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01年国家甘薯审定品种简介.doc

博****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32.50KB
约33页
文档ID:548439310
2001年国家甘薯审定品种简介.doc_第1页
1/33

2001年国家甘薯审定品种简介岩 薯 5 号品种审定编号:国审薯2001001品种名称:岩薯5号选育单位:福建省龙岩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品种来源:岩齿红/岩94-1省级审定情况:1997年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0年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特征特性:株型半直立,茎叶生长势强顶叶紫色,叶脉绿色,叶形浅复缺刻短蔓,主蔓长98~100厘米,蔓中粗,平均分枝12.2条单株结薯数4~8条,大、中薯比重占90%左右,薯块大小较均匀薯纺锤形,薯皮紫红色,肉桔红色种薯发芽早,长苗快,薯块较耐贮藏薯块晒干率26%左右,出粉率11.7%,食味软、较甜,100克鲜薯中含可溶性糖5.79克,胡萝卜素7.7毫克,维生素C25.9毫克;薯干含粗淀粉51.6%,粗蛋白4.38%,粗脂肪1.7%,磷0.084%,钾1.32%耐旱,较耐水肥,适应性强,高抗蔓割病,不抗薯瘟病产量表现:1999年参加国家南方甘薯新品种区试,鲜薯、薯干平均亩产分别为2525kg、636kg,分别比对照金山57增产21.6%和17.6%,均居参试品种第二位1994、1995年参加福建省甘薯品种区试,1994年鲜薯平均亩产2705kg,比对照新种花增产42.9%,居参试品种第二位;薯干亩产702.6kg,比对照增产40.5%,居参试品种首位。

1995年鲜薯、薯干平均亩产分别为2721kg和716kg,分别比对照增产26.65%和21.3%,均居参试品种首位栽培技术要点:(1)培育壮苗,适时早插,一般亩插3500~4000株,减少入土节数或采用直播以利于提高大中薯率2)旱瘠地种植,应注意施足基肥,并配合施用磷、钾肥,早追速效性氮肥,以促进早发苗、早封垅、早结薯;中后期酌情进行根外追肥,以防后期早衰3)原种生产一般采用单株选择、分系比较,混系繁殖的方法,即单株选择,株行圃和原种圃的三年两圃留种时应不断去杂去劣,及时淘汰退化类型,坚持选苗选株、选薯措施,实施隔离保种,单独育苗,确保去杂留纯    全国品审会审定意见:经审核,该品种符合国家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南方夏秋薯区非薯瘟病地种植 济 薯 15 号品种审定编号:国审薯2001002品种名称:济薯15号选育单位: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品种来源:济85003/济78268特征特性:顶叶淡绿色,叶心脏形,叶脉绿色,脉基紫色,叶片较小,蔓绿色,薯块纺锤形,薯皮紫色,薯肉淡黄色株型半直立,结薯整齐,耐贮性、萌芽性好,出苗多烘干率及淀粉率两年平均分别为31.97%和21.45%。

1998~1999年鉴定,高抗根腐病产量表现:1998-1999年参加国家北方甘薯品种区域试验,两年鲜薯、薯干平均亩产分别为1957kg和648.1kg,分别比徐薯18号增产6.8%和17.2%,增产达极显著;2000年参加国家北方甘薯生产试验,鲜薯、薯干平均亩产分别为1620kg和492.3kg,分别比徐薯18增产13.04%和21.3%栽培技术要点:(1)适当密植,春薯亩种植密度4000~4500株2)育苗时排种密度宜稀,出苗后低温长苗、炼苗3)选择土质疏松、无病虫害地块作为良种繁殖田;提纯复壮,将优良原种供给繁种基地;收获时单独存放,精心管理,严防混杂全国品审会审定意见:经审核,该品种符合国家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北方春夏薯区非茎线虫病地种植 苏 薯 7 号品种审定编号:国审薯2001003品种名称:苏薯7号选育单位: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品种来源:鲁78066/AIS0122-2省级审定情况:1997年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特征特性:顶叶绿色,叶片心脏形、绿色,叶脉紫色,茎绿带紫色,蔓偏长,基部分枝5~7个,茎叶生长势强薯块纺至长纺锤形,薯皮土红,薯肉白色,结薯整齐集中,单株结薯4-5个。

