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材 赦 涪 《 鸿门宴》 探究式教学设计 ◎万 国鹏 理论思想 :探究 式教学是指学 习者, 通过 自主 、 合作 、讨论 的方式 ,对问题做 出解答的一种教育模 式 《 鸿门宴》 是高中语 文的经典篇 目, 可以采用探究 教学法来进行多角度 、 多层次的解读 第一 、 层进式 鸿 门宴故事不仅暗示 了楚汉争 霸 的必然结果 , 也暗 中交代 了导致结果 的原 因是刘 、 项 二人性格上的巨大不 同以及各 自的集 团组织架构上 的优势与缺陷因此 , 课堂 主线 问题 可设 置为“ 探究 楚败汉胜的原因是什 么?” 第二 、 咬文嚼字式 《 鸿门宴》 一文 中的动作 、 语 言 、 肖像等细节描写非常精到 对于这些细节的剖析 , 对探究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具有非常重要 的作用 第三 、 拓展 延伸式 《 史记》 中司马迁 用他 的如椽 巨笔, 为我们呈现了一位位形象生动 、 个性鲜活的历 史人物 课后探究题可 以设置为 : 任选《 鸿门宴》 一文 中的一个人 物 , 结合《 史记》 中有关 本文 的其 他文章 ( 如“ 高祖本纪” 等 ) , 写 一段人物 品评 。
《 鸿f - j 宴》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 一 、层进式探究 1 . 探究刘邦性格特点 ( 1 ) 找到刘邦请罪 的辩词 2 ) 探究这段辩词 的 语言艺术( 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挖掘文字背后的 陈辩艺术 ) ( 3 ) 总结刘邦的性格 特征 通 过三个逐层 深入的问题 , 最终师生共 同探究 出刘邦 的性格特征 : 沉稳老练 、 心思缜密 、 奸诈狡猾 、 能屈能伸 2 . 探究项羽的性格 特点 : ( 1 ) 找到第三段 中对项羽 的描写 2 ) 探究文 中 几处正 、 侧面描写 , 反映了项羽怎样的性格? 明确 : ① 项王日 : “ 此沛公左 司马曹无伤 言之 , 不然 , 籍何 以至 此?” ②范增起 , 出 , 召项庄 , 谓日: “ 君王为人不忍 ③项王日 : “ 赐之 彘肩 ! ” 则与一生彘肩 ④项 王 、 项伯 东向坐 ; 亚父南向坐 ; 沛公北 向坐 ; 张 良西 向侍 ( 3 ) 总结项 羽的性格特征 通过 三个逐层深入 的 问题 , 探究项羽的性格特征 : 天真 、 幼稚( 政治上 ) 、 沽 名钓誉 、 妇人之仁 、 高傲 自大 、 对英雄惺惺相惜 。
3 . 探究刘邦团队 ( 1 ) 张良性格特征 ( 2 ) 樊哙性格特征 : ①找出樊 哙慷慨陈词的内容 ②探究这段辩词的语言艺术( 引 导学 生 自主 合 作 探 究 ,挖 掘 文 字 背后 的 陈辩 艺 术——A . 从内容上分析B . 从修辞上分析) ③总结 樊哙性格特征 : 有勇有谋 、 忠肝赤胆 ( 3 ) 总结刘邦团 队优势所在 : 刘邦集团在张 良的谋划下 , 先有刘邦的 隐忍陈情 , 后有樊哙勇武闯帐以理服人, 在三人同心 协力努力之下 , 成功得 以逃脱 1 1 0 4 .探 究项 羽团队 ( 1 ) 项伯 的性格特征 2 ) 范增的性格特征 3 ) 总结项羽团队的问题所在 明确 : 项 羽集团的权力架构 , 出现了最大 问题是 中层领导的不团结 , 一面是主和 的项伯 , 一面是主战 的范增 , 加上项羽本身的不善 于调 和矛盾 , 那么最后 让手刃强敌 的最好机会从 指尖 划过 ,也 为后 来的失 败埋下 了伏笔 二 、 咬文嚼字式探究 1 .探 究 文章 第 三 段 刘 邦 三 次 在 项 羽 面 前 称 “ 臣” , “ 臣” 字反映出那些深刻 内涵 ? 明确 : 从刘 邦的 自我称“ 臣” 可 以看 出, 刘邦在项 羽面前主动示弱 , 刘邦韬光养晦 、 城府之深可见一斑 。
2 . 从 范增 “ 若属 ” 与 “ 吾属 ” 中 , 探究 范增前后 心 理变化 明确 : 范增在制定 “ 项庄舞剑 , 意在沛公 ” 之计的 时候说“ 不者 , 若属皆且为所虏 ! ” 范增 自己站在指导 者 的位置 , 向项氏兄弟陈清利害 , 态度是 颇为 自信和 强硬的 但是 , 当刘邦 成功脱身 的时候 , 范增说 “ 吾属 今为之虏矣 !” 言语 中满是失望和痛惜之情 , 也对 自 己的未来有着深深的忧虑 这一前一后 的你 、 我不同 称呼 , 将范增深谋远虑 的一面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 、 拓展延伸式探究 1 . 由樊哙 “ 嗔 目视项 王 , 头发上指 , 目眦尽裂 拓展探究文学作品中对“ 眼睛 ” 的描写? 明确 : 想要最简 练地展 现一个 人的性格特征 , 最 好 的办法就是刻 画他 的眼睛 ,因为眼睛是心 灵的窗 口, 透过眼睛走进一个人物的 内心世界 从樊哙的眼 神 中 , 可以看到他是 一员虎将 , 对 主公 的赤 诚之心 , 是刘邦最好的兄弟 2 . 作业布置 参 考 : “ 高祖本 纪” 、 “ 项羽本纪 ” 、 “ 淮阴侯列传 ” 三篇 文章 , 从 《 鸿 门宴》 中任意选取 一 个人物 , 写 一篇人物 品评 。
四 、 总结 本节 《 鸿 门宴》 教学设计 , 以探究教学思想为本 , 利用 自主 、 合作 、 探究的方式 , 开展教学 抓住 了苏教 版《 鸿 门宴》 选文中的“ 第 三节 ” 文本 , 由浅人深 、 层 层 递进 , 从对人 物个体 的探究 , 到对集 团整体 的探 究 ; 从对字词的探究 , 到对句段的探究 ; 从立 足文本 自身 的探究 , 到对文本之外延伸拓展的探究 探究式教学 符合新形式下的教情与学情 ,有助于培养学生 主动 参与 、 乐与研究 、 合作探究 的能力 万国鹏 , 江苏省 连云港 市 海州 高级 中学教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