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 经济成长阶段理论,美国经济史学家罗斯托从世界经济发展的角度,研究了经济发展的历史,主要以是英、美经济增长历史为依据,利用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并吸收了熊彼特的创新学说等的理论和方法,提出了一个概括世界经济和历史的普遍的经济成长模式,把经济成长过程划分为几个阶段,并指出经济发展最关键的阶段是起飞阶段4.1 经济增长的六个阶段(罗斯托理论)4.2 经济起飞的基本因素4.3 经济起飞的标志4.4 实现经济增长和阶段更替的政策措施4.5 其他经济发展阶段论,4.1 经济增长的六个阶段,罗斯托认为,从不发达到发达的过渡可以用所有国家都必须经过的一系列步骤或阶段来说明 1960年,美国经济史学家罗斯托出版了《经济增长的阶段》一书,他把人类社会的发展分为5个阶段:传统社会阶段、为起飞准备阶段、起飞阶段、向成熟推进阶段和高额群众消费阶段1971年,罗斯托又补充了第六个阶段即追求生活质量阶段一、传统社会阶段传统社会指近代科学技术产生以前的社会,以牛顿的科学发明成果的产生为标志在这一阶段,由于不存在近现代科学技术,或人们没有现代科学及其应用和科学意识,生产率非常低下其特征是:生产主要依靠劳动力,大部分资源用于农业生产,消费水平很低。
实行等级制社会阶层结构有一些变动余地,但是很小,家族和民族起着重大的作用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科学技术,按人口平均计算的、可以达到的生产水平有其最高限度,经济增长极其缓慢二、为起飞准备阶段这是指从“传统社会”向“成熟阶段”演变的一个时期,在这个时期,社会信念、经济、文化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起飞”的条件逐渐成熟 所谓“起飞”就是指从“传统社会”到现代工业高度发达的社会的一个突破,它要求必须有一部分人掌握现代科学技术,进行发明创造,以便降低生产成本;一部分人愿意冒风险,把不断出现的发明创造用于生产资本设备;另一部分人愿意冒更大的风险,提供借贷资本,供应企业资金;还有一部分人担任企业管理工作;广大人民则必须“懂得怎样进行这种经济制度”,“把个人局限在庞大而有纪律的组织之中,派给他担任一些狭窄而重复的专门化工作”简言之,在为起飞创造前提条件的阶段,社会对科学技术、对风险、对工作条件和工作方法的态度都要有大的转变在这个阶段,近代科学开始在工农业生产中发挥作用,并导致人们观念的更新:人们认识到不仅经济进步是可能的,而且经济进步也是实现诸如维护国家尊严、增加私人利润及人们福利等目标的必要条件 在经济生活中产生了一些变化:新型企业家群体出现,他们愿意在追求利润过程中承担风险;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出现以调节资本的供求;交通、通讯及原材料部门投资增加;国内外商业的范围扩大;使用新方法的现代制造业到处兴起。
在这个阶段,为了给现代工业结构准备一个有效的基础,农业部门和社会基础资本部门(尤其是运输方面的基础资本)必须发生革命性的变化,为此政府必须实行适当的政策 但是在这一阶段经济和社会的主要特征仍然是传统的低效率的生产方式,因为旧的社会结构和价值观念没有改变,政治制度与传统社会没有差别三、起飞阶段 起飞是传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的分水岭,是社会变化质的飞跃在这个阶段中,一些阻碍和抵制持续增长的旧势力最终被克服,有利于经济增长的力量继续扩展,最终支配整个社会增长已成为正常状态 起飞阶段相当于工业化开始阶段,基本经济结构和生产方法剧烈转变,新兴工业迅速扩张,其利润的大部分用于再投资起飞阶段的主要特征为新工业扩张迅速,利润中的大部分被再投资于新的工厂;而这些新工业又促进了城市地区和其他现代工业企业的进一步扩张现代部门的整个扩张过程导致一部分人收入的大幅度增加,他们具有很高的储蓄率,并且把储蓄交给从事现代部门活动的人使用;新的企业家阶层在扩大,他们把扩大的投资引导到私人部门 新技术不仅在工业中扩散,工业部门的扩张必然增加对农产品的需求,因而农业随之商业化,农民也采用新技术和新的生产方法,农业生产率得以提高。
