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逻辑绪 论普通逻辑的对象和性质学习普通逻辑的意义和方法逻辑学的产生形式逻辑(普通逻辑)、数理逻辑、辩证逻辑第一节普通逻辑的对象和性质一、什么是普通逻辑普通逻辑是研究思维的逻辑形式、逻辑规律及简单的逻辑方法的科学简言之,是研究思维形式、逻辑规律和逻辑方法的科学逻辑学是一门古老的科学从它产生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逻辑一词的英语是Logic,源自古希腊语oros(逻各斯)最初的意思是“词语”或“言语”,引申出意思“思维”或“推理”在我国古代汉语中没有“逻辑”一词1902年严复译穆勒名学,将其意译为“名学”,音译为“逻辑”传统上,逻辑被作为哲学的一个分支来研究自从19世纪中期独立出来作为一门独立科学,逻辑的范围非常广阔,从核心主题如对谬论和悖论的研究,到专门的推理分析,如或然正确的推理和涉及因果关系的论证狭义逻辑是有效推理的理论,有效推理就是正确地从已知推出未知,并且不会出现真前提而假结论;广义而言,逻辑是有效推理和有效交际的理论,有效交际就是正确地表达和理解,并且理解与表达相一致二、普通逻辑的对象和性质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过程中,通过自己的肉体感官(眼、耳、鼻、舌、身)直接接触客观外界,引起许多感觉,在头脑中有了许多印象,对各种事物的表面有了初步认识。
感性认识包括相互联系、循序渐进的三种形式:感觉、知觉和表象理性认识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就是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的认识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把所获得的感觉材料,经过思考、分析,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整理和改造,形成概念、判断、推理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飞跃,它反映事物的全体、本质和内部联系一)普通逻辑的对象1.思维形式思维形式即概念、判断和推理,是指思维内容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方式或形式结构普通逻辑主要研究思维的逻辑形式,一般不注重思维内容的研究1)概念反映事物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是构成科学体系核心的逻辑要素2)判断反映事物关系的思维形式,是对事物的状况和性质有所判定的思维形式3)推理由已知合乎规律地推出未知的思维形式,是通过对某些判断的分析和综合再引出新的判断的过程2.逻辑基本规律逻辑基本规律主要指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1)同一律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任一思想与其自身是同一的2)矛盾律指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否定的思想不能同真,必有一假3)排中律指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矛盾的思想不能同假,必有一真。
4)充足理由律指断定一个思想为真,必须拿出充分的理由3.逻辑方法逻辑方法主要指限制、概括、定义、划分、探求因果联系的逻辑方法,观察和实验、分析和综合等方法1)限制是通过增加概念内涵以缩小概念外延的一种逻辑方法2)概括是通过减少概念内涵以扩大概念外延的一种逻辑方法3)定义是明确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4)划分是通过把一个概念所反映的对象,分为若干小类,来揭示这个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5)探求因果联系的逻辑方法是依据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而进行的归纳推理时提高结论可靠性的方法观察和实验、分析和综合等方法在此省略4.逻辑形式的结构:逻辑常项、逻辑变项逻辑常项是逻辑形式中不变的部分,表示思维的形式;逻辑变项表示思维的内容在普通逻辑只研究思维的形式,不研究思维的内容在“所有的S都是P”这一逻辑形式中,“所有都是”是常项,S、P是变项在“如果p,那么q;只有p,才q等”逻辑形式中,“如果那么”“只有才”是常项,p、q是变项在逻辑常项和逻辑变项中,逻辑常项是判定一种逻辑形式为何种逻辑形式的唯一依据,也是区别不同种类的逻辑形式的唯一依据变项不管代入何种不同的内容,终究不能改变其逻辑形式二)普通逻辑的性质1.工具性197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列的七大基础学科包括了数学、逻辑学、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地理科学和空间科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逻辑学是排在第二位的。
