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PPT课件

W****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175.50KB
约105页
文档ID:157369582
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PPT课件_第1页
1/105

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 约瑟夫熊彼特,杨帆、衡晓静 2008年1月3日,2,2008年1月3日年1月3日年1月3日,约瑟夫熊彼特简介,1883年,熊彼特出生于奥匈帝国摩拉维亚省(今捷克境内,故有人又把熊彼特看作美籍捷克人)特利希镇的一个织布厂主的家庭他幼年就学于维也纳的一个贵族中学; 19011906年肄业于维也纳大学,攻读法律和经济,乃奥地利学派主要代表人物庞巴维克的及门弟子当时他的同学好友中有后来成为奥地利社会民主党领导人物的奥托鲍威尔,以及后来成为德国社会民主党人、第二国际首领之一的希法亭迨后他游学伦敦,就教于马歇尔;终生他高度推崇洛桑学派的瓦尔拉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熊彼特曾执教于奥国的几个大学 1918年,他曾一度出任考茨基、希法亭等人领导的德国社会民主党“社会化委员会”的顾问;,3,2008年1月3日年1月3日年1月3日,约瑟夫熊彼特简介,1919年,他又短期出任由奥托鲍威尔等人为首的奥地利社会民主党参加组成的奥国混合内阁的财政部长 1921年,他弃仕从商,任私营比德曼银行行长, 1924年银行破产,他的私人积蓄不得不受牵连而用于偿债 1925年,熊彼特又回到学术界,先应邀拟赴日本任大学客座教授,但不久改赴德国任波恩大学教授,直到1931年又短期访日讲学。

1932年迁居美国,任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直到1950年初逝世熊彼特迁美后,尽管深居简出,但仍积极从事学术活动; 19371941年任“经济计量学会”会长; 19481949年任“美国经济学会”会长;如果不是过早去世,他还会担任预先商定的即将成立的 “国际经济学会”第一届会长4,2008年1月3日年1月3日年1月3日,约瑟夫熊彼特的重要学说主张,“景气循环” - 也称“商业周期”(Business cycle)这是熊彼特最常为后人引用的经济学主张根据其说法,类似“景气循环”的主张早在19世纪的1830年代就被英国经济学家图克(Thomas Tooke)采用其时代的经济学术语提出过了,后来在重要的经济学家著作中也都约略地提到过这个概念,比如在李嘉图、马歇尔、庞巴维克跟马克思....等人的著作中熊彼特认为自己只不过是将景气循环的定义与作用给明确地展示出来之人而已 “创新”(Innovation) - 将原始生产要素重新排列组合为新的生产方式,以求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一个经济过程在熊彼特经济模型中,能够成功“创新”的人便能够摆脱利润递减的困境而生存下来,那些不能够成功地重新组合生产要素之人会最先被市场淘汰。

5,2008年1月3日年1月3日年1月3日,约瑟夫熊彼特的重要学说主张,“资本主义的创造性破坏”(The creative destruction of capitalism) - 当景气循环到谷底的同时,也是某些企业家不得不考虑退出市场或是另一些企业家必须要“创新”以求生存的时候只要将多余的竞争者筛除或是有一些成功的“创新”产生,便会使景气提升、生产效率提高,但是当某一产业又重新是有利可图的时候,它又会吸引新的竞争者投入,然后又是一次利润递减的过程,回到之前的状态....所以说每一次的萧条都包括著一次技术革新的可能,这句话也可以反过来陈述为:技术革新的结果便是可预期的下一次萧条在熊彼特看来,资本主义的创造性与毁灭性因此是同源的但熊彼特并不认为资本主义的优越性便是由于其自己产生的动力将而不停地推动自身发展,他相信资本主义经济最终将因为无法承受其快速膨胀带来的能量而崩溃于其自身的规模6,2008年1月3日年1月3日年1月3日,约瑟夫熊彼特的重要学说主张,“菁英民主理论”- 或称为“菁英竞争式民主理论”在其代表作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一书中,熊彼特采用他那德国历史学派的老成语调提出了他对于民主理论的观察。

