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万物有灵3 桂花雨教学目标1.认识“箩、杭”2个生字,会写“懂、兰”等10个字,会写“桂花、懂得”等4个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桂花给作者带来的回忆重点)3.借助相关语句和资料,感受桂花之香、摇花之乐,体会作者借桂花表达的思乡之情难点)核心素养人文素养:思念故乡,怀念童年语文要素:体会作者借桂花表达的思乡之情 预习任务(1)课前搜集关于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诗句2)在文中画出2个会认字和10个会写字,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婆婆、糕饼”等由生字组成的词(3)课前思考下列问题:什么叫“桂花雨”? 这是一场什么样的“桂花雨”?课文为什么以《桂花雨》为题?(4)初读课文后,思考并与同学交流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回忆1.认识“箩、杭”2个生字,会写“懂、兰”等10个字,会写“桂花、懂得”等4个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桂花给作者带来的回忆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扣题导入,初识桂花(1)教师展示桂花实物,或用文字和图片介绍桂花导入:中秋节前后,正是桂花盛开的时节大家见过桂花吗?桂花的香气非常浓郁迷人,是中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桂花曾走进无数文人墨客的诗句里,也走进了著名作家琦君的散文里。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场美妙的——桂花雨板书课题:桂花雨)2.想象情境,理解课题看到这个课文题目,你会想到什么情景? “桂花雨”是什么意思?用文中的句子说一说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3.补充材料,简介作者1)桂花雨给作者琦君的童年生活增添了许多难忘、美好的回忆作者将这些美好的回忆记录于笔端,写成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桂花雨》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位作家吧!课件出示:琦君(1917—2006),原名潘希真,浙江永嘉县瞿溪乡人(今浙江温州市瓯海区)当代女作家有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40余部,主要著作有《永是有情人》《水是故乡甜》《万水千山师友情》《三更有梦书当枕》《桂花雨》《细雨灯花落》《读书与生活》《母亲的金手表》等2)指名学生读作者简介二、初读课文,厘清脉络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1)指名轮流读课文,随文正音识字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同桌互相检查读得是否正确、通顺2.默读课文,理清脉络1)《桂花雨》这篇文章不仅仅写了“桂花雨”一件事,作者还围绕桂花写了一些自己美好的回忆,这些美好的回忆是怎样一一呈现的呢?默读课文,根据时间、地点和人物等要素,梳理一下文章的脉络,自主完成学习单。
2)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交流,梳理课文内容,说说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美好的回忆明确要求:每位同学都要发言,并能有理有据地说明观点;组长负责将本组同学的意见汇总到一张学习单3)组长代表本组展示在全班展示学习单,交流想法预设: 学习单地点美好的回忆(事件)文中对应的段落故乡父亲和“我”赏花,“我”最喜欢桂花迷人的香味1-2故乡(1) 母亲总担心台风会来,没有台风,能多收些桂花送给乡亲2) 桂花盛开时,香飘十里3) “我”盼望着摇桂花,享受摇花乐4) 桂花晒干后可以做茶叶和糕饼3-6杭州(1)“我”到杭州一处小山上捡桂花,送给母亲2)“我”和母亲常常思念故乡的桂花7-8教师点拨:阅读时,关注时间、地点和人物的变化,可以帮助梳理、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1-2自然段:“我”独爱桂花迷人的香气3-6自然段:“我”盼望摇桂花以及享受摇桂花带给“我”的快乐7-8自然段:在杭州的母亲和“我”思念家乡的桂花3. 出示课文滴7-8自然段,提问:读了文章第7-8自然段你有什么疑问吗? 预设:(1)为什么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的桂花”?(2)杭州的桂花很美很香,坐作者为什么还总是念念不忘家乡的桂花雨? 教师点拨:作者曾经说过:“桂花,真让我魂牵梦萦”,让作者魂牵梦萦的桂花雨到底是什么?为什么“我”和母亲久久不能忘怀?下节课我们再来解决这些问题,接下来我们来学习本课的生字。
三、自主识字,指导书写1.学习要求会认的字1)字理识字,学习“箩”①读句子:“只要不来台风,我就可以收几大箩课件出示:箩,形声字竹表义,篆书之形像竹叶,表示用竹子编成的筐;罗表声,罗本指细丝编成的捕鸟的网,表示箩是以细竹篾编成的筐声旁简化本义是用竹编制的盛器用竹篾编制的器具,大的多用来盛东西,小的多用来淘米:箩筐、淘箩、稻箩、笸箩②引导看图:“箩”是什么意思?(一种竹编的盛器)怎样记住这个字?(上形下声的形声字)(2)联系生活经验识字,认识“杭”①读句子:“我念中学的时候,全家到了杭州②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你了解杭州吗?你对杭州有什么印象?(中国丝绸之乡,桂花之乡)2.学习要求会写的字,读写词语1)读一读下面的词语,同桌之间比一比,看谁读得准确课件出示:桂花 懂得 箩筐 糕饼 外婆 沉浸 缠着 茶叶 捡起 杭州(2)说说书写带点的字时要注意什么3)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指导书写:“懂、糕、饼、浸、缠、捡”都是左右结构的字,都要写得左窄右宽浸”字右上是“彐”,中间横笔右端不出头捡”字右部是“佥”,不要漏掉中间的一横茶”字最后两笔都是点4)抄写词语3.布置作业1)课后阅读琦君的《桂花雨》全文。
