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 WTOWTO 框架下自由贸易与保护贸易的对立与统一框架下自由贸易与保护贸易的对立与统一编者语: 自由贸易是 WTO 极力倡导的发展世界经济的主要原则,同时它也承认不同国家在特定条件下对特定产业实行保护贸易,这使得自由贸易和保护贸易这一对矛盾在斗争中实现了统一和妥协在当今世界经济存在很多不确定性的情况下,中国在坚持自由贸易的同时,更要对本国有关行业和企业实行一定程度的保护 [责任编辑: zhangnan ] [摘 要]自由贸易是 WTO 极力倡导的发展世界经济的主要原则,同时它也承认不同国家在特定条件下对特定产业实行保护贸易,这使得自由贸易和保护贸易这一对矛盾在斗争中实现了统一和妥协在当今世界经济存在很多不确定性的情况下,中国在坚持自由贸易的同时,更要对本国有关行业和企业实行一定程度的保护[关键词]WTO; 自由贸易; 保护贸易引言随着生产力和世界范围内商品经济的发展,各国经济联系大大加强,贸易自由化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在这一大趋势下,仍然存在着形形色色的贸易保护或干预主义理论和思潮这就是贸易自由化趋势与贸易保护之间共存的现状一、WTO 框架下的自由贸易国际贸易能够促进参与贸易的各方经济的增长、增加就业,提高收入水平和国民的福利待遇,这不仅是古典经济学积极倡导的理念,更是 WTO 追求的价值取向,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
自亚当·斯密以来,很多经济学家都倡导自由贸易,并把其作为各国贸易政策的目标,因为他们认为,自由贸易可以消除生产和消费扭曲,实现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合理配置19 世纪初,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提出比较优势理论,他认为,不论一个国家处于什么发展阶段,经济力量是强是弱,都能确定各自的相对优势,即使处于劣势的也能从劣势中找到劣势中的相对优势各国根据比较成本原则安排生产,并参与国际贸易,则贸易双方都可以用较少的劳动耗费,交换到比闭关锁国时更多的产品,增加国内的消费量该理论阐述了这样一个道理: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可以从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中获得利益这无疑为各国之间发展国际贸易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所以该理论成为当时英国主张国家之间应开展自由贸易的理论证据,至今仍是各国以及 WTO 倡导自由贸易的理论来源后来,在 20 世纪 30年代,瑞典经济学家俄林和其老师赫克歇尔提出了生产要素禀赋理论,它强调一国应生产并出口密集使用该国生产要素丰裕的商品,而应进口一国密集使用生产要素比较稀缺的商品,这样,参与国际贸易的各方都能获得更多的福利当然随着世界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和国际贸易实践的不断开展,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国际贸易现象,说明自由贸易存在的不可或缺性,比如在资本- 劳动比例、技术水平等方面相类似的国家之间普遍存在的行业内贸易,能让各国生产者从更大的市场规模中获益,消费者在不减少消费种类的情况下得到更便宜的商品。
理论来源于实践,高于实践,又指导实践传统的比较成本理论和生产要素禀赋理论正是指引世界经济沿着自由贸易方向发展的主要动力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出于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从而促进各自经济发展的需要,美国联合世界上 23 个国家于 1947 年成立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 ,企图建立一个国际性经济组织,以引导世界经济健康发展从 GATT 近 50 年的发展历程,以及后来成立的 WTO的历史进程来看,前后的多轮贸易谈判从关税减让到减少非关税壁垒,无一不是把自由贸易作为其追求的目标WTO 开宗明义,在其序言部分就提出自由贸易宗旨,把贸易自由化作为其基本目标,有关 WTO 建立和负责实施管理的贸易协定与协议中的基本原则也体现了自由贸易的思想WTO 努力推动贸易自由化来实现世界范围内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有利于全球经济福利的最大化二、WTO 承认保护贸易的存在任何国家和政府都是特定阶级的产物,所以任何政府都会站在特定的立场对国内特定的产业比如幼稚产业进行保护,为建立国内完善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而努力,而不会无边无际的开放自己的国内市场国家经济安全,甚至国家安全是保护贸易理论得以存在的基础从微观层面上看,提出各种贸易理论的经济学家,他们都有自己的国籍,任何一种理论的提出,无一不是该经济学家从特定国家、特定阶级所处的特定历史阶段提出的,用于解释并指导该国的经济行为。