薯块平均烘干率27.53%,淀粉率17.62%,维生素C含量20.2mg/100g鲜薯,可溶性糖22.7%(干基),粗蛋白3.9%,熟食细腻,味好高抗茎线虫病和根腐病,不抗黑斑病,抗病性显著好于徐薯18号产量表现:1998-1999年参加国家北方甘薯品种区域试验,两年18点次鲜薯、薯干平均亩产分别为2236kg和627.7kg,分别比对照徐薯18增产22.0%和13.5%,均居第二位,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2000年北方薯区生产试验,鲜薯、薯干平均亩产分别为2042kg和521.6kg,分别比徐薯18号增产32.75%和20.5%栽培技术要点:(1)适当减少排种量,培育壮苗,育苗最好采用高温催芽、地膜覆盖,加强苗床肥水管理2)及时防治地下害虫,保持薯形美观用多菌灵浸种或浸薯苗,防治黑斑病3)春薯亩栽插密度3500株左右,夏薯3500~4000株4)注意田间排水通畅,防治涝渍5)留种田应培育无病壮苗,选用无病田块,适当增加栽插密度,亩密度不少于4000株全国品审会审定意见:经审核,该品种符合国家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北方春夏薯区种植苏 薯 9 号品种审定编号:国审薯2001004品种名称:苏薯9号选育单位:江苏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品种来源:苏薯2号/济薯10号省级审定情况:2000年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特征特性:顶叶、叶脉绿色,叶片心脏形,叶和茎绿色,中长蔓,茎粗0.67厘米左右,分枝5~7个,薯形下膨纺锤形,薯皮红色,薯肉白色,单株结薯数3-4个,结薯整齐,结薯早,商品薯率高。

高抗根腐病,抗茎线虫病,中抗黑斑病,耐干旱性强属粮、饲、工业原料兼用型甘薯品种干率26.31%,淀粉率16.55%薯块粗蛋白6.88%,茎叶粗蛋白含量14.1%产量表现:1998-1999年参加国家北方甘薯品种区域试验,鲜薯、薯干平均亩产分别为2306kg和613.7kg,分别比对照徐薯18增产25.8%和10.9%,增产均极显著2000年生产试验,鲜薯、薯干平均亩产分别为2360kg和617.3kg,分别比对照徐薯18增产33.1%和21.3%栽培技术要点:(1)春薯亩栽插密度3300~3500株,夏薯3500~3800株2)施足基肥,氮、磷、钾配比以2:1:2为宜3)田间开好排水沟,做到三沟配套,降低田间水位,以防渍害,栽前使用除草剂防草害4)种薯田的亩栽插密度为3500~3800株,以夏薯留种为好;种薯田应进行去杂,进行单株选择或混合选择留种,以防止种性退化;适时收获,种薯宜用多菌灵或托布津处理,防止贮藏期烂种;及时进窖,防止种薯受冻    全国品审会审定意见:经审核,该品种符合国家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北方春夏薯区种植豫 薯 12 号品种审定编号:国审薯2002001作物种类:甘薯品种名称:豫薯12号选育单位:河南省南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品种来源:母本:徐78-28;父本:群力2号。

省级审定情况:1997年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特征特性:该品种为兼用型甘薯,中长蔓型,顶叶绿色,叶脉紫色,叶柄色、茎色绿带紫,叶色绿,叶肾形浅复缺刻株型匍匐茎粗中等,基部分枝7个左右,单株结薯2~3个,薯块纺锤形,红皮白肉,结薯集中、整齐,上薯率85%左右,薯块萌芽性优,生育期120天左右夏薯块干物率28.2%,粗淀粉(鲜基)14.4%,粗蛋白3.66%,可溶性糖(鲜基)5.36%,熟食细腻甜香,少纤维,味较好抗根腐病,中抗茎线虫病,不抗黑斑病,抗旱耐瘠性强,耐湿性强产量表现:1998、1999年国家北方甘薯品种区试,平均鲜薯亩产2033.3kg/亩,比对照徐薯18增产11.0%,薯干亩产609.5kg,比对照徐薯18增产10.2%,淀粉亩产400.4kg,比对照徐薯18增产10.1%,三项指标增产均达显著水平2001年国家北方甘薯品种生产试验,鲜薯平均亩产2468.2kg,比对照增产18.6% ;薯干亩产787.0kg,比对照增产17.1%栽培技术要点:本品种萌芽性好,育苗应适当减少排种量,最好采用高温催芽、地膜覆盖技术,用多菌灵浸种或浸薯苗,防治黑斑病应采用垄作,栽插密度春薯3000株/亩左右,夏薯每亩3500~4000株。

