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原文及翻译注释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原文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译文 翻滚的乌云像泼洒的墨汁还没有完全遮住天空,白花花的雨点似珍宝乱蹦乱跳窜上船 突然间卷地而来的狂风吹散了满天的乌云,而那风雨后望湖楼下的西湖波光粼粼水天一片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注释 六月二十七日:指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六月二十七日 望湖楼:古建筑名,又叫看经楼位于杭州西湖畔,五代时吴越王钱弘俶所建 醉书:饮酒醉时写下的作品 翻墨:打翻的黑墨水,形容云层很黑遮:遮盖,遮挡 白雨:指夏日阵雨的特别景观,因雨点大而猛,在湖光山色的衬托下,显得白而透亮 跳珠:跳动的水珠(珍宝),用“跳珠”形容雨点,说明雨点大,杂乱无序 卷地风来:指狂风席地卷来 忽:突然 水如天:形容湖面像天空一般开阔而且安静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赏析 此诗描绘了望湖楼的漂亮雨景才思灵敏的诗人用诗句捕获到西子湖这一番别具风味的“即兴表演”,绘成一幅“西湖骤雨图”。
乌云骤聚,大雨突降,倾刻又雨过天晴,水天一色又是山,又是水,又是船,这就突出了泛舟西湖的特点其次,作者用“黑云翻墨”,“白雨跳珠”形成剧烈的色调对比,给人以很强的质感再次,用“翻墨”写云的.来势,用“跳珠”描绘雨点飞溅的情态,以动词前移的句式使比方运用得敏捷生动却不露痕迹而“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两句又把天气由骤雨到晴朗前转变之快描绘得令人心清气爽,眼前陡然一亮,境界大开 诗人将一场变化的风雨写得非常生动他那时是坐在船上船正好划到望湖楼下,忽见远处天上涌起来一片黑云,就像泼翻了一盆墨汁,半边天空霎时昏暗这片黑云不偏不倚,直向湖上奔来,一挤眼间,便泼下一场滂沱大雨只见湖面上溅起多数水花,那雨点足有黄豆大小,纷纷打到船上来,就像天老爷把千万颗珍宝一齐撒下,船篷船板,全是一片乒乒乓乓的声响船上有人吓慌了,嚷着要靠岸可是诗人朝远处一看,却知道这不过是一场过眼云雨,转瞬就收场了远处的群山依旧映着阳光,全无半点雨意事实上也的确是如此这片黑云,顺着风势吹来,也顺着风势移去还不到半盏茶工夫,雨过天晴,照旧是一片安静水映着天,天照着水,碧波如镜,又是一派温顺明媚的风光 诗人先在船中,后在楼头,快速捕获住湖上急剧改变的自然景物:云翻、雨泻、风卷、天晴,写得有远有近,有动有静,绘声绘色,有景有情。
抓住几个要点,把一场突然而来又突然而去的骤雨,写得特别显明,富于情趣,颇见功夫诗用“翻墨”写出云的来势,用“跳珠”描绘雨的特点,说明是骤雨而不是久雨未遮山”是骤雨才有的景象卷地风”说明雨过得快的缘由,都是照实描写,却分插在第一、第三句中,彼此呼应,烘托得好 最终用“水如天”写一场骤雨的结束,又有悠闲不尽的情致句中又用“白雨”和“黑云”衬托,用“水如天”和“卷地风”比照,用“乱入船“与“未遮山”比较,都显出作者构思时的专心这二十八个字,随笔挥洒,信手拈来,显示出作者功力的深厚,只是在表面上不着痕迹罢了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酔书》教学设计 一.激情导入,了解诗人 1、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历来被称为“诗词国度”,从小到大我们学了很多诗词,从这些优秀的诗词中,我们领会了大自然的奇妙秀丽,感悟到人物的志趣情操今日,让我们再次走进诗词的殿堂,去感受诗词的无穷魅力 2、读读下面的诗句,知道这些诗句都是谁写的吗? 但愿人许久,千里共婵娟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适宜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3、苏轼简介:对,就是苏轼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世人称其为“苏东坡”,北宋闻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名列“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词有《东坡乐府》 4、写作背景:1069年,神宗即位,任用王安石,支持变法苏轼因上书反对,被调任杭州通判苏轼在杭州待了三年,他疏通西湖,建筑苏堤,造福于西湖百姓,也写下了很多与西湖有关的诗今日我们所学的就是其中最为出名的一首诗,出示诗题——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二、解诗题 诗题中的“六月二十七日”指的是农历,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六月二十七日,相当于我们现在的七月下旬,那时候已经是暑气逼人的三伏天了 诗题中的“望湖楼”又名“看经楼”五代时越王所建在今杭州西湖边昭庆寺前 诗题中的“醉书”是指苏轼喝醉酒时所写。
诗题连起来说就是六月二十七日这天,诗人在望湖楼上趁着醉意写下的一首诗,那么苏轼写下的是一首怎样的诗呢? 三、明诗意 1、出示诗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2、请大家细细的读一读这首诗想一想,这首诗每一句分别写的是什么? 3、 第一句“黑云翻墨未遮山”写云:黑云像打翻了的黑墨水,还将来得及把山遮住诗中把乌云比作“翻墨”,形象逼真,写出了乌云来势汹汹 4、其次句“白雨跳珠乱入船”写雨:白亮亮的雨点落在湖面溅起多数水花,乱纷纷地跳进船舱用“跳珠”比方雨点,绘声绘色一个“跳”字,一个“乱”字,写出了暴雨之大,雨点之急 5、第三句“卷地风来忽吹散”写风:猛然间,狂风席卷大地,吹得湖面上刹时雨散云飞忽”字用得非常灵巧,突出天色改变之快,显示了风的巨大威力 6、最终一句写天和水:雨过天晴,风平浪息,诗人舍船登楼,凭栏而望,只见湖面上无入水,水映天,水色和天光一样的明净,一色的蔚蓝风呢?云呢?统统不知哪儿去了,方才的一切似乎全都不曾发生似的 四、悟诗情 1、雨后的西湖,天无边,水无边,水如天一样开阔,雨后的西湖,天空更加湛蓝,水面更加光明,雨后的西湖,天蓝蓝,水蓝蓝,天映水,水映天,水天一色,多么令人心旷神怡的雨后美景!这样的景色,真让人喜悦!真让人安逸!真让人兴奋!此时此刻,苏轼完全被大自然的这一精彩的瞬间迷住了,完全被眼前的景象沉醉了,所以诗题中的“酔书”的“醉”字不仅有酒微醉的意思,更有沉醉的意思在里面,真所谓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2、整首诗的诗意我们已经明白了,那么苏轼的笔下的夏日西湖雨究竟是一场怎样的雨呢?是的,这是一场又大又急又猛的雨,这是一场又淘气,又可爱的雨,这还是一场来去匆忙,传瞬即逝的雨,难怪苏轼15年后,他五十多岁再次来到杭州西湖的时候,写下了:“还来一醉西湖雨,不见跳珠十五年由此可以看出,苏轼对这场西湖夏雨非常宠爱,记忆犹新 五、课后作业 在科学家眼里,雨就是从空中落下的水,让地球万物有了生命;在画家眼里,雨是最奇妙的刷子,轻轻拭去尘埃,让景物如此漂亮;在诗人眼里,雨却是一种心情的流淌同学们,语文学习要注意生活的体验,寄情山水,吟诗作文,苏轼在写这场雨时,注意了依次、用上了精准的动词、还运用了形象的比方,你生活中是否也留心视察过雨呢?请仿造本诗的写作上的一些方法, 写一个雨的片段,试着把它写顺,写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