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2014/10/15,,‹#›,,第三讲 城市绿地的分类,2014/10/15,1,中国各个时期城市绿地分类,时间,出处,数量,类型,1961,《,城乡规划,》,4,公共绿地、小区和街坊绿地、专用绿地、风景游览和休疗绿地,1973,建设委员会文件,5,公共绿地、庭院绿地、专用绿地、郊区绿地、防护绿地,1981,《,城市园林绿地规划,》,,6,公共绿地、居住绿地、附属绿地、交通绿地、风景区绿地、生产防护绿地,1990,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2,公共绿地(公园,+,街头绿地)、生产防护绿地(生产防护绿地,+,防护绿地)、,1992,城市绿化条例(国务院),6,公共绿地、居住区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和风景林地、行道树寄干道绿化带、单位附属绿地,1993,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建设部),6,公共绿地、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风景林地,2002,城市绿地分类标准,5/13/11,公园绿地、附属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其他绿地,2,绿地分类的原则,1.,以绿地的功能,和用途(主要功能),为主要分类依据,2.,绿地分类应与城市规划用地平衡的计算口径相一致,3.,要反映不同城市的绿地特点,,4.,绿地分类应尽量考虑与其它国家的可比性,,5.,考虑绿地的管理体制、统计范围、投资来源(可操作性),,与绿地相关的现行法规和标准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城市绿化条例,》,《,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公园设计规范,》CJJ 48,《,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 75,等,,这些,法规和标准从不同角度对,某些种类的绿地,作了明确规定。
从行业要求出发编制本标准时,与相关标准进行了充分协调园林绿地为什么分类?,1.,为了更好地完成园林绿地的综合任务,便于有关业务部门经营管理工作,有利于绿地的详细规划与设计工作,提出量化的指标2.,同时也便于反映各城市的园林绿化特点,有利于各城市、各国度综合比较各项指标2024/10/27,,,,,,,,,,,,,,,,,绿地分类,G5,其他绿地,G4,附属绿地,G2,生产绿地,G1,公园绿地,G3,防护绿地,3 2002《,城市绿地分类标准,》,城市用地分类:,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设施用地、,绿地,、特殊用地、水面及其他用地参与城市建设用地平衡),(不参与城市建设用地平衡),将,“,公共绿地,”,改称,“,公园绿地,”,主要出于以下考虑:,,1),突出绿地的主要功能公共绿地”从字面上看强调的是公共性,而“公园绿地”则,直接体现的是这类绿地的功能性公园绿地” ,是对具有公,园作用的所有绿地的统称,即公园性质的绿地,并非“公园”,和“绿地”的叠加2),具备一定的延续性和协调性国家现行标准,《,公园设计规范,》CJJ 48,中提出的公园类型基本上与,《,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 137,中公共绿地”的内容相吻合,只是所用名称有所不同,如将“街头绿地”表述为“带状公园”和“街旁游园”,并做出了相应的规定。
因此,使用“公园绿地”既可以涵盖“公共绿地”的内容,又与相关标准、规范具有协调性3),建立国际间横向比较的基础人均公园面积”是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项反映绿地建设水平的指标,本标准使用“公园绿地”的名称,以“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取代“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有利于国际间的横向比较虽然世界各国“公园”的内涵不一定完全相同,但是基本概念是相对应的,而且从发展的角度看,也有趋同的趋势生产,防护,2024/10/27,,3.1,公园,绿地,,,,,,,,,G11,,综合公园,,G12,,社区公园,,G13,,专类公园,,,,,G14,,带状公园,,,G15,,街旁绿地,,,,,,,,,,G1,,公园,绿地,2024/10/27,,G11,综合公园,,适用范围,,G111全市性公园,,类型,面积,服务半径,时间,适用范围,G111,全市性公园,10-100hm,2,,>100,2000-5000,步行,20-50min,公共交通,10-20min,为全市居民服务,活动内容丰富,设施完善的绿地G112,区域性公园,10hm,2,1000-2000,步行,15-25min’,公共交通,5-10min,内容丰富,有相应设施,适合于公众开展各类户外活动的规模较大的绿地。