普通逻辑不研究思维的具体内容,只研究思维的逻辑形式及基本规律,决定了它是一门工具性科学它自身不能给人们直接提供各种的科学知识,但是能够为人们进行正确思维、获得认识、表达思想提供必要的逻辑手段和方法,“为一切法之法,一切学之学”2.全人类性不同地域、不同时期的人都需要使用普通逻辑所研究的思维形式和逻辑方法,都要遵守逻辑规律一个头脑健全的人,不论他是从事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在社会实践中,他总得进行思考,同时,也要把自己的思想表达出来,都不得违反普通逻辑的基本要求只有遵循普通逻辑的基本要求,人们才能进行思维和正常交流如果使用不同的逻辑形式,遵循不同的逻辑规律,那么,人们之间的思想交流将无法实现3.与语言密不可分语言学家吕叔湘说:“要把我们的思想正确地表达出来,第一件事是要讲逻辑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语言的内核两者密不可分,如“语言与逻辑是一张纸的两面语言形式是词、句子和句群;思维形式是概念、判断和推理语言具有民族性而逻辑具有全人类性比如:当用日常语言表达一个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时,会说“一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以高的一半”,这里就涉及如何理解“等于”“乘以”“一半”等概念如果对这些概念的理解有歧义,那么就无法真正理解这个公式。
一旦用形式语言表达这个公式,即S=ah/2,这个公式的意义就一目了然了有人把普通逻辑称为“思维的文法”表面上看,在用语言陈述事实或表达思想,但在这种陈述或表达的背后,真正起作用的是构成它们的逻辑形式,人们的一切话语都是按照这样的逻辑形式在起作用如果常出现病句,那么就要注意语言表达;如果始终说不清自己想说的意思,那么主要可能是思维逻辑上有欠缺第二节学习普通逻辑的意义和方法一、学习普通逻辑的意义(一)普通逻辑帮助人们提高逻辑思维能力,使人们的思维日趋准确和严密(二)普通逻辑可以帮助人们正确地表达思想(三)普通逻辑可以帮助人们正确地认识客观事物,获得新的知识二、学习普通逻辑的方法(一)重视基础,抓住重点(二)勤思多练,注重理解(三)结合实际,学会运用第三节逻辑学的产生逻辑学是一门古老的科学公元前4世纪前后,在中国古代、古印度和古希腊同时产生了逻辑科学,并称世界三大逻辑学发源地一、先秦名辩二、印度因明三、西方逻辑第四节形式逻辑(普通逻辑)、数理逻辑、辩证逻辑一、数理逻辑与形式逻辑数理逻辑是在形式逻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数理逻辑中还有一些领域是用数学的方法来研究逻辑的,比如集合论、模型论、递归论等,这些内容是形式逻辑的重要理论基础;形式逻辑是形式化的,所以离不开数学。
它与形式逻辑的区别如下所示一)研究对象不完全相同数理逻辑以演绎逻辑为主要对象,形式逻辑则以思维形式及其规律和简单的逻辑方法为对象,因此,形式逻辑所包括的归纳、类比、假说等尚未在数理逻辑得到充分研究数理逻辑对公理系统的充分研究则是形式逻辑所不具备的二)研究方法不同数理逻辑使用人工语言(符号)和数学方法;形式逻辑虽然使用少量人工语言,但主要使用自然语言(日常语言)三)作用不同数理逻辑侧重将逻辑应用到数学领域;形式逻辑则是一般思维工具,比较一般化四)所属学科不完全相同数理逻辑既属于数学,又属于逻辑学;形式逻辑则只属于逻辑学二、辩证逻辑与形式逻辑辩证逻辑是研究人类辩证思维的科学,即关于辩证思维的形式、规律和方法的科学它把概念的辩证运动以及如何通过概念反映现实矛盾的问题作为自己的主要研究对象,是认识科学中中一门关于思维辩证运动的逻辑它与形式逻辑的区别如下所示一)研究对象不完全相同形式逻辑只研究思维形式,即概念、判断和推理,不研究思维形式如何反映外部世界的全部发展过程及其规律;辩证逻辑结合内容研究思维形式,即研究思维形式如何反映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的普遍发展规律因此,辩证逻辑“是具有内容的形式,是活生生的实在内容的形式,是和内容不可分离地联系着的形式”;辩证逻辑是“是关于一切物质的、自然的和精神的产物的发展规律的学说”,即关于世界全部内容及对它的认识发展规律的学说。
