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理论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现代生产和科学技术的高度分化与高度综合,企业的 规模越来越大,特别是跨国公司不断地发展,这种企业不仅经济规模庞大,而且管理十分复 杂同时,这些大企业的经营活动范围超越了国界,使企业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面临着更加动荡不安和难以预料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环境在这种情况下,对企业整 体的活动进行统一管理就显得格外重要了决策理论学派的简介决策理论学派是以社会系统论为基础,吸收了 行为科学.系统论的观点,运用电 子计算机技术和统筹学的方法而发展起来的一种理论决策理论学派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管理学派决策理论学派如何对组织活动进行统一管理的研究从两个方面展开: 其中一个就是以西蒙为代表的决策理论它继承了巴纳德的社会组织理论,着重研究为了达到既 定目标所应采取的组织活动过程和方法决策理论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决策理论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曾获 1978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 的赫伯特•西蒙 西蒙虽然是决策学派的代表人物,但他的许多思想是从 巴纳德中吸取来的,他发展了 巴纳德的社会系统学派,并提出了决策理论,建立了决策理论学派,形成了一门有关 决策过程、准则、类型及方法的较完整的理论体系,主要著作有《管理行为》、《组 织》、《管理决策的新科学》等。
詹姆斯•马奇(James G. March, 1916 — ), 1953年在美国耶鲁大学获得博士学 位,以后在卡耐基工艺学院任教1964年成为加利福尼亚大学 的社会科学学院的首任 院长,1970年成为斯坦福大学的管理学教授决策理论学派的理论要点一、 决策贯穿管理的全过程,决策是管理的核心西蒙指出组织中经理人员的重 要职能就是作决策他认为,任何作业开始之前都要先做决策,制定计划就是决策, 组织、领导和控制也都离不开决策二、 系统阐述了决策原理西蒙对决策的程序、准则、 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的异同及其决策技术等作了分析西蒙提出决策过程包括 4个阶段:搜集情况阶段;拟定计划阶段;选定计划阶段; 评价计划阶段这四个阶段中的每一个阶段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决策过程三、 在决策标准上,用“令人满意”的准则代替“最优化”准则以往的 管理学 家往往把人看成是以“绝对的理性”为指导,按最优化准则行动的理性人西蒙认为 事实上这是做不到的,应该用“管理人”假设代替“理性人”假设,“管理人”不考 虑一切可能的复杂情况,只考虑与问题有关的情况,采用“令人满意”的决策准则, 从而可以做出令人满意的决策四、 一个组织的决策根据其活动是否反复出现可分为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决策。
经常性的活动的决策应程序化以降低决策过程的成本,只有非经常性的活动,才需要 进行非程序化的决策决策理论的启示意义启示一、从管理职能的角度来说,决策理论提出了一条新的管理职能针对管理过程理论的管理职能,西蒙提出决策是管理的职能,决策贯穿于组织活动全部过程, 进而提出了“管理的核心是决策”的命题, 而传统的管理学派是把决策职能纳入到计划职能当中的由于决策理论不仅适用于企业组织, 而且适用于其他各种组织的管理, 具有普遍的适用意义因此,“决策是管理的职能”现在已得管理学家普遍的承认启示二、首次强调了管理行为执行前分析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决策理论之前的 管理理论,管理学家的研究重点集中在管理行为的本身的研究中,而忽略管理行为的 分析,西蒙把管理行为分为“决策制定过程”和“决策执行过程”,并把对管理的研 究的重点集中在“决策制定过程”的分析中正如西蒙所指出的那样: 但是,所有 这类讨论,却都没有充分注意任何行动开始之前的抉择——关于要干什么事情的决 定,而不是决定的执行 任何实践活动,无不包含着“决策制定过程”和“决策 执行过程”然而,管理理论既要研究后者也要研究前者这一点,却还没有得到普遍 承认。