2)完成课本词语表中本课词语的听写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桂花给作者带来的快乐2.借助相关语句和资料,感受桂花之香、摇花之乐,体会作者借桂花表达的思乡之情一、谈话导入,回顾内容1.导入:“桂子花开,十里飘香摇着故乡的桂花树,桂花纷纷落下,啊,真像是在下雨!这节课,让我们一同到文中去感受那场缤纷香甜的桂花雨吧!2.学生小声读课文,说说课文给你印象最深的段落3.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板书:赏桂花,爱花香;收桂花,摇花乐;带桂花,思故乡二、品读“赏桂花”,感知爱花1.默读课文“忆赏花”部分(第1~2自然段)勾画出描写作者喜爱桂花的句子,在旁边批注自己的体会2.小组交流:组内交流自己画出的语句及写的批注根据组员的交流,修改、补充自己的批注3.全班交流:作者回忆儿时与父亲赏花的片段中,哪些句子表现了作者对桂花的喜爱?(1)指名交流,根据学生的交流,相机出示句子课件出示:我喜欢的是桂花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不开花时,只见到满树的叶子;开花时,仔细地在树丛里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2)出示桂花图与梅花图,比较两者姿态有什么不同预设:桂花树笨拙,梅花树雅致;桂花细小,梅花高洁。
3)指名读句子提问:“我”明明喜欢桂花,为什么又说桂花树样子笨笨的呢?作者是怎样写出对桂花的喜爱之情的?预设:采用衬托的手法,写出桂花迷人的芳香4)指导朗读,读出桂花香气的迷人,读出作者对桂花香的喜爱之情三、品读“摇桂花”,体会快乐1.读重点文段,寻觅“花香”1)引导:桂花的香气沁人心脾,怎能不令人喜爱呢?课文中还有描写桂花香的句子吗?默读课文,回忆“摇花乐”这一部分(第3~6自然段)的内容语文要素①默读课文,找出描写桂花香的语句,体会其中蕴含的感情,在句子旁边作批注②组内交流读句子,说说自己对句子的理解③全班交流2)课件出示描写桂花香的句子课件出示:①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②如果让它开过了,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吹落,比摇下来的香味就差多了③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④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⑤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⑥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2.体会句子的意思,初品“花香”1)指名读句子①,说说“至少”“浸”分别是什么意思预设:至少:表示最小的限度浸:泡,使渗透。
这两个词写出了花香浓郁,整个村子都弥漫着桂花香气的美好意境2)想象画面:香气会飘到哪里?人们会有什么表现?预设:花香会飘到胡家老爷爷、毛家老婆婆等十几户人家的院子里,乡间小路上,村头、村尾,菜地里……人们会深呼吸,使花香沁入肺腑,会情不自禁地赞叹……这个句子写出了桂花香气的浓郁,表达出作者对桂花的喜爱3)指名朗读句子①,提示:读好“香飘十里”“至少”“十几家”“没有不”等词,语气加重,语速舒缓,感受桂花香气的浓郁和悠远,读出作者的喜爱之情4)指名读句子②,说一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预设:这句话写出了摇桂花的原因,起到引出下文的作用3.想象场面,感悟“摇花乐”1)提问:大家是怎样摇桂花的呢?指名分角色朗读第5自然段中的对话,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预设:体会到“我”对摇桂花的渴望、急切的心情,说明“我”非常喜欢摇桂花2)自由读“摇桂花”部分的句子抓住“使劲地摇”“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想象画面,把自己想象成儿时的作者,说说当时是什么情景预设:大人摇,孩子喊,桂花飘落,纷纷扬扬,像一个个调皮的小精灵,落在人们的头发上,飘到肩上,落入怀中……(3)指导情景朗读:小组合作表演朗读第5自然段。
4)指名读句子③,说一说:从这句话中你能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感情?预设:体会到作者摇桂花时的兴奋、喜悦的心情4.联系上下文,再品“花香”1)教师范读第6自然段联系上下文想一想:桂花明明是中秋节前后开,为什么说“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预设:从“桂花一开”“桂花盛开”“摇落以后”“过年时”等词语中,我们可以看出人们“全年”的生活都与桂花有关,桂花的香气已不受季节的影响,香甜四季;“至少足有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护甲老爷爷”“毛家老婆婆”等叙述都说明浸在花香里的不只是作者一家,而是“整个村子”,所以作者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6自然段教师引读:桂花盛开时,香飘十里——(学生读)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教师引读:摇桂花时,“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学生读)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教师引读:过年时,泡桂花茶,做桂花糕——(学生读)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3)小结:桂花飘香,不仅香甜的气味飘进人们的肺腑,而且,那桂花茶、桂花糕,那邻里之间和睦相处的幸福情味也留在每个人的心里四、品读“带桂花”,感悟思乡1.引导思考:“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秋天,我常到那儿去赏桂花回家时,总要捡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是为什么呢?(1)自由读课后“阅读链接”,相机补充资料:课件出示:琦君和母亲原先住在浙江温州的瞿溪,家里有个大院子,种满了桂花她十二岁时,一家人迁居杭州杭州有个叫“满觉垅”的地方,种满了桂花,香气浓郁琦君1949年离开家乡,写这篇文章时已经是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了,一直没有回到生她养她的故乡2)指名读句子⑤⑥,引导:联系“阅读链接”和补充资料,说说你对句子的体会预设:字里行间能体会到作者对故乡深深的怀念杭州的桂花很香,但母亲比的不是花香的浓淡,而是感情的深与浅在作者和母亲的心中,家乡的桂花是任何东西都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