2024/10/27,,G12,社区公园,,,,,,,,,,,,,,,适用范围,,G121居住区公园,G122,小区游园,为一定居住用地范围内的居民服务,具有一定活动内容和设施的集中绿地不包括居住组团绿地,,为一个居住小区的居民服务,配套建设的集中绿地服务半径:,,服务于一个居住区的居民,具有一定活动内容和设施,为居住区配套建没的集中绿地服务半径:,关于,“,社区公园,”,的说明:,使用“社区”的概念,既可以从用地规模上保证覆盖面,同时强调社区体系的建立和社区文化的创造社区‘’的基本要素为“①有一定的地域;②有一定的人群;③有一定的组织形式、共同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及相应的管理机构;④有满足成员的物质和精神需求的各种生活服务设施”,(,摘自,《,辞海,》),因此,“社区,'’,与“居住用地”基本上是吻合的本标准在公园绿地的分类中设“社区公园”中类,结合国家现行标准,《,城市居住区规范设计规范,》GB 50180,下设,“居住区公园”,和,“小区游园”,两个小类,并对其服务半径做出规定,旨在着重强调这类公园绿地都属于公园性质,与居民生活关系密切,必须和住宅开发配套建设,合理分布在,《,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中,,“居住区公园”归属“公共绿地”,而“小区游园”归属“居住用地”。
为保证统计资料的准确性和延续性,,在城市用地统计时,,从本标准的“公园绿地”中扣除“小区游园”项之后,可替代原“公共绿地”参与城市建设用地平衡;,在进行城市绿地统计时,,“小区游园”已计入“公园绿地”,故不可再计入“附属绿地”中重复统计2024/10/27,,G13,专类公园,,,,,,,,,,,,,,,适用范围,,G131儿童公园,,G132,动物园,,具有特定内容或形式,有一定游憩设施的绿地,,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移地保护野生动物,供观赏、普及科学知识,进行科学研究和动物繁育,并具有良好设施的绿地,,单独设置,为少年儿童提供游戏及开展科普、文体活动,有安全、完善设施的绿地,,2024/10/27,,G13,专类公园,,,,,,,,,,,,,,,,G133,植物园,G134,历史名园,,位于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以文物古迹、风景名胜点,(,区,),为主形成的具有城市公园功能的绿地,,历史悠久,知名度高,体现传统造园艺术并被审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园林,,进行植物科学研究和引种驯化,并供观赏、游憩及开展科普活动的绿地,,G135,风景名胜公园,2024/10/27,,G13,专类公园,,,,,,,,,,,G136,游乐公园,,,,除以上各种专类公园外具有特定主题内容的绿地、包括雕塑园、盆景园、体育公园、纪念性公园等。
绿化占地比例应大于等于65%,,具有大型游乐设施,单独设置,生态环境较好的绿地绿化占地比例应大于等于65%,,G137,其他专类公园,,,关于增设,“,游乐公园,”,的说明1997,年国务院下发,《,关于游艺机、游乐园有关情况的报告,》,,明确规定将,游乐园管理权归属建设部,本标准增设“游乐公园”,因为:,①,大型游乐场作为城市旅游景点和居民户外活动场所之一应当纳入城市公园绿地的范畴;,②,将游乐场所定位为“游乐公园”,明确其绿化占地比例应大于等于,65,%的规定,有利于提高游乐场所的环境质量和整体水平;,③,将游乐场所从偏重于经济效益向注重环境、经济和社会综合效益的方向引导为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公园设计规范,》,对公园绿地的要求,本标准提出“游乐公园”中的绿化占地比例应大于等于,65,%的规定对于已建成的游乐场所,如达不到该项要求,不能按“公园绿地”计算2024/10/27,,,,G14,带状公园,沿城市道路、城墙、水滨等,有一定游憩设施的狭长形,绿地,,一般宽度不小于,8,米,,G15,街旁绿地,,位于城市道路用地之外,相对独立成片的绿地,包括街道广场绿地、小型沿街绿化用地等 绿化占地比例应大于等于,65%,,,北京市黄城根明城墙遗址公园、元大都城墙遗址公园,上海的凯桥绿地、太平桥绿地,关于,“,街道广场绿地,”,的说明。