农业生产率革命性的变化是起飞成功的必要条件,因为社会的现代化大大增加了对农产品的需求数十年后,社会基本经济结构和政治结构发了根本性的转变,使之适应于维持一个稳定的经济增长率四、向成熟推进阶段 起飞之后再经过五六十年的稳定增长,就可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即走向成熟阶段 所谓成熟,是指技术上的成熟,在这一阶段,一系列先进技术已经有效地推广到各个经济领域,使得本国有能力生产自己想要生产的任何产品 成熟阶段是一个社会已经把现代技术有效地应用到它的大部分资源的时期国民经济各部门基本上已经实现了现代化的装备,生产不断提高,收入不断增加整个社会服从于现代高效率生产的要求,新的思想和体制代替旧的思想和体制,以支持经济的持续增长这个阶段的主要特征是:吸收和使用现代技术成果的能力大大增强大约10%—20%的国民收入用于投资,使得产出持续地超过人口的增长工业趋向多样化,新的主导部门逐渐成长起来,代替起飞阶段的旧的主导部门随着技术的改进,新工业加速扩张,老工业衰落,经济结构不断发生变化,对外贸易越来越频繁 一国经济成熟的标志是:铁路、建筑、钢铁工业以及大量使用钢铁的通用机械、采矿设备、化工设备、电力工业和造船工业等部门得到较好的发展。
五、高额群众消费阶段随着经济的成熟,必然过渡到高额群众消费阶段,社会的主要注意力从供应转到需求,从生产问题转到消费问题和最广义的福利问题主导部门转到耐用消费品和服务业方面,社会不再认为进一步推广现代技术是一个比一切都重要的目标,到了这个阶段以后社会有三个可能的发展方向:一是国家追求在国外的势力和影响;二是福利国家,即用国家的力量来实现个人的和社会的目标;三是提高消费水平,使之越出衣食住的基本需要的范围具体表现: (1)人均实际收人上升到一个较高水平,必然带来消费结构的变化,有新的消费需求; (2)劳动力结构发生了变化,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百分比上升了,白领工人比重上升 ; (3)市场经济是消费者主权的经济,消费者的新需求会带动企业家投资于消费品 (4)除了经济上的变化外,社会不再把现代技术的进一步扩展作为压倒一切的目标,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日渐重要六、追求生活质量阶段经过群众性高消费阶段以后,人们开始不仅追求耐用消费品,而且追求优美的环境、舒适的生活以及精神方面的享受在这一阶段,经济中的主导部门转变为以服务业为代表的有关部门,包括教育、市政建设、保健设施、环境保护、文化娱乐、旅游等这些部门的特点是提供劳务,而不是生产物质产品。
这一阶段被认为是继“起飞”之后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又一个突破从此,人类社会不再单纯以物质产品数量的多少来衡量发展的成就,而以劳务形式所反映的“生活质量”的高低程度,作为衡量社会发展成就的标志在这六个阶段中,最关键的是“起飞”和“追求生活质量”两个阶段罗斯托认为,起飞相当于工业化开始的阶段,“追求生活质量”阶段则是工业社会中人们生活的一个真正的突变 罗斯托用他的经济成长阶段论研究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过程、阶段和问题,他认为,发展中国家最重要的阶段就是起飞阶段,经济发展过程中最困难的也是“起飞“,一个国家一旦超越了传统社会实现起飞,经济就可以持续增长,4.2 经济起飞的基本因素,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实现经济起飞是它们从传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的决定性阶段所谓起飞,是指工业化初期的较短时期(20—30年)内实现基本经济结构和生产方法的剧烈转变,在此剧变之后,经济将步入自我持续增长状态因此,一个国家能否实现工业化,关键在于能否实现起飞起飞又有双重含义,既有经济起飞,又有社会起飞社会起飞是经济起飞的前提一、科学思想条件罗斯托认为,伟大的科学家牛顿所完成的自然科学革命,其意义远远不限于自然科学本身,而且还从根本上动摇了传统社会的基础。
自然科学的进步、打破了资源瓶颈对经济增长的束缚,克服了要素生产率递减规律对经济增长的限制,从而开辟了持续增长的可能性更重要的是,自然科学改造了人们的传统思想,调动了人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进一步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并扩大了持续增长的可能性二、社会条件起飞有赖于一大批富有创新、冒险和进取精神的企业家和全社会的创业精神起飞前夕的社会,应该创造一些有利于企业家生长的社会环境首先是社会信念体系,如废除那些约束企业家精神的宗教观念和封建制度其次,树立以追求物质财富为荣的社会风气,鼓励更多的人从事商业活动三、政治条件 