他主张:西方两百年间主要的民主理论皆建立在不真实的前题之上,比如说这些民主理论不经考察投票人是否具有对投票内容的专业认识便以为多数的意见优于少数的意见他认为这样的民主学说仅仅是空想,与事实完全脱结,更没有真实地阐述政府权力的来源熊彼特认为他的看法才是符合人类历史经验的:民主仅是产生治理者的一个过程,而且还不是一个必要过程,无论人民参与民主的程度有多少,政治权力始终都是在菁英阶层当中转让与其主张资本主义即将崩塌时一样,这两个主张都被认为是历史主义者的悲观论点 熊彼特的“菁英竞争式民主理论”引起了政治学者的观注,其中以反驳者居多,另外有人将熊彼特的学说与意大利社会学家巴烈图的“菁英循环”说并列为菁英政治学说的两大经典7,2008年1月3日年1月3日年1月3日,约瑟夫熊彼特的著作书目,经济发展理论1911年发表德文版 1912年英文版问市 经济发展理论第二版,1926年有做大幅修改,加上副标“企业者的利润、资本、信贷、利息及景气循环” 景气循环论1939年出版 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1942年出版 经济分析史1954年纽约出版熊彼特死后由遗孀整理发表8,2008年1月3日年1月3日年1月3日,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各社会主义政党史略,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行得通吗?,资本主义能存在下去吗?,马克思的学说,9,2008年1月3日年1月3日年1月3日,第一篇 马克思的学说,问题: 1、作者为什么一开篇就对马克思的学说进行简要概括?本篇和以后各篇有什么样的关系? 2、作者怎样来总结马克思的学说:分为几部分?各自间的关系如何?,10,2008年1月3日年1月3日年1月3日,本篇的章节安排:,第一章:先知的马克思 第二章:社会学家马克思 第三章:经济学家马克思 第四章:教师马克思 在本篇中作者将马克思主义分为两个部分来分析: 1、马克思的社会经济学 2、马克思的经济理论 (也即本篇的第二章和第三章),11,2008年1月3日年1月3日年1月3日,第一章 先知的马克思,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宗教”,马克思是这种宗教的奠基者和先知。

这种宗教日益受到人们的拥护在于,它为信徒提供了: 1、体现生命内在意义的终极目标和判断行动的标准 2、在达到这种目标的指南中,包括拯救计划,解释了罪恶的本质,并向人们许诺了人间天堂,12,2008年1月3日年1月3日年1月3日,第二章 社会学家马克思,作为社会学家的马克思,他所依靠的武器和论证的根据,主要是广泛掌握历史的和当代的社会事实他在社会学方面的主要贡献在于他的经济史观和社会阶级理论 经济史观的真正意义可以归纳为两个命题:(一)生产方式或生产条件是社会结果的基本决定因素,社会结构则产生各种态度、行动和文化 (二)生产方式本身有其自身的逻辑;它们按照它们所固有的必然性而变化,因此只是由于它们本身的作用,就产生了它们的继承者13,2008年1月3日年1月3日年1月3日,第二章 社会学家马克思,熊彼特对马克思经济史观的看法: 熊彼特不接受马克思关于生产条件决定社会结构的论断,他认为二者是互相影响的尽管人们在由生产条件决定的框架内做出经济方面的选择但社会结构也许不只是反映一种生产体系,因为很久以前的条件,仍然徘徊在现在的社会中14,2008年1月3日年1月3日年1月3日,第二章 社会学家马克思,社会阶级理论的主要内容: 马克思对社会阶级划分的原则:资本所有制占有生产手段或占有列入工人预算的消费品 按该原则划分的两大基本阶级:资产阶级和 两个阶级各自内部和谐,但阶级间处于永恒的斗争和对抗:这是资本主义社会结构中固有的对抗,是建筑在生产手段的私人控制上的。

