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九上物理期中模拟试卷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一、选择题1.通过定值电阻甲、乙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关系图象如图所示.现将甲和乙并联后接在电压为3V的电源两端.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R甲:R乙=2:1 B.U甲:U乙=2:1C.I甲:I乙=2:1 D.I乙:I甲=2:12.下列四幅图中,图文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放大镜是利用凹透镜成像原理制成的B.哈哈镜是利用光的反射规律成像的C.光的色散现象是由于光的折射造成的D.这是矫正近视眼的光路图3.下列生活现象中,属于液化的是A.瀑布结成冰挂 B.湿衣服晾干C.露的形成 D.树枝上结霜4.如图用6N的力沿粗糙斜面匀速向上拉动木块,用时2s,由图中数据可知,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拉力的功率是120WB.斜面的机械效率是80%C.木块受到的摩擦力是1ND.若图中的斜面变陡,则该斜面的机械效率将变小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将菜炒熟的过程中,分子热运动加剧,香味越来越浓B.将活塞迅速压下时,筒内空气的温度升高,硝化棉燃烧C.1kg的汽油在汽缸内燃烧放出的热量,就是汽油的热值D.由于砂石的比热容比海水的小,导致沙漠地区的昼夜温差比沿海地区的大6.关于比热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比热容是物质自身的性质,与质量、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均无关B.比热容跟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有关C.比热容跟物体升高或降低的温度有关D.物体的质量越大,它的比热容越大7.关于电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用导线把开关、电灯泡等用电器连接起来就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电路B.干电池、蓄电池、发电机、电动机都是电源C.用手电筒时,电流方向是由电池的正极经过灯泡流向负极D.电池用久了以后电能都消耗掉了,电池是一种消耗电能的装置8.关于公式 R=,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B.导体的电阻与通过导体的电流成反比C.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通过导体的电流成反比D.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导体的电流都无关9.如图所示,将同一密度计分别放入密度为ρ甲、ρ乙的两种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分别为F浮甲、F浮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ρ甲>ρ乙 , F浮甲< F浮乙B.ρ甲<ρ乙 , F浮甲< F浮乙C.ρ甲>ρ乙 , F浮甲> F浮乙D.ρ甲<ρ乙 , F浮甲= F浮乙10.如图所示,下列四个电路中,会烧坏电流表的错误接法是A. B. C. D.11.如图所示,摩拜单车已成为街头一道亮丽的风景,摩拜单车的设计中是为了减小 压强的是A.新的轮胎B.胎表面凹凸的花纹C.宽的坐垫D.实的车架12.导体甲、乙、丙分別连接成三个电装置,如图所示.三個导体均由相同的材质组成,导体甲的长度为Lcm,截面积为Acm1;导体乙的长度为1Lcm,截面积为Acm1;导体丙的长度为Lcm,截面积为1Acm1.若电路中连线及安培计的电阻、电池內电阻忽略不计,导体甲、乙、丙所连接的电路装置中,流经三导体的电流值分別为I甲、I乙、I丙,其大小关系为下列何者A.I甲>I乙>I丙 B.I乙>I甲>I丙C.I丙>I甲>I乙 D.I丙>I乙>I甲二、填空题13.小夏在探究“物质的放热能力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分别用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进行了实验,并用图像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处理,如图所示。
实验中,两种液体在相同时间内放出的热量相等分析图像可以得出:分析图像可知_____(填“甲”或“乙”)物质为水,在降低相同温度的情况下,甲所需的时间比乙所需的时间_____(填“长”或“短”)14.炒菜时香味四溢,这是____现象,此现象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放在热菜中的盐比凉菜中的盐化得快,这说明_________越高,分子内无规则运动越剧烈15.如图,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时要与用电器___联,图中M接A,N接D,滑片向____(选填“左”或“右”)滑动时,灯变亮16.如图所示,甲、乙两个相同的圆台形容器以不同的方式放在水平桌面上,容器内装有深度相同、质量相同、密度不同的A、B液体,则两液体密度ρA _____ ρB,两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pA ____ pB,两容器对桌面的压力F甲____ F乙.(均选填“>”、“=”或“<”)三、实验题17.(8分)某同学在探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设计了图甲所示的实验方案,并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步骤l:让钢球从斜面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到达水平面时速度为v1,撞击木块并使木块移动,记下木块移动的距离s1;步骤2:让钢球从斜面B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到达水平面时速度为v2,撞击木块并使木块移动,记下木块移动的距离s2步骤1:改变钢球的质量让钢球从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撞击木块使木块移动,记下木块移动的距离s1.(1)比较v1、v2,可知vl_____v2(>/</=),原因:钢球的重力势能越大,转化为钢球的_____能越大.(2)设计步骤l和步骤2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1)比较步骤_____和步骤1可以探究动能大小和物体质量的关系.(4)钢球从斜面上滑下后,碰撞到斜面底端水平放置的木块后继续向前运动,木块在水平木板上滑行一段距离后停下,如图甲所示,设木块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为W,钢球与木块碰撞前的动能为Ek,则Ek_____W(>/</=).