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由与行动自由与行动: :费希特哲学的主题与特色费希特哲学的主题与特色收稿日期: 2001- 11- 16作者简介: 舒远招( 1964- ) , 男, 湖南辰溪人, 湖南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 哲学博士, 博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西方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摘要] 费希特的全部哲学可以归结为人的自由之学费希特的全部哲学可以归结为人的自由之学, , 自由是其哲学主题在论自由是其哲学主题在论 述人的自由本质时述人的自由本质时, , 他进一步把行动视为自由得以实现的关键他进一步把行动视为自由得以实现的关键, , 认为自由从本认为自由从本 质上可以说就在于行动于是质上可以说就在于行动于是, , 强调行动便成为费希特哲学最鲜明的特色费强调行动便成为费希特哲学最鲜明的特色费 希特的通俗性讲演体现了他对于自由和行动的偏爱希特的通俗性讲演体现了他对于自由和行动的偏爱, , 他的他的““知识学知识学””同样体现同样体现 了他崇尚自由和行动的倾向了他崇尚自由和行动的倾向一、人的自由是费希特哲学的主题在德国古典哲学的发展过程中, 费希特的哲学尤其是他的知识学具有极为重要 的过渡性作用但是, 在以往的费希特研究中, 人们注意到的, 往往是其知识 学对康德批判哲学( 主要是纯粹理性批判 ) 所做的更加彻底、更加连贯的 主观唯心主义改造, 仅仅把费希特的哲学看作从康德的二元论( 物自体 和 先验自我 两者相互对峙) 向谢林、黑格尔客观唯心主义哲学过渡的一个中 介。
这种研究视野, 首先是遮蔽了康德全部哲学的 人学旨趣 [ 1] 费希 特的哲学确实是从康德哲学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但是, 康德把自己全部的哲康德把自己全部的哲 学探索学探索, , 都归结为对都归结为对 人是什么人是什么 这个问题的解答这个问题的解答, , 这对于费希特的哲学产生 了直接的规定作用在论学者的使命 中, 费希特曾经指明费希特曾经指明: : 学者的使命学者的使命, , 就是要提供关于人的知识就是要提供关于人的知识 若要担保人的全部天资得到同等的发展, 首先就 要有关于人的全部天资的知识, 要有关于人的全部意向和需求的科学要有关于人的全部意向和需求的科学, , 要对人要对人 的整个本质有一个全面的估量的整个本质有一个全面的估量[ 2] ( 38 页) 但是, 如果只有关于人的天资如果只有关于人的天资 和需要的知识和需要的知识, ,而没有关于发展和满足这种天资和需求的科学而没有关于发展和满足这种天资和需求的科学, , 那么那么, , 这不仅会这不仅会 成为一种极其可悲的和令人沮丧的知识成为一种极其可悲的和令人沮丧的知识, , 而且同时也会成为一种空洞的和毫无而且同时也会成为一种空洞的和毫无 裨益的知识。
裨益的知识 所以所以, , 那种需求的知识应当同时与手段的知识统一起来那种需求的知识应当同时与手段的知识统一起来, , 只有只有 凭借这些手段需求才能得以满足凭借这些手段需求才能得以满足; ; 而这种知识理所当然属于同一个阶层而这种知识理所当然属于同一个阶层, , 因为因为 一种知识缺了另一种知识就不可能成为完全的一种知识缺了另一种知识就不可能成为完全的, , 更不可能成为有用的和生动的更不可能成为有用的和生动的 头一种知识是根据纯粹理性原则提出的, 因而是哲学的; 第二种知识部分地是 建立在经验基础上的, 因而是历史哲学的 [2] ( 39 页) 不仅如此, 这种知 识还应当再前进一步, 以便对人类的发展有真正的益处 为此, 我们必须询 问经验, 必须用哲学眼光去研究过去时代的各种事件, 必须把自己的目光转到 自己周围发生的事情上, 同时观察自己的同时代人因此, 社会所必要的这后 一部分知识就是纯粹历史的[ 2] ( 39 页) 关于人的哲学的、历史哲学的和关于人的哲学的、历史哲学的和 真正历史的这三种知识的结合真正历史的这三种知识的结合, , 叫做学问叫做学问; ; 谁献身于获得这些知识谁献身于获得这些知识, , 就叫做学就叫做学 者。
