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呼唤绿色语文-----读《赵谦翔讲语文》 语文教学呼唤绿色语文-----读《赵谦翔讲语文》【摘要】语文学科教学的兴趣和效率问题,一直是语文老师探索的要点,赵谦翔老师提出的“绿色语文”,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很好良方赵老师让语文贴近生活,让语文回归审美,让语文汲取国粹,让语文走进心灵的做法,值得语文一线老师的借鉴关键词】赵谦翔;绿色语文很多学校就学科教学的满意度由学生评价,结果语文学科满意度普遍较低究其原因,语文博大精深,如果照本宣科势必枯燥无味如何解决语文学科教学的兴趣和效率问题,赵谦翔老师提出的“绿色语文”就是一个很好的良方赵老师1980年调入吉林省永吉县第五中学教高中语文,在漫长的13年里,赵老师自负地“讲”着,“填”着,“灌”着,结果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可是学生却越学越死板,老师也越教越狭隘,高考成绩也没有突破诗意盎然的语文学科被教得味同嚼蜡一次,赵老师从语文刊物上读到刘国正先生讲的古代笑话:一个外科医生为将军治箭伤他只把露在体外的箭杆剪掉便要请赏问:肉里的箭镞怎么办?答:那是内科医生的事赵老师从中悟得:那些只顾“语言”不顾“人文”、只管“高考”不管“做人”的语文教师,不就是这样的外科庸医吗?从1993年后,赵老师开始“改良”,当时是战战兢兢,“摸着石头过河”,只敢在统编教材上开一个小口,增补些唐诗宋词鉴赏。
可验收的结果却格外喜人1996年,赵老师开始大刀阔斧地改革,突破统编教材的束缚,开创了创造性阅读课:把余秋雨、余光中、周国平、王小波引入课堂,让学生“把自己的生活当作正文,把书籍当作注解;以一颗活跃的灵魂,为获得灵感而读书”开创《东方时空》感悟课,让弟子成了“东方之子”的追星族:“东方之子,从前我羡慕你,如今我学习你,将来我成为你”开创“做人”走进“作文”的班会感悟课,让弟子把“心动”“笔动”“行动”统一起来,写出“纯天然”“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作文”教活书,活教书,教书活”,把语文奠基在“人”上,让教学充满了诗意唯命是从于高考指挥棒的高中语文教学,存在以下六个偏向:只重语言文字,不重思想文化;只重照本宣科,不重激发兴趣;只重机械训练,不重美感陶冶;只重传授知识,不重培养能力;只重课内灌输,不重课外开发;只重应付考试,不重培养素质整个高中语文教学,一言以蔽之:教本,学本,考本,唯本至上;编题,答题,讲题,惟考是图而作为最重要的文化载体的语文教学,其德育被架空了,美育被抹杀了,人文被淡化了,而强化了的智育也被扭曲了,从而导致学生理想模糊、视野狭窄、文化肤浅、心理脆弱,最终连语文学习的兴趣也淡然无存。
所谓绿色语文,就是诗意的语文它旨在回归“语文”与“人文”统一的学科本真属性,因而是纯天然的;它志在挑战急功近利、惟考是图的“灰色语文”,因而是可持续发展的这种“纯天然”和“可持续发展”的属性就构成了“绿色语文”的本质特征让语文永远不脱离人生,让人生永远伴随着语文,正是“绿色语文”的终极目的赵老师提出的“绿色语文”的具体做法是:1.让语文贴近生活每天早晨7点到8点,带领学生们收看中央电视台电视新闻收看《早间新闻》和《时空报道》,一举打破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应试书”的封闭式学习机制,真正营造了一个“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开放式学习氛围,使这些原来满脑子充斥着童话故事、琼瑶情节、武打传奇和流行歌曲的少年学子,开始眼观四海云水,耳听九州风雷,心系天下兴亡当代青年普遍患有的“责任感缺乏症”,在《东方时空》课的感染下,得到了有效的治疗增强了社会责任感、端正了个人择业观,是《东方时空》课培养学生“做人”方面的显著收效而“作文”方面的收效则表现为:解决了“无米之炊”的难题,丰富了作文题材;杜绝了无病呻吟的滥调,净化了文章主题2.让语文回归审美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