邛窑——民间艺术浅析以及启示【摘要】邛窑,被誉为“中国第一彩绘瓷的故乡”,是民间艺术的典型代表邛陶,四川省 邛睐市古陶瓷邛睐市,位于成都西南处80公里的一个县级市,具有2300年历史,是在历 史上卓文君和司马相如的爱情故乡邛窑产品是民族文化交流和中外文化交流的结晶,其产 地靠近少数民族聚居地,同时也是南下丝绸之路的重镇邛窑艺术独特、神秘、绚丽,科技 含量高,艺术成就突出影响广泛、深远,其烧制工艺传播于南方诸名窑,对湖南长沙窑影 响尤大作品广泛传播,甚至于西亚地区都有其作品邛窑艺术是民间艺术的精品,这些丰 富的历史文物蕴含着中华民族传统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讲述着中华民族传 统的道德观念,审美追求和情感记忆,体现中华民族旺盛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关键词】邛窑、民间艺术、文化交流、南方丝绸之路、独特邛窑,主要指邛睞市十方堂邛窑遗址、大渔村遗址和乩窑山遗址它创烧于南北朝, 盛于唐,衰于宋末,是四川古代民间青瓷系代表性遗址、彩绘陶瓷的发祥地,被列为全 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邛窑集中反映了隋唐时期川西南地区的文化、经济、技术特点,同时 又是川西南传统手工艺的发展的高度体现,是民族文化交流、中外文化交流的结晶。
邛窑艺 术,邛窑产品经过时间的选择,得到世人的认可,且具有不可复制、独特、和谐的艺术特征, 传达人们内心的美好追求邛窑艺术为我国西南地区典型的民间艺术代表,是民艺学研究的 重要课题内容民艺学”这个词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LI木民艺运动的倡导者柳宗悦先生提出的柳宗 悦先生将“民艺学”这个词解释为“民众的工艺”在现代口木词书中,也将“民艺”解释为 “民众的工艺”、“民间工艺”、“民间手工艺”八十年代由北京七位民艺研究专家发起了召 开“民艺学理论研讨会"o 1988年新一轮“民艺学理论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在这 次会议上对“民艺学”的内容进行了界定我国著名的民艺学专家张道一教授认为柳宗悦先 生的说法偏重于器具造型,而忽略了以精神为主的民间T艺品,如:剪纸、年画、皮影等 由此在19莎年的研究会上,由张道一教授提议,对民艺学进行了界定:“以造型为主, 包括民间美术和民间工艺这样两部分认为它是:“跨多种学科,综合性的艺术研究其中 包括考古学、历史学、文化人类学、民俗学、美学、艺术学、心理学等诸方面以及地域、民 族,中外比较的研究”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寻胜兰教授提出现代民艺研究目标与研究宗旨: (一)以现代设计的观念对中国传统艺术设计进行研究,强调研究的整体性和相关性,即: 研究“物与人的关系”——适宜人的功用需要和人的审美需要,“物与坏境的关系”——指 气候物产的物理环境,人文社会意识与宗教文化等环境,“物与材料的关系”——材料、材 质与丁艺制作。
二)站在现代设计的角度,要求既要从物质的实用功能方面进行研究,又 要从艺术形式,审美形式上进行研究三)研究的目的,就是为了传统艺术设计形式在现 代得以延伸和拓展,为了促进现代设计的发展因此,对于民族传统艺术的再创造,是 这个课程重要内容,作为研究来讲,解决传统艺术图形和形式的再创造的方法问题和方法论 的问题是研究的要解决的核心四)传统艺术设计的研究要潜心地学下去,首先需要 认真地学习传统文化与艺术博大精深,只有认真学习深入了解传统艺术设计的木 