场凉 ,在阵阵秋风中 , 望着一群大雁在碧蓝的高空 , 带着一抹白云嗷嗷地往南飞,秋天即将逝去,乡民们又开始了筹划来年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