在“街旁绿地”的“内容与范围”一栏中提到了“街道广场绿地”的概念,“街道广场绿地”是我国绿地建设中一种新的类型,在空间位置和尺度上,在设计方法和景观效果上不同于小型的沿街绿化用地,也不同于一般的城市游憩集会广场、交通广场和社会停车场库用地建设部,《,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的说明中,将“街道广场绿地”归为“公共绿地”的一种,但没有做出定义街道广场绿地”与“道路绿地”中的“广场绿地”不同,“街道广场绿地”位于道路红线之外,而“广场绿地”在城市规划的道路广场用地,(,即道路红线范围,),以内3.2,生产绿地,国家现行标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将生产绿地和防护绿地合并为一个中类考虑到这两类绿地具有不同的功能和用途,往往分类规划、分项建设不管是否为园林部门所属,只要是为城市绿化服务,能为城市提供苗木、草坪、花卉和种子的各类圃地.均应作为生产绿地但从事苗木生产的农田或单位内附属的苗圃,应计入单位用地,如学校自用的苗圃,与学校一并作为教育科研设计用地,在计算绿地时则作为附属绿地由于城市建设用地指标的限定和苗木供应市场化,生产绿地已显现出郊区化的趋势因此,,位于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外的生产绿地不参与城市建设用地平衡,,但在用地规模上应达到相关标准的规定。
圃地具有生产的特点,,许多城市中临时性存放或展示苗木、花卉的用地,如花卉展销中心等不能作为生产绿地3.3,防护绿地,防护绿地是为了满足城市对卫生、隔离、安全的要求而设置的,其功能是对自然灾害和城市公害起到一定的防护或减弱作用,不宜兼作公园绿地使用因所在位置和防护对象的不同,对防护绿地的宽度和种植方式的要求各异,目前较多省市的相关法规针对当地情况有相应的规定,可参照执行3.4,附属绿地,,(1),关于“附属绿地”含义的说明,“附属绿地”在过去的绿地分类中,被称为“专用绿地”或“单位附属绿地”虽然从功用上看,“专用绿地”和“附属绿地”内容相同,但从名称的字面解释上看,,“专用绿地”容易产生误解,因为许多“专用绿地”并不专用,,,而是对公众开放的使用“附属绿地”一词则更能够准确地反映出包含在其他城市建设用地中的绿地的含义附属绿地”不能单独参与城市建设用地平衡2),关于“附属绿地”分类的说明,,附属绿地的分类基本上与国家现行标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 137,中建设用地分类的大类相对应,既概念明确,又便于绿地的统计、指标的确定和管理上的操作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中相关内容摘录如下:,,,类别名称,,范 围,,居住用地,居住小区、居住街坊、居住组团和单位生活区等各种类型的成片或零星的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居住区及居住区级以上的行政、经济、文化、教有、卫生、体育以及科研设计等机构和没施的用地,不包括居住用地中的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工业用地,,工矿企业的生产车间、库房及其附属设施等用地,包括专用的铁路、码头和道路等用地、不包括露天矿用地,,仓储用地,,仓储企业的库房、堆场和包装加工车间及其附属设施等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铁路、公路、管道运输、港口和机场等城市对外交通运输及其附属设施等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级、区级和居住区级的道路、广场和停车场等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市级、区级和居住区级的市政公用设施用地,包括其建筑物、构筑物及管理维修设施等用地,,特殊用地,,特殊性质的用地.如军事用地、外事用地、保安用地等,,(3),关于,“,居住绿地,”,的说明,居住绿地是附属于居住用地的绿化用地,不能单独参加城市建设用地平衡。
