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越初照人⑷ 何时初照人 搏出个衣锦还乡 老生曾是越剧舞台的“四柱头”之一,这个行当出过众多名家,多年来却逐步退居于小生花旦的绚丽色彩以后章海灵是上海培养的主力老生,戏校时就崭露头角,是同辈中的佼佼者她悟性出色、勤奋刻苦、戏路宽广,善于刻画不一样性格的不一样人物,是越剧舞台上的多变老生这位含有完美主义精神的老生拼搏多年,以四十多部大戏的积累,成为上海越剧院老生中的首位一级演员,挑起了老生行当承上启下的重担 章海灵是在温州一个“艺人之家”长大的――这里聚集着当地京剧、昆曲、越剧、瓯剧等各剧种的从业者,海灵的父母就是著名的瓯剧演员,从小她对舞台就不陌生,也喜爱听越剧但令她想不到的是,后来这方舞台竟会和自己如此有缘分 刚进初中那年,上海越剧院来温州招生,考点就设在“艺人之家”对面的群艺馆,而且一考就是一个多礼拜,场面颇似现在的“海选”天天放学回家,小海灵就挤在人群里看热闹那时海灵父亲的一个学生恰好在报名处帮忙,瞥见她就怂恿她也去试试可是小海灵对自己没有信心,直到考试结束的那天晚上,因为招考老师第二天就要回上海,所以“小叔叔”趁海灵父母演出,就悄悄地把章海灵带到招待所那晚,一段“山伯临终”唱完,招考老师捏着她的小手问:“多大了?父母是干什么的?”接着又拿出尺子量了一下她的上身和下身,宣告:“明天立即带走。
听说这是招生老师一个星期以来第一次这么痛快地做决定而小海灵却兀自懵懵懂懂“把谁带走?”接下来便是去上海复试,没料想一次调皮的冒险由此改变了章海灵的人生,她成了当年整个温州市889个考生中唯一被录用者 即使招考过程如“直通车”一样顺利,但真正来上海学戏,却是磨难重重父母全部是演员,知道这条路多不好走章海灵是家里最小的女儿,备受溺爱,9月开学,母亲还是一把鼻涕一把泪,不论怎样不愿放行章海灵只好天天在家里磨,再三向父母确保一定会学出名堂:“你们当年怎么搏的,我也要怎么搏父亲曾取得1954年第一届华东戏曲观摩汇演的演员一等奖,因此海灵和父亲以“三击掌”作确保,相约不拿大奖绝不回温州 然而,当章海灵说服父母来到上海,已经过了11月中旬,教形体的京昆老师此时已经教完三套身训动作第一次上形体课时,老师让她先坐在一边一个星期以后,才想起这位新同学,就叫章海灵当着全班同学“走个开场”试试不想这一试,老师惊讶地发觉,这个她还没来得及正眼瞧过的小姑娘,一个星期就把自己教了两个多月的形体动作一口气比划完了!老师发话“从今天起,章海灵上课排在第一个!”这就好比是带队示范的“小老师”没多久,章海灵又成了“把子功”的“第一个”。
戏校四年,就是在这么的一个又一个“第一”中度过的因为成绩优异,她年年全部是“三好学生”,又凭借在第一出大戏《梨香院》中的出众演出免试毕业 章海灵学东西尤其快,她把这归结于遗传基因:“从小在这个环境里熏陶,文艺这两个字和我有种天生的缘分除了悟性极佳,她的性格也出奇地好强进校最初两年,章海灵没有周末、没有假期,对自己极其苛刻,“早上只要发觉有些人比自己早起,第二天一定要起得更早从桌子上飞旋子,整个越剧班她是第一个练出来的练踢枪,同班的同学跟不上她,她就去跟京昆班的男孩子一起练一次她练吊毛扭伤了脚踝,还不愿休息,又连续上百个飞腿,直到右脚肿得像个馒头,被老师背到医院敷着伤药临时不能练功,她心里充满了不安,夜深人静,竟然又悄悄地溜到练功房这么拼命,当然有她自己和父母打了赌,非争一口气的想法,另外她还是个完美主义者,身上还有一个“父母全部是优异的演员,不能给父母丢脸”的心思其实有些技巧,这辈子舞台上也用不上,就是以为我非学会不可那时候不懂什么保护方法,很多伤也是当初落下的 章海灵一开始学的是小生,可一年以后,班里的老生走得一个不剩,于是老师便来和她商议,期望她改学老生通常来说,学得好好的谁会愿意改呢?所以老师又找来她父母做思想工作。
对此章海灵说:“老生的唱腔要宽要亮,不是随便什么人全部能唱下来的而且在台上要有风度,要压台,这也不是每个演员全部有这个气势的再说行行出状元嘛,大家全部挤破头抢演小生,小生也未必出得来只要你专心,老生这个行当可能比小生花旦更轻易出成绩现在看来,当初自己的选择没有错,这些年来我全部是上海越剧院老生的第一把交椅 最初改老生时,章海灵“路也不会走”哪个女孩子不珍惜自己的皮肤?挂髯口把嘴唇压得疼痛难忍,粘胡子把皮肤撕扯得毛孔粗大这些全部要从头适应幸运的是,她取得三位重量级艺术家――张桂凤、徐天红、吴小楼的指点,并正式拜入张桂凤门下老师特为她定下规矩不能留长发,不能涂手指甲,不许穿裙子酷暑时节,张桂凤为她排《二堂放子》,甚至两个多月里没有说过她一句好话因为这位以严格和细致出名的艺术家批评起人来一直不留情面,以至于当她听说张老师在另一组演员面前把她当做范例,总是夸她努力,夸她演得好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悟性加刻苦,让章海灵还没毕业就频频崭露头角在《莲花女传奇》中,刚满20岁的章海灵要刻画一个八十岁的老翁,从上场到下场全部颤巍巍抖个不停为此她天天到公园里观察晨练的老人,模拟她们的神态动作参赛时,她还特意加入“僵尸”动作来表现人物的死亡,这在当年的越剧舞台中比较少见,赢得了教授的一致称赞,也让她捧回1990年“霞飞杯”青年越剧大奖赛“十佳新星”奖。
直到此时,她才再次踏上故乡温州的土地,完美地实践了离家时对父亲的诺言她对此事的解释是――“之前全部是小奖,不算 1996年,上海越剧院排演大戏《玉簪记》,演出在即,饰演“姑母”的演员忽然离开越剧院临危受命救场顶戏,又不是她的本行当,因此对一个青年演员来说压力可想而知但章海灵顾不上犹豫,狠狠心把一岁多的女儿丢给母亲便一头扎进排练中那时她连走路全部在入神地熟悉唱腔、琢磨演出,竟数次所以撞到路边的电线杆上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她在一个星期里拿下了这出大戏就连袁雪芬也在报纸上公开赞扬她“救场如救火”,是个“德艺双馨”的好演员。