(5)实验结束后,该同学拿走木块,先后将同一小球从同一斜面的不同高度处静止释放,记录小球在相同表面上滑行到静止的距离,如图乙所示,根据此现象,小刚得出了动能与速度有关的结论.你认为该同学实验方案是否合理._____(合理/不合理)18.(8分)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特性,某小组的同学先做了如下实验,他们在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中分别放入和的温水,实验时让它们自然冷却,并利用温度计和计时器测量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记录数据分别如表一、表二所示.(设甲、乙两杯水每分钟放出的热量相等)表一:表二:()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中数据可知,实验时,两杯水所处环境的温度是_________的(选填“相同”“不同”),你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中第一行和第三行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放出的热量与降低的温度成正比.()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中第三列、第四列、第五列等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19.(8分)在“探究导体的电阻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1)某同学的猜想是:a.电阻可能与导体的材料有关,b.电阻可能与导体的温度有关,C.电阻可能与导体的横截面积有关.根据所学的电学知识,你认为:电阻还与导体的____________有关.(2)现有甲、乙两种材料制成的不同规格金属丝,如上表选用A和 B 进行实验,可以探究猜想________(选填a、b、c).要想探究猜想“a”应该选用代号为__________的两根导线进行实验;在此实验中运用了____________的研究方法,在物理学中用同样方法的实验还有_________.(填1个实验名称即可)四、作图题20.(8分)综合作图﹣﹣小雨房间的灯:小雨的房间里,房间的总开关S闭合后,电源指示灯亮,若将单刀双掷开关S1拨至a处,房间有两盏灯组成的吊灯亮.若将S1拨至b处,吊灯熄灭,床头灯亮,并且可以通过开关S2控制使它有两个不同的亮度.现在,给你一个电源、一个定值电阻、一个单刀双掷开关、2个开关、4个灯泡和若干导线,请你设计电路._____21.(8分)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把下面的实物电路补充完整,使小灯泡L1、L2并联,开关控制两个灯泡,导线不能交叉.五、计算题22.(10分)用燃气灶烧水,燃烧0.5kg的煤气,使50kg的水从20℃升高到70℃.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煤气的热值为4.2×107J/kg。
求:(1)0.5kg煤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2)水吸收的热量3)燃气灶烧水的效率23.(12分)现有一重为3000N的包装箱,工人师傅想把它搬 到1.2m高的车厢上,他们用木板在车厢与地面之间搭成一个长度约为4m的简易斜面,如图所示,工人师傅站在地上用1200N的推力沿斜面把包装箱匀速推上车.求:(1)该斜面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2)包装箱在斜面上运动时所受摩擦力多大?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解析】甲中当电压值为U甲=1.5V时,电流I甲=0.3A,则由欧姆定律得:R甲===5Ω;乙中当电压值为U乙=2.0V时,电流I乙=0.2A,则由欧姆定律得:R乙===10Ω;则==;故A错误;两电阻并联在电路中,则两电阻两端的电压一定相等,即U甲=U乙=3V;故B错误;因两电阻两端的电压均为3V,则由图可知,电压为3V时,甲的电流I甲=0.6A,通过乙的电流I乙=0.3A;则电流之比==,故C正确,D错误;故选C.2、A【解析】试题分析:A、放大镜是利用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原理制成的,故A错误符合题意;B、哈哈镜是利用光的反射规律,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由于不同颜色的光通过三棱镜的折射程度不同,所以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根据近视眼的成因,利用凹透镜能使光线发散的特点,在眼睛前面放一个凹透镜,就能使来自远处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光的反射;光的色散;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3、C【解析】A. 瀑布结成冰挂,水变成冰,是凝固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B 湿衣服晾干,水变成水蒸气,是汽化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C. 草叶上的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在草叶上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C符合题意;D. 树枝上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生活中的液化现象大多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4、C【解析】A. 由图知,弹簧测力计示数F=6N,斜面长s=40cm=0.4m,所以拉力做功(总功):W总=Fs=6N×0.4m=2.4J,所以拉力的功率:P==1.2W,故A错误;B. 由图可得有用功:W有=Gh=10N×0.2m=2J,所以斜面的机械效率:η=×100%=×100%≈83.3%,故B错误;C. 由W总=W有+W额可得,W额=W总−W有=2.4J−2J=0.4J,由W额=fs可得摩擦力:f= ==1N,故C正确;D. 斜面的粗糙程度不变,将图中的斜面变陡,则该斜面的机械效率将增大,故D错误。
故选C.【点睛】(1)由弹簧测力计读出拉力,由W=Fs计算拉力做功,由P=计算拉力的功率;(2)由W=Gh计算有用功,再由η=计算机械效率;(3)先计算额外功,再由W额=fs计算摩擦力;(4)斜面的机械效率跟斜面的粗糙程度和斜面的倾斜程度有关.在斜面粗糙程度一定时,斜面倾斜程度越大,斜面机械效率越高;在斜面倾斜程度一定时,斜面越光滑,斜面机械效率越高.5、C【解析】A.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运动到空气中被人们闻到了香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所以香味散发得快故A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