比如以大卫·李嘉图为代表的古典学派所论证的自由贸易理论,只有利于当时英国的利益而不利于其他国家,尤其是工业发展较为落后的国家作为美国工业资产阶级的代表,汉密尔顿提出关税保护的思想,也是处于以下问题的考虑:当时美国在政治上虽然独立,但经济上仍属于殖民地经济形态,国内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主,工业方面仅限于农产品加工和手工业制品的制造,处于十分落后的水平所以,因为国家和国家利益的存在,使 WTO 不得不采取务实的态度,允许各成员方从阶级、民族和国家利益出发,在特定时期和特定情况下采取一定程度的保护贸易措施WTO 框架下的保护贸易思想首先体现在其基本原则中,比如:公平贸易原则,主要是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作为 WTO 贸易救济措施的核心组成部分,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在市场开放条件下维护 WTO 成员合法贸易利益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比如《关贸总协定》第 19 条规定,成员方在进口激增并对其国内相关产业造成严重损害时,采取进口限制措施,可以暂时背离义务并对其面临困境的生产者提供更高的保护其次,考虑到各成员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的实际,WTO 设置了许多一般例外、安全例外、地区经济一体化、知识产权、边境贸易等例外规则,允许成员合理情况下免除部分或全部应履行的 WTO 规则设定的义务,以此平衡成员相互间的经济利益。
另外,保护贸易思想还体现在 WTO 对发展中国家的特殊和差别待遇原则上因历史的、政治的、资源的及经济结构等原因造成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其中的最不发达国家的经济恶化和南北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等世界经济不平衡的状况,WTO 遵循公平原则、对发展中成员规定了诸多的特殊和差别待遇例如较低的水平义务、灵活实施的时间表(即较长的过渡期安排) ,以及发展中国家享有某些程序上的灵活性和优惠措施等待遇三、WTO 框架下自由贸易与保护贸易的统一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自由贸易提倡国家与国家之间开展国际贸易,而保护贸易则强调各国应对相关产业予以保护,鼓励出口,限制进口二者之间的矛盾是显而易见的,但这种矛盾是相对的,是在一定程度上的矛盾从 GATT 到如今的 WTO,前后经历的所有多边谈判历程无疑是这对矛盾不断斗争和妥协的真实写照首先,自由贸易本身的局限性是保护贸易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有力证据以比较优势理论为基础的自由贸易理论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一些发展中国家长期以该理论为指导,执行自由贸易政策后出现了贸易条件恶化和贫困化增长,导致这些国家的产业结构不合理,从而影响到国家的经济安全甚至国家安全,这是保护贸易理论存在的土壤。
虽然自由贸易是 WTO 坚持的主要基调,但各国在奉行自由贸易政策的同时,其内部各产业的不平衡发展状态又决定其不会放弃贸易保护措施纵观世界各国包括发达国家的自由贸易政策,均是在有效保护本国经济安全和企业具有较强的自我保护意识前提下提出和实施的WTO的目的是要在全球建立一个稳定、公平的自由贸易秩序,这就需要各个国家的参与,不同国家产业的竞争力相差悬殊,每个国家所能承受的自由化程度是有限度的WTO 正视国际贸易的现实,也承诺一定范围的保护,正因为如此,WTO 框架中的贸易自由化是有限的自由贸易其次,保护贸易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参与 WTO 倡导的自由贸易体系中去从一国外贸政策的选择路径上看,贸易保护是自由贸易的准备阶段,而自由贸易则是贸易保护的演进目标在国际竞争中,经济实力相对弱小的国家通过适当保护措施保护某些弱小的新兴工业部门和有利于国民经济发展的部门,以促进这些部门和整体经济的平稳发展这种保护有助于弱小国家的经济发展,最终随着这些部门的发展壮大使其能在自由竞争的国际市场上更好的参与竞争这一理念也体现在 WTO 的例外规则对发展中国家的特殊和差别待遇原则中但是发达国家对衰退行业、传统产业甚至垄断行业的保护不是这里贸易保护要讨论的内容,也不是 WTO 框架下的保护,因为它最终的目的不是促进自由贸易,而是强化保护贸易,阻碍世界经济贸易的发展,恶化全球贸易关系。