质特征,并且脚踏实地一个专题、一个专地著探讨,才能真正融会贯通1922年,清“奉政大夫”,邛州人宁细编纂的《邛睞具志》中有记载:“十方堂佛庙也 在南河岸边,夷上洒下,水泻沙崩,多出瓷器o" 1936年9月10 M,原华西协和大学曲物 馆长,美国人葛维汉,英国人贝徳福及郑徳坤,加拿大的杨枝高等中外著名文物考古专家闻 讯麻,相继来到邛嘛十方堂考察对邛窑遗址有如此规模和精湛陶瓷感到惊叹,并赞不绝口, 分别写出不少专题研究和介绍文章,从此邛窑遗址名扬海内外,但将邛窑艺术放在现代设计 视野Z中来研究的著作较少笔者为邛睐籍人,从小生活在邛睐,对邛窑事情略知一二,20 世纪80年代的邛睐陶瓷厂,90年代因市场不好关闭至今。
出土邛窑陶瓷在当时不受重视, 因为形式奇特、粗犷,被当地人称作“蛮碗”,意思是少数民族用的日用产品,也可以推测 邛陶受到少数民族的文化影响校大后来在有识人士的推动下,特别是邛窑陶瓷收藏大家尚 崇伟先生的毕生努力,终于冲出四川得到国家的认可?耿宝昌、朱清时等专家学者认为邛窑 怦创高温釉下彩,烧制工艺传播于南方诸窑,对湖南长沙窑的影响尤大其铜红釉被专家评 为“天下第一红”,具有划时代的作用一、 邛窑艺术的背景和基础1、 气候宜人,物产丰富境内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热,气 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邛睐人最先使用天然气,比英国人早100()年古代邛睐的 盐、铁丰富,冶炼发达,西汉卓文王孙,程氏(郑)在临邛“即山鼓铸,运筹策,倾滇蜀椎髻 之民,富至僮T人”,开采铁矿,冶炼铁器,富比王侯,他们将蜀地(临邛)的盐铁远销至蜀 西南(今凉山)、云南的商贸路线,促进了南丝Z路的形成2、 优越的交通枢纽位置古邛睞是南方丝绸Z路的重镇,俗称“天府南来第一州” 南丝绸Z路有东、西两条西线灵关道由成祁经邛睐、庐山(古称灵关)、汉源、西昌、大 姚至祥云、大理;东线北起宜宾,南至曲靖市,途经昭通地区的盐津、大关、鲁甸,延至昆 明、楚雄、大理,在普棚驿与西线灵关道相汇。
东洒线在大理交汇示被称为博南道或永昌道, 经保山、徳宏到缅甸、印度、阿富汗等海外诸国或经保山、腾冲到缅何、印度阿萨姆等地, 成为联结南亚、西亚而故后到达欧洲的商贸和文化交流通道可以设想,成都的丝绸经邛睞 向外输送,除此Z外还冇邛陶南丝绸Z路,是邛嗦民艺传播、发展的国际高速公路,邛陶 的兴衰与它紧密相连3、文化繁荣,经济发达文化开发早,易学为先巴蜀易学源远流长,独具特色, 对老百姓的生活态度和审美观的煤响很大稈颐有“易学在蜀”的感叹,刘咸忻有“在六艺 经首,三圣《大易》Z传,蜀为特盛” Z语邛睞为易学重地,曹学佳《蜀中广记》卷一三 《名胜记第十三上•川南道》云:按《益都耆老传》:胡安,临邛人,聚徒于片鹤山,司马 相如从之受经秦汉以后,成都文化昌盛,延绵不断,易学对于百姓的影响依旧魏晋时 期佛教传入成都邛山来,在隋唐时期达到高峰,现在邛嘛还有许多保存完好的唐代佛教石窟, 释、儒、道、易学并存成都平原虽沃野千里,但远离政治中心,气候温和,物产丰常,与 北方苦寒Z地相比,人们不需要多辛苦劳作就可以满足衣食需求,所以储蓄较少,而乐于消 费,这就形成人们对生活器物的设计以实用、清新、朴素为美学原则,同时思想很少受礼制 的约束,比较开放。