第一,有一个统一的国家,以利于举国上下一致为共同目标而努力相反,在四分五裂的状态下,起飞是不可能的 第二,有一个致力于经济和社会现代化的政治目标 第三,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发挥领导核心作用 罗斯托认为,起飞前夕,组织统一的市场,建立财税制度使资源用于现代用途筹集社会分摊资本,发展农业生产等都离不开政府的领导和管理四、经济条件 第一,要有较高的资本积累率经济起飞要以充足的资本积累作为物质基础,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最大障碍是资本形成不足,因此,罗斯托强调资本积累率超过10%是起飞的第一个先决条件。
必须大量增加储蓄,提高资本积累率和生产性投资率,使其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占到10%以上 第二,经济的主体是工业,但工业的迅速增长必须有农业作基础,同时,需要有较完善的基础设施可供使用,因此,社会分摊资本的投入是必要的第三,要建立能带动整个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罗斯托认为,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各个部门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是不一样的,其中有一种部门的增长决定着其他部门的增长,在所有部门中处于支配地位,它通过前向、后向和横向的联系带动其他部门主导部门的建立是由经济增长的内在必然性促成的,因为经济增长始于技术上的进步,而技术进步又只能率先出现在某一个或几个部门,然后扩散到其他部门4.3 经济起飞的标志,起飞这一概念具有双重含义:它既指经济的起飞,即经济增长的加速,又指社会的起飞社会起飞是经济起飞的前提起飞标志着现代社会的开始和“自我持续增长”时代的开始,也可以说,判断经济是否起飞的主要标志是技术的创新和应用程度,工业化程度,一国进入起飞阶段意味着工业化的开始4.4 实现经济增长和阶段更替的政策措施,罗斯托认为,要实现经济增长和阶段的更替,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的初期应采取一定的政策和措施具体应包括: (1)防止“消费早熟”,为“起飞”积累资金; (2)重视基础设施如港口、交通、通信、能源动力等的建设; (3)严格控制人口出生率; (4)发展创汇部门,为进口机器设备积蓄外汇;,(5)解决隐蔽失业问题; (6)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7)防止人才和资金外流; (8)动员国内资金以提高储蓄率; (9)引进外资; (10)推广新技术。
4.5 其他经济发展阶段论简介,一、胡佛--费希尔的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理论 美国区域经济学家埃德加·胡佛(E.M.Hover)与约瑟夫·费希尔(J.Fisher)从产业结构和制度背景出发,指出任何区域的经济增长都存在“标准阶段次序”,都会经历大体相同的过程,由此他们将区域经济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1)自给自足经济阶段,区域内的经济活动几乎全部是农业,贸易活动较少 (2)乡村工业兴起阶段,乡村工业从农业中分化出来,区域内贸易和专业化分工增强,但工业人口和农业人口仍分布在一起3)农业生产结构转换阶段,由于区际贸易增加,农业生产方式由粗放经营型朝集约经营型转化4)工业化阶段,矿业和制造业活动兴起,工业逐渐替代农业成为新的主导产业部门 (5)服务业输出阶段,服务业占据主导地位,处于这一发展阶段的区域向不发达区域输出资本和提供服务二、约翰·弗里德曼的区域空间成长阶段理论,约翰·弗里德曼( John Friodman)的“空间规划”理论,通过对发达国家及不发达国家的空间发展规划的长期研究,在考虑区际不平衡演变趋势的基础上,将经济系统空间结构划分为核心区和边缘区两部分在构建核心--边缘理论的基础上,弗里德曼( John Friodman)以空间结构、产业特征和制度背景为标准,将区域经济发展分为四个主要阶段:(1)工业化过程以前资源配置时期 (2)核心边缘区时期 (3)工业化成熟时期 (4)空间经济一体化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