决策理论的缺陷决策理论尽管提出了有许多其他理论所不具备的优点,但仍存在以下缺陷: 一、管理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仅靠决策也无法给管理者有效的指导,实用性 不大孔茨就这样说:尽管决策制定对管理是重要的,但在建立管理学全面理论上 是一个太狭隘的重点,而如果格它的含义加以扩展的话,则它又是一个太宽广的重点 因为决策理论既可以应用于鲁滨逊所碰到的问题方面,也可以应用于美国钢铁公司的 问题上二、决策学派没有把管理决策和人们的其他决策行为区别开来 决策并非只存在管理行为中,人们的日常活动中也普遍存在决策,如人们日常生活做事都需要决策,组 织中韭管理人员的活动也需要决策,但这些决策行为都不是管理行为决策学派没有 把管理决策和人们的其他行为区别开来,其根本原因是没有认识到管理的本质系统管理学派社会系统学派的代表人物巴纳德最早提出了协作系统的概念,并指出管理的职能就在于保持 组织同外部环境的平衡在20世纪30年代,福莱特也明确地提出了管理的整体性思想,她 把企业组织视为一个不断运动着的统一整体,指出管理必须着眼于整体内部的协调此后 管理科学学派也把系统分析作为一种基本方法用于解决某些工程项目的规划和复杂管理问 题的决策。
但是,应用一般系统理论建立一种管理理论并形成为一个学派,则是20 世纪60 年代的事情产生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企业组织规模日益扩大,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也更加复杂, 从而提出了一个重要的管理课题,即如何从企业整体的要求出发, 处理好企业组织内部各个 单位或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保证组织整体的有效运转以往的管理理论都只侧重于 管理的某一个方面,它们或者侧重于生产技术过程的管理,或者侧重于人际关系,或 者侧重一般的组织结构问题,为了解决组织整体的效率问题,系统理论学派于是产生 了到20世纪60年代西方的系统管理学派盛行当时,“系统科学”、“系统理论”、 “系统工程”、“系统分析”、“系统方法”等术语充斥于管理文献之中追根溯源, 系统管理理论的发展同一般系统理论有密切的关系近代比较完整地提出 “系统”概念的是 亨德森,后来发展为贝塔朗菲的一般系统论1948年,诺伯特•威纳创立“控制论” 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思•博尔丁又尝试把控制论与信息论结合起来,并于1956年发表题 为《一般系统论:一种科学的框架》的文章1968年,路德维格•贝塔朗菲出版的《一 般系统理论的基础、发展和应用》一书,更加全面地阐述了动态开放 系统的理论, 被公认为一般系统论的经典著作。
一般系统论认为,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若干要素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它不断地同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的 交换,而维持一种稳定的状态一般系统理论建立以后,西方有些学者把它应用于工商企业的管理,形成系统管 理学派观点主张 系统管理理论的主要观点1、组织是一个由许多子系统组成的,组织作为一个开放的社会技术系统,是由 五个不同的分系统构成的整体, 这五个分系统包括: 目标与价值分系统; 技术分系统; 社会心理分系统;组织结构分系统;管理分系统这五个分系统之间既相互独立,又 相互作用,不可分割,从而构成一个整体这些系统还可以继续分为更小的子系统2、企业是由人、物资、机器和其他资源在一定的目标下组成的一体化系统,它 的成长和发展同时受到这些组成要素的影响,在这些要素的相互关系中,人是主体, 其他要素则是被动的管理人员需力求保持各部分之间的动态平衡、相对稳定、一定 的连续性,以便适应情况的变化,达到预期目标同时,企业还是社会这个大系统中 的一个子系统, 企业预定目标的实现, 不仅取决于内部条件, 还取决于企业外部条件, 如资源、市场、社会技术水平、法律制度等,它只有在与外部条件的相互影响中才能 达到动态平衡。