者由此, 产生了学者的真正使命: 高度注视人类一般的实际发展进程, 并 经常促进这种发展进程[ 2] ( 39 页) 显然, 费希特所理解的真正的学问, 始终是有关人的天资的发展和需要的他的哲学固然要提供对于人的真正的需 要和本质的洞见, 他对社会历史的经验考察同样是为了发展人的 全部天资 2 人的本质究竟是什么人的本质究竟是什么? ? 费希特的哲学充分地表明费希特的哲学充分地表明, , 这就是人的自由这就是人的自由也正是在 这个意义上, 我们可以把费希特的人学, 进一步归结为人的自由之学费希特 早年曾信奉斯宾诺莎的决定论, 但是他天性中那些我行我素的独立自由因素和 那种积极进取的精神始终是同决定论不很协调的在接触到康德的批判哲学, 尤其是阅读了实践理性批判 以后, 费希特看到了最终确立人的自由意志的费希特看到了最终确立人的自由意志的 可能性这样一种理论把费希特从斯宾诺莎的决定论的独断论中唤醒, 使他从 那种绝对必然的束缚中解脱出来, 真正认清了人的意志自由从此以后, 费希 特在其全部哲学探索中, 始终没有放弃对自由的分析自由自由, , 成为他的全部哲成为他的全部哲 学思考的主题。
从大的方面来看学思考的主题从大的方面来看, , 确立人的意志的自由确立人的意志的自由, , 需要把人从两种必然需要把人从两种必然 性即自然的必然性和神的必然性中解放出来性即自然的必然性和神的必然性中解放出来费希特清楚地意识到了这一点 为了克服外在的自然必然性对人的自由所构成的障碍, 他试图从自由的、独立 的、自行设定的自我出发演绎出外在的自然界( 非我) , 演绎出有限的、经验 的自我; 为了克服否认人的意志自由的神学决定论, 他试图( 像康德一样) 从 人的理性、从人的 伦理冲动 和道德法则出发来寻找信仰的内在根据费 希特曾经把自由分成三类: 先验的自由, 它是一切理性精神所同样具有的, 是 理性精神所以成为最初的独立的东西的那种能力; 宇宙的自由, 它是一切存在 不依赖任何他物、单纯依赖自身而实际所处的状态 它是无限精神所独 具而任何有限精神所没有但又是一切有限精神的最终教化目标的那种自由; 政 治的自由, 它是每个国家都应该有的、除了自身赋予的东西外不承认任何法律 的权利[ 3] 这里所谓先验的自由先验的自由, , 是指他的知识学里通过知识分析而回溯出 来的、作为一切经验知识之先决条件的绝对自我的行动的自由绝对自我的行动的自由, , 是一种本原意是一种本原意 义上的自由义上的自由, , 绝对自我正是因为具有这种自由, 才能够独立不依地设定自身, 并且在自身内部设定有限的非我和有限的自我的对立。
这里所谓的宇宙的自由宇宙的自由, 是指他在其伦理学中所讲的实践自我所要追求的那种意志自由意志自由, 它是道德行为 的最终目标这个自由, 可以在在一种理想的意义上加以理解, 它更多地表现 为一种应当, 一种要求在根据知识学原理的伦理学体系一书中, 费希特 明确提出: 如果我们受感性冲动的支配, 即以对自然冲动的意识为依据, 按照 对待自然事物的原则, 决定行动的取舍, 则我们至多只能获得 形式的自由, 只有我们具有了伦理的或纯粹精神的冲动,以对于形式的自由的意识为依据, 按 照为自由而自由的原则, 干预自然冲动, 我们才能够上升到 实质的自由 他肯定形式的自由是一切自由的根源, 但是并不满足于它, 而认为只有实质 的自由才是理性存在物在自己的客观活动中摆脱自然因果性的支配, 真正以精 神实体性的规律为指导的关键形式的自由表现为自然的 偏好 , 表明我 是自然序列中的环节, 而实质的自由则不仅 把我与自然分离开, 而且也把我 提高到了自然之上 只有这种基于伦理冲动的实质的自由, 才能给人以价值 和尊严, 使人成为目的而不是单纯的手段最后最后, , 费希特所谓政治的自由费希特所谓政治的自由, , 是是 他在其国家学说、社会政治和法学理论当中反复申述的个人自由和独立的政治他在其国家学说、社会政治和法学理论当中反复申述的个人自由和独立的政治 权利。