全国品审会审定意见:经审核,该品种符合国家甘薯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河南、河北、山东、江苏、安徽及湖北等地作春、夏薯区种植 2002年国家甘薯审定品种简介豫 薯 13 号品种审定编号:国审薯2002002作物种类:甘薯品种名称:豫薯13号选育单位: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品种来源:母本:济78066;父本:绵粉1号省级审定情况:1998年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特征特性:顶叶深绿色,叶脉绿带紫色,叶脉基部紫色,叶柄绿色,茎绿色叶片较大,叶形深复缺刻;蔓长1~1.5米,分枝5~8个薯块纺锤形,薯皮紫红色,薯肉洁白色,薯块有明显浅条沟,薯块较大单株结薯2~4块,结薯集中、整齐,单株结薯2~4块,萌芽性好薯块熟食味好,萌芽性强据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郑州)化验,鲜基含水分72%,总淀粉16.4%,可溶性糖3.25%,粗蛋白1.80,粗纤维0.91%,维生素C29.9毫克/100克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测定,干物率27.9%,干基粗淀粉68.9%,粗蛋白7.43%,含还原糖4.53%,可溶性糖8.99%据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鉴定,高抗根腐病,抗茎线虫病,高感黑斑病产量表现:1998-1999年参加国家北方甘薯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鲜薯1973.2kg,较对照徐薯18号增产7.7%;薯干平均亩产588.5kg,较徐薯18增产6.4%;淀粉平均亩产为386.4kg,比徐薯18增产6.2%。

2001年国家北方甘薯生产试验,平均亩产鲜薯2084.4kg,比对照徐薯18增产13.9%,薯干平均亩产为586.0kg,较对照徐薯18增产12.2%栽培技术要点:起垄栽培,注意排水,适量施用磷钾肥,高肥地应注意提蔓或喷施多效唑,防止徒长;切忌翻蔓,每亩密度3000~3500株为宜;因茎蔓较短,可与其它作物间、套作全国品审会审定意见:经审核,该品种符合国家甘薯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河南、河北、山东、江苏、安徽等省春、夏薯区种植 金 山 1255品种审定编号:国审薯2002003作物种类:甘薯品种名称:金山1255选育单位:福建农林大学作物科学学院品种来源:母本:金山513;父本:C180、F280、南徽7号、湘薯75-55等组成集团亲本省级审定情况:1997年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0年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特征特性:顶叶紫色,成叶绿色,叶形深复缺刻,叶片中等大小,叶脉紫色,叶柄基部绿色株型半直立,基部分枝较多,茎绿色,中等粗细,基部分枝较多薯块长纺锤形,光滑无条沟,薯皮浅红色,薯肉黄色,食味香、甜单株结薯一般3块薯块晒干率23~30%,出粉率14~17%福建农业大学测定,干基粗蛋白5.13%,鲜薯维生素C含量13.48mg/100g。

萌芽性好,结薯较迟,耐旱性中等,不耐湿,耐贮性强高抗蔓割病,不抗薯瘟病产量表现:1994-1995年福建省甘薯品种联合区试,鲜薯平均亩产2415.4kg,比对照新种花增产19.5%;薯干平均亩产644.47kg,比对照平均增产19.2%1998-1999年江西省甘薯品种区试,平均亩产鲜薯2250.5kg,薯干平均亩产670.2kg栽培技术要点:春薯一般3月上中旬排种,亩植3500~4000株 ;夏、秋薯亩植4000~5000株适宜在排水良好的田块栽培,在平原地或地势低的低洼地应及时清沟排水施肥以有机肥为主,注意钾肥的施用全国品审会审定意见:经审核,该品种符合国家甘薯品种。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