随着城市环境建设水平的提高,全国已有许多城市要求居民出行,500m,可进入公园绿地为满足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需求,结合我国城市用地现状,本标准将“居住区公园”和“小区游园”归属“公园绿地”,在城市绿地指标统计时不得作为“居住绿地”计算居住绿地的规划设计应参照国家现行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的规定执行3.5,其他绿地,关于“其他绿地”的说明,,,(,1,),必要性 城市通常有若干个空间层次,从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角度讲,则主要有,城市建设用地,和,城市规划区,空间层次2,)随着城市居民休闲时间的增加和出行能力的增强,,位于城市建设用地之外、城市规划区范围以内,,生态、景观和游憩环境较好、面积较大、环境类型多样的区域开始承担起城市生态、景观保护和居民游憩的职能,使市区与周边环境的结合更加有机3,)这些区域能够体现出城市规划区中的生态、景观游、娱乐等资源状况,,它与城市建设用地内的绿地共同构成完整的绿地系统,因此在绿地分类中必须包含这些内容关于“其他绿地”的含义及其命名:,“其他绿地”是指,位于城市建设用地以外生态、景观、旅游和娱乐条件较好或亟须改善的区域,一般是植被覆盖较好、山水地貌较好或应当改造好的区域。
其,主要功能,偏重生态环境保护、景观培育、建设控制、减灾防灾、观光旅游、郊游探险、自然和文化遗产保护等其他绿地”的命名既考虑到这些类型的区域与城市建设用地内的绿地的相对关系,又能够,对不断扩展的区域类型有较大的覆盖面,其他绿地”,不能替代或折合成为城市建设用地中的绿地,它只是起到功能上的补充、景观上的丰富和空间上的延续等作用,,使城市能够在一个良好的生态、景观基础上进行可持续发展其他绿地”不参与城市建设用地平衡,它的统计范围应与城市总体规划用地范围一致4,城市绿地指标,城市绿地指标的作用,,1.,评价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及居民生活水平2.,提供城市规划工作依据3.,统一全国的计算口径,使城市规划工作更加科学、严密,为技术规范、标准的制定提供基础数据4.,指导城市各类绿地规模的制定工作,估算城建投资计划影响城市绿地指标的因素,国民经济水平,,城市性质,城市规模,城市自然条件,城市用地分布现状,,城市中已形成的建筑物,园林绿地的现状及基础,行政领导的重视程度,,国外城市绿地的指标,国家,时间,人均公园绿地面积,m,2,/,人,德国,20,世纪,60,年代,/,现在,40/68,美国,1928,40,~,80m,2,英国,,旧城,20m,2,,新城,40m,2,前苏联,,公园绿地比重不应少于,40,%,联合国生物圈生态与环境组织,70,年代后期,60m,2,,,,我国全国城市绿化情况,,,,年份 绿化覆盖率(,%,) 绿地率(,%,)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m,2,),1997,2000,,,25.53 20.57 5.54,28.15 23.67 6.83,,,,年份 年植树量(亿株) 公园数量(个) 公园面积(万公顷,),1978,,1999,,,2.84 579 1.52,,29,,4197 7.68,,年份,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万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公园绿地面积(万公顷),人均公园绿地(平方米),2001,68.19,28.4,16.30,4.6,2002,77.27,29.8,18.88,5.36,2003,88.2,31.15,22.0,6.49,2004,95.98,31.64,25.17,7.38,2005,106.0,32.64,28.4,7.91,2007,118.1,34.38,30.7,7.94,2008,125,35.3,33.3,8.98,2011,,,,11.18,2013,,39.2,,,11.8,2001-2013,,年我国城市绿化建设水平一览表,,2024/10/27,,绿地的主要统计指标计算公式,3.0.1,计算城市现状绿地和规划绿地的指标时,应分别采用相应的城市人口数据和城市用地数据;规划年限、城市建设用地面积、规划人口应与城市总体规划一致,统一进行汇总计算。