熊彼特对马克思的社会阶级理论的看法 熊彼特认为马克思是按着一种预定的结论:没有阶级的社会主义,来发展该理论的15,2008年1月3日年1月3日年1月3日,第三章 经济学家马克思,马克思在经济学方面所受的影响主要来自:李嘉图和魁奈 马克思经济理论的主要内容: 1、马克思使价值理论成为他的理论结构的基石马克思在很大程度上采用了李嘉图的价值理论,他的经济分析的大部分失败也根源于李嘉图理论的脆弱16,2008年1月3日年1月3日年1月3日,第三章 经济学家马克思,2、剥削理论 劳动成为商品,符合价值规律,在价值规律的基础上马克思论述了剥削理论 3、积累理论和集中理论 积累理论:剥削所得诱导资本家扩充生产或企图扩充生产,来追求更多的利润,为了这样做就不得不积累 集中理论:竞争 商品价格低廉提高劳动生产率 生产规模集中,17,2008年1月3日年1月3日年1月3日,第三章 经济学家马克思,4、贫困化理论和经济周期理论 贫困化理论的基础是“产业后备军”理论,即 由生产过程的机械化造成的失业理论 熊彼特对马克思经济理论的评价: 1、价值理论的弱点 2、认为剥削理论中的价值理论的运用是站不住脚的。

3 、熊彼特认为马克思的集中理论是精彩的见解,但他认为集中造成的工人贫困化理论是错误的18,2008年1月3日年1月3日年1月3日,第四章 教师的马克思,马克思的理论是一种综合 这种综合是经济学与社会学的相互渗透 它的目标是使一切事物都纳入一个简单目标来协调经济学和社会学的分析19,2008年1月3日年1月3日年1月3日,第二篇 资本主义能存在下去吗?,1、本篇中作者的主要论点 作者想要确立命题:资本主义体系现实的和未来的成就大的足以否定以为将在自身经济失败重压下崩溃的观念相反,正是它的成就破坏了维护它的社会制度,同时无可避免地创造了它活不下去的诸条件,这些条件强有力地制定社会主义为第一继承人20,2008年1月3日年1月3日年1月3日,第二篇 资本主义能存在下去吗?,3、本篇中作者的论证体系 第五章 总产量的增加率 第六章 言之成理的资本主义 第七章 具有创造性的毁灭过程 第八章 垄断企业的行动 第九章 禁猎季节 第十章 投资机会的消失 第十一章 资本主义的文化 第十二章 崩坏中的墙垣 第十三章 增长着的敌意 第十四章 解体,21,2008年1月3日年1月3日年1月3日,第二篇 资本主义能存在下去吗?,2、本篇中作者的主要论证方法 从本篇的题目可以看出,作者是对现行的资本主义制度的评价或说是预测。

而在开篇作何咎表明: “评价任何社会预测,不应以汇集事实和论证本身为根据另外,对于分析,无论是经济的,还是非经济的,关于可以观察的 模式中表现出来的趋势和陈述外,永不会产生更多的后果,分析永不能我们这个模式将要发生什么,它只告诉 我们那些趋势如果在象我们所观察的时期中那样继续活动,又如果没有别的因素闯进来时将会发生些什么?”,22,2008年1月3日年1月3日年1月3日,第五章 总产量的增加率,熊彼特对资本主义经济秩序从经济方面的评价: 经济成效的考察:经济总产量的增加率 、在对用于投资项目的物品的较高增长率做出调整之后,得到1870-1930美国的平均经济增长率,来对1928- 1930的经济增长进行预测得到结论:到1978年,资本主义“将告别按当时标准能被称为贫困的任何现象”23,2008年1月3日年1月3日年1月3日,第五章 总产量的增加率,、作者对于增长率修正的论述,回到了他的经济周期理论,进一步说明了资本主义机制的本质特性,使得群众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作者对经济秩序的评价又从其产生的文化成就和政治形态两个角度进行: 、社会性立法 、失业问题,24,2008年1月3日年1月3日年1月3日,第六章 言之成理的资本主义,本章作者要弄清上章中总产量增加率到底在什么意义上真正衡量了过去的成就,然后才能讨论资本主义能否重复它过去的成就。

而探讨这一问题之前必须证明:、资本主义秩序与所观察到的总产量的增加率之间有一种可以理解的关系如果这种关系可以肯定,增加率实际上是来自这种关系,而不是由于和资本主义无关的某些特殊有利条件25,2008年1月3日年1月3日年1月3日,第六章 言之成理的资本主义,作者的论述起点:资本主义的现实模型 属于这纯粹经济模型的商业和工业资本家靠营业起家,而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属性,即其对财富的约许和对贫困的威胁的动机图式会使资本主义最有效。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