3、如果运用系统观点来考察管理的基本职能,可以把企业看成是一个投入 —产出系统,投入的是物资、劳动力和各种信息,产出的是各种产品 (或服务 )运用系统观点使管理人员不至于只重视某些与自己有关的特殊职能而忽视了大目标, 也不至于 忽视自己在组织中的地位与作用,可以提高组织的整体效率系统管理理论提出了有关整体和个体组构及其运营的观念体系: 组织是人们建立起来的相互联系着的并共同运营的要素(子系统)所构成的系 统;任何子系统的变化均会影响其它系统的变化;系统具有半开特性 ——既有自己的特性,又有与外界沟通的特性 系统观点、系统分析和系统管理系统管理学派认为,系统观点、系统分析和系统管理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三个1、系统观点系统管理学派是用系统观点来考察工商企业及其管理的系统观点认为:整体是 主要的,而其各个部分是次要的;系统中许多部分的结合是它们相互联系的条件;系 统中的各个部分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各个部分围绕着实现整个系统的目标而发 挥作用;系统中各个部分的性质和职能由它们在整体中的地位所决定,其行为则受到 整体的制约;整体是一种力的系统、结构或综合体,是作为一个单元来行事的;一切 都应以整体作为前提条件,然后演变出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整体通过新陈代谢 而使自己不断 地更新:整体保持不变和统一,而其组成部分则不断改变。
从以上观点出发,所谓系统就是由两个以上的有机联系、相互作用的部分所组成 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整体系统管理学派认为,工商企业就是一个由相互联系 而共同工作的各个子系统所组成的系统,以便达到一定的目标工商企业是一个人造 的系统,它同周围的环境之间存在着动态的相互作用,并具有内部的和外部的信息反 馈网络, 能够不断地自行调节,以适应环境和本身的需要2、系统分析所谓系统分析就是对一个系统内的基本问题,用逻辑推理、科学分析的方法,在 确定条件与不确定条件下,找出各种可行的方案或者说,系统分析就是以系统的整 体最优为目标,对系统的各个主要方面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是一个有目的、有步 骤的探索性分析过程, 以便给决策者提供直接判断和决定最优方案所需要的信息和资 料系统分析要求有严格的逻辑性也就是说,在拟定方案以前,先要确定方案的目 的、实现的场所、人员和方法等,然后搜集资料,拟定对比方案,最后对于建立的各 种分析模型进行分析比较,选出可实施的方案在进行系统分析时,应首先紧密围绕 建立系统的目标;其次,应从系统的整体利益出发,使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既要 考虑当前利益,又要考虑长远利益;还要做到抓住关键问题,采用 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3、系统管理全面应用系统理论于企业组织管理实践的是开放组织系统理论, 该理论特别强调 开放性、整体性和层次性观念其创始人 卡斯特认为,企业是相对开放的系统,边界 是可渗透的,可以有选择地输入和有选择地吸收,不仅要适应环境,还要影响环境 更重要的是,企业应有意识地去改造环境该理论后来发展成为系统管理学派系统管理应有四个特点:一是以目标为中心,始终强调系统的客观成就和客观效 果;二是以整个系统为中心,强调整个系统的最优化而不是子系统的最优化;第三, 以责任为中心, 分配给每个管理人员一定的任务, 而且要能衡量其投入和产出; 第四, 以人为中心, 每个员工都被安排做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并根据其业绩支付报酬 同时, 在系统管理中,有四个紧密联系的阶段:创建系统的决策、系统的设计、系统的运转 和控制 以及系统运转结果的检查和评价从系统观点来考察和管理 系统管理学派认为,从系统观点来考察和管理企业有助于提高企业的效率与效 益首先,这使得企业管理人员不至于因为只注意一些专门领域的特殊职能,而忽略 了企业的总目标;也不至于忽略自己这个企业在更大的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企业的 系统管理就是把信息、能源、材料和人员等没有联系的资源,结合成为一个达到一定 目标的整体系统。
按系统观点组织资源的企业,并不会消除企业的各项基本管理职能, 但能把企业中的各个子系统和有关部门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