3.0.2,绿地应以绿化用地的平面投影面积为准,每块绿地只应计算一次3.0.3,绿地计算的所用图纸比例、计算单位和统计数字精确度均应与城市规划相应阶段的要求一致,,2024/10/27,,Ag,Agm =,Agl/Np,,,式,中,Agm,——,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人,),;,Ag1——,公园绿地面积,(㎡),;,Np——,城市人口数量,(,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平方米/人)=公园绿地面积/城市人口数量,2024/10/27,,Agm,Agm,=,(,Ag1,+,Ag2,+,Ag3,+,Ag4)/Np,,,式,中,Agm——,人均绿地面积,(㎡/,人,),;,,Ag,1,——,,公园,绿地面积,(㎡),;,,Ag,2,——,,生产绿地,面积,(㎡),;,,Ag,3— —,防护绿地面积,(㎡),;,,Ag,4,——,,附属绿地,面积,(㎡),;,,Np,——,城市人口数量,(,人,),;人均绿地面积(平方米/人)=(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城市人口数量,2024/10/27,,λg=[(Ag1+Ag2+Ag3,+,Ag4)/Ac]×10,0,%,,式中 λg——绿地率(%); Ag1——公园绿地面积(㎡); Ag2——生产绿地面积(㎡); Ag3——防护绿 地面积(㎡); Ag4——附属绿地面积(㎡); Ac——城市的用地面积(㎡);,,绿地率(%)=(,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城市的用地面积*,100%,2024/10/27,,,说明,(1) 可以用于不同的城市用地统计范围,如城市中心区、城市建设用地、城市总体规划用地等,一般在绿地系统规划中和无特指的情况下,均以城市建设用地范围为用地统计范围,即:计算公式中的城市用地面积一般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2) 三项指标的计算公式既可以用于现状绿地的统计,也可以用于规划指标的计算,但计算时应,采用相应的城市人口数据和城市用地数据,,即用于现状绿地统计时,采用城市现状人口和城市现状建设用地数据;用于规划指标计算时,采用城市规划人口和城市规划建设用地数据,这些数据应与城市总体规划一致。
3,)在绿地分类中,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三项小计结果应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的,G,项一致而附属绿地在城市规划用地的计算中含在所属的各项用地中如工业用地绿地含在工业用地中4,)公园绿地计算时,为简化计算,可按总用地的,100,%计算面积公园绿地中的水面,不论多少,如不属于城市水系用地面积中,而又起公共绿地的游憩作用,均算作公园绿地面积5,)生产绿地中圃地是专用为城市绿化提供苗木、草坪、花卉、种子的苗圃、草圃、花圃等用地,其他单位附属的苗圃不应计算在内6,)附属绿地——绿地率,=,用地内绿地面积,/,用地面积,*100%,,《国家园林城市申报与评审办法》(,2005,年),,,100,万以上人口城市,50-100,万人口城市,50,万以下人口城市,人均公共绿地,秦岭淮河以南,7.5,8,9,,秦岭淮河以北,7,7.5,8.5,绿地率,秦岭淮河以南,31,33,35,,秦岭淮河以北,29,31,34,绿化覆盖率,秦岭淮河以南,36,38,40,,秦岭淮河以北,34,36,38,,(,1,),园林城市基本指标表,(,2,)市区干道绿化带面积不少于道路总用地面积的,25%,。
3,)新建居住小区绿化面积占总用地面积的,30,%以上,辟有休息活动园地,旧居住区改造,绿化面积不少于总用地面积的,25,%2024/10/27,2、,,,居住,绿地,,新建,居住区绿地率 > 30%,旧区改造绿地率 > 25%,居住区人均公共绿地 > 1.5m,2,/,人,,《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3,、,,专用绿地,工业企业、交通运输、仓储、商业中心 >20%,机关、学校、医院、休疗养院、文化娱乐场所>35%,生产有害气体及污染的厂>30%(且必须建宽度>50m的防护林带,2024/10/27,,城市道路绿化,(,1,),,1997,年国家道路绿化规范,园林景观路 绿地率≥,40%,红线宽度,>50,米 绿地率≥,30%,红线宽度,40-50,米 绿地率≥,25%,红线宽度,<40,米 绿地率≥,20%,《,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