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合理利用分类教学,实现灵动课堂

庄**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0.38KB
约6页
文档ID:193795691
合理利用分类教学,实现灵动课堂_第1页
1/6

合理利用分类教学,实现灵动课堂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我觉得在日常的课堂中,学生最缺少的就是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的培养如何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得新知”这一直是我所思考的通过自己的一些教学实践,我觉得有些课型应用分类教学不仅能提高课堂效率,还给予了学生动手操作、实践探索的空间下面我就一年级下册《认识平面图形》和三年级上册《认识分数》这两个课例说说自己的想法 一、分类教学在图形与几何课型中的应用 以往的认识图形教学,教师总是先出示一些物体或者简单的图形让学生去观察,然后就直接告知学生各类图形的名称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枯燥乏味,学生也会因为缺少动手操作而对图形的认识不够充分 我觉得学生对图形的认识,首先是依赖于经验,依赖于直觉观察、反复实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要重视经历和体验,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自主学习,亲自动手操作,强化了感知,在头脑中形成表象,有助于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易于学生接受在课堂上有限时间里,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使新课程提出的三维目标更有效地达成,高效是课堂教学的目标,自主是课堂学习的手段。

课堂上需要教师设计丰富多彩的探索性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各种操作、探索的活动中通过观察、猜测、交流、比较建立空间观念 在低年段的认识图形教学中,将图形按一定标准分类,从而抽象出各种图形的特质,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方法下面就教学片段谈分类教学在低年段空间与几何课型中的应用 师:图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生:搭积木 谈话:对,他们在玩搭积木的游戏,这些积木都是我们认识的形体,老师也给你准备了一些积木,你能把这些积木按形状分分类吗? 这个环节是对一年级上册《认识立体图形》知识的巩固,为认识平面图形作好铺垫 师:现在老师要你们选一个形体,确定一个面,用笔沿着这个面描一描,看看能描出什么图形? 这个环节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在操作中感知平面图形就是立体图形上的一个面学生在画的过程中,我不断巡视,搜集各种资源,然后将学生的资源全部呈现在实物投影上 师:这些图形都是我从你们手上收集来的,它们分别是从什么样的积木上移下来的,分别是什么样子的? 指名个别学生出来说一说 师:它们各不相同,老师现在给它们编上号你们能把它们分分类吗?同桌可以相互讨论一下。

生1:我觉得1号、5号、9号图形可以放在一起 师追问:这类图形是从哪种积木上移下来的?它们是什么样子的? 生1:它们是从长方体上移下来的,都是长长方方的 追问:和原来的积木有什么不同吗? 生2:这类图形只有一个面,而一个长方体就能找到好几个这样的面 师小结:像这样从长方体上移下来,并且长长方方的图形,我们称它为长方形 (板书标准图形和名称) 师:剩下的图形你还可以分类吗? …… (用同样的方式呈现出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这节课主要是经历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的一个生成过程,并初步认识一些简单的平面图形,了解它们的主要特征学生在认识直观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时,已经形成了一些常见的几何表面体的经验,在日常生活中,也积累了一些物体表面形状的经验,所以,让他们从直观图形上“移”下平面图形来,既符合他们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又帮助他们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 二、分类教学在数概念课型中的应用 将分类教学应用在《认识分数》中,学生能在自己动手分类的过程中感知分数的意义在过去,有关分数认识的教学是教师进行“公开课”教学的首选,因为这个内容的教学可以设计许多动手操作的活动,学生容易参与和投入活动之中,这显然是把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活动体验”,等同于学生参与知识形成过程的“过程体验”了。

因此,我在教学中,以单个整体的分数认识为教学结构阶段,以多个整体的分数认识为运用结构阶段在单个整体的分数认识的教学阶段,主要是引导学生经历“辨析比较材料―分类提炼抽取本质―归纳概括命名”的单个整体的分数概念形成过程 教师谈话:请仔细观察,看看哪个图形与众不同?(PPT一张一张呈现后面的图形) 提问:哪一个与众不同?手势告诉我是几号? 预设一:黑三角形 交流:整个三角形都涂上了阴影追问:那其他图形呢?(只涂了其中的一个部分) 追问:他看到了什么? 跟进:哦,这个图形的阴影部分表示的是一个整体,而其他图形的阴影表示的是整体中的一个部分板书:整体、部分) 师:同学们真会观察!现在我们就先把这个与众不同的图形拿走好吗?再仔细观察一下,还有与众不同的图形吗?手势告诉我! 预设二:长方形(不平均分的) 交流:分成的两个部分不一样大 追问:刚才这位同学的发言中,用了一个很棒的词语叫什么?(“平均分”) 说明:那就说明这个图形没有做到平均分,其他图形的每个部分都一样,说明都做到了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要求二:剩下的这些平均分的图形,你能按一定的标准来分分类吗?老师也给每位同学准备了这样一份材料,请你把回形针取下来,快速地在桌面上分一分好吗? 中途叫停:(教师呈现按形状分的材料) 交流:有很多同学都是这么分的,按什么来分类的呢? 表扬:按形状来分类,这个办法不错!那还有没有其他的分类标准呢?再来挑战一下自己! 预设:按份数分(请一生上来摆) 交流:这位同学分好了,老师看到大多数同学都是这样分的,你们是怎么想的呢? 得出:第一类,平均分成2份。

追问:还有相同的吗?(阴影部分表示的是其中的1份) 第二类,平均分成3份阴影部分表示的是其中的1份 第三类,平均分成4份阴影部分表示的是其中的1份 到这里为止,每一位学生都经历了分的过程,能充分感知是按什么标准分出的这样三类在这基础上,我组织学生聚焦平均分成2份的一类来讨论,通过纵向比较,认识1/2 《认识分数》教学相比前面的一个课例,对学生的分类要求更高了一些这里学生不仅要会按一定标准分类,还要会除了按形状分的另一种分类方法,需要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 在小学阶段,分类教学还可以在许多地方得以运用,比如,《认识人民币》《轴对称图形》甚至可以是总复习课将素材分类可以给予学生动手操作实践的平台,让学生不仅对数学知识有了块状的认识,还培养了学生除活动经验以外的数学思想方法第 6 页 共 6 页。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