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红山文化和凌家滩文化玉龙器型比较

ji****n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2KB
约2页
文档ID:45254984
红山文化和凌家滩文化玉龙器型比较_第1页
1/2

红山文化和凌家滩文化玉龙器型比较 红山文化和凌家滩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晚期两支代表性文化细梳两文化的内涵,可发现它 们在构成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如都存在祭坛、神庙、聚落、贵族墓地和大量精美的玉器 等而尤为引人注意的是两地都有玉龙的出土,且制作精致,栩栩如生,不仅是艺术品, 更富有深厚的文化底蕴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又是中国历史文化的信息载体龙文化是中华文化的血脉和灵 魂,又是中华民族发展的映照然而龙并不是自然界真实存在的生命体,它是上古先民智 慧的结晶,集体的创作,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古代文献对龙的形象有过描述, 《说文解字》:“龙,鳞虫之长,能幽能隐,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 入渊 ” 《尔雅》:“角似鹿,头似蛇,眼似鬼(兔) ,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 掌似虎,耳似牛 ”红山文化玉龙主要有两型:一是纤细的“C”形龙,代表器物是 1971 年 在内蒙古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发现的一件这件玉龙吻部突出略上翘,嘴紧闭,鼻端截平, 有对称的双鼻孔(见图 1) 二是猪首形龙,嘴部前突,两爪与嘴平,颜面皱纹多道,嘴作 啃地状,有獠牙外露,三角形耳竖起,两睛突起,尾呈勾形,身像猪匍匐在地(见图 2) 。

凌家滩玉龙的器身扁平,首尾相连,吻部突出,有须,头上有两角,身上阴刻交错线似鳞 状(见图 3) 图图 1 1 在内蒙古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发现的红山文化“C”“C”形龙 图图 2 2 红山文化牛河梁第 2 2 地点第 4 4 号墓出土的玉猪龙龙是古人创造的神物,是虚与实的结合,在自然界应有其具象物的存在,即其祖型的存在马克斯·缪勒、库恩、布留尔均认为,神话和宗教的神都是自然物和自然现象的人格化闻一多《伏羲考》论证龙是一种“化合式的图腾”体察红山文化玉龙的面貌,笔者认为它是蛇的蟠曲体、马的长鬣、猪首等选择、幻化的结果而凌家滩玉龙由则是蛇的身驱、牛的头、鳄鱼的鳞综合而成的东汉王充《论衡》写道:“龙或是似蛇,蛇或是似龙《山海经》则说:“轩辕之国……人面蛇身,尾交首上可见龙的化合与蛇有着密切的关系,蛇是龙形构成的主体张步天先生在《中国历史地理》中说:“距今7500-5000 年,气候温暖潮湿,年平均温度比目前高 2-3 度,降水量比目前多 500-600 毫米,这一时期处于第一温暖期,淮河流域是一片水乡泽国而在东北红山文化区,当时也是河流纵横,地表植被茂盛,毒蛇猛兽时常出没,它们与古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

人们一方面捕获其入食,另一方面也常受到它们的侵害南方人树居,北方人穴居,都很害怕蛇,一直到成文史时期,见面时打招呼,不是‘吃过饭没有,’而是‘无它乎?’(没有碰到蛇吧?)罗马人说,‘恐惧’是神的第一个母亲,恐惧也是‘敬畏’,导致民族崇拜心理产生,龙就是蛇的‘尊化’然龙是多种生命体的艺术加工,在其创作过程中,被人们想象成具有巨大力量和无限功能的神秘动物,先民常常“功利性地”祭祀龙,取悦龙,以实现他们的祈求愿望红山文化、凌家滩文化发现了大量与宗教活动有关的遗存,充分说明了当时人们对祭祀活动的重视,而且宗教仪式和程序呈现规范化、复杂化龙在两文化祭祀遗址中不约而同地出现,应与当时的宗教观念和活动有关。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