最后,保护贸易措施可以从一定程度上解决自由贸易条件下产生的利益分配不均衡问题自由贸易能提高一国的福利,并且世界福利也会因为各国得到贸易利益而增加然而,贸易利益在各贸易国之间的分配并不均等,一国从贸易中所获得的利益并非以世界福利增加的相同比例而增加一般来说,在分工中处于优势地位的国家可以从贸易中获得更多的利益,从而支持自由贸易,劣势的国家则愿意采取保护贸易措施比如,在某些情况下,关税可以改善一国的贸易条件,尽管可能不会对国内的生产商带来多大的帮助,但他能通过允许进口国以较低价格购买国外产品的方式来改善一国的贸易条件WTO 多边贸易体制在坚持自由贸易的同时,允许一定程度上的保护贸易,力图为各成员方的贸易利益分配找到最佳的平衡点只有保证了各国的经济利益,国际贸易活动才能在全世界范围内开展,从而促进世界范围资源的合理化配置,提高国际经济的发展水平四、正确处理好开放和保护的关系,确保在自由贸易条件下中国的经济安全各国在实现自由贸易的过程中,没有也不可能以牺牲本国经济的发展为代价就国外现状而言,发达国家的经济无一不是建立在充分维护本国经济安全和企业利益基础上的,它们的自由贸易均是在有效保护本国经济的安全性和企业具有较强的自我保护意识的前提下提出的。
加入 WTO 以来,中国经济增长与出口贸易发展强劲, 2002 -2007 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分别增长 21. 8%、37. 1%、35. 7%、23. 2%、23. 8%和 23. 5% ,增幅连续 6 年超过了 20% ,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持续快速增长,大大提升了我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同时,我国还没有出现令人担忧的国家经济安全这些成绩的取得主要是基于中国政府在入世谈判过程中注意到了对外开放与适度保护的关系,而且在政策实施过程中也很好的处理好了这对关系当前,国际金融和经济局势存在很多不确定性,美国的次贷危机引起了美国乃至整个世界的经济发展放缓,此时此刻,一个国家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金融危机使美国、欧洲乃至世界很多国家的经济疲软,界需求减少,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在 WTO 框架下坚持对外开放的同时,更要对本国有关行业和企业实行一定程度的保护,支持有竞争力的出口部门继续开拓广阔的国际市场,有效激发并依赖庞大的国内市场,同时,对某些进口产品予以适当限制当然,这种限制必须是适度的,应该向有希望的新兴产业(特别是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提供保护,把国际竞护的关系,而且在政策实施过程中也很好的处理好了这对关系。
当前,国际金融和经济局势存在很多不确定性,美国的次贷危机引起了美国乃至整个世界的经济发展放缓,此时此刻,一个国家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金融危机使美国、欧洲乃至世界很多国家的经济疲软,界需求减少,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在 WTO 框架下坚持对外开放的同时,更要对本国有关行业和企业实行一定程度的保护,支持有竞争力的出口部门继续开拓广阔的国际市场,有效激发并依赖庞大的国内市场,同时,对某些进口产品予以适当限制当然,这种限制必须是适度的,应该向有希望的新兴产业(特别是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提供保护,把国际竞争限制在中国目前工商业所能承受的范围内当然,要确保国家的经济安全,仅仅依靠自我保护还是远远不够的中国企业必须坚定的走向世界,才能分享贸易自由化所能带来的利益WTO 自我保护规则的存在表明,在贸易自由化与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对抗性的竞争时代已经过去,人类社会已进入一个双赢或多赢的新时代因此,在现代自由贸易条件下,我们必须学会在竞争基础上的合作和合作基础上的竞争,在适当考虑他人利益和承受能力的基础上实现自身经济的稳定持续增长参考文献:[ 1 ]沈伯明,吴方. 保护贸易理论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