权利对费希特来说, 国家生活不属于人的绝对目的, 相反地,国家是一种仅仅 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的、用以创立完善社会的手段国家也和人类的一切典章制 度一样, 是纯粹的手段,其目的在于毁灭它自身: 任何一个政府的目的都是使政 府成为多余的当然, 各种政治和法律制度, 在费希特看来也应当成为保障自 由得以实现的手段可见, 费希特实际上已表明自由的概念贯穿在他的全部思 想当中费希特的自由概念带有非常明显的理性主义色彩, 这表明了康德的从3纯粹理性出发来确立自由意志的做法对他有深刻的影响对他来说, 人之所以 能够确立自己的自由, 能够成为自己的目的, 正是、也仅仅是因为人具有理性 使一切非理性的东西服从于自己, 自由地按照自己固有的规律去驾驭一切非理 性的东西, 这就是人的最终目的当然, 费希特看到, 作为有限的而非绝对的 理性存在物, 人同时还具有感性, 还具有各种自然的冲动和对于快乐、幸福的 天然的爱好, 因此, 在经验世界或现实生活当中, 人往往并不能完全用理性来 控制自己的感性冲动和爱好, 不可能完全成为自由的道德主体, 因而不可能达 到 至善 在费希特看来, 文化是一种技能 我们之所以获得这种技能, 一方面是为了抑制和消灭在我们的理性和我们的主动感觉醒以前产生的我们固 有的错误意向, 一方面是为了改变我们之外的事物的形态, 按照我们的概念变 更它们; 依我看, 获得这种技能就叫做文化, 获得一定程度的这种技能同样也 叫做文化。
[2] ( 10 页) 如果人被看成有理性的感性生物, 文化就是达到 人的终极目的、达到感性和理性完全一致的最终的和最高的手段; 如果人被看 作是单纯的感性生物, 文化本身则就是最终目的费希特看到了人及其自由的 社会性论社会的人的使命 指出: 人是注定过社会生活的人是注定过社会生活的, , 而且应当过社而且应当过社 会生活假定在自己之外还存在着其他理性生物会生活假定在自己之外还存在着其他理性生物, , 这是人的这是人的 基本意向基本意向 所有这些理性生物相互积极地作用所有这些理性生物相互积极地作用, , 才构成了康德所谓的才构成了康德所谓的 合乎目的的共同体合乎目的的共同体 , , 才构成了费希特所理解的才构成了费希特所理解的 社会社会 费希特认为费希特认为, , 在真正意义的社会生在真正意义的社会生 活当中活当中, , 所有的理性生物都应当是平等的所有的理性生物都应当是平等的, , 他们之间只有平等协作的关系他们之间只有平等协作的关系, , 而而 不是主客从属关系自由共同体就是目的王国不是主客从属关系自由共同体就是目的王国, , 其中每个人都是目的其中每个人都是目的, , 而不应而不应 当成为别人实现自由的手段。
当成为别人实现自由的手段费希特也意识到, 这样一个社会意义上的自由王 国或目的王国虽然可以被看作是社会的人的最终目标, 但是它毕竟不可能完全 实现,不应当是社会的人的使命社会的人的使命仅仅在于: 不断努力, 逐步接 近于这个目标正是在这里, 社交的文化, 包括 给予的技能 和 获取的 技能 , 将发挥自己的作用费希特把自由( 理性) 王国的实现, 还看作是一 个历史的过程, 这也许是他为什么特别注重对历史进行真正的经验观察和研究 的原因在现时代的基本特征 这篇著名的讲演文稿中, 他从理性( 自由) 发展史的 角度对社会历史进行了分期: 理性本能阶段, 此时理性的活动完全自发的, 此 时人类社会的特征是 天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