二)研究角度不同形式逻辑从相对确定的角度研究既成的思维形式;“辩证逻辑却由此及彼地推出这些形式,不把它们互相并列起来,而使它们互相隶属,从低级形式发展出高级形式”三)所属学科不同辩证逻辑属于逻辑学,也属于哲学;形式逻辑不属于哲学,而属于逻辑学第一章 概念概念概述概念概述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概念的种类概念的种类 概念间的关系概念间的关系 概念的限制与概括概念的限制与概括 定义定义 划分划分第一节概念概述一、什么是概念概念是反映对象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根据是否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又可以分为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本质属性是决定一事物之所以成为该事物并与其他事物相区别的属性,也称质的规定性非本质属性是对该事物不具有决定意义的属性所谓属性是事物具有的性质和事物间的关系事物由于属性的相同或不相同而形成各种不同的类,具有相同属性的事物就组成一类,具有不同属性的事物组成不同的类属性可分为特有属性和非特有属性特有属性是该事物所具有,其他事物所不具有的属性概念是对象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形式,属于意识的范畴,并非客观对象本身,因而它具有主观性由于概念是主观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因而它不能脱离客观。
如果没有客观事物,那就根本不可能有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可见,概念并不是完全脱离客观的纯主观的东西所以,概念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统一人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因而对于本质属性的认识也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人们总是先认识事物的较初级的本质属性,形成初级概念二、概念的作用概念是思维的起点,是人们进行判断和推理的基本要素,是思维形式最基本单位由概念组成判断,再由判断组成推理,如果没有概念,那么就无法进行思维活动概念是思维的结晶,它凝结并巩固人们在一定阶段上对于事物的认识成果借助概念,人们可以从本质上把同类事物联系起来,又可把不同事物区别开来三、概念与语词(一)概念与语词的联系概念是思维的组成单位,语词是语言的组成单位语词是概念的语言形式,概念是语词的思想内容概念的产生与存在必须借助语词,语词也依赖概念语词之所以能够表达事物,就是由于在人们头脑中有与之相应的概念有的概念用一个词来表达,有些概念则用词组来表达二)概念与语词的区别1.所有的概念都要用词语来表达,但并非所有的语词都表达概念一般来说,汉语中的实词是表达概念的实词有名词(如马、鸡、楼等)、动词(如走、吃、跑等)、形容词(如大、小、美丽、粗壮等)、代词(如我、你、这些等)、数词(如一、五、十等)、量词(如次、吨、米、千米等)。
虚词一般不表达概念2.同一个概念可以用不同的语词表达例如:“西红柿”与“番茄”、“土豆”与“马铃薯”、“机车”与“火车头”等3.同一个语词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由于语境不同,同一个语词也可以表示不同的概念例如:汉语中的“先生”一词,有时表示“老师”,有时表示“医生”,有时表示“丈夫”,有时表示对人的尊称,等等第二节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一、内涵和外延是概念的两个逻辑特征思维活动离不开概念人们头脑中有许许多多的概念,普通逻辑并不研究它们的具体内容,而只研究它们共同的逻辑特征内涵和外延是概念的两个逻辑特征所谓概念明确,从逻辑角度来说,就是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只有准确地提示概念的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这两个方面,才能说对这个概念是明确的例如:(1)“基础科学是研究自然现象和物质规律的科学,包括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球科学、生物学、逻辑学七大学科2)“角是从一点引两条射线而形成的图形,包括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以上两例分别说明了两个不同的概念,尽管两个概念“基础科学”“角”的具体内容不同,但是每一个概念都包含性质相同的两个方面二、什么是概念的内涵概念的内涵是反映在概念中对象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也称概念的含义。
以上第(1)例中的“研究自然现象和物质规律的科学”是“基础科学”的属性,第(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