中原移民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当地农业和手T业技术的提高; 在与少数民族的频繁易过程中,以及外销的需求增加,刺激了工商业的发展释、儒、道、 易文化并存,物产丰富,贸易比较发达,远离政治中心,文化环境比较宽松,形成人们多元 的价值取向,因此百姓重实利,具有闲适恬淡的生活态度,同时又宽容大方,容易接受新鲜 事物,敢为天下先邛睐虽然偏于西南一隅,但有2300年悠久历史,物产丰富,气候温和,交通发达, 文化繁荣,处于有利的地理位置,这都给邛窑艺术提供了肥沃的土壤邛陶具有通俗审美, 异域风情,雅俗共赏,色泽鲜艳的特点二、 邛睐民艺的设计特征1、高技术特征,陶瓷省汕灯古代先进技术的体现,南宋文豪陆游在《斋居记事》赞 扬道:“书灯勿用铜盏,惟瓷盏嚴省油蜀有夹瓷盏,注水于盏盾窍中,可省油Z半说是 在使用这种油灯时,先将冷水从一个小嘴注入油灯内部的夹层,这样减少了灯油的蒸发,从 而达到省油的li的高超的工艺技术发明源于百姓朴实的生活哲学,今天在川东一带仍有仿 制的省汕灯在民间流传正如科学院院十、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说的那样,“邛窑艺术的科 技是我国隋唐陶瓷文化的又一高峰”因为从汉代到唐代都是低温釉,而邛窑的产品首先创 造1200度的高温釉上彩和釉下彩,并且影响中原和南方地区的唐三彩,所以被誉为“彩绘 瓷的故乡”。
模具技术发达为批量化生产而设计的模具,有内模和外模邛窑器物中其彩绘葡萄 纹细高脚(竹节)杯,折腹单耳杯,海棠杯,四曲、六曲杯(碗),荷叶杯,葵口盘,莲 瓣盘,船型杯和敞口单耳大杯,这些杯、碗、盘多为模制2、种类繁多,功能齐全,造型丰富邛陶有罐、瓶、壶、杯、碗、盘、盒一•类器物邛 窑壶的造型十分丰富,其中的短流、长流高执壶,其鑿有绳纹、扁平印花纹、闘条形等多种 有净瓶(净瓶源于印度)、有双流壶、二管并列的长流(皆通),流上有箍及丝带纹样装饰、 有多种瓜棱壶等等传统观念认为邛窑作品比较粗糙,但实际上从考古挖掘来看,也不乏精美的陶俑总体 来说,邛窑体现了民间艺术的形式特征,具有意象性,概括性,时空综合,象征色彩的四个 方面如图)这个陶俑头像是手工捏制的,惟妙惟肖,栩栩如生,造型虽不严谨,但线条 流畅,随类赋形,将二维,三维,四维(空间),五维(心象)综合起来,形成鲜活、古拙 的风格3、纹饰丰富为弥补邛窑质地粗糙和外销的需求,邛窑发展了表面纹饰式样,因此产 品纹饰大概有两类,一类产品的纹饰有草叶、花卉、云气、斑点、鸟虫和几何纹,简洁古朴, 民间风味浓厚,极富地方色彩二类产品要满足外销市场的需求(从芦山经西昌、云南直到 的缅甸、印度、西亚市场),有些纹饰带有西亚的文化元素。
邛窑早在隋代器物上就出现褐 彩、绿彩的联珠圆纹,这种联珠圆纹饰也出现在唐代成部外销的“蜀锦”上唐代邛窑器物 上的这种纹饰显然带有波斯风味,应是来白萨珊王朝银饰上的纹饰同样那些缨络纹、三彩 竖条带纹以及绘于细竹节高脚杯上的点彩写意葡萄纹饰、三彩几何纹等,无疑带有阿拉们、 西亚风格,蒂莲纹和摩碣鱼的紋饰则来源于印度由此可见,邛窑艺术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张道一教授提出民艺是“木元文化”,是民族生命元动力的前提和基础1987年张道 一教授在其论文《考工论研究三题》一文中提出“创物”与“造物”关系的研究造物观念即 在前人的基础上生产物品,创物观念即打破前人的模式,按照现代人的需求,创造物品1989 年张道一教授出版了《造物的艺术论》一书造物文化的研究”的提岀,打破了纯艺术研 究,工艺美术研究,民艺研究与现代设计艺术研究空间的一些壁障,将所有与人类生活方式 相关与生活中的创造智慧相关的研究融为一个总的课题范畴人类的一切物质文化、精神文 化都是在造物的过稈中萌发的,器物、道具不仅反映了物资源材、生产技术、经济发展状况, 还折射出人的智慧、创造力、文化审美观念邛窑艺术研究的目的,是为丰富民艺学的内容 形式,是为了传统艺术设计形式在现代得以延伸和拓展,为了促进现代设计的发展。
参考书籍:1、 王受之著,世界现代设计史[M].2、 李旭葵,卓王孙与邛窑[J].文君文化研究,K39 代口•取田5用代邛■矽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