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师技术导则与标准资料:大气环境 1.评价等级与评价范围 (1)把握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 依据评价工程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四周地形的简单程度以及当地执行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等因素,将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划分为一、二、三级 (2)把握各等级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确实定原则 主要依据工程的级别确定,此外还应考虑评价区内和评价区边界外有关区域的地形、地理特征及该区域内是否包括大中城市、自然爱护区、风景名胜区等环境爱护敏感区一般取工程的主要污染源为评价中心,以主导风向为主轴,按正方形或矩形划定评价范围,无主导风向,可取东西或南北向为主轴 一、二、三级评价工程评价边长应不少于16-20km、10-14km、4-6km.平原取上限,简单地形取下限对排污量较大的一、二级评价或界外有重要污染源的区域可加大范围核设施的大气环境影响一般以该设施为中心,半径为80km的圆形区域 2.大气环境状况调查 (1)熟识大气污染源调查对象确实定及调查方法; 一、二级评价调查包括拟建工程污染源(对改、扩建工程应包括新、老污染源)及评价 区的工业和民用污染源;对于三级评价工程可只调查拟建工程工业污染源。
调查方法:可通过类比调查或设计确定;对改扩建工程的现有工业污染源调查,可以以现有的“工业污染源调查资料”为根底,再对变化状况进展核实、调整 (2)熟识各等级评价工程大气污染源调查的内容及要求; 一级评价: 1按生产工艺流程或按分厂、车间分别绘制污染流程图 2.按分厂或车间逐一统计有组织排放源和无组织排放源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3.对改扩建工程的主要污染源排放量应当给出:现有工程排放量、新扩建工程排放量,以及估计现有工程经改造后污染物的削减量,并按上述三个量计算最终排放量 4.除调查统计主要污染物的正常生产排放量外,对于毒性较大的物质还应估量其非正常排放量 5.将污染源按点源和面源进展统计,面源包括无组织排放源和数量多、源强源高都不大的点源 6.点源调查统计包括:排气筒底部中心坐标和海拔高度及位置图;排气筒几何高度及出口内径;排气筒出口烟气温度;烟气出口速度;各主要污染源正常排放量;毒性较大的物质非正常排放量;排放工况 7面源调查统计包括:将评价区在选定坐标系内网格化,1km*1km或500m*500m.统计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面源有效排放高度和网格的平均海拔高度;面源分类,可视状况分为2-3个面源。
8对于颗粒物污染源还应调查其颗粒物的密度和粒径分布 9原料、固体废物等堆放场所产生的扬尘可按面源处理,留意起动风速和扬尘量 二级评价可适当从简,三级评价只调查3,5,6,7,8 (3)熟识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工程、监测布点原则与监测制度; 监测工程:选择筛选出的污染因子作为监测因子 布点原则:以功能区布点为主兼顾均布性的原则,一级评价至少10个点,二级评价至少6个点,三级1-3个点 监测制度:一级评价不得少于二季(夏冬),二级选用不利季;三级必要时做一季 一有取有季节代表性的7天有效数据,二、三级全期至少监测5天 (4)熟识大气环境现状监测结果统计分析的要点 各点各期各主要污染物浓度范围,一次值,日平均波动范围,一次值及日均值超标率,不同功能区浓度变化特点及平均超标率,浓度日变化及季节变化规律,浓度与地面风向、风速相关特点3.污染气象调查分析 (1)熟识建立工程所在地四周台站现有常规气象资料的采纳原则; 一、二级评价若气象台站在评价区域内且和该建立工程所在地的地理条件根本全都,则其大气稳定度和可能有的探空资料可直接选用,其他地面气象资料可作为该点的资料使用,否则要进展气象现场观测;三级评价可直接使用距离最近的气象台站资料。
对不行直接使用的资料必需在与现场观测资料进展相差分析 (2)把握对建立工程所在地四周气象台站气象调查时期的要求; 一级评价就获得最近三年的浣气象资料;二、三级评价至少要有最近一年的资料 (3)把握大气稳定度分级; 探空曲线斜率小于干绝热递减率时,大气为稳定状态;探空曲线斜率大于干绝热递减率时,大气为不稳定状态;探空曲线斜率等于干绝热递减率时,大气为中性状态 (4)熟识地面气象资料和高空气象资料调查的主要内容 可直接使用气象台站高空探空资料的一、二级评价可酌情调查下述距该气象台站1500m高度以下的气象气温资料: 1.规定时间的风速风向随高度变化; 2.年、季(期)的规定时间逆温层及其消失频率,平均高度范围和强度 3.规定时间各级稳定度的混合层高度 4.日混合层高度及对应的大气稳定度 4.大气环境影响猜测 (1)熟识各等级评价工程大气环境影响的猜测内容及要求; 内容:小时平均和日平均的地面浓度和位置;不利气象条件下,评价区域内的浓度分布图及其消失频率;评价区域年长期平均浓度分布图一级评价还有非正常条件下的前述猜测内容和施工期间的大气环境质量猜测内容 (2)熟识大气环境影响猜测方法的选用原则; 三级评价采纳正态模式进展猜测;一、二级评价可采纳正态模式或平流集中方程、随机流淌等数值模式猜测,猜测中应估量到地形的影响及气象平均场的时空变化规律,并尽可能估量污染的迁移转化规律,在可能消失背风涡以及下沉、下洗气流的简单地形或高大建筑物四周,必要时应通过室内模拟试验进展猜测 (3)熟识大气环境影响猜测中的多源叠加的技术要求; 一级评价工程可计算该建立工程每期建成后各大气污染源的地面浓度,并在承受点上进展叠加;对于改扩建工程还应计算现有全部大气污染源的叠加地面浓度,假如难以获得上述污染源调查资料或其大气监测值远小于环境质量标准时,,也可将其监测数据做为值进展叠加。
二、三级评价可主要执行该工程每期建成后各大气污染源的地面浓度,并在承受点上进展叠加,改扩建工程应计算现有全部大气污染源的叠加地面浓度;对于评价区的其他工业和民用污染源以及界外区的高大点源,可按监测数据为背景值进展叠加处理 (4)把握常用猜测模式的适用条件 高斯集中模式是适合模拟平原地区定常状况下的连续排放的污染源的浓度分布,集中模式可分为:有风(距地面10m高处的平均风速大于等于1.5m/s),小风(0.5m/s-1.5m/s)和静风(小于0.5m/s)状况;气态污染源和颗粒物污染源状况;模拟短期(小时平均和日均)浓度和长期(年均)浓度;点源、面源、线源和体源等集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