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木兰花燕鸿过后莺归去》木兰花•燕鸿过后莺归去宋晏殊燕鸿过后莺归去,细算浮生千万绪长于春梦几多时?散似秋云无觅 处闻琴解佩神仙侣,挽断罗衣留不住劝君莫作独醒人,烂醉花间应有 数译文 鸿鹄春燕已飞走,黄莺随后也归去这些可爱的鸟儿,一个个与我分 离仔细寻思起来,人生漂浮不定,千头万绪莺歌燕舞的春景,像 梦幻般没有几时,便如同秋云那样散去,再也难以寻觅她的影踪像 卓文君那样闻琴而知音,像汉水江妃那样温柔多情,遇到郑交甫解佩 相赠,这样的神仙般的伴侣早已离我而去,即使挽断她们绫罗的衣裙, 也不能留住她们的倩影劝你不要再孤独的做一个清醒明白的人了, 大家都在花前喝个烂醉如泥才是最好的注释浮生:谓人生漂浮不定春梦:喻好景不长闻琴:据《史记》载:文君新寡,司马相如于夜以琴挑之,文君遂与 相如私奔解佩:刘向《列仙传》:郑交甫至汉皋台下,遇二仙女佩 两珠,交甫与她们交谈,想得到她们所佩宝珠,二仙女解佩给他,但 转眼仙女和佩珠都不见了解佩:据刘向《列仙传》载:郑交甫行汉水之滨,遇二美女而悦之, 二女便解下玉佩相赠独醒人:仅有的清醒的人创作背景宋仁宗庆历三年(1043年),晏殊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 兼枢密使,握军政大权。
可惜宋仁宗不能果断明察,又听信反对派的 攻击之言,则韩琦先被放出为外官,范仲淹、富弼、欧阳修也相继外 放,晏殊则罢相此词即作于这种背景之下赏析这首词借青春和爱情的消失,感慨美好生活的无常,细腻含蓄而 婉转地表达了作者的复杂情感这是一首优美动人而有寓有深意的词 作,为晏殊词的另类作品起句“燕鸿过后莺归去”写春光消逝:燕子春天自南方来,鸿雁 春天往北方飞,黄莺逢春而鸣,这些禽鸟按季节该来的来了,该去的 也去了,那春光也来过又走了这里写的是莺语燕飞的春归时候,恰 逢莺燕都稀,更觉怅惘莺燕”,兼以喻人,春光易逝,美人相继散 去,美好的年华与美好的爱情都不能长保,怎不让人感慨万千细 算浮生千万绪” 一句从客观转到主观,说对着上述现象,千头万绪, 细细盘算,使人不能不正视的,正是人生若水面浮萍之暂起,这两句 前后相承,又很自然地引出下面两句:“长于春梦几多时?散似秋云 无觅处这两句改用白居易《花非花》词句“来如春梦几多时?去 似朝云无觅处但旨意不同作者此处写的是对于整个人生问题的 思考,他把美好的年华、爱情与春梦的短长相比较,把亲爱的人的聚 难散易与秋云的留、逝相对照,内涵广阔,感慨深沉下片“闻琴解佩神仙侣,挽断罗衣留不住。
两句写失去美好爱 情的旧事,是对上片感慨的具体申述,又是产生上片感慨的主要因素, 这样使上下片的关系交互钩连,自然过渡闻琴”,指汉代的卓文君, 她闻司马相如弹琴而爱慕他:“解佩,,,指传说中的神女,曾解玉佩赠 给情人这两句是说象卓文君、神女这样的神仙伴侣要离开,挽断她 们的罗衣也无法留住随后作者激动地呼出:“劝君莫作独醒人,烂 醉花间应有数意思是劝人要趁好花尚开的时候,花间痛饮消愁 这是受到重大刺激的反应,是对失去美与爱的更大的痛心联系晏殊 的生平来看,他写这件事,应该是别有寄托,非真写男女诀别公元 1043年(宋仁宗庆历三年),晏殊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兼 枢密使,握军政大权其时,范仲淹为参知政事(副宰相),韩琦、 富弼为枢密副使,欧阳修、蔡襄为谏官,人才济济,盛极一时可惜 宋仁宗不能果断明察,又听信反对派的攻击之言,则韩琦先被放出为 外官,范仲淹、富弼、欧阳修也相继外放,晏殊则罢相对于贤才相 继离开朝廷,晏殊不能不痛心,他把他们的被贬,比作“挽断罗衣” 而留不住的“神仙侣”不宜“独醒”、只宜“烂醉”,当是一种愤慨 之声此词化用前人的诗句,信手拈来,自然贴切词中的复杂的思想, 反映了作者的人生态度和襟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